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迈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新常态下,如何推进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推进全域旅游能够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自然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1]。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秀美的景色、独特的文化成为大众青睐有加的旅游地。但是,随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深入,出现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旅游发展、市场无序竞争、旅游产品雷同等问题。如何利用好当前大背景,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

1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

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30余年来,旅游各要素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州共有1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大型旅游集团,17个A级旅游景区,50余家旅行社,983名星级导游,2家旅游汽车公司,18家星级购物企业,29家星级饭店和特色品牌酒店,接待床位超过10万个,旅游客栈、购物、客运、餐饮、温泉等旅游要素一应俱全,旅游产业遍布全州城乡各地,成为扶贫、固边、富民、强州的优势产业。

(3)学校管理机制。独立学院整体办学时间短,最初的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受母体学校的影响,教师考评机制、晋升机制等参照了母体学校的管理办法,随着自身的发展独立学院也在根据自身的办学情况不断探索适合的管理机制。比如,对于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措施;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的协同管理等。但在具体执行中存在实施不到位、覆盖面有限等问题。

信贷扶贫资金管理方面主要的创新有:第一,借款主体的创新,先后尝试了直接贷款到户、扶持经济实体、支持地方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以及直接贷款到户与委托帮扶贷款相结合等方式;第二,贷款方式创新,1986年以来尝试了政府信用下的经济实体贷款、依托社会信用的小额贷款、抵押和担保为基础的企业或政府贷款等;第三,贴息方式创新,尝试了贴息给承贷银行、贴息给借款人等方式;第四,承贷机构选择,先后尝试了商业银行承贷、政策银行承贷、地方政府选择等方式。

2016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19.94万人次,同比增长25.91%。旅游业总收入420.28亿元,同比增长46.59%。“十二五”期间,旅游推动了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发展,贫困人口减少到4.9万人,全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量是“十一五”时期的2.43倍,年均增长16.9%;实现旅游总收入是“十一五”时期的3.78倍,年均增长27%(见下表)。

西双版纳州十二五期间主要旅游指标表

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国内外旅游者(万人次)1012.651253.611494.351700.262001.4海外旅游者(万人次)29.4437.4241.636.5933.24口岸入境一日游(万人次)47.2357.7269.1484.15108.63国内旅游者(万人次)935.981158.471383.551579.521859.53游客增长率(%)18.7023.8019.2013.7817.71旅游总收入(亿元)100.24139.96171.66214.83271.85

注释:数据来源——根据历年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虽然发展速度快,各项指标明显增长,但是西双版纳旅游业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业规划滞后,旅游业的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存在脱节现象,西双版纳州共有19640公顷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突破了指标4000多公顷,很多大项目无法落地(省内28个旅游项目无法落地)。酒店行业发展过快,存在不合理竞争现象。截至2016年6月,西双版纳州在公安局登记的酒店有1200多家,床位共计10万个左右。嘎洒国际机场每天的航班有45~60个,参加团队班车游客每天有2~3万人次,可以看出床位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导致很多床位闲置。供大于求进而导致酒店行业的无序竞争,各家酒店纷纷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价格的降低往往伴随着服务质量的下降,由此引发恶性循环。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对旅游业资金投入不足,几个试验区都面临经费不足。除政府安排的旅游发展基金外,重大项目还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但在基础投入和对外营销方面,仍有较大资金缺口,经费不足导致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全域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李金早在全国旅游规划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主要是指以旅游为主体,综合利用各种社会和自然资源,带动整个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不仅是发展理念更是发展战略 [3]

2.2.3 旅游产品雷同,缺少文化内涵

2 西双版纳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劣势

2.2.1 思维固化

2.1 全域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2.1.1 政策优势

这种形式创新创业实验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直接邀请者指定学科或专业的著名教师作为教学学生的导师,并实现了研究性教学课程的“精、深、通”,这不仅方便教师的合理配置,而且还方便快速培养专业人才。同时,由于学科和专业的方向性,在课堂上实现开放式系统是可能的。基于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分离,最终使学生达到“精、深、通”的水平。

在柳屯原油库油罐罐底介质条件下,罐底钢材具有明显的应力腐蚀敏感性,由于介质环境为弱酸性,结合试样裂纹可以推断其裂纹是氢致开裂引起的穿晶型应力腐蚀开裂。在阴极极化条件下,该材料——介质体系在自腐蚀电压的电位下断裂寿命最长,其应力腐蚀敏感性最小、抗拉强度最大、应变量也最大。所以在对油罐罐底进行阴极保护防腐时,应选择罐底钢材的自腐蚀电位Ecorr为最佳保护电位值。

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有“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誉。西双版纳居住着13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旅游资源,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造就了西双版纳独特的吸引力[4]。作为普洱茶的最大产区,普洱茶文化深深植根于西双版纳的社会文化中。傣族的贝叶文化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和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和政策。为深入贯彻《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文件精神,2016年4月9日,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会议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云南省旅游业态创新和模式变革、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全面提升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三十余年来,西双版纳乃至全国发展旅游业,一直走的是靠景区景点吸引游客的发展模式,旅游者也是从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的旅游模式,因此旅游工作一直围绕着和旅游有关联的单个点展开,而忽略了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联系。这种传统的旅游产业模式以及发展思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因此转变思想,树立全域旅游以及推进旅游产业升级的理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1.3 旅游资源优势

2.1.2 区位交通优势

2.2 全域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的力量,需要各行各业的配合,以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和力量。发展全域旅游为云南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依据[4]。文章对西双版纳的发展全境旅游的优劣势分析如下:

西双版纳地理位置优越,与老挝接壤并设有磨憨口岸,与缅甸接壤并设有打洛口口岸,还有贯穿版纳的昆曼大通道以及国际机场。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可吸引国外旅游者,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2.2.2 基础设施落后

将克隆得到的LhsorMYB12测序结果与已报道的29个R2R3-MY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LhsorMYB12与MYB基因家族G6组中调控花青素苷合成的基因聚为一簇(图5),与MYB基因家族成员中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的G7组及细胞分化的G15组关系较远[19],说明 LhsorMYB12 基因在百合的花青素苷合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G6组中,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分别聚为一簇,单子叶植物中LhsorMYB12与百合科植物郁金香(KF990612.1)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

较高的经济贡献率使旅游产业成为西双版纳的支柱型产业。鉴于此,西双版纳对旅游一直采取优先发展的策略。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致使全州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在当前的旅游发展水平下略显滞后,出现景区间的通达性较差,停车场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其次,一些景区开发程度较低,相应的配套设施没有跟上,致使整个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接待水平低下。

泰煤家园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其中遗留了大量上个世纪所特有的老工业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面貌,小户型的宿舍房、废弃的工厂设施等。利用这些特殊因素,可以将泰煤家园打造成一个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慢节奏旅游社区。保留原生态的工业符号,建设充盈着火红年代里浓浓工业气味的工人生活馆,在社区中设置精神浮雕、故事墙、文化展览馆等[3]。工业文化的展示还需要情感的介入,老工人的自述就是情感最好的表达。可以让社区的老人和游客坐在一起,说出自己的故事,讲解工业的兴衰史,让游客切身体验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人生活,居民可重拾计划经济时代的自豪感和对社区的归属感。

旅游产品形式较为单一,旅游产品雷同太多,缺少文化内涵,多以观光型为主,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较少。且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创新不够,部分旅游景区缺少文化支撑,也缺少影响大、震撼强的文化旅游精品。如5A级景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虽然建有我国唯一的展示热带雨林民族文化的博物馆,但园区还是主要靠自然风光吸引游客,文化元素仍然偏少。

2.2.4 未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时间虽然较长,但是旅游产业中各部门的协作较少,缺少跨行业的企业间合作,食、住、行、游、购、娱各自发展,彼此缺乏信息沟通和战略合作,没有构建起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和网络,致使资源难以优化、成本难以降低。旅游商品种类较少且开发层次较低,缺少能够代表西双版纳形象的旅游商品。

3 西双版纳发展全域旅游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3.1 理念升级,转变观念

全域旅游的推进,首先要转变观念、提升境界,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西双版纳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6—2035年》和《西双版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将旅游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树立旅游发展同其他发展相辅相成的意识,各地各部门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时,将促进旅游发展作为考虑的因素之一。在进行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旅游活动开展的需要。各县市区在实施旅游重大项目时,应认真学习总体规划,并主动与州里对接,避免重复建设。

3.2 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

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注重游客的体验,公共服务应当做到公平、专业、人性化。加快大数据建设,为公众提供较高水平的信息服务。交通方面加大航旅合作,积极开通国内外客源地城市至西双版纳的直飞航线,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建设州、县(市、区)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增强景区间的通达性,在进行道路建设时标识系统可加入旅游标识牌,避免二次建设。利用好互联网,推广景区景点门票网上购买、导游网上预约、景区手机支付等,给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3 培育全域旅游主打产品

促进西双版纳全州旅游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以城市为中心、以特色小镇和特色旅游村为支撑点,将景区景点联系起来,组成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景洪市突出“傣乡水城”主题,加快推进引水入城和南传佛教历史文化工程,彰显“热、傣、水、边”特色,沿水系完善休闲度假功能,建设特色鲜明的酒吧街、美食街、烧烤街、红木街、土特产街、东南亚商品街、民族文化传习街,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异域他乡的神奇美丽。北线突出观赏亚洲象、森林探险、森林营地和体验基诺文化等主题,重点打造野象谷、大渡岗、普文试验林场、基诺山旅游线路。东线突出观赏热带雨林、植物园林和体验傣族文化以及中老跨境旅游等主题,重点打造森林公园、傣族园、植物园、望天树、磨憨口岸旅游线路;重点推与老挝北部、泰国北部跨境旅游合作,加快“金四角”国际旅游圈的建成。西线突出普洱茶文化、布朗族文化和中缅边境游等主题,打造南糯山、茶马古道、贺开、打洛、勐景来在内的旅游线路。通过旅游景点、旅游线路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实现全域之内移步换景、路路通景、处处皆景。

3.4 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发挥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对各产业资源进行整合 [5]。围绕旅游六大要素,积极盘活各类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着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挥“旅游+”的作用,促进旅游与农、林、水、生物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体育赛事、康体疗养、美容保健、养老养生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新业态。

4

西双版纳的旅游产业在 “十二五”规划期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发展速度较快,有利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通过对西双版纳全域旅游的研究,探索出西双版纳发展全域旅游优劣势以及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形成旅游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新体系,有利于促进西双版纳旅游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促进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等系统性的优化提升,实现西双版纳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打造国际一流旅游胜地。

沿淮低洼地又称湖洼地,是指沿淮河干流的湖泊、河洼地、采煤沉陷区、行蓄洪区及各圩堤保护的圩区及耕地。沿淮低洼地按水文条件可分为三类:永久积水区(河流湖泊等水体)、季节性积水区(水洼与滩地)、低平原(地下水水位较高的低地),前两种称为湿地;按地貌景观类型划分,则有低平原、坡谷地、碟形积水洼地、湖泊、河流等类型,后三种称为湿地;按土地利用方式,沿淮低洼地还可分成湖泊、洼地、圩区三大类,面积分别为湖泊16万 hm2, 洼地 31万 hm2, 圩区16万hm2,湖泊是最重要的湿地类型。

参考文献

[1] 石培华.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EB/OL].http://www.ctnews.com.cn/zglyb/html/2016-02/03/ content_122202.htm?div=-1,2016-10-19.

[2] 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09):15—17.

[3] 王慧敏,戴光全.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发展的新常态与新机遇.旅游学刊[J],2015(01):1—5.

[4] 杨萍芳,苏云海.基于SWOT分析的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新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0(08):164—168.

[5] 李志飞.全域旅游时代的变与不变[J].旅游学刊,2016,31(09):26—28.

阚碧萌,王正国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