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泰州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加以明确。泰州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一员,如何加快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区域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课题。

第二象限包括“3”、“4”、“5”和“6”共4个感知指标。游客对这4个指标的评价高于重要性感知得分总体均值,但低于满意度感知得分总体均值,厕所数量与位置仍然是厕所革命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4个指标只是略低于满意度感知得分的总体均值,青秀山未来需要重点改进旅游厕所在数量、比例和布局上的问题,提升游客满意度。

1 扬子江城市群战略的内涵

扬子江城市群战略是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群整体发展能级,促进跨江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长三角世界城市群提出的新规划。扬子江城市群包括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沿江8个设区市,同属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地理区位优势独特,综合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2016年,8市常住人口4 977万,国土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60 115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是我国经济集聚程度高、开放程度高、城镇化程度高、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地区。在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主导力量的大趋势下,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的现实选择,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部署[1-2]。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扬子江城市群8市中南京被定位为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在城市群建设中,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应当成为率先发展的引领者和综合实力的提升者,带动区域发展。苏州在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方面占据优势。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沪宁杭大都市圈的几何中心,传统产业不断升级,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常州和南通处于扬子江城市群中的中等发展水平,南通正规划打造上海“北大门”,借助地理优势,成为上海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首选城市。镇江、扬州、泰州这3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相对较弱,城市地缘上不如苏州、无锡等城市接近上海,难以接受辐射,城市原有规模也较小,发展相对滞后。

1.来稿文风体裁不限,内容须符合法律规定,且必须为原创,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稿件中引用的资料、史实、引语、数字,涉及的人物姓名及其职务、职称,以及有关单位部门的名称(一般要求全称)等均应准确无误。

2 泰州融入扬子江城市群的基础优势

1)依江发展的普遍共识。泰州虽处长江之滨,但由于交通设施等客观因素,长江一度成为泰州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障碍,发展为江所限。2003年,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泰州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最大的发展机遇在江,资源在江,潜力也在江[3]。随着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泰州将抢抓历史机遇,进入发展快车道,加快融入扬子江城市群的建设中去。

泰州在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要注重南北联动、东西协同。南北联动,就是要向苏南看齐,调高定位,打造自主创新生产区,在东西协同中,要加强和扬州、南通的经济联系,提升区域吸引力。

3)溢出效应的承接优势。泰州是扬子江城市群中最年轻的地级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及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但20多年来,泰州注重城市各类配套载体建设,狠抓各项功能完善,城市框架已经逐步拉开,一城四区、组团布局、融合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在交通设施上,泰州火车站、泰州长江大桥先后建成通车,扬泰机场正式通航,航线航班不断增加,北沿江高铁即将开建,缩短了与扬子江城市群周边城市的空间距离。在地理位置上,泰州位于扬子江城市群的中心,毗邻苏南,拥有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不断完善的城市公共配套服务,具备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最基础的条件。现如今,泰州既有滨江城区,又有广袤的腹地,既有吸纳溯江而上要素资源的前沿阵地,又有承接各类要素资源落地发展的纵深阵地,为推动沿江地区纵深腹地的发展融合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向北拓展的能力。

3 泰州融入区域发展的困境

1)产业结构升级难度大。目前来看,影响泰州深入融入扬子江城市群的主要瓶颈在于泰州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虽然,泰州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11年的7.2∶54∶38.8调整为5.9∶47.1∶47.0,但二产的比重仍然偏大,且集中在产业中低端。产业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产业结构互补性不强,不少园区定位相似,相互间缺少统筹协调互动。高新技术产业仍有待提升,沿江产业集中在化工、船舶行业。服务业传统成分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还未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1)建立现代新型城市,强化泰州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要加快建设现代新型城市,提升城市品位质量,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发展能级,营造宜居、宜业、宜创的优质环境。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高度融合,引进丰富商业业态,完善居住、生活和休闲功能。实施新一轮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点解决路、水、电、气、信息通信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水利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泰州是扬子江城市群的中心、腹地,随着扬子江城市群的深入推进,泰州与其他7市将成为零距离的区域共同体,区域之间、沿江两岸间的人、财、物、信息要素将加速流通。以此为契机,泰州要加快与苏南同城化的步伐,通过区域合作,加快主城区“南下、东拓”步伐,拓展城市空间,不断缩小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实现与苏南同城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长江委积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扎实推进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让一江清水造福两岸亿万人民。

2)要素集聚力和城市辐射力不高。如今,泰州的中心城市框架逐渐拉开,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但与扬子江城市群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地级市泰州组建时间较短,再加上原来县级泰州市范围小,基础弱,使得泰州中心城市规模偏小,人气不足,人口流动性差、人才留不住,市区面积和人口数量在扬子江城市群8市里排名倒数第二,不仅大大落后于同处苏中的南通、扬州,也滞后于泰州自身的工业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泰州要素集聚能力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市区的辐射能力。

3)边缘化的隐忧。目前来看,泰州处于“宁镇扬”和“苏锡常”的边缘区,处于两不靠的尴尬境地。在扬子江城市群中,南京的龙头城市效应和苏南聚合效应将进一步扩大,宁镇扬一体化也已有一定基础,南通地理位置临近上海,接轨上海、争做上海北大门已成为工作重心,泰州位于上海与南京中间,虽然“锡常泰”的概念已经提出,但由于交通网络的阻碍,距离较远,泰州融入苏南、接轨上海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江阴大桥、泰州大桥的建设及交通网络的形成,将加速各类要素的流通,可能会产生“虹吸效应”,苏南的产业、资本优势很有可能向南集聚,苏北的政策、资源优势也有可能向北集中,而泰州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中转站。面对区域发展中的不均衡发展格局,泰州如果不采取措施,地区间的“溢出效应”“集聚效应”不仅无法显现,甚至可能会被进一步边缘化。

4 泰州加快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2)打造大健康产业示范城市。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为带动,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要围绕大健康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的优势,积极整合健康养生文化资源,以中国医药城为主体,整合天德湖公园、溱湖、千垛花海、古银杏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建设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中国医药养生体验馆,形成全国健康养生文化高地,助推“医、药、养、游”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把泰州打造成扬子江城市群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的样板、医养结合的养老胜地。

4.1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实体经济实力

3)保护文化古城,彰显特色魅力。城市建设尤其要有文化底蕴,要把城市中的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坚持新城建设与古城保护并举共进,加强泰州历史街区、古城风貌等方面的保护和开发,让城市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独特,不断增强城市凝聚力和竞争力。

1)调整产业布局。①跨江联动。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多吸引那些符合泰州产业规划的项目集聚泰州,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扬子江城市群规划的指导下,以“南北强有力的纽带、苏中跨江融合示范区”为目标,与苏州、无锡、常州在飞地经济开发、离岸孵化、园区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合作,全面多方位融合,最终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强跨江融合,把苏锡常等地的园区引到泰州来,不仅要建简单的工业园区,还要发展综合性园区,要像上海新北新区那样,打造经济社会、文化融合的园区。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与苏锡常地区实现错位发展,共同规划产业布局。重点推进沿江重化工业向新材料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生物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联合发展,推动产业高端化、轻型化、智能化,重点配合苏南跨江在泰州布局创新型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使泰州成为苏南自主创新的传导区。②充分利用腹地,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转型升级。加强与苏南科研院所全方位合作,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中国医药城为载体,以养生、健康为目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育智慧化社会等幸福导向性产业,引导转型升级的方向。利用泰州农业大市的优势,与江南大学合作,利用其研发优势,在兴化等地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园区,打造高端休闲食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泰州建成苏南及整个扬子江城市群的产业配套基地、农产品供应基地。

2)扎实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围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以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促进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提升,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提升,由泰州制造向泰州创造提升。

当然,如果仅仅是对着条条框框进行讲解,学生认识还不够深刻.技术人员一般会举几个近期发生的实例讲给学生们听,收效明显,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另外,技术人员也会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讲解安全常识.这些多媒体安全宣传片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憾,安全警示牢记于心.

3)推动新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增量的主体。泰州要立足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扬子江城市群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定位,大力培育前瞻性产业,为未来发展增添新动力。①加强总体谋划,营造浓氛围。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集成创新,鼓励产业商业运营模式、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创新,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绿色低碳、分享经济、现代供应链、平台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态+”“文化+”产业,推动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在实体经济中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加快形成交叉渗透、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生态系统。②着眼骨干产业,培育新经济。结合泰州市行业特点,以新技术为支撑,逐个行业分析发展新经济的潜力和突破点。医药产业可以研发服务外包和众包为方向,让更多企业借助众包,弥补泰州创新不足的短板。低技术制造行业,可以立足产业特色、核心竞争力,打造行业性平台,由单纯制造向研发设计、物流销售两端整合。仓储物流行业,可重点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由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的转型。农业企业可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拉长产业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智能、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转型。

4.2 突出中心城市建设

区域发展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为城市的竞争力。城市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就能最大限度地聚集和吸纳城市发展需要的各种要素。

接着是意外险,通常意外险包含意外伤害、意外医疗或意外住院津贴等,保障全面价格实惠,年轻女孩必备的产品之一。

泰州要充分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实现新一轮的跨江联动,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推动区域融合向更高层次迈进,要以高品质、高起点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5]

产业发展是支撑泰州市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跨越发展的一大法宝。今后,泰州市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4.3 提高高端要素承载力

2)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是扬子江城市群跨江联动的重点。泰州拥有中国医药城、国家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和新能源产业园,同时也拥有一批新型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让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发挥用武之地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2016年,泰州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3 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产值1 147.93亿元,同比增长17.51%;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产值783.96亿元,同比增长0.19%;节能与新能源产业产值1 199.32亿元,同比增长10.27%[4]

9.2 后期开袋培养:接种35天以后进行倒架,并加强菌袋通气,可将棉塞拔掉,进行开袋培养。短段木发菌时间40~60天。

1)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在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接,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落实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中小微科技创新型企业,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2)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泰州要发挥高新技术应用的优势,主动承接高新技术应用基地建设,使泰州成为扬子江城市群中高新技术转化和孵化器的首选地,引领自身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以全省产学研合作创新集聚区为目标,加快在中国医药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区域建设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科技园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和创新基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北京、上海一线城市及苏南地区高校到泰州成立分校及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专业研究院所,进一步加快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的建设步伐,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在泰州集聚,确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全国领先地位,使得中国医药城早日成为医药产业的“硅谷”。

4.4 突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交通枢纽地位

把交通作为先行领域,优化多层级枢纽空间布局,实施高速铁路、过江通道等一批补短板工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功能、产业发展配套衔接。

1)全面布局“一个整体规划”。便捷的交通条件,是城市之间融合的枢纽,是支撑泰州在区域发展中跨越发展的一大利器。泰州要抓住扬子江城市群的重大发展机遇,编制新一轮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规划,加快构建水、陆、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把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超前谋划连接苏南的更多的跨江融合交通网络,缩短边缘与中心的距离。在泰州市内,要进一步重视高架、境内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市区与园区的区域内部线路建设,并实现泰州与扬子江城市群各个城市之间快速通达、互联互融。在沿江岸线,要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容量充分的码头、站点。

2)重点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铁路是泰州实施基础设施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要大力争取北沿江高铁、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和泰常过江通道的早日实施,并编制新一轮规划。要抓住“港口名城”的打造机遇,充分发挥泰州港及靖江港的综合运输枢纽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港口经济,加大港口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力度,推动泰州港由喂给港和转运港向大型深水直挂港转型,推进港口与铁路、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全面提升港口综合实力,促进和带动临港工业、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程骅.长三角城市群格局中的“扬子江城市群”构建策略[J].江海学刊,2016(6):89-95.

[2] 刘志彪.扬子江城市群须协同发展[J].中国经济报告,2016(12):101-103.

[3] 倪郭明,张永龙.关于泰州在扬子江城市群中定位的思考与建议[J].大众社会科学,2017(2):9-14.

[4] 倪郭明,李占国.关于泰州新经济发展的调查与研究[J].大众社会科学,2017(4):32-35.

[5] 朱云,袁泉.长三角一体化下的泰州发展对策研究[R].泰州发展研究报告,2009:59-76.

 
丁静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