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网络空间高职生人际交往极化现象探究——以W校贴吧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半年内新增网民共计2132万人[1]。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群体,网络化学习、生活已成为常态。校园贴吧是由网络用户创建,目的在于让那些“有相同校园归属感”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大学生网民在校园贴吧里的群体间分裂和态度极端化极易形成网络舆情,甚至影响到校园稳定。本文尝试通过研究W高职校贴吧“喧嚣与沉默”的群体现象,解读大学生网民的“群体极化”和“个体沉默”现象,希望能对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沟通机制的建立有所启示。

高校贴吧研究论域概观

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以“贴吧现象”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章2篇,以“群体极化”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出1804篇文章,同时,以“高校沟通机制”为主题关键词,共搜索出5篇文章,以“贴吧”为主题关键词,共搜索出结果784条,以“贴吧群体极化”为主题进行搜索,搜索不到相关文章。总体来看,国内在以“贴吧”为主题的研究存在“三多一少”的情况,即对“贴吧的传播模式研究”“贴吧粉丝文化研究”“贴吧舆情研究”较多,而对“从贴吧群体极化看高校沟通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第一,在贴吧的传播模式研究方面,魏杨(2007)、常立(2007)等对百度贴吧的传播模式进行了研究;白君堂(2009)对高校贴吧人际传播特征进行了研究。第二,贴吧粉丝文化研究方面,冯莉、许妍怡(2014)对明星贴吧中粉丝类型、粉丝角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张扬(2008)对粉丝文化传播和百度贴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张郁文(2014)对贴吧粉丝群体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李珊珊(2014)对贴吧十年粉丝文化变迁进行了解读。第三,在贴吧舆情研究方面,张合斌(2009)对高校百度贴吧舆情的特点和舆情问题的策略性建议进行了研究,钱言玉、陈智(2011)对高校贴吧舆情预警进行了研究。硕博论文方面,刘娜(2013)、李岩松(2007)对中学贴吧存在的问题和网络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研究,冀淑辛(2010)对高校网络贴吧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研究。第四,从贴吧群体极化现象看高校沟通机制的成果不多,袁慧、李锦珍(2016)对网络群体极化表现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董玉芝(2014)对新媒体视域下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大丫长得不漂亮,但也不难看。大眼睛,聪明中有一股傻劲儿。大丫心里清楚,这三个要好的男同学谁也不会爱上她。她身上有污点。

当代“微媒体”网络生态环境在带来海量信息“无微不至”及信息飞速传播的同时,也因应用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使用人数之多,影响之巨大带来各种问题。人们除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等传统传播媒介开展高效、便捷、实时的互动交流外,也在不断尝试和使用其他的交友、互动软件。而贴吧作为高校大学生比较热衷的聊天软件,多数同学都有浏览贴吧和参与回帖的经历。笔者针对学生使用和浏览贴吧的问题对W大学的本专科层面的同学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72份,收回有效问卷461份,其中有浏览W大学校园贴吧经历的占70.50%。其中,90.67%的同学选择在手机上登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贴吧的参与率在逐渐下降,其中60.95%是大一学生,27.77%是大二学生,9.98%是大三学生,只有1.30%是大四学生。

高职贴吧人际交往呈现出喧嚣和沉默极化肖像

贴吧让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聚在一起,谈天论地,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贴吧呈现一种 “热闹非凡”的喧嚣场景,在这样一种“各发各声,热闹非凡”的大背景下,也有参与者选择“只看不回的沉默态度”,通过对W大学校园贴吧的发帖类型进行梳理,发现不同的帖子类型下,“喧嚣和沉默”的情况均有不同:

(一)自我表现型

当前“95后”大学生普遍个性张扬,追求真我,善于表现自己。外加社会经济环境的转轨,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网络生态环境变化,人人皆可发声成为“网络麦克风”,所以许多大学生把贴吧当成了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通过对W大学校园贴吧帖子的随机梳理发现,里面充斥大量展现自我的帖子,“剪了新发型求撩”“买了新衣服等求关注、求赞美”“爱好健身,这身材还可以吗”“今晚8点K歌直播,晚上速速支持吧,你点歌,我来唱”,在这些晒身材,亮歌声,炫发型,甚至展现宠物的贴子里,大学生们渴望关注和害怕因为过度关注导致非议的心态可见一斑。

(二)人际交互型

伴随着过度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和浮躁、庸俗的网络文化的盛行,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偏离主流价值观的逃避心态。主要表现为对主流价值观的不认可、不关注、不信任、唱反调和戏谑化。例如一些正能量的帖子和新闻,有同学号召都“洗洗睡吧”表现出一种“吃瓜群众”的无视感和无力感。“是五毛党吧”展现了一种嗤之以鼻的不信任感。还有一些青少年因为社会心态的失衡,把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到学校、社会或者政府,出现你主张的都是我反对的或者漠视的现象。问卷调查显示24%的同学在W大学的校园贴吧里有发帖经历,38%的同学有回帖经历,62%的同学表示只是“看看就好”。对于这种“只看不回”的沉默现象,也反应出以下一些现象,即有的同学是习惯性沉默,笑称自己是“万年潜水员”,不喜欢用回帖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更不希望因为卷入事件中引起争端,表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同学表示不回复不参与的原因是因为“和自己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时因贴吧里帖子内容杂乱或不感兴趣、贴吧风气不好、部分发帖人素质不高,贴吧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会导致部分同学“没有回复的想法”。

(三)利益关切型

在网络空间贴吧里大学生“喧嚣和沉默”的肖像类型,群体极化的现象多有呈现。群体极化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后形成极端的观点[3]。当有学生吐槽到学校的某项规章管理制度时,一开始可能只是某位同学失实情况的非理性情感发泄,发展到最后可能越演越烈,离事情本来的方向越来越远。与之相反的是,在网络中,也有部分群体面对网络事件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个体沉默,“喧嚣”与“沉默”同在,“狂欢”与“冷漠”并存,无不折射出虚拟空间下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问题所在。

(四)标新立异型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他者”冷漠表现为“三信危机”,即缺乏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多元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下,在唯科技是从的大背景下,部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趋向物化和过度欲望化,出现信仰多元化、功利化和虚无化的现象。一些大学生推崇和信仰西方的价值观,唯利是图,追求享乐;推崇、信仰虚无主义,表示自己一切“看淡看透”。杨金华认为: “一切稳定的价值信念变得不确定,一切可靠的价值准则都被动摇。当终极关怀作为一种最高最终的价值目标出现了缺失,传统意义上普遍的价值认定以及价值排序已经越来越难以在人们中间达成共识,精神信仰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危机。‘我什么都不信仰’或者‘我只信仰我自己’道出了这部分人的虚无主义心态。”[5]贴吧里 “哥才是自己的神”“什么都不信只信钱”的言论也能看出部分大学生一些消极、激进的价值观。

网络世界中的相互交流不再是面对面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是坐在电脑前的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和活跃在网络中的众多“键盘侠”。这种虚拟的人际沟通在带来交流沟通便捷性的同时,更带来了交流内容、交流方式、交流程度的主体化和随意化。在虚拟世界中,因为多数时候没有实现网络实名和个体虚拟化,活跃在网络中一个个id不仅可以掩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和想法,还可以为自己的言论免责和不用承担道德审判,这就导致了虚拟沟通中交流内容、交流方式、交流程度的主体化和随意化。例如在贴吧交流中,人人皆可成为发声中心,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随时摆脱被动、被管制和被支配的情况,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成为他人事件的围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审判者。同时在交流方式和程度上也展现出非正式、口语化、随意化的倾向。

(五)躲避崇高型

校园贴吧作为吧友之间交友、交流的平台,更多展现了它的娱乐性和交流性,对于以贴吧作为交友平台的吧友来说,贴吧中交际型的帖子更是随处可见,如“找个女票,在我生活里闹腾”“留下你的生日,生日相同的可以互撩了”“新人求罩”“求妹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3%的同学表示对恋爱交友的主题帖感兴趣。

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和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帖子格外感兴趣,例如贴吧里同学发布的只要是和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兼职求职信息、毕业升学、考试考证、学校建设、教育教学等,总能收到大量回复。其中,16.05%的同学对兼职求职类主题帖感兴趣,18.87%的同学对求学求职的帖子感兴趣,还有16.92%的同学对涉及校园建设的校园八卦类信息感兴趣。例如小广告在学校张贴泛滥,不少同学非常关注,校园网络、后勤服务、早操、晚自习等问题以及和学生的大学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宜都能成为学生的关注点。同时,对于以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或者突发事情处理不同,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以失控的态势发展。

高职贴吧喧嚣和沉默极化现象影响大学生人际互动

(一)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缺场”

剪取右肾肾皮质按1∶9比例加入冰浴0.9%NaCl溶液研磨制备10%匀浆组织液,4℃、3500×ɡ离心10 min。按CAT可见光法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测A405 nm值,计算CAT活性。SOD活性及GSH和MDA含量的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具体方法同1.4。

(二)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娱乐化”泛滥

门脉期图像传至从PACS传至IQQA-Liver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运用智能半自动法测出人肝体积,由2位具有丰富重建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测量肝脏体积,并各自记录所用的测量时间,两组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检验,K值分别为0.77、0.75)。

(三)大学生网络交往的“自我化”僭越

当下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形态的变迁,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外加部分青少年自身发展不成熟以及受西方社会思潮、市场经济逐利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容易滋生消极、负面、失衡的社会心态。例如自我意识膨胀外加自卑心理作祟的炫富心态,乐于做“吃瓜群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漠的看客心态,崇尚个人享乐主义的“娱乐至死”心态,回避压力与困难的“鸵鸟心态”,人和人缺乏信任的“习惯性怀疑”心态等。

(四)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他者”冷漠

随着快餐文化在网络上的流行,网络文化逐渐呈现出个体化、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等现象,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的创作者、参与者、宣传者、使用者,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也紧跟时代热点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网络、手机等大众化交流工具的不断更新,网络语言、电子语言也不断地更新着青少年的日常表达方式。青少年网民创造出一种以书面语与口头语相交叉、方言与普通话相融合、中文夹杂英文、古汉语夹杂现代汉语、图形与文字相汇集的网络语言,而且不断地更新,从网络世界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成为青少年间交往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2]。在校园贴吧里也随处可见用“火星文”命名的网络id、对成语的庸俗化解读、对热点事件的非主流吐槽等,通过这些标新立异的语言和行为引起别人的关注。

当下,整个社会似乎进入全民娱乐期,通过网络平台、各大卫视娱乐节目、新闻媒体等的参与,更使得这种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持续发酵。娱乐至上、泛娱乐化已经成为部分学生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调查中也有38%的同学认为吧友是自己无聊时的消遣,生活中“自己、他人、学校、社会、古人、宇宙、银河系”都有可能变成大学生调侃的对象,过度娱乐化覆盖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校里,学术娱乐化、学者明星化、学习娱乐化、经典恶搞化倾向明显[4]。生活中调侃随处可见,学生自嘲为“屌丝”随时准备“被高富帅碾压”,也有人感叹“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更有人调侃“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的,用着就不够了”过度的娱乐、恶搞不仅扭曲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更使得我们的教育、生活、媒体等都沦为了娱乐的附属。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价值观扭曲、心态混乱、迷失自我、审美降低。

网络空间大学生人际互动的规训路径

(一)健全虚拟社区管理制度,引领网络空间正向生态

调查问卷显示,35.14%的被访者认为W大学的校园贴吧帖子内容杂乱,15.40%认为贴吧风气不好,18.22%认为贴吧信息发布未把关。58.79%认为有必要加强对W大学校园贴吧的管理。问卷调查显示,20.39%的学生表示浏览贴吧或者回复帖子是因为“无聊”。因此在大一入学之初,应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强化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空余时间,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强化网络安全教育,使得学生正确认知自身身心状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改善空虚、无聊的心理状态。贴吧信息的发布因门槛低,不设限使得人人皆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信息发布主体的多样、审核门槛低导致贴吧信息发布之乱,以W院校校园贴吧为例,里面充斥着难以辨清真假的广告贴、消息贴等。因此,要健全贴吧管理制度,加强对贴吧的管理,对内容低俗、真假难辨、对学生有错误导向的帖子要及时过滤删除,而不是任由其发展。同时要注意发挥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领导力和号召力以及校园榜样人物的魅力,通过榜样人物的吸引力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贴吧风气。

(二)健全良性网络空间互动机制,掌握网络空间主流话语权

沟通是人和人之间加强了解、交流、增强感情的重要依托。有效沟通不仅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更需要依托良好的沟通环境,多样的沟通渠道,丰富的沟通方式。在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多局限于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沟通以及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沟通,而和学生非直接接触的行政部门、职能部门在和学生沟通时容易出现官僚化、话语霸权的现象,因此,作为教育者应结合新形势下的工作实际,主动创新工作方法,结合新媒体下时代环境,改变工作作风,搭建多样沟通渠道,除了沿袭传统的学生座谈会、信箱收集信息、学生接待日等沟通渠道外,还要依靠现在微博、微信、微视等微媒体,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易于打动人心的方式和同学加强交流沟通。例如有的院校借助网络创立工作室,以漫画、你问我答等生动、俏皮的形式来开展工作,以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

良好沟通的目的在于获取和传递有效信息,所以校方要保持信息透明、公开,以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的畅通,如果教育者乃至学校遇到问题只知道一味掩盖或用不真实的语言敷衍学生,只会降低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引发胡乱揣测,进而引起学生在校园贴吧传播所谓“小道消息”,引发进一步混乱。

煤层含气量与埋深之间的关系是考察构造控气的重要标志之一,单一构造部位,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煤层含气量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加[14]。8号煤层埋深和含气量相关性较差(图3),鉴于五轮山井田为一单斜构造,说明井田并不具备整体构造控制的特征,含气量的分布可能受多个控制地质因素的影响,但靠近水公河向斜轴部,8号煤层含气量随埋深的增大呈上升的趋势,具有向斜控气的典型特征,反映了局部地段仍具有明显构造控气的特征。

(三)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多维空间资源,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局限于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教育,更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多向交流,线上线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课内外的共同打造,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调查了解高职“95后”学生的真正需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多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假大空的说教,通过扎实的理论传授,引人入胜的语言表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同时为了避免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应主动延展教学空间,利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和课堂外教学空间,使学生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分国别看,中国对美出口首当其冲。在情景1下,2018年对美国出口预计增长4.77%,增速较2017年下降6.47个百分点;2019年进一步转为负增长,增速为-17.98%。相比之下,受益于全球经济扩张和贸易战促成的贸易转移,中国对欧盟出口、对东盟出口及对其他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均有所提升。2018年,对欧盟、东盟及其余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2.32%、15.98%和13.11%,较2017年分别提升3.36、9.18和8.83个百分点;2019年,相应增速则分别为8.96%、19.29%和9.97%。在情景2下,各进出口增速变动方向一致,但变化幅度更加剧烈。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CNNIC,2016-08-19.

[2] 方健华.赛伯空间:又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关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2014(7):25-30.

[3] 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7.

[4] 白小光.泛娱乐化妨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2):106-109.

[5] 杨金华.当代中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多元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117-123.

 
徐海楠
《机械职业教育》 2018年第05期
《机械职业教育》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