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工匠精神内涵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探讨——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工匠精神”一词古已有之。《诗经·卫风·淇奥》中写道,工匠精神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求精;《孟子·修身》中认为是“志不强者智不达”的持之以恒;《礼记·学记》中诠释为“敬业乐群”的踏实奉献;《孟浩然集序》则将其看作“匠心独妙”的创新精神。2016年,“工匠精神”在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工匠精神”再一次被推到大众视野之内,成为2016年的热词,各个行业领域又一次掀起弘扬“工匠精神”之风。

工匠精神需要工匠人才来践行,工匠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职业教育。本文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工匠精神的四重内涵出发,将工匠精神与学生德育相结合,探究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匠人才的策略建议。

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德育的逻辑关系

(一)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阐述

我国是排名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但是这一大国地位更多的是依靠人口资源优势,利用丰富廉价劳动力制造出商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亟待提高。据2016年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5%。德国高级工的比例为35%~40%,可见我国制造业高级技工严重短缺。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职业院校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精湛高超的技术技能为国家发展服务。而人才的培养又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根本。

(二)技能型人才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分析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古有对“进乎技矣”的解牛大师庖丁、潜心磨炼技艺的木匠祖师鲁班,今有在航天路上砥砺奋进的工程师徐强,被称为“机械保姆”的维修师信恒均。这些匠人们在用心坚守着工匠梦、用行动践行工匠精神。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遵循高职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通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国家工艺大师、行业企业精英、优秀校友及社会各界成功人士等来校讲座,以技能大师们的成长经历诠释工匠精神的实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舞学生学习“榜样”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为学生成长成才引领航向。建设体现“工匠精神”文化长廊,展示历朝历代能工巧匠和当今大国工匠的风采,彰显工匠精神,使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园技能比赛、技能节、文化艺术节、工匠精神演讲大赛和征文大赛等系列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技术技能,献身技能事业,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承。

(三)工匠精神与德育的关系

导向图纸的准确性主要包含:中英文信息、箭头指向、国标图案、字体、字形、线色、LOGO等的准确,同时也需确保国际符号、线路名称及线色、设备设施名称、车站编码、设备设施指引方向及线路换乘方向的准确性。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不论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踏实奉献精神,还是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都与工匠人才的德行密不可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只有立好“德”,才能成好“才”,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德育的途径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福建省莆田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注重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主要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校园文化等方面着手,践行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一)办学理念:明确“德技并重”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工匠精神的传承关键在于培养新一代工匠,而新一代工匠的培养,关键在于技能打磨。高职院校一般实行“2+1”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前两年或两年半主要以学科知识学习为主,大三全年或最后一学期在企业一线实习实践。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除了安排一年时间外出实习实训外,每学期设置“实训周”,每周设置“实训课”,由学院技能大师和校外聘请的行业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指导讲课,在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和获得专业指导的同时,尽可能将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等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实训中塑造工匠精神。同时,在上塘校区实行“师带徒”教学模式,除了总校专业教师以外,由莆田寿山石行业协会行业大师和能工巧匠(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分工带徒,实行“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全程负责,不仅传授学徒技艺,更注重学徒艺德的培养,直到出徒出师。

(二)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融入融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开设四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入学第一年就要学习的政治课,在此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一个从未成年向成年的转折期,该阶段的思想意识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思修”课程中增加工匠精神的学习内容,用全国工匠人才的感动事迹、身边平凡岗位上敬业乐业的优秀教师等鲜活生动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感悟工匠精神的时代体现。同时,注重拓宽授课形式,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从观摩工匠大师全身心投入创作完成的“作品”中,切身感受工匠精神,内心受到触动,显著改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接受程度。

动机性访谈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的原因在于:(1)护理人员将患者的当前行为与期望之间冲突有效扩大,以此引导患者进行自我理性思考;(2)采用开放式的方式和相关访谈技巧增进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引导了患者理性思考;(3)跨理论模型能够充分理解患者,并对患者改变的动机予以肯定,让患者更为强化改变现有行为的意愿[16-17]。

(三)课堂教学:实现“渗透结合”

“工匠精神”与课堂教学的渗透结合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将“工匠精神”渗透结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二是将“工匠精神”渗透结合到专业课教学上。

人才培养方案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高校组织教学的依据。每届高职学生,从他们踏进校门,直至毕业离校,学校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他们所学专业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2]。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工匠精神”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系统规划,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将“工匠精神”相关课程纳入该模块,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科技素质的培养。邀请企业参与制定体现“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内容;学院选派专门教师,在公共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

专业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途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从抓好专业课堂渗透教育入手,充分发挥专业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教书育人的高度统一。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传道育人”摆在首要位置,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育人”为责任和使命,在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素养去引导学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新生代大国工匠。

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农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既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农资人竞相追逐的一片“红海”。据了解,当地的土地流转率平均达到40%以上,沿江地带甚至超过80%,然而,土地流转虽然带动了种植大户的增长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但近年来持续低迷的粮价和“卖粮难”等问题,却使农民的种植投入热情逐年降低,给像谭凤明一样的农资经销商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实践实训:践行“德艺双修”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德立身、以技立业、注重创新、着眼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一线“实基础、强技能、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从顶层设计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同时,学院将工匠精神中的创新能力、精益求精态度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具体的要求。学院的中心工作围绕教学进行,教学工作的中心在于学生品德的形成、技能的习得、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学院从上到下,从各个层面践行办学理念,为培养德技并重的新时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努力。

(五)校园文化:追求“无形熏陶”

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显现有关[1]。“工匠精神”的缺失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越早越好。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系统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关键期,在高职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是一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和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还可以同时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最终导致小血管病变的形成。研究表明[7],高血糖可使非酶糖基化作用增强,其作用产物糖胺由于自身氧化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此外,糖代谢异常引起血黏度增高,组织缺血缺氧,使氧自由基产生更多,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释放进一步减少,致使血管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逐渐削弱。

进一步加强工匠精神与德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品质、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种精神从塑造到铭刻,不是一时之功,需要长久努力,工匠精神与德育结合的途径还有很多,职业院校作为工匠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务必要将德育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德育工作除上文提到的内容外,还可从以下几点加强工匠精神与德育的结合。

进入某东道国从事电力能源投资首先应了解该国电力装机情况,总人口情况,工业发展情况,电力装机是否满足当地用电需求。同时电力情况分析还应考虑该国电力区域分布情况,是否存在区域性不平衡,电网架构情况是否满足电力调度需求,清洁能源比例,东道国未来电力规划布局等。

(一)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氛围

职业院校要坚持立足工匠人才的培养目标,立足从基本素质、基础技能抓起,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工匠精神”之风在校园流传,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强工匠精神的认识。

(二)挖掘教师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师更需要工匠精神。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工匠意识,培养教师的“匠心”,以教师们纯粹的教育心,成就学生的工匠梦。

(三)树立“准工匠”人才的职业自信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地位平等,无优劣高低之分,就业岗位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只有加强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提升对“匠人”职业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成长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

参考文献

[1] 练洪洋.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之魂[N].广州日报,2016-03-06(A2).

[2] 孙宝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与运用[J].科教文汇,2012(8):165-166.

 
任琳琳,吴志先
《机械职业教育》 2018年第05期
《机械职业教育》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