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祛魅与复魅:香港文化身份的解构与重建——以《港囧》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香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国人心目中一度代表着繁荣、文明先进;对于内地人,特别是中年一代,它甚至代表着青春的记忆和理想的追寻。而今,随着内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化的香港已经丧失了当年对于内地民众强大的号召力,其精神榜样的力量也逐渐失去魅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港囧》通过对香港城市的赋魅与祛魅书写,实现了对这一文化符号的解构之旅。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科学发展进程分为“赋魅”“祛魅”与“返魅”。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使得人们的认知领域狭窄,产生了对神秘事物力量的畏惧、遐想与期待,最终导致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随着18世纪启蒙运动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用理性主义和技术去解读自然神性,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计算和逻辑分析,被清楚理解,被理性关照,这标志着人类的理智化和人对自然的理解与征服。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以学术为业》中首次提出了“祛魅”(disenchanted)概念。而“复魅”则是20世纪重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的过程。

一、赋魅书写——集体记忆的重构

对经验的顶礼膜拜,成为最初人们对知识、权利的原始崇拜。在人类文化起源阶段,面对自然界种种无法理解和控制的事物时,人类自然而然地赋予其神性,进而产生敬畏与崇拜,这就是“赋魅”的由来。“魅”在早期人类朴素的思想中被打上神秘主义烙印,又反过来给人类以心灵指示与感召。从文化的功能来说,这种人类自身创造的“魅”指引着社会的发展,调节人类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并决定人类身份认知。基于这一反作用,赋魅不仅是一个被动依附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创造的结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其文化权利和文化资本在大陆的文化生态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究其原因,香港凭借其繁荣的经济、现代性的文化等优势,在与内地的关系中一直占据着主动,成为时尚、先进的代名词。而香港黄金时期的电影也通过各种手段,塑造了一个国际化都市的形象,这种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整整一代内地人的脑海中。时至今日,香港也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内地中年的这一代中,构成了一种心理状态和文化表征。

《港囧》正是借助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将中年心绪、青春记忆与香港的辉煌融合起来,为大陆中年人构建了一个公共的记忆空间:通过大量致敬镜头设置,使之蒙上一层香港城市辉煌时期的神圣与神秘,重现了人们对神魅的遐想;通过将城市符号与青春记忆、人生追求融合起来,再现了一种权威、精英统治下的绝对崇拜,影片由此完成了对于香港这个城市不断 “赋魅”的想象与实践。

(一)致敬镜头与香港的辉煌

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由于其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和文化受到大陆人崇拜与追捧,利用这一优势,香港更生产出许多优秀的影视文化作品,进一步构建起“魅”的话语权。而今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对于喜欢怀旧的人来说,《港囧》重现很多香港电影辉煌时期的元素,从经典电影场景,到熟悉的旋律,再到大量的配角,电影有意在向当时的香港致敬。

电影开始的快速剪辑镜头、标志性的招牌、穿梭的人群和拥挤逼仄的高楼街道以及红色书法字体的片头字幕,这些香港电影的常用元素让观者瞬间进入情绪。其后借用《古惑仔大战铁头人》再现了诸如枪战、飞车、爆炸、街头火拼等经典镜头,而各种嬉闹式的、鸡飞蛋打的追逐戏也不禁让人想起成龙时期的香港文化。徐来与蔡拉拉站在香港的观光巴士上争吵:“我等了20年,就是等一个机会,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就是要告诉自己我的青春岁月真的存在过。”又不禁让我们感怀《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万丈豪情,这番话在观众心中再现了青春理想。

加盟影片的许多香港知名演员为观众带来鲜活的记忆,其中一位代表就是王晶,他的庸俗喜剧、恶俗笑点为内地观众带来了一个符号化的香港城市。吴耀汉、李璨琛、林雪等人的出现,让观众回到香港警匪、黑帮电影流行的时光,见识了这一文化的繁华、时尚,同时也领略了它的传统、内敛。苑琼丹、八两金、葛民辉的名字则与另一位标志性人物周星驰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在欣赏无厘头喜剧的同时,深切感受到香港城市深厚的情怀以及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首首粤语老歌在或喜或悲、或浪漫或严肃的场景中响起,烘托着观影氛围的同时,也串联起录像厅时代的记忆,仿佛一种时光与空间的穿梭,建构起现实与记忆交错的情境。徐来与杨伊的校园恋情中,《谁可改变》、《偏偏喜欢你》等烘托着浪漫,却也预示着悲剧;《阿飞正传》和《英雄本色》的配乐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沧海一声笑》、《上海滩》和《万里长城永不倒》等又使观众在爆笑的同时也陷入理性的沉思。香港,既在电影中,也在我们的青春记忆里铭刻下来,成为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

以继承拉丁超立方进行初始采样(样本集大小为9),EGRA方法通过增加极限状态约束边界附近和不确定性较大的样本对Kriging近似进行更新。由图6a可以看出,概率约束1和概率约束2能被准确拟合,但概率约束3边界附近样本较少,因此没有被准确拟合,从而导致EGRA方法的最优解有一定误差。

(二)人物形象设置与香港城市书写

“城市、包括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城市,展示给我们的,是远比地理空间丰富复杂的多的政治文化表征和日常生活内涵。”《港囧》对于香港的书写正是再现一个文化符号的过程,离不开人物形象的设置与象征。影片通过徐来与蔡拉拉两个角色在香港的经历,完成了香港文化符号的赋魅构建。

故事的展开以香港的城市书写为背景,主线由徐来、杨伊和菠菜三人之间的感情故事构架而成,徐来对于那个“未完成的吻”的念念不忘和执意追求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一见钟情”式的美好初恋里,徐来与杨伊却什么也没有发生,直至两人的关系戛然而止在杨伊去香港读书,由此徐来的心里埋下了一个结。中年时期的徐来,虽然事业有成,却与自己当年画家的梦想相去甚远,而这个当年的梦想,又是与青春的记忆融合在了一起。因此,徐来义无反顾的来到香港追寻初恋,想要完成那个吻,就是为了证明曾经存在过的青春岁月,也是解开他心结的关键。

从内地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九七”后很长时间,香港一直带着“卡里斯马”光环存在于内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神圣的文化领袖。表现在大众文化领域,港产影视剧在内地长盛不衰,甚至港式普通话都受到追捧与效仿。《港囧》中致敬的电影、歌曲及演员等在内地都极受欢迎。然而随着近几年香港文化的祛魅化,内地对于香港的文化认知在一些情境中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怀疑、否认、嘲笑的态度都真实存在着,这些都成为双方关系冲突的重要因素。

《港囧》中徐来在追寻年轻时梦想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自己,也理性地认识了初恋情人。最后在回归到自己妻子身边时,在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时候,他并没有鄙视或否认之前在香港的囧途。初恋情人的神秘面纱虽然被揭开,但是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自有其深刻的魅力。也只有在更深刻地认识对方的基础上,徐来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以便坚守自己作为一个丈夫、父亲、女婿的身份。

电影的另外一条线索是蔡拉拉对于梦想的追求。不同于徐来,蔡拉拉没有过多的关于青春、初恋、中年危机或者青春梦想与现实矛盾的心理包袱,但无论何时何地,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现实理想:拍摄纪录片。紧跟着徐来拍摄家庭纪录片,被黑社会追杀还是紧拿着机器,为了抢回被扔下天桥的机器而不顾安危,即使被姐夫的言语狠狠打击受伤,他还是坚持,最终他的纪录片意外获奖。

表4列示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管理层能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回归结果。与全样本基本一致,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组,均很大程度上依赖工资薪酬的激励效应,股权激励影响依旧不明显。进一步比较影响系数发现,国有组高管薪酬的正向激励程度稍低于民营组,可能是因为,相比民营企业,在国有背景高新企业任职的管理者拥有更多形式的其他回报,如潜在的行政晋升激励以及隐形偿付等,因此在给定相同的激励机制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可能不会热衷于需要较高成本的研发投资风险利益,验证了假设3b。

蔡拉拉与徐来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互相碰撞,作为电影喜剧的核心力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蔡拉拉在香港寻找理想并最终成功,也向我们展示了香港这个理想化城市的魅力:它包容着不同的价值观,赋予人们不同的梦想,并鼓励人们去追求和实现。

城市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港囧》通过徐来与蔡拉拉的人物象征,描写了香港这一城市对于内地民众的心理影响与文化权利。

二、祛魅书写——意识形态化的反拨

然而祛魅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人类从巫魅中解放出来,目的是获得自己理解世界、掌握世界的主体地位。相对于影片来说,大陆对于香港这一文化符号的祛魅,只是为了更好理解与定位自身文化与身份,在与香港平等对话、和谐交流中推动双方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前进,这就是复魅,或者说返魅目的所在。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本身并没有伦理道德、价值文明等的判断,只是在与内地产生了联系和交集后,被大陆民众人为的披上了理想化的、意识形态化的外衣而达到了“赋魅”的形态。《港囧》从构建集体记忆出发,为香港蒙上了一层神圣的面纱,将观众铭刻于记忆中的形象意识形态化为这个城市固有的意象。繁华的香港街景、熟悉的粤语歌曲和演员明星,再一次打造了香港的魅力,让内地观众对其顶礼膜拜,其背后隐藏的则是对于理想的憧憬以及对于自己的不自信。

金叶榆是喜光树种,但也耐阴、耐寒,光照不足时叶片会返绿。对士壤要求不高,但在砂壤土中生长好、发枝多、树冠形成快。通过白榆嫁接金叶榆技术,可扩大园林绿化彩叶树种苗资源,解决当地彩叶种苗匮乏的问题。

《港囧》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现实主义故事,其主题表达、人物设置、城市书写等等,所有的含义全部表现在这个成长过程里。影片从青春的宽容出发,通过在香港囧途中受到的教育以及最后的个人反思,最终回归理性与现实,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认识与理解了自己与他人。同时影片更是大陆对于香港文化符号重新认识与定位的意识形态反拨过程,主人公在自我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于爱情与理想的去神秘化、神圣化,并由此完成了对于香港城市的“祛魅”书写与解构之旅。

(一)理性的回归与香港身份再认知

综合马克斯·韦伯的思想,祛魅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神学、巫术和宗教;拥有“卡里斯马”光环和神圣感的“领袖”;特指前现代性思想(传统思想)。由此可见,祛魅的本真含义是祛除某对象的超自然、超人的特殊力量和品质。徐来的香港囧途始于对青春的记忆和对初恋的追寻,这些都是神圣的、甚至神秘的存在,充满着超自然的迷幻力。从“未完成的吻”开始,到中年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徐来对初恋一直不能忘怀,直至成为心里的一个结,这就是神圣感和“卡里斯马”光环的形成。然而这一切,从根本上来讲,又是与世俗、伦理和理性相矛盾的。有了这样的张力和冲突,才有徐来一路的窘迫,在经历了一路的囧途教育和最后的反思后,最终醒悟。结尾徐来对妻子的表白,表明电影回归现实,从香港这个神秘的初恋情人怀中挣脱而出,走向理性化。

正如影片中充满魅惑的初恋情人一样,香港作为内地文化生态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一直顶着“卡里斯马”光环,领导和决定着内地民众的文化走向。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文化的革新,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超越香港。在原来的文化和话语权利发生改变后,内地对于香港的角色进行了反思和再认知,从而回归理性。

(二)去意识形态化与香港的祛魅

祛魅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概括,现代化过程是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过程,是去意识形态化。

第二,培养民众良好的健康意识。中老年民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知识理解力不够,人云亦云的追风态度,以及孤独无法派遣是他们对保健食品心存芥蒂的其中一个缘由,因此培养中老年民众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理念尤为重要。调查还发现,对老年人特别关注的营养或健康问题有关的索赔,可能会增强对保健食品的理解与食用的可能性。

在进行模型辨识之前,首先要对负荷数据与气象因素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保证负荷样本数据的平稳性,同时消除各个气象因素的量纲造成的影响。

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内地民众对于香港的再认知,神圣外衣最终要被剥离,正如祛魅是祛除事物身上人为附加的神秘色彩,消除它们身上的神圣和诗意,在民间的狂欢中达到平等。电影中,徐来经历香港的囧途与反思后,意识形态化的理想与初恋让位与妻子、家庭、现实,“现在时”的香港都市街景内地观众们早已无感,而吴耀汉饰演的中年人抱着两罐奶粉取笑徐来,也只是证明了香港文化在内地文化生态中曾经的辉煌与现实的博弈。

三、复魅书写——和谐关系的重建

祛魅是用理性的观点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重现其本质,最终目的则是重建自身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和谐关系。这是一种复魅的书写,是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苗木发病严重度分级:0级(全株无病叶);1级(病叶数占全株叶片数0~25%);2级(病叶数占全株叶片数25%~50%);3级(病叶数占全株叶片数50%~75%);4级(病叶数占全株叶片数75%~100%)。

人类社会在经历过长期的科技发展与理性主义的洗礼后,对于世界和自身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自己的主体身份,与自然的关系中占据了主动。然而,这些并没有改善人类与其他主体的关系,相反却在使之恶化。与此类似,大陆与香港的关系在历经崇拜与理性的风雨后,而今并没有朝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最近不断见诸媒体的报道正是佐证。因此,如何重塑互相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大陆与香港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达到复魅的目的,这正是《港囧》赋予我们的启示。

1.建立Logistic模型。对客户是否逾期的预测同样符合参数模型的原理。Logistic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强,预测效果也较好,在个人信用评估的应用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本文建立Logistic模型,并将其与SVM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比较。

(一)文化符号的重新定位

作为两个相互区别却又紧密相连的文化符号,香港与内地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化对于身份价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文化本身是一种借助内聚力来维护本体身份的连续过程”。复魅之后的香港与内地,如何认知与定位自我及对方的文化身份,是重建双方和谐关系的前提。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香港在历史上一直深受传统中原文化的熏陶,被深刻地烙上民族文化印记。在日常生活中,儒家文化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言行,这与内地的传统如出一辙。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一度离开这一传统文化的怀抱,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被迫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香港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直至1997年香港回归。

徐来对于未完成的吻的记忆和想象,塑造了初恋在他心目中的各种意象,正如香港城市在内地民众心中所塑造的各种意象,成为内地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文化想象,并使我们获得对于香港文化共同的认同和立场。实际上,通过徐来的追寻,《港囧》把香港对象化、神秘化为观众心中的初恋情人。

在沙发上躺下后,我看到了那条内裤,我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把那条内裤挂在门上的一个挂钩上了。乔丽也喜欢黑颜色、半透明的内裤。只有一次,那是乔丽的本命年,她穿了一条红色的内裤,说是辟邪。我觉得应该找个纸袋什么的,如果直接把那条内裤交给那个女人,她会误会的。我找来一个牛皮纸袋,又觉得不合适,用它装一条女人的内裤,似乎不卫生。

另一方面,城市的回归并没有使香港的文化符号和港人的身份认同问题立即得到澄清,反而使之在“失忆和回忆”中呈现出迷茫、怀疑、缺失的精神属性。历史记忆与时间体验对于人类社会当下的文化与身份有着决定性作用。经历了西方殖民统治的香港,其传统历史与文化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被打断,身心的和谐被干扰,便会产生“时间裂缝”。这种实践在香港集体无意识中造成了一种浮躁与焦虑的心情,并在“九七”时期的港产电影中被反复表现,如《阿飞正传》、《甜蜜蜜》等。在承认与否认、接受与拒绝中,部分香港民众对于内地也始终带着抗拒与敌视,同样造成了双方关系的恶化。

时至今日,香港回归已二十年,经历过初期的迷茫与不安后,香港逐渐安定下来,文化与身份也已经得到更好的诠释,与大陆的关系也正在被重新定位。虽然同出于中华传统文化渊源,但是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香港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岭南文化的影响,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大相径庭。各种文化元素的混合造成今日香港独特的魅力。经济上曾经落后于香港的大陆地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有赶超西方之势。随之而来的是儒家文化再一次流行于全世界,香港与大陆在发展中免不了竞争与碰撞,重新定位双方文化身份的需求迫在眉睫,复魅的诉求也更加强烈。

(二)和谐关系的重建

和谐的关系需要双方在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基础上共同努力。祛魅之后,一方面,理性与科技赋予人们信心与勇气把握现世生活,增强了人类社会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非理性信仰不复存在,让位于工具理性的价值观,人们转而追求更高效、更实用、产出更高的经济原则,崇高的精神诉求被抛弃,最终将导致社会在物质财富领域的丰富和价值观领域的空虚。同时祛魅也使原有的神圣文化被推翻,民众在自主选择中更倾向于通俗与大众文化,其结果必将是文化危机。因此,文化祛魅需要慎重对待,因为“完全祛魅的世界也必然是一个价值缺失、意识失落和文化选择陷入困境的世界”。

对于香港的复魅诉求并不是指我们继续用神秘崇拜的态度对待这一文化符号,正好相反,在大陆与香港互相的祛魅旅程之后,双方应该以理性的眼光重新认识对方,远离功利性和商业性的价值观,以符合文化发展趋势的思维判断各自的身份,从而使双方都获得尊严。香港文化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体系在大陆的生态系统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有其道理。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双方更应该慎重对待自己并不完全了解的文化,谦虚地保留一份敬畏之情,才能超越实用主义价值观,更好地凝聚自己的社会文化。

这是在以往缴纳标准基础上单位税额增加了三倍,并且随着城市化发展进度,各地政府对城市用地等级、用地范围重新划分,在一所城市根据地块位置按等级纳税,比如一类地每平方米24元,二类地每平方米16元,幅度差异很大,导致企业缴纳的土地使用税在原来基础上翻了两番还多。

四、结论——香港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建

赋魅、祛魅与复魅这三步进程不仅显示了科学发展的状态,更是人类社会与人文精神进步的形式。古典时期的人追求终极永恒的价值与真理,无条件服从原则与理想,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就好像这些永恒的东西身上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魅力、魔法,而人类在这种崇拜与感召中获得自我身份。启蒙主义使现代人抱怀疑态度,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自我取代外在的标准,神圣光环被去掉。人类经历了由客体到主体地位的转变,从理性与科技中获得足够的信心来把握世界。但文化的祛魅同样凸显出信仰的缺失和人的价值的异化:人类社会艺术如果被祛魅,就失去了神秘的外衣,人们对于它的崇敬和期待也将不复存在。这样的世界必然陷入人际关系、社会价值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对文化进行复魅诉求,以重建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

《港囧》通过重构内地对于香港的集体记忆,展示了一个意识形态化的城市,带着特殊的魅力赋予内地民众永恒的价值与真理。徐来的囧途旅程,却在本质上揭开了这一永恒价值的神圣外衣,实现了自我与理智的回归。影片对于香港的祛魅与对于人生、理想的祛魅交织在一起,完成了对于香港的解构之旅。

由此看来,本区砂砾岩储层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且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和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储层储集物性,而储集物性又明显地影响着砂砾岩体的含油气性。储集物性好,则表现为油层;储集物性差,则表现为干层或非储层[4]。因此,储集物性是决定砂砾岩体是否成藏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影响产能的关键条件。

“巫”“魅”是与理性精神相反的观念:成长与成熟需要“除巫”“祛魅”。“祛魅”是指对于科学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的消解,在意识形态上则指主体对于权威、典范等的疑虑和反叛。“这种祛魅的世界观既是现代科学的依据,又是现代科学产生的先决条件,并几乎被一致认为是科学本身的结果和前提。”

注释:

①参见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9页。

桌旁,摆了条凳子,又长又宽。柴米河人都喜欢打这样的凳子,夏天,把它搬到月色下,乘凉,困了,可以把它当床,躺上去就行了。

乳腺脂肪坏死患者一般有乳腺外伤史,外伤导致乳房局部脂肪组织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钙化而形成小肿块,有时不易与乳腺癌鉴别。

②沈新坤,《赋魅、去魅与复魅: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嬗变》,《高教探索》,2012年第3期,第115页。

③孙逊、刘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第170页。

④R.E.帕克等著、宋俊岭等译,《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⑤大卫·格里芬著、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⑥马克斯·韦伯著、钱永祥等译,《韦伯作品集II经济与社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页。

⑦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1页。

⑧李道新,《“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当代电影》,2007年第3期,第35页。

⑨夏天成、武元婧,《文化赋魅、祛魅与返魅对文化发展及矛盾化解的启示》,《新疆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第116页。

 
罗建波,龚琪峰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