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机电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教育部等先后出台文件,明确提出“要将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随着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等建设项目的逐步落实与推进,创业教育已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材料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通过系部、学院间不同交叉学科的相互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1-2]。本文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重点阐述该校机电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的一些经验与做法。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成为教师们教育教学中的要点所在。而借助于小组合作这一模式的引入,就可以帮助教师达成这一目标,以进一步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使其深切地感受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这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融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与机械学科的交叉渗透,机械制造专业正朝着复合型方向发展。因此,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机床操作与维护、工艺编制、工装夹具设计、质量检测、产品组装与调试等专业技能,以及从事机械零件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生产线组装与调试等工作的技术,还要培养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当前珠三角人才需求情况,创新性提出构建“理实并重,教学研结合”的工程教学体系,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促进了机械、机电、自动化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了专业教育与管理学、经济学等创业教育课程的顺利对接。

命题2.8 设伪BCI-代数X的犹豫模糊集,则为X的犹豫模糊闭滤子当且仅当对任意γ ∈P([0,1]), 要么 ∅, 要么为X的闭滤子.

2 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体系深度融合

2.1 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凸显学科交叉效益

1)紧跟广东省高职建设发展规划,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龙头,组建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定位清晰,思路明确。学院围绕珠三角“高端数控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应用”产业发展,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龙头,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为两翼,数控技术与模具专业为支撑,组建智能装备制造重点专业群,突出高端数控装备、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特色,形成专业群集群优势。

2)强化“优势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在机电大类框架下,整合资源,提高绩效。通过专业群内不同专业之间课程共选、互选,拓宽专业基础,淡化专业界限,强化学生多学科、跨学科等综合能力培养。

2.2 构建“理实结合,多方互选”课程体系

教师在了解了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基本情况之后,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与策略,将设计的教学目标准确表达出来。只有清晰的表达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与执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与策略。

  

图1 机械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

3)融合科技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组建创业社团、召开创业讲座、开展创业辅导、组织创业研讨、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举办创业模拟活动等系列化、模块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意识[4]。结合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等,培育优秀创业团队,孵化优质创业项目。

2.3 构建“理实并重,教学研结合”工程教学体系

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PBL连接件对混凝土的劈裂效果,使得混凝土发生开裂现象,又由于波形PBL连接件的布置形式为上侧打开下侧靠近的形式,如图3所示,使得混凝土的开裂形式为正漏斗形式;由于斜板的存在,使得混凝土开裂的裂缝上侧宽,下侧窄,如图6(a)所示.

  

图2 四层级工程教学体系

2.4 通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双向培养模式,提高创业科技含量

2)产学研相结合。注重理论,强化实践,尽可能保证教学内容与生产、管理一线相符,构建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针对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类课程,实践选题应尽量来自生产一线或实际科研项目。生产实习尽量安排在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保障实训场地的设备充裕,技术先进,管理规范。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原则,机电工程学院协调院内各相关专业组建院级工程训练中心,通过资源共享,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开放式、高效益、不同学科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见图2。整个训练体系包含结构合理、功能多样、层次递进的4个层面:①工程认识层次。包括工程情境多媒体展示、机械设计认知、机械制造技术认知、机械制造过程体验、材料成型过程认识、工程生产操作体验等模块,内容涵盖机械工程发展历史,工程本质和特征,工程理念和工程观,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相关的内容。面向全校文、工、管等各专业全面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为主。工科必修,文科选修。②工程基本训练层次。包括机械识图、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应用电子技术等模块。面向全校工、管等专业开放,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为主。工科必修,文科选修。③工程综合应用层次。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3D打印及创新产品设计等4个模块。面向全校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开放,重点针对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等专业进行工程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意识及创业科技含量。④工程创新层次。主要结合学院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开展省市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科研课题研究。重点培育优质科技项目及优秀学生团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应用大赛等各类竞赛。科技创新团队面向全校相关专业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开放,鼓励各专业学生发挥彼此优势,跨专业、跨学科组队。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科技创新+创新创业”为特色,为富有创业激情的学生提供6~8个月零成本创业服务。该基地是学校各专业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是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以及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所在地,它包含市场营销和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基地、创业园配送中心、顺丰速运校内实训基地、网络创业工作室、交流洽谈室、跳蚤市场以及学生自主创业实训基地等。为进一步培训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联合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广州联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打造成立大学生创业苗圃,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孵化服务的平台[5]。苗圃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资源,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服务,同时又将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相结合,细化、规范服务流程,建立不同阶段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阶梯式创业服务体系。学校每年有7 200多名学生通过专业课、竞赛、公选课、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接受创新创业学习;每年约900名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培育项目、创业训练营等活动,直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6]

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训练双向培养模式示意图见图3,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图3 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训练双向培养模式

2)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构建集群化、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学生选修管理学、电子商务、创业、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学、会计学等全校选修课程,打通专业技能训练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立交桥。鼓励学生在完成第一专业基础上,选修第二专业辅修课程包,待学生考核合格后,学校统一发放第二专业辅修证明。被第二专业录取的学生不再进行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选课,所修合格课程包学分可抵用第一专业中的公选课、专选课学分。

3 依托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创客空间,多方位、多形式孵化创业项目

1)充分利用学校开放实训室、博士工作室,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到实训室自行设计、加工、组装实验装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教师带学生、旧生带新生、科技协会互助教育等途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带领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最后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创新创意设计。

1)针对高端数控装备制造业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通过构建群内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最终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3],见图1,有效提升学生跨学科理论基础及技能提升潜能,为学生从事机械零件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生产线组装与调试、工业自动化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科教平台。专业群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高层拓展模块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底层共享,中层根据专业分设不同模块课程,高层通过互选实现跨专业交叉辅修。同时课程体系嵌入行业标准与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学生获得从事专业必备的知识和职业技能。

4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缺乏实效、创新项目缺少技术含量。本文阐述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创客空间,搭建“理实结合,多方互选”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研结合”工程教学体系等途径,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深度互融。上述做法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可行性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邓玉福,刘玲.创新创业教育与物理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21-124.

[2]陈贵翠,张立峰.“技能+素质”双菜单同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6(4):108-110.

[3] 徐娟,宁朝阳.高职院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79-81.

[4] 钟宇.谈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3-94.

[5] 邓淑华.预孵化模式受推崇 科技创业苗圃遍地开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02-25(B04).

[6] 曾梅华.广东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与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2):71-78.

 
邝卫华,张钟,李国斌,张梓健,陈威严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