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建构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型的相关概念

(一) 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是基于身份认同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利益关系集合,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1]从中可以看出,熟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根基,社会成员关系紧密,主要是以地缘、血缘、亲缘等基本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结构形式,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比较稳定的伦理关系。在这种特色的交往文化氛围中,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大众舆论往往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主要手段,“人情”成为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要素,每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处事原则都深深打上了宗法血缘的烙印。客观来看,每一阶段熟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并非偶然,恰恰是特定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

(二) 陌生社会

陌生社会是相对熟人社会而言的一种新型社会关系结构,在陌生社会视阈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利益导向代替人情导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化、沟通减少,小家意识高于宗族关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社会分工的精细化,陌生社会的确立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它的存在也必将对原有的熟人社会进行冲击,重新建立新的伦理秩序和行为规范。与此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并未彻底完成,既是关键时期也是敏感时期,尤其是与陌生社会相配套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文化机制、引导机制还不完善,这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主动融入、积极适应陌生社会环境下的新变化、新规则、新要求。

(三) 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型中的基本特征

一是法治精神深入民心,逐步取代熟人社会下的习俗规则。在陌生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关系淡化,缺乏情感支撑,评判标准混乱,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并普遍具有约束力的保障措施来指导调节自身行为,维护自身利益。基于此,法治的精神与作用势必会在陌生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与强化。二是人际交往日趋理性化,“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圈子不断扩大,人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广阔,在与人交往中更多地看重对方与自己的互惠关系”[2]。彼此的信任建立在相应的利益基础之上,传统的道德与舆论的约束力式微,对于个人的评价标准日趋多样、多变。三是界限不清,熟人社会与陌生社会仍然居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的动态阶段,陌生社会的确立并不意味着熟人社会的彻底消失,伴随社会持续发展,二者的边界与涵盖范围将更加开放宽泛。

二、转型社会中师生关系的新变化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载体,也是特定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与概括,在目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催生的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也相继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很多师生在处理彼此关系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惑,期待与需求的嬗变让师生难以适应。

(一) 师生关系趋向理性化,各自评价标准更加务实

在新型师生关系的网络中,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日趋平等,学生常以“消费者”的身份定位,权利意识强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师道尊严,削弱了老师的权威性,导致师生关系向单一化、狭隘化、陌生化发展,在后续的师生交往中,缺乏相应的行为准则标准,双方都存在保护心理,交流沟通不畅,这也是师生关系日渐疏远的重要原因。综合来看,师生关系的异化与社会转型密不可分,由于转型的不彻底,使得师生在处理各自关系时畏手畏脚,忙乱无序。

“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期待上具有互动性,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双方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的成熟程度,在教育和科研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3]。除此之外,还应关注的是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时进行,作为特殊群体的教师与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影响,在社会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表现出一定的不安与情感缺失,从而产生多重情感诉求,这意味着老师的诉求不全是“教”,学生的追求不完全是“学”,双方都渴望得到彼此的认可,寻求共同的归属感。

(二) 师生人际交往诉求多样化,渴望获得彼此认同

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体现于信任机制的建立。因为在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过程中,企业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在外部系统中的权重,也就是企业在整个外部系统中的地位问题。在整个外部系统的产业链中,企业与长期合作者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这样可以最小化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并最大化企业的利润。同时减小系统中强势成员对弱势成员利益的侵害,从而达到系统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三) 师生关系更加脆弱敏感,互信程度降低

在向陌生社会变迁的进程中,大学生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征: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判断力、鉴别力、洞察力;二是容易受到转型中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波及,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情绪化、功利化、非理性化倾向较重,对于老师的评价往往附加更多个性化的选择;上述现状决定了师生之间很难及时准确的理解彼此的需求与感受,形成沟通反馈障碍。良性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只有充分沟通,老师与学生之间才能“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教师应将转型时期师生关系的构建自觉与自媒体时代结合,传统的谈话、座谈、班会等沟通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交往需求,随着qq、微博、bbs、微信等通讯工具的普及,学生在接受知识和表达情感的需求上都表现出新变化,因此能否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来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完善转型社会下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四) 由传统的伦理关系向契约关系演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学生求学的目的与动机不再单一,学校与学生趋向建立一种契约关系——服务者与消费者,双方试图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逐渐被取代,师生身份角色同时发生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被减弱,学生的愿望与需求逐步成为契约关系的核心。在契约关系模式下,强调的是师生权利义务的均衡分配,彼此利益的实现基于高度认可的共同利益,教师必须在道德、传道授业、人格魅力等方面有所提升才能打破契约条件下的关系桎梏。

三、转型视域下建构师生关系的路径探析

(一) 构建以互助合作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网络

当前师生交往的时间、空间十分有限,大多集中在课堂之上,课后师生又往往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难以融入彼此的交际圈,形成恶性循环。基于上述问题,必须着力拓展师生交往的领域与层次,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新型师生关系,增强师生的关联性,丰富师生关系的内涵。可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其一以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为导入点,提升师生之间互信度,在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彼此、展现自己,拉近各自的心理距离,使师生关系得到升华;其二是要努力抢占网络交往的制高点,网络信息化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和现实条件,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远远超出想象,往往当面无法交流沟通的问题用网络的沟通形式和言语环境反而得到很好的解决。“网络促成了师生的新角色,改变了师生关系的属性,网络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固定了师生角色,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和物理距离。”[6]上述两方面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统一于师生关系的扩展与延伸,增加师生交流情感的共同性,从而实现在转型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 建立通畅的师生沟通与信息反馈机制

和传统的熟人社会相比,当前师生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学生一方面受到社会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多为独生子女,二者的特点决定学生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情感需求更丰富,对老师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希望老师能够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一旦诉求无法满足,极易出现失落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与背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师也是普通人,同样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角色与诉求的转变,期望短期快速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也是不现实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表达自身诉求的方式十分有限,内心苦闷。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其实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与引导,这也加剧了师生关系的疏远。

(三) 培育有利于师生交往的外部环境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跳绳运动开展起来比较方便,在空旷的地方就可以开展,并且跳绳的费用还比较低,更适合学生运动。跳绳运动属于有氧运动范畴,有效的运动时间后便于学生心率恢复,同跳绳相比,跑步运动的恢复时间较长,不利于后面课程的学习。此外,跳绳运动还比较简单易学,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跳绳运动还富有多样性和创新性,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更有趣的运动方法,丰富跳绳运动内容。跳绳运动对器材的要求也很低,只要有空地和跳绳便可以开展,所以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开展起来都比较方便。

(四)拓宽师生交往领域与层次,增强师生互动性

互助合作模式最早起源于约翰逊提出的合作学习理论,主张对一直存在症结的教学与交往方式进行创新,鼓励打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界限,通过全员参与、师生的相互依托,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具体而言应该达到以下几点实效:“以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交往目标为导向,以师生、生生、师师相互合作为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交往形式,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根本目标”[4]。必须看到,向陌生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学生的人际交往主动性有所降低,面对周边事物更加谨慎,在这种困境中,互助合作模式无疑可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突破点。要求教师主动适应环境的新变化,围绕情感交流与学生互动、互助,以情感的融洽来解决师生间的冲突与矛盾,最终形成全面和谐的互助型师生关系网络格局。

思雨差一点把事情都跟欣竹说出来。他好后怕,如果说出来,也许会被公司的人笑掉大牙的,也许会被公司的人误解的。那可真就是越理越乱了。

马克思指出:“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5]。师生的交往也是如此,必然在一定的大环境下进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限制。当前转型社会的客观条件下,师生交往环境正发生剧烈变化,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环境作为决定师生关系的外部框架,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的构建质量,通过营造符合师生关系发展要求的良性环境,可以进一步丰富师生之间的交往载体与平台。首先,坚持以塑造良性的文化外部环境为切入点,运用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师生在文化领域的高度认同,在文化交往中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彼此的真实想法。其次,重视舆论外部环境的规范作用,舆论环境是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社会正由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型,但舆论的作用依然突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仍然在意彼此的看法和观点,通过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可以有效的约束规范师生行为。

[2] 赵娟娟.关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社会的分析与思考 [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32):161-166.

提高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持续不变的话题,现金流量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实际收益。众所周知,现金流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现金使用效率,多层次地为企业提供效益回报。但是,企业现金流管理中依然存在可以优化的方面,首先从现金使用转化为经济收益的角度来看,漫长的现金周转周期与缓慢的周转速度往往制约着经济效益的转化。为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企业应当作出各项措施,致力于提高结算效率、减少存货积压造成的成本问题,尽可能提高现金转化速率,强化闲置资金盈利能力。

[3] 王鑫.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67-69.

该工厂于3月份投产,目前生产板材厚度为2~35 mm。其日产量为650 m3,由此Action Tesa公司成为印度最大的MDF生产商,年产能 51.1 万 m3。

从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领取6~8周,体质量20 g左右的雄性C57BL/6 WT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雄性TLR4-/-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两种小鼠的各组均按照1.2中方法分组,分别给予:Ⅰ、无菌生理盐水,Ⅱ、大剂量LPS(20 mg/kg),Ⅲ、CA-074(10 mg/kg)+大剂量LPS(20 mg/kg)方式处理,12 h后收集外周血及肝组织进行检测。

[4] 刘建华.师生交往论—交往视野中的现代师生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本书编委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 李兰巧.教与学的和谐—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杨殿毅,杨胜坤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