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院校绿色校园与绿色人才培养有效融合路径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绿色校园是落实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涉及绿色教育、绿色技能、绿色成长等多个层面的内容。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在绿色校园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教学、科研和校园景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师生的技能环保意识淡薄、资源浪费、可持续性差及校园建设与绿色技能及绿色环保意识相脱节等问题。

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确立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制度,夯实了立国兴邦、长治久安的法治根基,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国家主权、统一和民族团结,确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力推动和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永不变色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概述

早在20世纪初,国外就提出了“Green College”的概念,提倡在满足学校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以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理念来经营管理校园。这种绿色校园文化,不仅主张课堂上的环境教育,更加倡导将低碳、环保的理念渗透到全校广大师生及在校员工的管理和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学校不是一个绿色校园的孤岛,其绿色文化将辐射和影响到周边区域,对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1996年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到绿色校园,强调学校要将保护环境的行动和意识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和在校员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将节能环保意识和绿色技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成长中,使其能够在长知识、受教育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树立爱护家园、保护生态的意识。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绿色校园建设时要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节能素养和环保素养,积极倡导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2013年4月,我国颁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对如何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约材料和节约用地等)有了量化的标准。

由于我国在绿色校园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对绿色校园的主要研究方向还停留在对现有校园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在校园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治理等方面有所成效。而对建设绿色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以及绿色建筑的技术研究等方面还缺少可供实践的系统性理论。尽管绿色校园建设已成为近年来各高校研究的热点,但能够将绿色建筑、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技能培养有效结合的案例并不多,绿色校园建设内涵和有效实施方案有待进一步发掘。

3.风力发电系统。配备两台风力发电机组,与光伏发电互补使用,使机电类学生初步掌握风机的原理,以及风机的安装、运行、结构、保养和维修等工作。

相对于绿色校园建设,绿色人才培养则更加滞后。绿色人才是指在全球化的低碳革命背景下,掌握绿色技能的新型人才,以“节能、低碳、环保、绿色”的理念实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高校在大力提倡绿色人才培养的同时,绿色技能相关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实训基地建设都不到位,尚未形成绿色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和布局。

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途径

1.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和光伏车棚发电系统采用目前世界领先的薄膜光伏技术发电,为花房内部的照明、空调和实训教学供电。风力发电系统配备两台风力发电机组,与光伏发电互补使用,两者又与模拟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室一起,可开展绿色能源开发与相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等相关专业项目实训,也可为电动汽车充电桩供电,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一)传承绿色意识,构建绿色教育理念

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凭借一人之力即可完成。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必须对“节能、低碳、环保”等理念有深入的认识,并将节能环保意识传承到学校上下,使在校教师、学生和在职员工都能对绿色教育理念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这是建设绿色校园,培养绿色人才的基础。因此,开设节能相关的课程、科普讲座和社团,制定与节能相关的规章制度,积极普及节能相关知识,是实现绿色校园建设与绿色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基础。

(二)设计绿色建筑,建设和谐绿色校园

本文以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绿色校园建设为例,提出将高职院校绿色校园建设与绿色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方案,为提高师生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技能和绿色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能源管理和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屋顶发电系统、车棚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电动车充电系统的整体监控、管理、显示。系统具备数据采集处理与监控、数据存储、控制操作和支持手机客户端等功能,方便远程访问和控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三)建设绿色实训基地,开设绿色专业,培养绿色技能

2.节省空间。在节省空间方面,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的室内空间、屋顶空间以及室外空间,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应用。(1)室内。室内空间实现了温湿度控制中心、温湿度实训室、模拟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室、风光互补管理系统、恒压供水系统与绿色植物种植区的合理划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室内空间。(2)屋顶。实训基地的屋顶集成了多种实训设备,包括光伏电池板、传感器、气象站和电动遮阳帘等设备,使屋顶的所有空间都服务于实训教学。(3)室外。室外安装风力发电设备和光伏发电车棚,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

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路径探究

绿色建筑在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使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充分考虑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和节约材料,并尽可能使用可再生材料;在建筑拆除后,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从建筑的功能、美观度和地域气候特点等角度出发,分为建筑物的绿色构造、绿色施工、绿色装修以及绿色运行等几个层次。绿色建筑是建设绿色校园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绿色校园的难点。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绿色校园建设以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为主要载体,其建筑面积逾800 m2,其中,约500 m2用于实训教学,300 m2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由于建筑主体为花房,其结构为玻璃幕墙形式,其形状从空中俯视为一片晶莹剔透的叶子。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在设计之初,便融入了节能、绿色、环保的绿色校园建设理念。同时,该实训中心巧妙地把智能能源管理、复杂过程控制、风光互补发电等高新技术与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与雨水收集和校园景观紧密结合,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绿色校园风景线。同时,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以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为基础,建立了新能源相关专业及实训室,进行绿色技能和绿色人才培养。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凭借该项目,在2016年世界职教院校联盟第二届“卓越奖”评选中,获得绿色校园铜奖。

(一)绿色校园的组成

以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为主要载体的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绿色校园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要将绿色校园建设与绿色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对教育的实施者提出较高的要求,必须对绿色校园、绿色技能和绿色人才培养等绿色文化具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在学校设计初期将绿色文化与校园建设结合起来。

2.光伏车棚。采用单晶硅薄膜光伏电池技术发电,所产电能能够为电动汽车充电桩供电,并支持新能源技术相关的实训教学。

第四,要注意鸡群非特异性的抗病力提高。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除了外界的环境和病原因素外,鸡群自身的抗病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养殖场要加强鸡群的保健工作,保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使用适当的手段调节鸡群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系统的机能,完善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当前行之有效的方案是使用促进免疫力,扶正驱邪的中药同时辅以生物制剂的使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以达到减少发病的目的。

4.模拟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室。该实训室提供目前市场上各种常见的光伏电池组件及变流器等相关电气设备,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光伏系统的特性、选型、装机容量计算、系统设计、安装和维修等工作内容。

5.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采用西门子最新的S7-1500系列PLC作为主控单元,扩展高精度的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采集传感器单元(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传感器)的数据,通过高速实时以太网通信,实现对实训室内部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室内温度和室内光照等多变量参数的闭环调节和控制。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既可有效地应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又可支持教师开展复杂的科研课题,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6.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及校园景观。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绿色校园能够收集和利用校园建筑屋顶及校园内道路和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过雨水收集、雨水输送、雨水储存等环节,实现雨水的积蓄功能。所收集的雨水可为校园绿化、校园景观水体及地下水源等提供补充,从而达到有效节约用水和综合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

(二)绿色校园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是建设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绿色校园建设将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作为一个建筑整体,从节省能源、节省空间、节省用水、节省材料等四个角度进行了综合考虑;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力求达到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或使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为学校师生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1.节省能源。(1)风光互补发电。使用太阳能、风能作为能源,将其转换为电能,供应花房照明、空调系统等正常用电,并满足实验室内的部分用电需求;(2)电动汽车充电桩。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多种类应用;(3)会呼吸的建筑。该建筑设置风筒,可利用风的“烟囱效应”,尽可能地创造自然通风的条件,改善室内环境,节约使用风机通风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会呼吸的建筑结构使建筑内部保持恒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建筑整体更加绿色自然。

绿色意识的培养和绿色建筑的设计,是培养绿色人才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充分结合其自身特点研究办学定位,建设适合培养学生绿色技能的实训基地,开设符合时代特色、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符合企业和学生需求的绿色专业。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的绿色育人模式,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实现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科学发展。

将研究成果应用在牛庄洼陷的牛871井区,取得良好的钻探效果,依据精细勘探井位部署方案,共完钻探井5口,开发井7口,12口井全部在沙三中、下钻遇油层,成功率100%;对已完钻的12口井试油试采,10口井获工业油流,大大提高了岩性油藏的勘探效益。

3.节约用水。在节水方面,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选择感应式水龙头,绿色植物种植区采用电动喷头进行灌溉,建筑的结构特点使其具有雨水收集功能,可用于对草坪和树木进行灌溉,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雨水收集系统为节约用水以及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提供了优质可行的解决方案。

4.节省材料。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的总体结构为玻璃幕墙结构,属于可回收可再生材料,可以循环使用。该结构不仅避免了使用不环保的建筑材料,而且大大降低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绿色校园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效融合

1.建设高科技多功能的绿色实训教学基地。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集成了多种国内外先进技术,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桩技术、温湿度过程控制系统和智能建筑管理于一身。该绿色实训教学基地既可实现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安装与维护、能源管理和智能监控系统操作和运行、温湿度控制等实训,也可供教师开展复杂的科研课题。

(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光伏组件,区别于单晶硅光伏组件、多晶硅光伏组件和传统的薄膜组件,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铜铟镓硒(CIGS)柔性光伏电池,具有发电效率高,安装成本低和易维护等优点;创建了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电能即发即用,多余电能回馈电网,节约电能;实现了全方位的模拟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室,配备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和柔性材料等多种光伏组件及相关电气设备,全方位介绍光伏发电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

(2)温湿度过程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1500 PLC作为主制器,实现控制系统的完美解决方案;复控制对象为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室内光照等,搭建起含有时滞单元的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闭环控制系统。随着控制指标要求的不同,该实训基地可完成从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设计乃至研究生科研课题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研究,是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非常实用的研究平台。

财务会计的根本职能就是核算,基于财务会计的需要,保证核算结果的精准性至关重要,只有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才能给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对此,在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来进行相应的工作。管理会计偏向于内部报告,它在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融入了管理学,脱离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

(3)智能充电桩系统。利用光伏车棚所产生的电能为电动汽车充电桩供电,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除大屋顶外,斗拱的应用也不可忽视,在建筑抗震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应用十分频繁,例如:山西大同华严寺,除主要殿堂幸存下来外,其他建筑都被破坏,这是由于主要殿堂内采用了斗拱这一施工工艺,甚至在强烈地震中都可发挥作用,如同一个“减震器”。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各种构件的连接增强其整体性,在地震中可将地震力传递给其他柱子,从而为结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赤城号’‘西京丸号’在外侧躲避炮火,其余舰船呈一字阵型。‘吉野’四舰前队游击,旗舰‘松岛号’为后队核心,侧舷对敌!”荷塘东岸,十二艘悬挂着太阳旗的航模舰艇同时启动,在荷塘中激起一道自东向西的水波,用侧舷那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北岸驶出的舰队。

2.建设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绿色专业。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依托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了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等新能源相关专业以及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绿色专业,培养了学生的绿色技能和环保意识,实现专业教育和教学的绿色文化传承。

绿色专业建设坚持由专任教师自主研发和设计,遵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作为主导,从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角度,全面进行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与教学实际、生产实际,以及学生工作后可能接触到的其他工业设备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以进一步加强,而且该实训设备便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维护保养、设备分解和设备组装,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这种绿色专业的建设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能够充分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问题和改进

基于新能源技术与温湿度控制工程训练中心,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开展了绿色校园建设、绿色实训基地建设及绿色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绿色校园铜奖。但在绿色校园与绿色人才培养有效融合途径研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与原生地文化的断裂和被异质文化的同化造成了赛利亚的文化身份混乱,性别更加深了这种文化困境。书写一方面为赛利亚提供了文化寻根的方式,另一方面为其身份建构指明了一条道路。卡拉米洛披肩是墨西哥传统文化的象征,赛利亚继承了连接家族历史和民族历史的披肩,看到了自身与家族和民族文化的关联,这是她文化身份重构的基础和关键。

1.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规划设计不合理,对绿色意识的传承、绿色建筑的设计和绿色育人模式的开展顾此失彼。由于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学科,在设计规划时需要专业团队做深入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切不可轻易制定方案。

2.学校制定的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的战略得不到有效实施,学校上下对绿色校园建设和绿色人才培养的理解不一致,导致绿色教育意识未能深入人心。应制定详尽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加强绿色教育,继续深入推广绿色育人模式。

二是全力抓好转隶组建关键环节。根据省机构改革方案,省厅共涉及九个部门职能划转、人员转隶。厅党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转隶组建环节始终,组织开展分阶段分层次分条线的干部职工谈心谈话,突出抓好对转出人员、拟撤销单位人员、非在编人员的关心关爱工作,积极争取理解支持,确保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截至 10 月底,省厅正式以新部门名义对外运行和开展工作;至11 月 9 日,全面完成转隶工作;至 11 月 12 日,实现厅机关集中办公。

3.绿色专业建设的前期储备不足。虽然学校意识到了建设绿色专业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应的专业,但专业教师对相应专业的积累不足,学院已建成的可供新开设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训室也不够充足,致使专业建设的效果不佳,应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结合实际,适当加大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

通信平台,包括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监测中心需办理固定IP)。水库的水位、降雨量数据和现场图片,经GPRS网络传输到Internet公网,并通过固定IP地址传送给监测中心服务器。

参考文献

[1] 鲍风雨,杨科举,胡勇强.绿色学校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63-65.

[2] 谈蓓月,卫少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09, 25(3):244-248.

[3] 邓国斌,沈萍.基于物联网的风光互补发电监测系统 [J].电源技术,2015,39(12):2700-2702.

[4] 唐中义.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5] 崔坚.SIMATIC S7-1500与TIA博途软件使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6] 齐志远,王生铁,田桂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J].太阳能学报,2010,31(5):654-660.

[7] 周海成.住宅建筑中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上海房地,2011(10):22-23.

[8] 鲍风雨,杨科举.议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43-45.

 
胡勇强
《机械职业教育》 2018年第05期
《机械职业教育》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