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实施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建设。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高职院校又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传承工匠精神、孕育大国工匠的摇篮,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时代价值、内涵表现、现实困境、路径选择进行探讨,以期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

1 新时代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体现

1.1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体经济必将承担起更大更重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业的整体质量亦是如此。职业道德可以对职业行为进行规范,为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提供规范保障。高职毕业生多为制造业、服务业的一线员工,是提供产品及服务的直接操作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然有助于提升制造业、服务业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1.2 打造企业竞争品牌的需要

在买方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以品牌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品牌的外在表现是市场口碑,内在体现是产品质量。品牌的打造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个体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汇聚转化而成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在将人才输入企业的同时,也输入了企业需要的潜在的竞争“软实力”,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而梁朝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至此,提到了两个早期故事版本中的一个:《语林》曰:“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故临刑而有此叹。[注] 《世说新语笺疏》卷《尤悔第三十三》第3条,第1050页。本处标点与原文微有异,原因详见第三节。

1.3 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德才兼备德在先,成功的职业人,技能与品德缺一不可。在职业生活中,品德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可以释放职业人的职业价值,是职业人被社会认可的重要标签。缺乏职业道德的人,由于脱离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要么懒散怠工、要么投机取巧,反而禁锢了职业道路的发展。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职业人,势必会努力按照职业要求查缺补漏,进而提高职业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前进。

上海大学的马立等人设计了一种杠杆式步进压电直线驱动器[11],该驱动器的箝位机构和驱动机构采用了杠杆式放大机构,输出行程为50 mm,输出力为11 N,步长0.06~55 μm。新疆大学的晁永生等人设计了一种外观为圆柱形的步进压电直线驱动器[12],该驱动器采用膨胀式周向箝位,机构最大输出力为64.6 N。

2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内涵

2.1 爱岗敬业:价值观属性的重要范畴

担当负责指的是“在其位,做其事,负其责”,它是职业人必备的一种履职能力和工作作风。担当负责体现的是职业人勇于接受和敢于挑战的态度,是衡量职业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高职院校应把担当精神的塑造列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锤炼意志品质,提高个人履职能力,还要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强化效率观念。

2.2 诚实守信:立业之本与职业品牌的体现

重医轻护现象的存在,常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心理压力、焦虑等,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普遍的看法:医生能开刀治病,而护士就是医生的助手,并不是能救命的专业人员。

2.3 精益求精: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核

引入水稻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单产。保加利亚的水稻种植是采取直播的方式进行,一般栽培品种选择135天成熟品种,田间管理粗放,单产较低,直接导致近几年水稻栽培面积减少。保加利亚公司针对这一情况,从国内聘请专业团队,引入了中国自主研发大棚育苗技术、旱育秧技术、水稻插秧机等机械设备,将中国的35个水稻品种在225亩水田进行了实验,通过育秧、机插秧等技术,使水稻生长期延长30-50天,极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吸引了周边众多农场主的参观交流,为下一步组建以保加利亚公司为龙头、其他农场主为联盟的产业创新团队,扩大水稻种植,树立中国企业水稻自主品牌奠定了基础。

2.4 担当负责:衡量职业素养的标尺

爱岗敬业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从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献身事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落到工作实处,进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的贡献。实际上,职业道德一直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无论是笔染墨池的书法家王羲之,还是光辉的文学作品形象保尔·柯察金,他们的闪光点都是敬业精神,遵循的都是职业道德。可见,职业道德教育担负着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此,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在学生的学业生活和职业实践中培养其对岗位的热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3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3.1 战略决策虚列化,尚未落实到操作层面

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质量合格才能顺利求职择业,发挥价值;“产品”声誉良好,才能提升学校的声望,促进学校发展。“德才兼备”的“德”,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占据首要位置。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关乎学校的社会声望和长远发展,不能让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教育目标,切实让职业道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校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中,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如学校管理体制、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与职业道德建设并轨设计。应当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保障职业道德教育顺利开展。[2]

3.2 教育目标模糊化,尚未体现问题导向

职业道德既具有一些共性的内容,如敬业意识、协作意识、诚信意识等;也具有依据工作情境的不同而体现的个性内容。现代社会的职业分类趋于细化,专业化程度增强,职业道德教育也需要进行调整。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体系,应该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当前,除了部分高职院校设有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或在专业教学中渗入一些岗位规范教育内容,但更多的院校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体现相关内容,且比重不大。[1]零散的内容呈现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碎片化特征。

3.3 教育内容碎片化,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从长远看,应该把教育目标放在如何去引导大学生一生的成长上;从短期看,也要把目标放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创业上。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正是这种教育目标的需要。当前一些大学生自私、功利、浮躁现象明显,缺乏奉献意识、实干精神、责任感等,不利于就业和发展。一些高职院校未能正视这些问题,职业道德教育做不到对症下药,目标不够清晰,不够明确。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诚,指的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信,指的是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言而有信、诚实不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可见,“诚”和“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公民的道德品质、道德规范、道德责任,更是职业形象、职业品牌的体现。只有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才能做到遵纪守约、诚实劳动、关爱集体,才能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可见,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融入诚信教育的内容,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3.4 教育方法空泛化,尚未遵循教育规律

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在行为层面,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都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落实。在思想层面,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很难对职业道德有系统的认知,更难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行为层面,由于没有充分的实践作为保障,学生缺少机会将职业道德通过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缺少机会体现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难以体会获得感。此外,有的教师不熟悉职业道德课教学的特点,没有注重职业道德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讲解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

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4.1 提高认识: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教育目标

从战略层面看,各高职院校都能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院校也已将职业道德教育列入议事日程,甚至成为工作要点,但是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短期效应不明显,加之难以进行有效的测评,因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在操作层面拿出科学的、有效的实施路径,从教育主体、组织架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上,尚未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常常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精益求精,是职业道德的崇高境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及服务人才,其工作具有应用性,也可以说,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大国工匠、现代工匠。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自然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也会促进工匠精神的培养。显然,工匠精神作为道德教育目标,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核。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明确、提倡、培养和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2 构建体系:以课程为基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着力构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放置其中,如敬业价值观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职业道德修养常识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嵌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传授相关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要求,突出职业道德的行业特征,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职业道德。

2.循环训练法。此训练法将数种练习按一定顺序安排,严格控制,使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下,以发展多部位力量耐力训练。一般采用4~5个部位练习循环4~6组,每组间歇4~6秒,训练间歇2~3分钟。除了发展快速力量耐力外,对运动员内脏功能也有良好影响,也可提高练习兴趣。

4.3 改革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

一是突出学生主体性原则,变灌输式教育为参与式教育,重视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运用。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除了专业知识教学中对职业道德常识的传授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外,更要重视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育人将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具体化、现实化。三是坚持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原则,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演讲、辩论、征文、精英报告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开设劳动课等方式,培育学生的责任感、敬业意识、诚实劳动观念。四是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走访、技术服务、暑期锻炼等方式,着重培育学生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

4.4 科学评价:认清功能,坚持客观、多元、全面原则

在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中,要合理界定并运用好教育诊断、教育导向、教育激励、教育鉴定的评价功能,要立足于学生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诊断与鉴定,要把目标定位在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上。其中,诊断功能应聚焦于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要对实习或实践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诊断;导向功能应体现在对具体岗位职业道德的生成上,坚持问题导向,循循善诱;激励功能应该帮助学生在职业道德的实践中体验获得感;鉴定功能主要是为学校评先争优、为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提供依据,这是评价的实用功能,宜适度使用。

评价主体要体现多元化,可以是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及实践指导教师、社会服务对象、学生代表等。在评价方法方面,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要结合使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进行量化测试,内容要侧重于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同;对于学生在实习或实践中的表现,可采取质性评价,合理描述,帮助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苏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J].教育评论,2014(11): 102—104.

[2] 张淑琼.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05): 97—100.

陈行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