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扶持体系的构建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日趋高涨,大学生创业队伍越来越庞大,创业成功率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创业理论知识的支撑,而且需要系统的创业实践训练。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特征使高职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1]。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相对完善的创业实践教育扶持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紧迫性和实用性。

1 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的现状

1)创业实践教育认识不到位。对创业实践教育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学校内部认识不统一,有的教师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简单地认为应时应景地开设一门创业课程,讲授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就可以了,认为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就业而不是创业。二是认识过于功利化,忽视实践教育价值导向功能。如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创业教育的典型形式已风靡国外,但在我国的实现过程中却出现了为比赛而比赛的功利化现象,极少有人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2]。基于这样的认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

静秋爱上楚墨,阿芳这句话起到关键性作用。但只有楚墨知道,他的那些眼泪,一半是因为害怕,一半是因为太累。

以沈阳石佛寺水库淡水冰的三点弯曲试验为例,系统的阐述了三点弯曲的试验方法。包括现场冰坯的采集与三点弯曲标准试样的制备、冰晶体薄片制备和冰晶体结构观测、冰密度测量、试验设备、试验数据存储方式、试验操作步骤和试验获得的应力-应变的关系以及试样的破坏形式。目前诸多学者研究冰三点弯曲强度均会采用本试验方法,希望能够为他人研究提供参考。

3)落实地方责任。乡镇人民政府是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房改造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和负责具体实施。

2)搭建校内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面向学生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工作室等教学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沙盘模拟经营的探索,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可利用科研成果转化进行创业活动。高职院校应发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合作共建各类实验室,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使企业的成功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市场开发人员在工作中也对大学生言传身教,一方面强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3]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必要坚持“创新创业主体是大学生”的原则,以大学生创建企业为落脚点,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大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着眼点,进行创业实践教育扶持体系的构建。创业实践教育扶持体系的总体框架见图1。

4)创业实践指导力度不够,缺乏指导教师。高职院校目前引进的教师基本是教学研究型人才,拥有高学历高职称,但既有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教师少之又少,基本上是辅导员或其他科目教师兼任。这些兼任教师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往往停留于表面,不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对学生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了影响。对“您认为您现有的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满足创业的要求吗?”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仅5.22%的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满足创业的基本要求,16.4%的大学生基本满足,而绝大多数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达不到创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活动需要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2 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扶持体系的构建策略

3)创业实践载体不够丰富,缺乏创业平台。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通过相应的载体实现的。高职院校目前的创业实践主要通过竞赛、社团活动、基地建设等形式实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且普遍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创业实践的载体应具有多样性,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综合竞赛和学科竞赛载体,还应有校内外创业组织载体、创业项目载体等。创业实践载体的建设对于大学生创业者心理、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对1 744名高职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49.94%的学生希望到创业成功的企业实地考察,36.07%的学生希望进行创业模拟训练,11.18%的学生希望请成功人士讲授经验,只有2.81%的学生觉得要请专家讲授理论。从调查结果来看,创业成功企业的实地考察和模拟创业项目是大学生认为较好的教育方式。

  

图1 创业实践教育扶持体系构建框图

2.1 构建“面向全体,分层实施”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3 论文必须包括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以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作者工作单位(写明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并以分号“;”隔开)、中文摘要(100-200字)、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及英译作者单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2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4)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互联网+”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除了为大学生提供基础知识服务,如创业测评、创业案例、在线课程学习等,更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服务,搭建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平台。当前互联网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选择。创业信息服务中可集聚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微商服务网络端口,大学生通过平台端口进行创业实践和公司创办、经营模拟练习;发布创业合作信息,促进合作创业;发布创业计划,吸引风险投资[4]。高职院校应增加投入,做好创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完善平台的设计应用,并且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2)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专业特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全国的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高职院校基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学校自身的发展,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意愿愈发强烈,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越来越多。但许多高职院校尚未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多数只是开设了一两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两张皮”,创新创业教育并未融入、渗透到专业教育中。

1)理念保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推进,需全校师生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做好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上明确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层面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二级学院实行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制,具体负责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布置落实。只有在思想统一下凝心聚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才能走得更远。

1)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国家教育部及各省每年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制定配套制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从项目申报、评选、指导教师的配备、经费等方面予以规范,加强研讨交流和成果展示。推动部分创业项目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实现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3 构建校本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融合的文化育人体系

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萌发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的范畴,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中渗透尊重科学、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5]。学校可将校本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相结合,进行校园景观、标识系统、宣传标语、网站等的设计与建设,营造具有浓郁校本元素的人文环境。开展创业典型报告会、创业大讲堂,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举办创业沙龙和创业工作坊,定期举行项目路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特别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举办创意集市,让学生在校园内摆摊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产品。鼓励“创客”类社团的发展,通过社团交流提出创意的点子,分享创客经验,交流创业心得,最大限度地引导和释放成员的创造热情。组织学生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持之以恒的意志,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灵感,激励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创业实施阶段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一体系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第一学年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通过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第二学年,面对有创业意愿和已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实训”,采取在仿真环境下通过应用实训软件操作演练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对创业的要素、流程有比较直观的了解。此外,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注重挖掘专业教育中适合创业教育的内容,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设置与专业结合的创业课程。这样既符合专业教学的要求,也能满足社会对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经过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技能的训练、创业模拟的实训等递进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创业情境中,提升创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2.4 构建“1+1”模式的创新创业导师帮扶体系

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需要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创业导师队伍。“1+1”指“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指校内选聘和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在科学研究、项目运作、组织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有特长的创业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意思维、商业机会识别、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同时选聘知名专家、优秀企业家和创业拔尖人才组成校外创业导师团,为学生提供行业前沿、风险评估、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指导。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对创业项目实行帮扶,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困难。

2.5 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3)搭建要素集中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给拥有成熟项目的学生提供一个一站式服务、经验分享和项目交流的实践平台,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创业园,建设一个集场地、项目、服务、管理等要素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进一步优化创业园的空间布局,分区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国际国内知名创客孵化培育管理模式,打造成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制定《创业项目评估准入办法》,遴选优秀创业项目进入创业园进行孵化,对于创业园内的项目或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化孵化服务,对于高成长性企业支持其进入加速器快速成长。创业园要搭建“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公司运作、税费减免申请、创业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在做好服务、指导工作的同时,推行“跟进式管理”,进一步强化各项目从推荐到入驻直至退出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具体指导工作,创业园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在园项目经营状况定期检查与反馈,共同完成规范、全面的管理。创业园定期举行项目路演、创业沙龙,交流创业的想法,发散创业者思维。通过规范管理、过程指导、运行帮扶,为大学生创业者搭建一站式服务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2)组织保障。高职院校整合教务、招就处、团委、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资源,成立“双创”办公室或创新创业学院,便于资源的调动,方案的落实,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改革新举措的执行力度。

3)制度保障。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创新创业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制度,允许具有创业基础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开展休学创业活动。制定创业实践学分制度,允许学生免修部分与创业项目相关的课程。制定创业园管理制度,提升创业园规范管理的水平。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健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工作生态系统。

4)资金保障。构建资金来源多元的经费保障机制,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保障力。学校不仅每年预算划拨创新创业教育经费,还要争取吸收社会资金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此外,根据项目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基金,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3 结语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最终实现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扶持体系的建设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紧迫性和实用性。

其次,高校文书档案是总结管理得失、开展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文书档案是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形成的,记录了学校管理的得与失、好与坏、利与弊,这些都为科学管理提供了资料参考,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 戴涵莘.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20):100-101.

[2] 商应美.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6):136-140.

[3] 葛宝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4(1):1-3.

[4] 吴云飞.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载体搭建和策略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14-16.

[5] 马林,赵炳起.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5-78.

 
石慧,徐明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