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德国“双元制”高技能人才本土化研究与实践——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德国双元制是德国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的主要模式,是其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1]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同时具有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分别在企业和职业院校接受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两种培训内容,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生产实际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双方优势。[2]

根据上述对智力资本、战略柔性和创新能力3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得到模型的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国1.2万余所职业院校开设了约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年招生规模930余万人,在校生达到2 682万人,每年培训上亿人次。2016年,我国新增就业1 314万人,其中500万人为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其次对个体进行褒贬判断的反应时进行二因素(词汇内容:社群性/能动性×褒贬度:积极/消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词汇内容的主效应显著,个体对社群性词语进行褒贬判断时的平均反应时(M=727.35,SD=112.11)显著短于对能动性词语进行判断时的平均反应时(M=747.49,SD=109.40),表明被试对能动性词语的褒贬判断慢于对社群性词汇的判断。效价主效应也显著,判断消极词所用的时间(M=756.96,SD=107.25)长于判断积极词所需时间(M=684.41,SD=116.42)。词汇内容和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352)。

试验地位于鲁山县辛集乡某村,该地区属于寒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区,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海拔较低,地区年平均气温6.3℃,降雨量520 mm,无霜期156 d。降水年际变化不大,但季节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7—9月,春季较干旱。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均匀,土壤类型为黑垆土或壤土,有机质含量为2.06%,全氮为0.128%,速效磷为25.1 mg/kg,速效钾为 76 mg/kg。

一、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建设,汉江中下游基本形成了以汉江下游堤防工程为基础、丹江口水库工程为骨干、包括杜家台分洪工程和沙洋以上14个蓄洪民垸在内的复杂的 “挡、拦、分、蓄”防洪工程体系,改变了汉江中下游地区过去三年两溃的局面,汉江中下游的整体抗洪能力有所提高。目前,在运用丹江口水库工程拦洪错峰的条件下,单纯依靠汉江下游堤防工程可基本解决10年一遇洪水,加上运用杜家台分洪工程可基本解决20年一遇洪水,再加上运用沙洋以上蓄洪民垸可基本解决100年一遇洪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历史悠久,范围广泛,1980年,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访问德国,拉开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序幕。1983年,教育部与德国韩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1989年,辽宁省副省长王文元、朱家甄批复辽宁省教委、劳动局、政府办公厅关于中德合作建立辽宁职教研究所的报告,时任辽宁省长李长春批示“抓紧办”。1990年,辽宁职教研究所成立。随后,“双元制”教育模式又被列入国家“八五”规划课题进行全面研究。1994年,中德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的联合声明》。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接见辽宁职教研究所德国专家组组长基尔先生。200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德方启动为期三年的“德中同行”活动,并在沈阳、上海等地开展广泛宣传。[3]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两国政府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由点到面,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形式更加多样,成效更加显著。

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生双元制实践技能培养

“订单式”双元制培养模式,即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以及标准,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进行培养。

“引进式”双元制培养模式,即引进企业实训基地与学校共同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关键环节进行培养。

3.关于卫生运输船医疗队海上演练的启示: 按照既定方案,卫生运输船医疗队通常在加改装民用船舶上展开,但近些年来,中心医疗队一直苦于没有训练平台,难以检验其实际救治能力。当前,海军各类大型新式舰艇陆续服役,应该把卫生运输船医疗队作为一支更加灵活机动的卫生力量来使用,让其有机会在不同类型的舰船上进行验证性训练,不仅可以解决训练平台问题,也可以为在不同类型舰船上实施海上伤员救治提供经验借鉴。

区域自主合作模式,即有关主管部门发起,由特定区域内若干院校在自愿基础上自主进行。

根据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按照校企双元、交替轮换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技能培养,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供设备精良的培训、实训场所,配备高技能水平的双元制讲师/技师。

直接合作模式,即中德双方以正式签署项目的形式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

“自主式”双元制培养模式,即完全由学校参照德国“双元制”模式要求进行培养,主要强化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部门的实习、实训环节。[5]

与德方未签署合作协议及间接合作模式,即德方通过职教研究部门与中方签署合作协议进行试点实验。[6]

二、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实践

3.校企双方共同依据企业文化进行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

(一)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共同培育人才。

统计并整理两版教材中“平方根”“无理数的引入”两块内容中的知识点的背景来源(见图7),我们发现:两版教材中知识点的四个背景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数学背景所占比例最高,远高于其他三个背景所占比例之和,其他三个背景各自所占比例较低或没有.其中,浙教版比美GMH版多了文化背景和科学背景,但是缺少生活背景.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开发

根据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按照企业提供的岗位核心要求、人才培养标准、技能水平要求、课程体系、教材、课程标准,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编写双元制本土化教材,制定考核方案。

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探索,我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模式逐渐形成。从双元制本土化关键技术的角度可分为企业主导的独立实践模式、政府主导的实践模式和职业院校跨企业联合培训实践模式。[4]从企业参与程度的角度可将双元制培养模式分为三种类型:

从中德双方合作角度可分为: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国家首批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

按照企业实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邀请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家对实训室及实训教学条件设备进行规划设计指导,在充分利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规划。

4.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双元制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德国标准、德国制造、德国模式、德国职称和德国品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完成德国AHK教师培训和考官培训,赴德国完成职业教育培训,参加德国双元制职业理念培训、双元制企业师资培训、专任课教师跟岗培训等多项活动。使授课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精神,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手段的能力,并最终获得德国“双元制”培训认证。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日渐兴起,科学工作者利用其优良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将功能化的纳米探针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刘慧玲等(2017)[37]将二氧化硅磁纳米材料与肠炎沙门氏菌多克隆抗体相结合,制备纳米探针,将其与带有荧光标记的肠炎沙门氏菌相结合,并与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用来检测食源性肠炎沙门氏菌,结果表明荧光显微镜视野中探针捕获细菌浓度与肠炎沙门氏菌的浓度成正比,实现了肠炎沙门氏菌可视化及定性检测,增加了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多样性。

(二)与德科斯米尔(沈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合作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德科斯米尔(沈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欧福科技(沈阳)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按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借鉴德国工业标准、技能标准和质量标准共同进行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及评价标准体系的开发应用,共同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合力促进中国汽车工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德马吉森精机机床贸易有限公司共同开展DMG MS数控专业等领域校企合作项目,双方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制定《沈阳职业技术学院DMG MS数控专业领域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方案》,兼顾行业企业标准,瞄准专业群的岗位需求,确定岗位任职要求,建立集高端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职业培训与认证、社会培训、企业产品开发及生产、职业技能大赛、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国际合作交流于一体的DMG MS数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DMG数控智能制造工业中心,共同进行双元制下的本土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以满足德企双元制高技能人才用人需求为目标,校企双主体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双主体选拔学生、双主体教学、双主体考核评价、双导师共同指导、双主体共建实训室、双主体培训师资等机制。通过不断的交流、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双元特色的人才培养“四化”“三贯通”模式。“四化”即课程项目化、师资认证化、设备生产化、基础通用化;“三贯通”即职业素质、企业文化、技能培养贯通人才培养始终,推动了双元制改革步伐,促进了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艳玲.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2]崔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71-74.

[3]姜大源.中德职业教育合作30年大事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7-11.

[4]狄东明.双元制本土化成功与支撑因素探索: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214-215.

[5]徐小清.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制”模式分析与经验借鉴[J].教育评论,2017(1):154-157.

[6]万烨锋.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马宁
《辽宁高职学报》 2018年第04期
《辽宁高职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