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障碍与对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民的价值引领初探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青年大学生基本都是网民,他们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1]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民的价值引领问题就成为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1 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因此,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合图6分析可知,100~400 m高度大规模的辐散下沉运动有利于大气增温,配合地面至100 m辐合上升运动,在边界层内形成逆温层。并且辐合上升运动把水汽向上抬升,在逆温层的阻挡下,水汽不断积累达到饱和形成大雾。可见动力条件对大雾生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1)搭建了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全新培育平台

网络具有的广泛覆盖、实时互动、快捷传播等突出特点,深深地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因此,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搭建了全覆盖的培育平台。与传统培育平台相比,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全天候、广覆盖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学习不下课、领悟不断线”。其次,搭建了迅捷化的培育平台。网络作为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它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学习资源共享给大学生网民,亦可以实现实时在线答疑解惑,提高培育效果。最后,搭建了多媒体的培育平台。网络“实现了数据、文本、声音以及各种图像一体化的信息传播,而意识形态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途径来开展工作,传播主流声音”[2],从而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进行传播。

(2)负面网络信息带来的道德失范

网络既是信息传播的集散地,又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充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表达意见的权力,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网络阵地的必然要求。首先,加深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真理越辩越明”,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感染、鼓舞、引领青年大学生,就必须搭建平等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而网络就为大学生价值观的表达、纠偏和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其次,提高了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践行”。网络上实时更新的丰富资源,为大学生多角度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进而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增强了大学生甄别抵制网络负面信息的能力。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网络顽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网络参与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网民整体素养的提高和网络舆情走向的正向性。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打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需要紧扣大学生网民的群体性特点,科学改进引领路径。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民价值取向面临的障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网民的价值取向,虽然拥有信息技术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网络杂音和障碍。

(1)西方社会思潮带来的价值干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民的价值引领受到了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一方面,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打着“网络无国界”等幌子,借助于一些网络文化产品,大肆在互联网上推销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我国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网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各种思潮和观念的涌入,各种复杂的思想与文化的交融,使大学生不得不面对各种价值的选择和是非的判断”[3]。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网上”的一代,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了从网络空间获取信息的习惯,在西方多元化社会思潮泛滥于网络的冲击之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形态极易产生“西化”倾向。

(2)提高了大学生意见表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小,大学生的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效果相对牢固。而在网络环境下,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可以自由传播,客观上给不良信息的泛滥开辟了通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大学生道德失范。第一,色情、暴力、邪教等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造成一部分大学生长期沉迷于不健康网站,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防线,甚至导致个别大学生实施强奸、抢劫、凶杀等违法行为。第二,负面网络新闻、网友评论等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容易导致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的产生,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产生消极悲观甚至极端的看法,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第三,网络“丧文化”甚至低俗文化的传播,客观上造成部分大学生网民的误读误信,使他们丧失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甚至陷入颓废和绝望。

(3)多元技术平台带来的监管乏力

(2)促进线上线下工作衔接,提高培育方式的实效性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民价值引领的改进对策

原因三:政府的错误应对。就政府而言,媒介体制的市场化在导致其一部分政治资源流失的同时,也要求我国政府积极寻求自身变革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市场化过程中,媒介的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政府如不迅速探索出新的领导模式去影响媒体从而引导公共舆论的话,势必会引发政治危机。然而,我国政府在全能主义模式的惯性影响下,面对媒体和公共舆论时,依然在用老脑筋思考新问题,对媒体的运用简单粗暴、惯于长官意志,对公共舆论置若罔闻、听之任之。这一方面导致我国政府的政治合法性部分流失,另一面政府的公信力也将遭到公众的质疑。

(1)创新网络信息传播形式,增强培育内容的吸引力

3.1.3 落后对手分数较多时。会出现两种现象:第一种是气愤。感觉对手的实力和自己不相伯仲,自己不应该输成这样,对自己进攻的技术、战术及时进行调整,最后取得胜利。第二种抗压能力太差。自己输的越多,反而越急躁,然而乒乓球不是急躁就会赢的,越急失误也就越多,在一直不能让自己内心稳定的情况下,最终会输了这场比赛。

多元技术平台下的网络信息化形式,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辐射面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监管难题。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手机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形势更加严峻。“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成长的当代大学生,不是仅用电脑上网来获取信息,而是更多地用手机上网,用微信、QQ、微博、论坛等自媒体交流”[4]。由于手机自媒体平台信息更新快、传播范围广,使得监管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不当言行和错误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官方技术平台缺乏有效整合和管理。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通了“官微”,向大学生进行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宣传和主流价值观引导。然而,高校内部建设的各种类型、规模、层次的微信公众号、APP、QQ群等网络平台,也出现了各自为政甚至分庭抗礼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宣传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3)强化网络平台引导监管,实现培育环境的清朗化

网络具有开放、平等、互动等特点,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避免使用传统的灌输式说教方法,须积极创新便捷有效的方式方法。第一,要贴近学生,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引领。高校要在教师、学生中发掘和培养一支“网络大V”队伍,善于“把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精炼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把刻板繁冗的字符转变成生动的影像视频,把乏味的理论讲授转换成有趣的表情包等”[5],从而将价值引领融入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第二,要紧扣热点,以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网络热点话题进行引领。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网民的冲击大、影响广,高校要积极做好正向网络热点话题的价值观“印证”和负向网络热点话题的价值观“反证”工作,“观照”大学生网民对网络热点话题的价值判断过程,引起学生共鸣,实现正本清源的效果。第三,要创新载体,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活动进行引领。高校可探索策划“身边的好青年”“公益之星”等网络投票评选活动,使大学生通过网络活动了解、学习和践行榜样言行所蕴含的价值瑰宝。

首先,要做好网络制度和队伍建设。高校应成立由党委负责的互联网工作领导机构,出台相关的网络文化建设规章制度,为校园网络安全扎好制度的笼子。要“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群体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增强价值观自信”[6],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网民群体价值观培育方面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引导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网民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高校要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网络媒介使用能力、网络价值甄别能力,以减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引领的阻力和障碍。最后,要发挥好网络技术的作用。高校需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推动融网络、法律、思政等专业背景为一体的网络引导监管团队,对校园网络环境进行全天候巡查督导,及时清除各种负向网络信息,为大学生网民打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环境。

随着出行游玩方式的多元化,人们已经打破传统的游玩模式,开始了新的出行旅游。中国作为当前最受游客欢迎的国家之一,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旅游行业的发展水平,增加出入境旅游业务的数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航空事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效地促进航空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民的价值引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推动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相互衔接。一方面,要加强传统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大学生网民首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必须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解决他们面临的现实困惑和实际困难。要多带学生到基层开展社会调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大学生的心里,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价值培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高校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综合运用各种网络传媒方式和手段,与大学生网民进行网上交流和对话。既要帮助大学生网民认识国家、社会和学校大事,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倾向,尽量满足其实际利益诉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引导,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亲和力、认同度和引领力。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4).

五是开展诚信服务建设。2016年以来,制定实施了《诚信服务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进行家政服务员统一注册登记(诚信档案管理)、开展诚信服务承诺、推行“诚信黑名单”制度、签订《家政服务三方合同》,营造诚实守信、履约践诺的家政服务信用生态环境。

当我们从生命的角度看一个课堂时,不如意可能是大多数。我们可能更多地看到学生没有那么投入,没有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学到教师希望他们学到的东西,会有许多的矛盾和冲突。但是,如果教师不去关注,那么我们就看不到这些课堂隐藏的、微不足道的冲突,看到的只是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推进。但当我们看到这些潜在的或外显的冲突时,课堂就会丰富起来,像一场戏一样,或者就像我们的人生。有时可能谈不上矛盾、冲突,而像杜威所说的“经验的断裂而不是连续”。比如,当其他学生非常配合教师时,一个学生撇撇嘴的表情;当自己的回答没有得到预期的来自教师的点评时,学生失落的表情等。

[2]王智汪.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0):73-78.

[3]杨心童.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现状分析与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69-71.

[4]刘东.网络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37-241.

[5]李有林.网络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198-199.

2.3 两组免疫球蛋白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gA、IgG、IgM及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及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上升(均P<0.01),而IgE则明显下降(P<0.01),同时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见表3。

[6]何旭娟,邓敏,张元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7(5):180-184.

 
王永刚,高飞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