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扬琴曲《瑶山夜画》的演奏技巧与音画意境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引言

《瑶山夜画》被视为扬琴现代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瑶族风格的回旋变奏曲,乐曲变幻莫测富有神秘感,这种曲风使演奏者增加了对中国少数民族曲风扬琴作品的了解。《瑶山夜画》是按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静夜瑶山秘境火舞的场景,全曲按照“引子”“发展”“高潮”“尾声”可分为“静夜”“情歌”“火舞”“幻境”四个部分,四个乐段之间联系紧密使乐曲进行自然又不失紧张感,无论在演奏还是在欣赏时都能感受到瑶山深处的静谧和热情。全曲经C-D-G-F-A几个调式多次转调,在演奏技巧方面涵盖了轮音,抓弦,拨弦,单音技巧(分打,音阶)等,使演奏者能更好地熟悉扬琴各调式音位的同时练就扬琴多种技巧,是锤炼技艺、难度颇高的作品[1]

2 《瑶山夜画》演奏中的主要竹法技法

2.1 竹法

(1)轮竹

所谓“轮竹”,就是两手用琴竹在一个音或多个音上交替快速的弹奏出均匀而密集的持续音[2]。它的特点是:强调数量,节奏感强。《瑶山夜画》在开篇即使用低音区双手轮竹,分四个小结,每小节四拍,细密的铺展,叙述入夜的静谧,弹奏时大指要有一定的压力,音质要有颗粒感。

(2)交替竹

所谓“交替竹”,就是遵循一竹一音,左右手交替弹奏的竹法。全曲大量运用交替竹且多采用6连音及快速的音阶变换,意在展示树影、热烈的火舞和如影如幻的夜色,要求在交替运竹中做到肩,颈,肋部位的放松;注意两手力度的均衡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1)反竹

衬音是扬琴常用并有特色的竹法之一。一手演奏旋律音,另一手在每个旋律音后陪衬一个与旋律和谐固定的衬音,强调旋律的同时,使旋律线条更花饰更具律动性。要求两手在击弦时指腕结合,轻而不虚,演奏旋律音时弹奏清晰,不出现重头音;衬音点奏清楚,不失颗粒感。《瑶山夜画》中在过渡段和衔接段中应用衬音凸显旋律,推动乐曲的进行,层次感明显。

2.2 技法

(3)衬音

(2)“情歌”

物久成精。这岩鹰活了几十年,与人类打过无数次的交道,竟也懂得了人类之所以能够悬在空中,乃是由上方的绳索使然。它连续两扑不中,立时改变了策略,啄断了对方的绳索。

1.ene modo-yi tülekü ɡejü beledkejü bui(我要把这根木头烧了/我想烧掉这根木头)

(3)“火舞”

(4)“幻境”

3 《瑶山夜画》各部演奏技巧与其音乐创作中的音画意境

3.1 演奏技巧与曲意营造

(1)“静夜”

乐曲开篇是以低沉的音调由弱渐强缓缓道来,由C调开始的四度音程以四小节微弱的音阶一直持续,此时呼吸也应是轻轻吸进,好似屏息洞听大山森林里沉沉的月夜。接着右手低音力度要一直保持均衡左手慢上到上升部在距离音位琴码上方两公分处快速点下变化音,在左手连续点下变化音和倚音的同时右手的音量控制要渐渐减弱,并保持弱音时演奏的延续性。左手在点下变化音的上下间隔里要快下缓进,像一条直线一样平着回来。变化音的点入犹如深山里的动物“呼”地一下掠过,带有悬念。全部变化音完成后做一次呼吸,紧接一串“十六连音”,在“十六连音”最后一个音的音尾直接连八组“六连音”,八组音要由弱渐强,力度平均,像惊起蝙蝠在月光下飞起,湖面上留下倒影翻江倒海般叠叠而来。在做一次大的呼吸停歇之后大一号音量再次做右手的低音进行,左手上方声部的变化音中最后一处出现一次“左颤”音,做颤音时左手大指按压竹柄;中指,无名指上顶竹柄,发出快而密的颤音后,以“L”形突然向下拖拽琴竹,有如动物在林荫道里“嗖”一下闪现。接着又是连续的连音组,连音组由开始的由弱渐强到结尾的减慢减弱,在处理时要使弹奏声音清晰,气韵流畅。在引子的最后突然一个不协和音程出现,如天空中一道响雷,之后转接四度音程渐弱渐慢,雷声远走,回归静谧。

反竹运用于竹法与技法当中,是把琴竹反过来弹奏,产生的音色明亮清丽,一般用于装饰性的音响效果。反竹灵巧的击弦方式在《瑶山夜画》中用来模仿女子的脚步声,透露出女子娇俏可爱的形象并将扬琴清脆的音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发展部分“情歌”以“抓弦”开始,用食指头向里轻轻勾拨琴弦,左右手分开,手腕打开,以婀娜的姿势嘘声效果的向下进行,仿佛月光下的森林小道,山路上的少女一个人淡淡的行走,“反竹”部分出现后为保持少女行走的安静场景要以两手持竹的方式演奏“反竹”,即以大指和食指轻持琴竹配合呼吸柔和的点出音节。“反竹”终止后弱音出现,四二拍子的低音轻而不虚,恰似男孩脚步的出现,一步一步踏在山路上。注意在四二拍子的结尾处速度稍缓,为下一情景转入做铺垫。

减弱后的曲调重新进入情节,做了由“C-D”的转调。音乐以密集轻柔的“轮音”进入,“轮音”演奏时要柔美,尽量平稳,音节转换时不要出现音头,在15小节连续“轮音”的演奏下,体现的是淡淡的爱情,少男少女夜里相会,大山里树影幢幢,在神秘的文化背景下,演奏出的感情不要太浓,要非常内向,类似心跳一般,“轮音”的后半部分要渐强处理,为后面的分打做准备。“轮音”结束后直接推起左右手的上下分打,左手上方声部要以韵律弹奏,右手下方声部“六连音”与左手的配合要清晰,每小节都要做“枣核型”的强弱变化,整体上饱含深刻的情感随着乐曲推动起伏,“六连音”将要结束时感情收回稍渐慢,渐弱。

对上述数学关系式 y=134.1x2-182.8x+385.3进行一阶求导,确定出在定义域范围内日耗电最低时的抽油机悬点载荷利用率为68.2%,称之为第一抽油机悬点载荷利用率。按照类似的方法对所得的40组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得出40组在各自电动机负载率下的最优抽油机悬点载荷利用率,具体数据如表1。

An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in Qingdao city based on a survey of residents' satisfaction

(2)拨弦

“火舞”作为乐曲的高潮段落,是全曲最精彩也是包含演奏技巧最多,感情转换最丰富的一个乐段。段落开始做“G-D”的转调,以低声部的“长轮音”突强弱的音响变化作为开始,双手齐竹奔出,气息沉下,在几个延长的结拍后渐强,如“嘣”一下点燃的篝火,连续的“长轮音”层层推进,由低声部移至高声部全部是不协和的二度音程进行,好似处处篝火都已引燃,祭祀的歌舞拉开帷幕。“长轮音”推至最强时直接下行进行的十六分音符,产生紧张感,随后强弱交替的八分音符铿锵有力的打出沉沉的鼓点,带有“倚音”的大切分和“后十六”型节奏,音节以变化音进行穿插,显示跳舞的男女已列队进入舞场,随着鼓点跳腾而起,此时的左右手交替作为旋律,快速的节奏变化,运用左右手分别连打出紧密的音阶,整条旋律起伏跌宕,连绵不绝,在音乐的进行中主题被明显引出。在篝火的跳动下整个舞群遥相呼应,热烈欢腾。随着群舞高潮的道来,作者再次做“G-F-A”的三次转调,使月夜下深山里的紧张感,火舞的热烈感,祭祀的神秘感无限放大,火舞临近尾声时,不协和的大七度音程连续跳跃,推向最高点后,音量完全放开,双手做力度最强的“轮音”,手腕打开,左右竹快速交替奏出连续密集均匀的音,加入中指的连点,气息收紧,音响有如撼动天地的长鼓,久久不平。乐段的结尾句,增四度和二度音程拖下,渐沉渐缓,气息游离,仿佛狂烈的舞者们倒地抽搐般隐隐而动,绵绵不止。

拨弦有手指肚拨、指甲拨等,最常见的是用琴竹尾尖拨弦,发出一种清脆透亮的音色。方法是:把琴竹反过来手腕为扣手状;用大、食、中指捏住琴竹柄部位,无名指、小指空做自然弯曲状态;靠近竹尾的中指同竹尾间隔1.5 cm左右;臂带腕,腕带指的运动方式。《瑶山夜画》在最后两小节采取左手拨弦配合右手反竹击弦,预示作品结尾回归静谧的意境,此时左手的划拨要轻柔;右手反竹提前进入音位接续左手拨弦,音与音间自然衔接,如风拂过又散去般将全曲完结,意犹未尽。

在发展乐段部分的最后有一个小尾声,是从“D-G”的转调,作为过渡句进行铺垫。全句悄然轻灵,好像月光下星星般跳动的火光一点一点慢慢汇聚而来。

“幻境”是作品的最后一个乐段,转为“C”调,以连续的“六连音”进行,主题鲜明,右手做伴奏,变化音曼妙忽闪;左手插入旋律,忽明忽暗。力度上右手比左手小半号点出,天色由暗到明,延长记号的反复像月影煌煌,神迹飘浮于月下云影般,影影幢幢,天人合一。

他“啪”地放下电话,从墙上摘下铁路信号灯,把与铁路服配套的蓝帽子按在头上,开门出去,大狼狗溜溜地跟着。

整个乐曲的结尾以双手“反竹”重复主题,微弱的音量需再次以两指持竹的方式演绎,最后出现三个“倚音”拨弦,“拨弦”在技巧上要有倾斜的角度,配合气息手腕不能紧绷,用琴竹的尾部斜着划拨,结束动作双手缓缓展开,气韵留长,万籁俱寂。

让我偷用一下往日Nokia影响世界最深的一句标语:“科技,始终来自人性。”别忘了这点,即使未来世界发展到你无法想象的一天,它都是永不过时的成功之道。

3.2 突破传统创作的音诗画卷

作曲家许学东在创作《瑶山夜画》全曲时突破了中国音乐创作的传统,还原隐秘的大山深处古老民族原生原态的音诗画卷。传统中国民乐作曲方式中,多采用高音声部作为主旋律织体,而《瑶山夜画》中常利用低音区形成独立的主题乐句,巧妙利用持续的低音线条的同时在上方结合跨越5个八度的高音作为装饰音或点或滑的合奏出不协和的听觉冲突,形象描绘暗林里忽而闪过的夜行动物。从节奏方面来讲,曲中节拍与传统规整不变的节拍形成对比,多使用混合拍子,一方面瑶族语言重音较为规整[3],二拍子音型的使用可强调瑶族歌舞的语言性;另一方面瑶族人善鼓舞[4],二拍子“强弱、强弱”的重拍规律也彰显出瑶人和鼓起舞的生动画面;西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将瑶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碰撞,二拍子、三拍子等混合拍子的交替使用再现了各民族独树一帜又彼此融合的和谐之态。传统民族风格乐曲创作大量使用基本音级,许学东在创作《瑶山夜画》时大量的运用了各变化音级,级进、跳进变换推进旋律进行,化变化音级的不稳定性为新奇听感,别具异域风情。摆脱扬琴弹奏中重音头的顿笨听感,借重音头出现的突兀感烘托夜下林中闪现的黑影、惊雷等元素,为“夜画”这一全曲主题添加音乐语汇。

2.实验过程:16只造模成功动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HBO组和非HBO组,每组8只(16侧鼻腔)。HBO组术后第5天开始HBO治疗,方案升压20 min,稳压40 min,减压30 min,治疗压力0.2 MPa(2.0 ATA),1次/d,共计20次。非HBO组、正常对照组处于常压环境。术后第6周处死动物,取双侧下鼻甲手术区黏膜组织,观察大体形态及病理学改变。

4 结语

《瑶山夜画》全曲刻画了从夜空密林到情歌火舞的万物苍生,奏响天地人神隐秘与欢腾,以景衬情,以瑶山脚下瑶族儿女的爱情表达、火舞仪式为主题,将民俗民情与地域风情情景交融,以音乐拟声,借以扬琴时而轻巧灵动,时而倾泻庞然的多种演奏技巧,赞誉少数民族热烈豪放的民族性格,描绘出大山深处物我两忘、人鬼共处的绝美幻境。

参考文献

[1]黄河.扬琴经典曲集(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2]张婧.论扬琴基本演奏技法的训练技巧[J].北方音乐,2017(10):53.

[3]赵春玲.谈扬琴作品《瑶山夜画》的演奏体会[J].雪莲,2015(27):35-36.

[4]张丽珠.论广西瑶族歌舞音乐的特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5):35-37.

 
徐晗曦
《技术与教育》 2018年第04期
《技术与教育》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