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职教集团视角下校企“四融合”的探索

更新时间:2009-03-2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1]《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 (皖教职成〔2016〕12号)中指出,加快推进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试点,着力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职教集团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深度融合也成为双方各取所长、求同存异、互利互惠的必选路径。[2]安徽国际商务职教集团是一家院校主导型的职教集团,近年来,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共赢的基本路径,努力构建起理念、平台、模式、文化“四融合”共同体,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企业发展。

一、职教集团视角下校企“四融合”内涵及主要举措

(一)校企“四融合”的基本内涵

“四融合”是指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集团化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具体主要是指围绕“理念、平台、模式、文化”四个维度,从人才培养方案拟订、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着力实现校企双方的融合与发展。[3]

(二)校企“四融合”的主要举措

2014年9月,滨湖集团加盟安徽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成为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校企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随之开启了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之路。期间,安徽国际商务职教集团牵头,在理念、平台、模式、文化上下功夫,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措施,保障了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深度融合。

1.校企理念的融合

深度融合,理念先行。安商院(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立足商务、注重实务、精准服务”与滨湖集团“事前勇于担责,事中敢于问责,全程善于尽责,事后严于问责”为内容的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不谋而合,企业经营业务和人才需求与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高度吻合,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石。在合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双方自觉找准自身和市场定位,在多个项目上保持了理念的统一。

安商院按照“保持优势专业、发展特色专业、扶持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以校企共建“特色班”为切入口,重点遴选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和文秘三个专业,率先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规划、教材课件设计、实习实训等开展创新改革,将各特色专业面向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调整了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创造性地提炼出了“1+1.5+0.5”三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安商院和滨湖集团双方根据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现代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实务、旅游法规、旅游概论等多门课程已进入共建实施阶段,教材、课件等配套教学素材也已投入使用。2015年以来,滨湖集团重点加强了安商院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已建成的实训室累计接待校外来访及参观考察1 600多人次,面向社会企业提供集中培训业务20多期,实现了实训资源的校企共建共享。同时,共建的“AS·1980安商创客梦工场”成为安徽省内体量最大、最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基地,为安商院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众多岗位和成长空间。

4.校企文化的融合

3.校企模式的融合

安商院和滨湖集团校企双方充分领会国家、安徽省相关文件精神,在《安徽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和《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的具体指导下,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的运行机制。在明确创客项目定位基础上,成立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创新创业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合作共管,探索以混合所有制模式成立公司,运营和管理校企合作各项工作,试点校企双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安商AS·1980股份制模式成立公司:安商院提供场地、校舍、办学设备、师资力量、人才资源、30多年校园文化资源等要素;滨湖集团提供政府资源、项目资金、运营、市场和管理等方面资源要素。校企双方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共同组建股份制有限公司,创新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扩大劳动输出,促进农村人口转移,麻江县先后聘请了有关专家到项目区举办了烹饪、焊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班,参加培训农民共9 954人(次)。为有效解决当地农民外出找工作难等问题,该县还专门组织了工作组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进行考察,结合实际联系一些生产经营条件及社会信誉较好的企业直接到项目区招聘人员,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据统计,2012年项目区外出务工人员共9 15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3.28%,较2007年增加了20.37%。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还减轻了人为因素对大自然的干扰,促进了生态自我修复。

职教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第一期合作项目为“罍街早餐街”和“罍街茶馆”,在取得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为学校酒店管理等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实习资源。校企双方第二期合作项目为“AS·1980-安徽国际商务创客梦工场”。按照“企业主导、创客自发聚集、大学生创客就业孵化”模式进行打造,其项目定位与我校人才培养高度一致,为我校参与型创客、创意型创客、自主型创客、指导型创客等四类学生创客和名师(大师)工作室提供了保障。[4]目前入驻创新创业的法人108家,其中包括来自学校的一批学生创业团队,校企双方共同为创业团队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创业团队成长。双方正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安徽省体量最大“双创”基地,安徽省体量最大、最具实力、最具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及创意“集市”。

三是兼容并蓄创新融合是关键。滨湖集团与安商院的合作,充分体现在“理念、平台、模式、文化”“四个方面”的融合,是校企合作实质性成果和特色。双方在经营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资源等方面产生了很多互补特性,也为彼此今后深度合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发展动力。

合作共建合肥“罍街文化创意小镇”和“三商文化”研究中心,成为校企合作一张新名片。通过合作,不断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如2016年3月30日,“合肥罍街茶馆携手天津名流茶馆走进安商院公益巡演”走进安商院校园,为我校400多名师生献上了集视听于一体的文化大餐。同时,“安商AS·1980创客梦工场”也是安商院大学生校外文化教育基地。目前,“罍街文创小镇”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先后获得“中国特色美食名街”“安徽省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安徽省首批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

二、职教集团视角下校企“四融合”的主要成效

(一)校企合力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平台的融合

2.3.2栽培场地的选择选择海拔1 500~2 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疏松透气、排水及保湿性能好的砂质壤土的林间生荒地。

(二)校企合作培育了一批创业之星

由安商院创业学院牵头申报的“罍街·商务学院创客梦工场”成功获批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由安商院校企合作办和滨湖集团联合牵头申报的“职教集团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安商AS·1980创客梦工场为例”成功获批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6年职教集团秘书处撰写的《集聚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合力、深化两区两企产教深度融合》一文被收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编写的《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2016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共建安商跨境电商、安商院“商信”设计工作室、“三商”文创中心、安商院“商海翻译社”四大名师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服务社会。

(三)校企合作研究了产学研横向课题

安商院不断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针对创业学院的建设,安商院实施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安商院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和创业模拟实训中去,让学校学会“做”;第二步,将创业孵化融入到创业实践中,依托学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统筹社会资源,引进福年来早餐亭、好书吧等创业项目,鼓励学生进一步达到“创”的层次;第三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一批创业典型,将入驻与滨湖集团共建的AS·1980创业园,由校企双方共同培育、共同建设。

(四)校企合作获得了社会多方面的肯定

滨湖集团与安商院自2013年合作以来,就备受社会高度关注和好评。近年来先后有多家政府机构和国内知名的院校以及企业前来“安商AS·1980创客梦工场”实地参观考察学习;校企双方也在省部级校企合作等大型研讨会上交流发言,介绍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现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和经典案例,有很强示范性。“罍街文创小镇”校企合作项目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2016年5月,“安商AS·1980创客梦工场”校企合作项目入选安徽省第七届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校企对接会,校企双方代表在会上做主题发言和经验交流。2016年12月,“安商AS·1980创客梦工场”再次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交流研讨会会议典型案例。集团代表以“深化校企产教深度融合——安商AS·1980创客梦工场”为主题在论坛上发言,校方代表与近300名职教集团和院校负责人以及企业代表开展交流。2016—2017年,由安徽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分别报送的《集聚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合力、深化两区两企产教深度融合》和《深化校企“四融合”、突显集团化办学特色》校企合作案例经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家组评审后收录在《全国职业教育集体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2016)和(2017)》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促进了职教集团等相关团体的经验交流。2015—2016年度,滨湖集团荣获安徽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优秀企业”荣誉称号。2017年5月,安商院与滨湖集团校企合作项目获得“安徽省首批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称号。

三、职教集团视角下校企融合的体会和建议

四年来,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政策推动下,我校与滨湖集团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二是互惠共赢抱团发展是根本。在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和措施利好大背景下,通过校企合作的创新路径,求同存异,众人拾柴,将互惠共赢放在首位,多渠道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5]

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一些问题:①材料问题,现在的市场上建筑材料有好有坏,有些企业使用比较好的材料,建筑质量相应的也会更好,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往往会选择比较劣质的材料代替那些质量比较好但价格比较高的材料,这样情况下建设出来的房屋毋庸置疑是不好的。②施工时的天气状况,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到施工质量,试想一下,如果在施工的当天下了雨,那么建筑的混凝土在掺了水的情况下质量就会大大下降,从而影响房屋质量。③地质状况,如果建筑选址选的不好,出现地基下沉的话,也会对建筑房屋的质量造成影响。

一是校企合作顶层设计是核心。职教集团的成立和运行为校企双方的信息沟通搭建了桥梁,提供了互通交流的平台。校企双方领导高瞻远瞩,务实求新,在合作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并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与操作中,校企双方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成为合作良性运作的关键。

乳腺癌是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1]。在乳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内分泌治疗因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出现而使其有效性受到限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K)4/6抑制剂是逆转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有效药物,因此内分泌治疗和CDK4/6抑制剂的联合应用现已纳入晚期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乳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指南,且正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

由表9、表10可见,对于R1,R6,R10,W1几种胎体配方而言,镀银后的焊接强度比镀铜强度略高,但无论电镀铜或者是银,均会大幅度降低材料的焊接强度,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金刚石钻头的焊接。

比起叶霭玲来,白丽筠实在太出色了,以至于我忍不住当着叶霭玲的面谈起了她。我说我回来的路上,在那条绕着沙塘沿弯成一个弧度的半边街上,看见一位骑踏板电动车的女子,那车子款式新颖,造型别致,一边挂一个咖啡色的流线型音箱,真叫一个酷字,更巧的是骑车的女子竟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

但不可否认,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或制约因素,有待解决。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需要出台配套政策法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有关混合所有制等方面配套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尤其没有相应校企合作促进管理办法和具体政策措施,影响了校企合作深度,目前还在试点阶段,建议我省能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为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保障。

二是需要求同存异融合发展。校企双方在理念和目标上,尚有一定偏差。学校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而企业更多关注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为主。[6]在今后合作深化中,要多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合作双方需要签订一份详细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同,以此约束双方行为,实现共赢。

三是需要加强调研和理论研究。目前开展深度的学习调研还不多,对职业集团化办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待深入,今后要多学习借鉴国外和全国兄弟职教集团及学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努力推动我校校企合作深度,提炼办学特色,力争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一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名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 号[A].

[2]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经信委.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皖教职成〔2016〕12号[A].

[3]朱有明.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1):73-75.

[4]赵本纲.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1-14.

[5]陶礼军.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下的校企合作研究[J].职教论坛,2013(32):60-62.

[6]赵明晓.商业服务业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22-24.

 
吕向生,赵本纲
《辽宁高职学报》 2018年第04期
《辽宁高职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