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从四重维度深化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认识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治理”思想,推进了社会建设理论从“管理”到“治理”的历史性飞跃,这既是中国社会建设思想发展的一次进步,也是党治国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在当今中国,要建设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就需要社会治理思想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是以建设平安中国为目标,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坚持以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为基本路径,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社区治理为重心,打造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这些既体现了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与时俱进,又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重大创新,描绘了未来社会建设的蓝图.思想往往是行动的重要先导,所以需要从历史、现实、个人以及价值维度四个方面深化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

1 历史维度

历史总是能为现实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懈探索,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的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经验,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并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建设.

影响帕金森病冲动控制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 张煜,何安琪,徐鸣明,等 46

1.1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汲取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著作中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著作虽然没有准确定义过“社会治理”一词,也没有详细描绘过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具体模式,但他们的一些思想却给现在社会治理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3],除去扣除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部分以及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还应扣除一部分用于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马克思还指出还要从中扣除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和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3].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还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论述社会治理的思想,他们认为任何国家都是从现实社会中孕育发展而来,人民有权利决定政府机关;但国家也对社会具有反作用,国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和阶级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最终消亡并回归社会.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中“加强党委领导,以社区为重心”以及扩大公民参与治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思想在本质上坚持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治理思想的本质,又对其有所创新.

2014年,笔者成立了“荥经林氏黑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雅烧”黑砂品牌。作为外来的第一个女砂器艺术家,同叶骁老师一样,笔者带领的“林窑·雅烧”在创意设计上不走老路,注重传承,更重创新,特别是在用釉色彩表现和烧制技术创新上。

1.2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经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治理思想不仅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也彰显了我党将社会治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的决心.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思想则是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也是维护社会治理有序进行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和社会主义强国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2 现实维度

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问题.我们党历来以人民至上为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人民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人民至上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民生和民主两个方面,在经济上存在社会分配不公、收入两极分化;在政治上,老百姓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证,这些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要体现人民的意志、保护人民的利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形成安定团结活泼有序的局面.以此,新时代条件下的人民至上理论也成为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核心.

2.1 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个人永远是实践的最终执行者,个人的品质和经历也决定了最终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从实践需要出发创立了比较完整的新的思想和政策体系.这些新思想和新政策的创立离不开领导人坚强的个人品质以及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同样也离不开他本人的个人品质以及工作经验.

2.2 “新”人民至上的要求

现实中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中某一种思想或思潮产生的直接动力和源泉.当前,全体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的努力,目标的实现既需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又需要一个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安定的社会环境又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所以首要的就是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发挥社会治理在其中的作用.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发展而来.

3 个人维度

思想是时代的先声,而时代孕育了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市场建设方面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会出现公有制经济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并存的局面,必然造成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出现也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模式,逐渐形成能够应对实际情况的社会治理新思想,努力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3.1 个人品德的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断地加以更新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1].在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中,“中国特色”主要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的优秀特质,“社会主义”主要体现了马克思理论中的社会治理思想.两种社会思想文化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中国的现实特色,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治理的要求,共同促成了新时代下社会治理思想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进一步展开,可以为未来中国社会治理实践,完善社会治理思想提供更宝贵又符合实际的思想资源.同时,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不断发展也必然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3.2 基层工作经验的长期积累

习近平16岁在陕北插队,逐渐成长为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与基层的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成为县委书记,在基层工作中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真正做到了为民所忧.在基层的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1982年,习近平在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时,根据当地粮食产量的实际情况,直截了当地提出老百姓上交公粮的数量太多,加重了老百姓负担,上级领导根据他的建议,研究决定减少2 800万斤,人民的生活好了很多,他也因此获得老百姓的称赞.1985年习近平被调任宁德市委书记,着力解决老百姓关心的腐败问题,清理违规建房,刹住了当地违纪之风.2002年,作为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将晋江经验总结为五条启示,使得晋江经验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范本.2007年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时,习近平多次深入社区街道、农村,每一次调研的目的和主题都不同,但始终不离开民生问题,习近平曾说过:“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10]这些在基层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影响了现在社会治理思想的系统布局,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基层治理为重点,以人民共享为目标,最终建成平安中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的治理模式.

他是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了在国际食品法典活动中捍卫中国利益,陈君石以充分的数据,挫败了欧洲国家制定酱油中氯丙醇限量标准的动议。他还开创了由中国牵头起草国际食品标准的先河,并为中国“入世”后应对食品进出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作出重要贡献。

4 价值维度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管理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等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为此,我们党进行了不懈的艰辛探索,逐渐积累了许多关于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4]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重视在社会建设中党领导的重要性.邓小平思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总结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制化、民主化[5].江泽民继承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要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6],这一思想为以后的社会治理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胡锦涛继续继承和发扬社会治理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荣八耻[7],以此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道德指标,同时也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这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我们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了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社会治理的思想,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治理要达到的格局是共治共建共享,这是社会建设的一次顶层设计.新时代的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建设理论.

一是在跨境电子商务营商环境方面要加强管理水平,尊重文化差异,提升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加大对物流从业人员培训。数字化转型是对每个人和企业的转型。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创新,都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认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必要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做好现代化物流人才储备;三是提高跨境电商市场竞争力。目前,跨境电商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跨境电商,提升产品、服务和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体现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国际化、品牌化”日益紧迫。

4.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都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个人道德修养,他自身更是在工作中身体力行,为领导干部做出表率.习近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9]这种为人民做实事的思想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他以后的执政理念.在以后历任工作岗位上,他逐渐形成了“为国为民”和“以人民为师,以人民为友”的品质.作为中国这艘航母的掌舵者,如何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在面对老党员的时候,真诚地说出“请你批评指正”,彰显了他虚心学习的品质,更为领导干部该如何对待人民、对待人民意见身体力行地做出了表率.这些品质不仅赢得国外政要的赞赏,更加对社会治理思想的形成和实施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证社会治理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4.2 有助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就必然成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步和关键目标.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不仅要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显著标志,更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社会的安定有序以及优良的道德风尚,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思想.社会治理的成果也是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当前我们党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思想体系,形成了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以此作为指导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原则,进而大大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实现,进一步促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结语

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治理”“怎么样治理”等在社会建设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思想的形成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具有很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问题经常出现,实践也必然是常新的,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就不可避免地随着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助推剂”,展现在社会建设中应有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赵学清.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

[9]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10]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王昆,张凯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