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以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改革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是应用型课程建设领域广泛推进的课改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最早提出是1996年5月德国颁布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是专业课程教师在对典型工作进一步归纳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知识重新排序,使学生在实践中最大程度的获取经验。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探索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4年开始,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革探索,涵盖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摸索、校企合作的方式等诸多方面。

(一)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作为福建省级创新创业改革立项课题——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将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准确定位专业课程培养目标[1]。为了培养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实习课程,如图1所示。

增值税关于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有: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不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不得享受这项政策。企业所得税关于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有:非营利医疗机构将取得的非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如何界定相应的 医疗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支出、资产的计量、结余的使用等问题需统一规范。由此,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按照统一的制度规范核算过程、编制会计报表、加强财务管理是财税管理的前提需要。

(二) 课程内容开发

课程内容选择原则以过程性知识为主,案例及演示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实践,如图2所示。根据其在实践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教学设计,构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案例或模拟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高度统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关键在于确定工作载体,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的《非线性剪辑技术》课程为例,采用的载体是项目。以不同类型的项目任务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以各类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为依据,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过程。

  

图1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图2 《非线性剪辑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

(三) 教学模式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对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专业整体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在实践中逐渐实现“现代学徒制”。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师能否准确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是其能否完成教改任务与实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中,有针对性地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采用了以“实践为先导”的现场教学与案例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对象建立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了现场教学与案例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把生动的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明确案例所涉及的专业理论与技巧。针对案例,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演示数字媒体设备运作、各类影视剪辑制作等,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安排学生到影视工作室等拍摄制作现场参观、实践,由任课教师或专业领域内较为资深的兼职教师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对剪辑思路、剪辑方案、剪辑效果、各类影视作品的制作有更深层次的认知[4]。通过教师成立的工作室,承接工作任务,发布给学生团队。由几名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每一次任务操作与完成,学生通过职业体验与角色互换,领悟数字媒体技术领域涉及的各类岗位专业技术与沟通合作技巧,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效果。

接触交代型铁矿床是山西第二主要类型。该类型矿石品位w(Tfe)平均41.4%,最高可达54%(如壶关县照阳沟铁矿区),属规模相对小,但品位较高的铁矿床。因此,要想寻找“小而富”的铁矿床,应重点放在狐堰山、塔儿山及虹梯关南部一带,即主要在省内寻找既有灰岩出露又有岩体出露地区。由于碳酸盐受热液热液影响会产生围岩蚀变,即矽卡岩化,因此寻找围岩蚀变带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在野外注意观察有无断裂构造及岩体出露情况。狐堰山地区出露岩体多为二长斑岩,塔儿山一带为二长岩及正长闪长岩类,平顺一带为闪长岩类,因岩体本身铁质含量较高,通常岩体大,所发现矿体越大。

创设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摄影棚、录影棚、机房、航拍设备、实训教室、虚拟场景、各类摄影摄像器材一应俱全,足以达到承接企业、社会各类题材项目拍摄的要求,使学生有机会在校内实训时全真模拟或完成真实项目任务。学习和训练中完成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分析设计任务要求,设置教学环节、成立教师工作室、学生创业团队等方式,为学生自主思考与交流合作提供良好平台。通过创设五步教学法,即:信息素材收集整理、思考分析操作流程与技巧、实施具体方案、评估和调整实施方案,争取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3]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针对岗位的需求,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解决了校内与校外分离的问题,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在真实环境下实训方式,实现了动画设计和摄影、剪辑专业领域知识的融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与此同时,有必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索和实践,将课改模式拓宽到更多专业中。

(四) “以实践为先导”的教学方法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大一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组建学习小组,以团队形式展开学习。进入大二课程后,在科学准确判断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程度的前提下,根据学习小组协作情况,将学生重新调整组合,形成学生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老师发布的真实工作任务。教师工作团队面向企业、社会直接承接工作项目,经过专业教师难度分析鉴定后,选择难易适中的项目向学生工作室发布,并进行指导教学、督促验收[2]。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带学生,学长、学姐带学弟、学妹,形成了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根据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的改革实践发现,较有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学生团队经过两年的训练磨合,在大三顶岗实习期间有可能形成聚力较强的创业团队。通过学校的创业孵化形成法人组织,构成了成效显著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6年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全年承接31个项目包括与央视国际频道栏目合作的《记住乡愁》,福建省公安系统廉政防腐微电影《心战》等,社会反响良好。

1)挤密桩。挤密桩是一种把带有管塞、活门或锥头的钢管压入或打入地下挤密土层形成孔,再向孔内投放灰土、砂石等填料成桩,通过对填料进行夯实处理,使成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成桩方法。挤密桩适用于杂填土、素土以及黄土地层的处理。不同种类的挤密桩的作用和特点不同,灰土、素土等挤密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地基深度为5~20m;需要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应选用素土挤密桩法;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性为目的时,应选用灰土挤密桩法。应用时,可结合地基处理的要求进行选择,从而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二、课程改革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 部分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能力偏弱,教改方案实施能力有待提升

一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教改方案的设计依赖于实际工作经验与成果,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在课程改革初期提出了很好的构想与思路,却因对项目内容、流程、操作方法不熟悉而无法细化、深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将教改方案付诸实施的能力有待提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学生成为教学的“双主体”,教师在教学任务中起引领、指导、监督作用。通过发布真实或虚拟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自觉完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但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部分教师尽管试图体现与融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但是角色转换并不彻底,不善于让学生开拓尝试真实任务项目,不敢对学生放手,担心学生自己摸索影响教学进度,影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5]。仍然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先讲例子再让学生模仿,以致于其用心设计的教改方案,最终付诸东流的现象。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均未见盆腔器官损伤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9,P>0.05)。见表6。

(二) 考核方案操作性不强,权衡标准过于模糊

验证课程改革成效,除了师生两方的现实感受,还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测评体系。泉州理工职业学院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发现存在课程改革的考核标准模糊、考核指标粗放、考核形式僵化等问题。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改革考核方案应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对于规避教师教改方案与实施过程不一致、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导致的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避免课程改革测评流于形式。

三、改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要求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课堂形式也不够多样化,这样单一的课堂教学不仅不容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甚至都无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注意完善课堂教学,例如运用兴趣引导法、情景模拟法、自由问答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一) 多渠道多途径加强教师实训,提升教师的项目设计能力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依托校企合作,通过教师成立工作室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项目,并在项目进行中给予实际操作指导与教学,突出了实践特色,实现了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加强了学生对数字媒体技术的操作制度、流程和设备的了解,使学生更加直观、真切地对工作任务、性质、素材调度等有了全面认知。此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从工作需求出发,着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水平。

3)自然侵蚀。由于东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但雨水多呈酸性,气候潮湿。受风吹日晒雨淋,森林古道受到的侵蚀程度较大。一方面原有泥土道路及边坡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块石路面长期受到风化作用的情况下,出现了崩解破碎的现象。

(二) 加强课程改革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认真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选取具有代表性、创造性的专业作为课程改革的试点。精心组织实施,培育专业中的核心课作为成功课程改革典型。分阶段、分步骤地扩大课改领域及专业,形成校内课程改革的实施氛围。设计课程改革的核心科目,除了专业教师任教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参与课改。这样,有利于弥补教师实践能力的缺陷,使课程改革更趋于实用,确保课改效果。加强教师课改培训与指导等。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优化课程改革方案,提高课程实施能力。让教师感受到学生的创造力、制造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与实践的乐趣与魅力。

从上式可看出,在问题集中,如果越多的特征项与记录词集的特征项匹配,即与记录集中匹配的特征项个数在问题集特征项总数中占的比例越大,PC就越大。正向匹配度是从问题集的角度看待匹配度,如果在记录词集中的特征项与问题词集中的特征项匹配得越多,那么此记录词集也就越接近于问题词集的主题,从问题词集的角度看,此记录就和问题越相关。

(三) 细化量化标准,提高考核方案的可操作性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专业课程改革从工作过程出发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组,有利于增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成立工作室,其实践经验不断累积,有效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学生结成工作小组与数字媒体中心、校内实训、校企合作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透过职业体验,激发对专业的全面认知与创作热情,提升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 实现了项目与课程结合,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

提升教师的项目设计能力,必须着手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而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实训。一是采取分批次支持重点培养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服务或者从参与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行业实践。对每批次参与校外实践的教师根据其实践效果与教学结合程度,课程改革效果给予一定的奖励。促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累积课程开发所需的社会资源。二是继续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自身能力与其他教师综合水平,组建专业课程团队,优化工作机制,对内负责课程改革,对外承接项目。教师可以考虑自身工作经验与专长,分阶段有重点的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灵活实现教师间的优势互补[6]。三是及时更新校内实训基地软硬件条件,加强校内外项目合作,为教师的实践创造条件,便于教师获取最新行业资讯。

(二) 促进“双主体”功能发挥,提升师学专业操作能力

设计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的课程改革考核方法,设置专门管理岗位负责实施,加强对教师课程改革的指导,帮助教师深刻领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考核的意义。一是完善多课程改革具体环节的评价方式,不断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增强考核体系的有效性,使其可操作。课程改革测评体系必须考虑教师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与难度,制定考核标准;二是探索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各自所占分值比例,设置“双控”合格线。增加对教师课程改革过程中任意环节随机考核。针对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的随堂或者实践课程效果与经验留存,适当增加考核比重,而不是机械式地要求时间节点考核,比如月、季度、年底三次集中考核。

(三) 实现了与社会机构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通过与社会机构合作,系统设计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与实践的环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社会合作平台,有效实现了课程改革计划。确保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经过教师指导,对服务实践的经历有所总结、反思,由浅入深地接触与探索行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谭禾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改的探索与思考——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3):47-49.

[2] 张萍,安双宏,尚致远.完善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J].成人教育,2011(3):33-34.

[3] 谢媛媛.项目课程改革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6):54-56.

[4] 沈玲.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6):26-39.

[5]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1,27.

[6] 孟泽云,黄亚静.基于工作过程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电子商务,2011(11):87-88,90.

 
苏康敏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