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析徐祯卿美丑视角的文学呈现

更新时间:2009-03-28

徐祯卿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卒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号东海散人,吴县(江苏苏州)人,曾任大理左寺副、国子博士,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徐祯卿“擅文学,尤以诗名”[1]886,其诗初学白居易、刘禹锡体,后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游,改趋汉、魏、盛唐而为“复古派”,亦为“前七子”。其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有《迪功集》《谈艺录》《剪胜野闻》等行于世。学界对徐祯卿的研究,多是探讨其文学观点、诗学思想以及吴中文化对其诗的影响等,如崔秀霞的《徐祯卿诗学思想研究》[2]、殷晏梅的《吴中“情”结——试论徐祯卿的诗歌创作及其诗歌理论》[3]、刘雁林的《徐祯卿诗学思想与吴中文化》[4],但从美丑视角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徐祯卿美丑视角阐述其文学呈现形态以及产生原因。

1 美丑视角的文学呈现

徐祯卿作品中关于美丑视角的阐述最集中的当属《丑女赋》。此赋是一篇专门写丑女的赋,作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其时徐祯卿虽中进士却不得馆选,因此感同身受,以丑女自喻,将愤世嫉俗之情凝结于此赋。首句反问“伊何赋形,获此丑疾?”继而极力夸张描述“丑女”之“丑”,充满自嘲与怜惜:“厉阴乘阳,女夺男质。眉阔丰吭,突頞仰鼻。多言舌浊,连引齁□。形如死豕,勇憨多力。槁发短秃,面目黧黑。脂不能赭,粉不能白”[1]648,接着,徐并未驻笔,再用清朗浅易的笔墨描绘巧慧有德的丑女无人匹求,妖媚轻侧之女观者却趋之若鹜,揭露了“世降道凉,好色贱德。新台废耻,谷风见黝”[1]648的社会现实以及黑白、真伪颠倒的世风,突显世人良好德行的缺失。徐祯卿在此赋中呈现了一种美丑视角,他眼中的“美”并非指表面的容貌美,主要是指高尚的道德品行,即“德”之美,而与德相背离的丑恶行径则为“丑”。

1.1 美——美好的德行

徐祯卿眼中的“美”主要着重于人美好的德行。对于具有美好德行的人,徐祯卿从不吝惜笔墨,字里行间都是对其德行的赞美。《晚过献吉斋所》赞美李梦阳操守的廉美:“端居闻子肃清修,吏散鸦啼省暑幽。芳草不知人独往,空山何意鸟相求。”[1]232《赠仇东之二绝句·其一》表现了作者对仇东之作诗心境平和、不慕名利的赞美:“十年著书一瓦檠,栖茅饮水道心清。长安久住无人识,独掩柴门秋草生。”[1]233《赠仇东之二绝句·其二》用汉丞相公孙弘与袁安卧雪的典故来表现他对淄川先生勤俭贤德的赞赏:“淄川先生卧草堂,雪中布被冻欲僵。洛阳令尹来相访,系马门前五柳长。”[1]232《挽刘大夫翰》开篇即赞刘大夫的德行:

耆旧日云瘁,斯人今则亡。高门自乔木,清望惜吾徒。久厌挥金誉,遥传奉使图。勤劳中外洽,醇介始终孚[1]235

徐祯卿为他人写碑文、墓志铭等,恰是因这些人在德行上令徐祯卿欣赏。《守斋邵先生墓志铭》赞美齐邵先生的美德(齐邵虽未居高位,却被众人尊敬):“时少参章公,方伯吕公、大理章公,远近延处馆下为弟子师,莫不相敬。”[1]687《故瑞州知府赠中宪大夫李公碑文》中记述李大夫为官清廉为名,品行高尚:“民有掘地得大窖中钱若干缗,走隶欲私李大夫。李大夫曰:‘此天以活吾民耳。’召父老乡亲会而散之,民大悦。其政体约而安,惠而不费,务为宏博,不要近声。古称不烦,庶其近之矣。”[1]684《文温州诔》赞美文林为官清明,品行高洁:

于昭府君,轨行峻洁,约迹无双。优明典术,行宦远方。瓯鲁小邑,法度显明。强右拘挛,惠化滂畅。群息咸植,公朝旌嘉,疏爵大廏,泽及番畜,騋牝三千。服忧致疾,去官归田。诏命督辟,再领郡符。朱轮入温,男女拥车。道不得行,视政未期。仁渥威宣,举直致贤,奸伏杜萌。狙谖格化,盗不闚城,平直市价,繇赋稽程[1]672

汉代《毛诗序》提出:“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6]把诗歌的言志和抒情性质统一起来,指出政治衰败是触发愤激情感的重要因素。徐祯卿将对明朝丑恶现象的满心愤懑投注于笔尖。徐祯卿所在的明宪宗成化末期,明孝宗弘治时期,明武宗正德初期,宦官专权,奸臣当道,忠臣遭馋的社会丑陋现象层出不穷。明宪宗成化年间,宦官当权,肆意“奸欺国政”[7],操纵官员任免。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吏科给事中李俊等上疏说:“今之大臣,非夤缘内臣则不得进,非依倚内臣则不得安。”[8]1338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吏科给事中李俊等在一个奏疏里论述宪宗时期:“今之弊政最大且急者,曰近幸干纪也,大臣不职也,爵赏太滥也,工役过繁也,进献无厌也,流亡未复也,……夫内侍之设,国初皆有定制,今或一监而丛十余人,一事而参六七辈,分布藩郡,总领边疆,援引憸邪,投献奇巧,司钱谷则法外取财,贡方物则多方责贿,兵民坐困,官吏蒙殃。”[8]1338明宪宗成化年间宦官盛行、官场腐败的情形可见一斑。明宪宗沉溺女色,宠爱万贵妃,许多宦官“假贡献,苛敛民财,倾竭府库,以结贵妃欢。”[9]明孝宗弘治年间,虽然出现过“弘治中兴”,但此期间亦处于极度困苦之中。奸邪之人刘吉未拔除,宦官李广深受宠信,忠良之臣多遭排挤打压。明孝宗弘治元年,张昺上言:“迩台谏交章论事矣,而扈跸纠仪者不免锦衣捶楚之辱,是言路将塞之渐也。经筵席既举矣,而封章累进,卒不能回寒暑停免之说,是圣学将怠之渐也。内幸虽斥梁芳,而赐祭仍及便辟,是复启宠幸之渐也。外戚虽罪万喜,而庄田又赐皇亲,是骄纵姻娅之渐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愿陛下以为戒。”[5]2364明武宗正德年间,统治腐朽。明武宗朱厚照“好逸乐”[8]1531,因信任宦官刘瑾等而荒废朝政,使得朝政纲纪败坏,“时东宫旧竖刘瑾与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人俱用事,谓之‘八党’,亦谓之八虎’,日导上游戏。由是怠于政事。”[8]1533宦官们以权压人,排挤谗害忠臣,王岳、谢迁、刘健等遭打压迫害。“瑾权擅天下,威福任清……公侯勋戚以下,莫敢钧礼,每私谒,相率跪拜。章奏先具红揭投瑾,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白本,皆称刘太监而不名。”[5]4433表明刘瑾位高权重,以权压人。当时朝政败坏,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奸臣当道,陷害忠良,德行丑陋,于此,徐祯卿便用犀利的文笔将其一一揭露。

1.2 丑——败坏的德行

4.2.1 标本不在工作距离范围内 解决办法:调高载物台,载玻片与物镜头相接,慢慢下调,防止向下调节过快,没有捕捉到物像。

万里沙场鬼哭声,头颅如雪又纵横。可怜为国投戈死,不得君王识姓名。(《流闻十首·其七》)

佩恩特曾在俄勒冈大学 (University of Oregon)法学院担任终身法学教授。2002年—2005年间,他也曾被伊利诺伊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法学院聘为法学讲座教授 (the Guy Raymond and Mildred Van Voorhis Jones Professor of Law)。

此组诗题下标明“庚申七月作”,《明史》卷三百二十七载:“明年,敌拥众入大同、宁夏境,游击王杲败绩,参将秦恭、副总兵马升逗遛不进,皆论死。时平江伯陈锐为总兵,侍郎许进督师,久无功,被劾去。”[5]4859此组诗即是针对这次战事而作。通过诗中对战事的激烈、戍边的辛苦、士兵的死伤无数、朝廷的赏罚不公等的描写,揭示了明朝军队的腐败,掌权者为人的急功近利与冷漠也一览无遗。诗中情感慷慨激昂却又低徊忧愤,展现了徐祯卿情深的另一面。

徐祯卿视美好的德行为美,相对应的,视败坏的德行为丑。徐祯卿对社会中败坏的德行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一是通过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批评,突显世人德行的败坏。《陇头流水歌三叠》:“生男不下堂,生女弃中野”[1]608,通过对重男弃女性别歧视现象的批评,揭示人性残酷丑恶的一面。《过故宫六首·其一》:“江山不作千年计,枉费英雄万里心。”[1]21既抨击了帝王穷奢极欲的不良之德,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今日何人似漂母,肯将白饭博黄金?”[1]90通过感叹世间不再有如漂母般热心之人,指出世人间的冷漠。二是大量描写忠臣遭馋,一方面表达作者忧愤悲叹的心情,一方面揭示奸臣卑劣的品性。如《次韵石田登姑苏台》:“墟城带山色,感慨几经游。路暗牛羊夕,台空草蔓秋。忠何辞佞死,国竟与恩休。忍说干戈事,魂销万古愁。”[1]582《读国家诸功臣墓碑二首》:“莫使威名动紫宸,古来谗忌积功臣。干戈转首仍销骨,多愧商山岭上人。”[1]78《淮阴怀古三首·其三》:“平生不喜说封侯,出处无心与世谋。辛苦功臣仍伏魝,商山高卧却安刘。”[1]92这3首都表明正因当时有德行卑劣的朝臣,才致使忠臣遭馋,结局凄惨。三是通过描写对干戈之事的不喜,表明对统治者急功近利的不满。如《陇头流水歌三叠·其三》:“陇水鸣不止,似闻阿儿语。出门不见人,肝肠断绝汝。”[1]609《过故宫六首·其四》:“江山赢尽将何用?销得荒郊数尺坟。”[1]25作者描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无尽伤害。《流闻十首》[1]56-60一组诗更能揭露其时社会道德的败坏:

胡风猎猎撼长城,汉月明明照柳营。闻着芦笳愁彻骨,白头俱向五更生。(《流闻十首·其五》)

胡马流闻夜度关,妖云横阵暗天山。汉家知勇轻新将,未放班超乞老还。(《流闻十首·其一》)

边场辛苦是游兵,暮夜偏能侯虏情。不把黄金重优恤,庙堂行赏几时平。(《流闻十首·其二》)

边卒艰难度岁华,铁衣生虱饭炊沙。汉廷恩泽留何处?知在长安将相家。(《流闻十首·其三》)

因此,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山东省必须对农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体系。首先,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节约水源,加大治污力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次,为优化种植业结构,应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轮作休耕,积极推广新型大棚、无土栽培、基质栽培和集约化育苗技术,并通过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11];再次,应大力发展机械化作业,解放劳动力,实现规模生产;最后,应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和科研所的人员和技术优势,提高省内社会服务水平。

2 美丑视角呈现的原因

徐祯卿将人美好的德行视为美,将人败坏的德行视为丑,这是高于常人的思维审视。究其原因,可归结为3点:

2.1 社会因素的影响

此外,《杨隐君赞》[1]667《漕湖聚珠集序》[1]692等中都有徐祯卿对文中人物德行的欣赏。徐祯卿明确赞美德行出众之人,即使是比自己出众者,亦不吝赞美之词,如《与文子叙别》:“大雅特介,吾孰与子?议论英发,吾孰与子?诗藻工绝,吾孰与子?闻见博浃,吾孰与子?五者皆弗如也。”[1]676其中提及在独特才能与节操(“大雅”)、言辞议论(“议论”)、写诗的辞藻(诗藻)、书画的精美程度和见识的广度深度等方面,徐祯卿深知自己不如友人文徵明,但并未有所隐藏,这里进一步表明徐祯卿对美德的推崇。

2.2 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认为道德的完备为“美”,这是对古代传统美的视角的继承。徐祯卿作为一个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其思想中不可避免地融汇有儒家思想因子。儒家先哲孔孟大家一直强调人之德行的完备。在《论语》《孟子》中有着对德的强调:仁者安仁,智者利仁[10]48;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0]13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11]77。儒家思想体系重视德行完备,认为道德美才是真正的“美”。《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10]48孔子认为居住之处要有仁德才美好。《孟子·尽心章句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11]371孟子指出值得喜欢之处就是“好”,那些好处实际存在于他本身便叫作实在,那些好处充满他本身便叫作“美”。荀子认为一个人有了纯粹而完备的道德学问的修养,就可以成就君子之“美”了。“无伪则性不能自美。”[12]183“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12]3“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12]4这些都表明德行高尚才是真正的美,同时也印证了儒家思想将丑陋德行看作“丑”。徐祯卿诗中自称“迁儒”、“穷儒”等,以儒者自居,也是他对自己儒者身份的明确体认,他的审美视角自然也会受此影响。

2.3 作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儒家以德完备为美的视角能够被徐祯卿接受继承也是因徐祯卿自身有着“貌寝”的因素。“貌寝,善属文。”[1]874“貌寝,生天性颖异,家不畜一书而无所不通。”[1]882正是因徐祯卿容貌丑陋,即使满腹经纶,也不得重用,“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1]882“孝宗朱祐樘拟擢祯卿为翰林学士,及见祯卿貌寝,遂删其名。”[1]886正是由于受到因貌丑而不得提升的不公平对待,徐祯卿对“以貌取人”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并与古代先哲们将美的视角定位于德行上的完备相契合,进而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对美好德行进行欣赏推崇。

3 结语

徐祯卿一生着笔的文章众多,有些揭露社会现象,有些饱含人生志向,有些不吝言辞赞美他人。他满腹才情,因错付时代而人生坎坷,但正是因为遇到这些坎坷磨难,徐祯卿的文学创作才得以成就。明代朝廷内政的腐败,对传统儒家思想标准的认可,以及自身无法避免的面貌缺陷,这一切都给予了徐祯卿不寻常的观察社会及人生的视角与态度。于徐祯卿而言,他的文章便可作为他的人生标杆。他以犀利的笔锋来呈现自己的美丑视角,赞盛德为美,讽恶德为丑,与后世有着同样遭际的文人产生共鸣,也为后世敬仰。可以说,后世对于徐祯卿的赞美不仅限于其文章方面,而更多的是对其品格的欣赏。

From the above analysis,we can see that foreign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range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but substantial researches are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由表2可以看出,经过夯实水泥桩的处理,地基的沉降量较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量越来越小,其对建筑的影响可以忽略。由此可见,应用夯实水泥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同土层的承载力,且保证了土层的稳定性,可以明显提高地基的各项性能[4]。

参考文献:

[1] 范志新.徐祯卿全集编年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崔秀霞.徐祯卿诗学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

[3] 殷晏梅.吴中“情”结——试论徐祯卿的诗歌创作及其诗歌理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38-41.

[4] 刘雁林.徐祯卿诗学思想与吴中文化[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5] 张廷玉.明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6.

[6] 袁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7.

[7] 南炳文,汤纲.明史(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59.

[8] 夏燮.明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9] 古清杨,等.明史[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95.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2]谢丹.书田[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杨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