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之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Study),国内称为“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虽然专家学者对于通识教育概念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基本达成共识,即它是“一种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的教育。[1]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迄今,通识教育已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教育可分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前者主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后者则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是一种涵养人文精神的教育,超越功利与实用性。重在培养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它是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油泥污染问题严峻,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油泥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在众多的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最被看好,效果好、成本低,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方式对油污泥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植物选择高羊毛,微生物选择假单胞菌S-B,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结果显示油污泥土壤修复效果良好。

相对于专业教育的狭隘性而言,通识教育的内容是综合的。要求学生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等多种领域进行广泛的学习,是关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对于文科生而言,要多了解本专业之外的自然科学知识;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要多了解本专业之外的人文社科和艺术方面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哎,你的萝卜是怎么种出来的?”“喂,那个苹果到底用没用农药……”在农夫市集,有买卖更有探讨。交易间,常能听到消费者与菜农之间类似的对话。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当前高等教育的日趋专业化、职业化,对于通识教育的忽视或形式化,使得知识与人的基本情感、道德伦理的脱节。当人沦为劳动的工具、劳动成为谋生的手段,功利化社会也就成为必然。世风日下,经济活动失范,道德底线失守,人际冷漠,信任危机。碰瓷、医闹事件等时有发生。通识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包括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等等,培养具有与时代共同进步能力的现代文明公民;其次要加强“全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更应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完善。当越来越多的简单重复的职业岗位为机器人所取代,劳动生产力极大提高,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衣食无忧时,教育应更着重于人的内在发展,比如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尤其要注重自我实现。教育不再是流水线式的同一模式、单一思维、缺乏创造力的“单向度人”的批量生产,而要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创造力,满足个体全人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偷偷给陆浩宇递纸条,他没回复,我不甘心,我开始给陆浩宇买早餐。可是我为他买的第一份早餐,居然被早上没吃饭的肖斌给霸占了。

人工智能必然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进教育变革。高职院校已然站在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风口浪尖”,高职教育必须变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才能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未来智能化生产系统更多需要的是一种高度复合型人才,跨界、多学科融合。通识教育在智能化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目前,高职教育中充满了“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未来智能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对高职教育提前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以应对大变革时代的来临。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曾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对于像海尔、联想等已经跻身世界领先位置的企业而言已不再是梦想。未来的智能工厂,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将取代人工劳动。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成本。3000万台机器人24小时工作,就相当于9000万制造业劳动力。而每台机器人的平均成本仅为1千多元人民币。智能工厂还实现了“定制化生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未来,你用的香水按照你的性格来调制,你吃的药按照你的基因配制……过去的规模化批量生产将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定制。未来企业会变成数据企业、集成企业、创新企业。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颠覆。未来识记类知识的学习必将让位于智慧推演,个性化、更具智慧性的知识体系将会出现。这将是一个认知扩维而文化扩容的时代。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所有重复的、简单操作的劳动都将为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这将是一个人文学科迅速发展的时代。当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占到越来越高的比例,人类必须选择技术暂时还不太擅长的领域,以拓展自我生存空间。因此,糜集人性化诉求的领域,因其个性化的特点,技术一时难以攻克占领,未来才具发展潜力。

虽然地下连续墙存在施工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和不足,但由于其具有防渗性能好、施工振动小、整体刚度大等其他工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和管理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和探讨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将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和交际的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21世纪的“功能性文盲”。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要求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具有应用软件的娴熟操作能力、完整理解与精确控制整个生产系统能力,以及对特定产品与工艺的深入研究与创新能力等等,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将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各专业应结合自身未来智能化时代专业发展的趋势,制定出满足未来职业发展要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课程体系。

2.通识教育要注重“公民意识”和“全人”教育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提高,经济成本的不断降低,这些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大规模地推广和应用已不再是梦想,人工智能时代悄然来临。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催生新业态。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问,明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3.通识教育要注重人文和审美教育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智能化时代是个性的时代、审美的时代。产品的生产更多由智能机器人完成,而人们将从事的是富有创意的、满足个体对个性及审美情趣需求的产品设计。对与“人”相关的人性、人的心理需求、审美需求等的研究与把握是职业成功的前提。人的两大心智:理性与感性。科学是理性的代表,征服世界;艺术是感性的代表,美化世界。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是将技术美化为艺术,是感性的智慧。人生幸福的获得,需要技术能力获得幸福的物质条件,然而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体验幸福,需要拥有体验幸福的感受力。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物质水平高,却不一定能感受到幸福。因此,智能化时代人文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文和审美教育既服务于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人性化时代发展的需求,又可以提升审美能力、幸福的感受力,培养完善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

高职教育要充分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的路径,适时作出调整,才能适应迅猛变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1][2]哈佛委员会.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2-45.

 
周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