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引导策略

更新时间:2009-03-28

网络信息技术中心在2015年初公布的《第33次中国网络发展情况的统计汇报》表明:截止到2014年末,我国网络用户已突破6.5亿大关,而在这其中学生群体所占比重为整体的四分之一。相关网络调查成果显示,大约有70 %的学生对网络充满兴趣,经常上网,这充分说明了,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目前影响大学生思维与行为的全新势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思想工作大会中指出“应按照社会发展形势的根本需求,将网络舆论工作作为思想工作推广与宣传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者要在日常工作当中,不断探索网络舆论,掌握其主要特点,明确其对思政教育所带来的相关影响,进而摸索出有效的正向引导策略,树立广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们的网络道德素养,全面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一、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网络舆论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校园及社会事件、国家发展命运的关心,是当代大学生保护自身权益、追求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网络舆论如同催化剂一般,将政府部门、整个社会以及群众紧密的连接到一起,当大量的网络舆论纷纷出现后,从政府机关人员到普通大众,从知名人士、前线记者到普通网民,大家都将关乎到国家或是地区发展形势的事件看作是自身的事,并会针对各种事件表达主观感受,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充分体现出了国家、社会以及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大学生思政教育人员同样可以通过对相关网络舆论的分析,积极听取大学生的有效建议,掌握他们真实的想法,进而从中得到启发,积极主动的转变自身的教育方法,促使广大教育者更加深入的探索有效的教育路径,以此来增强思政教育的效率及质量。此外,由于网络舆论的集体效应与当代大学生网络群体所出现的同质性现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受到集体性观点的影响。而积极、正向的网络舆论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帮助广大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各种网络信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学生自主管理与监督,充分实现思政教育的内化,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 消极影响

网络舆论中的不良信息将会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将会极大程度的降低思政教育的力度与实效性。在网络平台中,其丰富的内容、迅速的传播速度均为人们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在这些信息中也夹杂着大量的不良信息,某些虚假信息与传言的出现,通常能够引起大部分网民的关注,成为网络中的“焦点”。由于网络的自由性与时空性开放性能够让信息传播跨越国界,西方许多抱有其他目的的人会将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作为主要目标,通过调动大学生的好奇心,向他们灌输西方的政治思想与管理体制,并散布大量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来让大学生曲解我国政府,进而对西方国家产生向往,民族信念开始动摇,思想严重偏离了轨道,出现了多样性的价值标准,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降低了其教育的说服力与教育的实效性。

“万花因的入口会在树干上吗?”李离用手敲着未被雪贴上的树干背面。他们已经踩着积雪,走到了榆树下。榆树干以低沉的闷响回复着他的敲击。虽然需要四个人手拉手,才能将树干围起来,但与柳毅传里作为龙宫入口的大橘树不一样,这只是一棵普通的榆树,喜鹊在上筑巢,金龟子吸着树汁,风雪来临之前,驴子们有时候会来啃它低垂的叶子。

通过上述两次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的频偏θ和相偏β会受到预估的多普勒规模因子误差的影响,尽管可以通过迭代的方式来减小误差,但是并不能得到最优解.CB-Sync算法通过最小梯度下降算法来预估频偏θ的最优解,由于最小梯度下降算法存在最优解为极小值的情况,所以将两次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的频偏θ和相偏β的值作为最小梯度下降算法的初始解,确保得到的最优解是最小值.

二、基于网络舆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策略

(一) 转变思政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二) 加强校内网络引导

[1] 李娜.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5):61-63.

(三) 创新思政教育手段

首先应化堵为引。过去思政教育是期望能够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观点,而在当前时期,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叛逆心理,更加注重个人主观感受,网络信息源头的可控性更难,对于这些状况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将化解负面信息转变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教师可利用情感元素,帮助广大学生走出思想的误区,要以劝说引导为主,不能采取强制性的命令式措施,既要充分尊重与理解学生,引起学生心理情感共鸣,又要针对具体事件从正反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其利弊关系,强化他们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深刻的意识到自我思想偏差,进而充分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深入思考。其次,应求同存异。在以往的舆论形式中,通常对议论性较强、具有明显矛盾冲突的问题可以选择回避,但对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挑战、充满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们来说,若是一味的躲避,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兴趣更高,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应允许多方面的声音共存,让学生在各种想法加以碰撞的同时,从中挖掘出正确的观念。最后则是从管理转向服务。网络思政教育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应深入到大学生群体当中,走进他们,突出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网络不单纯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应成为广大学生倾诉且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将解决学生现实问题与思想教育相互整合,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体谅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切实关心学生,进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让教师成为学生们的引路人,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网络舆论有着自身的特征,由于其存在正面与负面的属性,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也有着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正确把控网络舆论特征,深刻意识到其利与弊,通过积极转变思政教育观念、加强校园引导、创新自身教育手段等有效途径,来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及时引导学生用理性的思维、辩证的看待网络舆论。应自觉抵制负面舆论信息,并参与到网络舆论的管理当中,最终在政府、学校、教师及大学生共同合作与努力下,推动网络舆论的稳定有序发展,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助力。

三、结语

通辽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我国的玉米主产区,生产的粮食占内蒙古的1/4。然而,通辽也是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且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5%,高出全国平均值近20个百分点。一边严重缺水,一边大水漫灌,传统粗放的农业种植方式,直接加剧了通辽市缺水形势。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大学生思政教育人员应充分将其教育深入到学生的身边,扩散到网络的各个角落中。当前,网络已对学生日常交流、思想、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积极抢占网络教育的主阵地,全面掌握学生的想法与思想动态。教师应努力迎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他们喜欢教育形式,要根据学生们使用网络平台的实际情况,深入观察学生的日常网络行为,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应以观察与耐心倾听为主,进而及时有效的对当代大学生加以引导。

不同的网络平台都有各自的参与主体,而在这些主体当中,通常会有着某些文笔功底较强、具有敏锐洞察力及深刻思想的成员,他们的观点能够极大程度的影响其他成员对特定事件的看法,而这些成员就被称之为建议领袖。当某些错误偏激的观点在网络舆论中出现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就需要建议领袖们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正向引导,要代表大多数成员表达出正确的观点,充分发挥带头主导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微博盛行的时期,大量的专家、明星、著名人士相继成为了极具影响力的社会建议领袖,以往某些个人观点,在网络的催发下成为了网络舆论中有着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人员来说,不仅可以运用一些正向带有强烈引导色彩的建议领袖观点,同时也使自身成为引导学生想法与观点的建议领袖,可注册个人微博账号,定期发布正确的舆论内容,这样不仅能够通过网络的形式与学生实现在线有效互动,关注自己账号的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正能量的信息,让教育伴随学生的日常生活,加强教育的实效性。此外,高校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促使学生之间相互管理、相互帮助,共同抵制网络负面信息。高校可通过主题班会、网络主题汇报、辩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立学习目标,增强他们对待不良网络舆论的免疫力。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建设文明网络论坛,选出十大网络最佳行为等,正在试图运用网络文明的先进教育方法,来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实践行为体现出自身优秀的综合素养,这些方式充分体现出了当代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2] 罗强,王立东.网络新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J].新闻战线,2015(10):103-104.

[3] 李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探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8-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整个会计体系也在不断走向成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各具特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效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邢艳芳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