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现代学徒制培育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当前时代背景对工匠精神的弘扬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革新速度极快,机器化大生产和人工智能等模式的融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发展态势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面临着升级和优化,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正发生着深度融合的变化,而这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化调整的重要契机。基于此时代背景,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要发展方向,而“工匠精神”也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原本专属于传统手工业者的职业理念,而今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这也体现了“大国尚技”的价值理念。

工匠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严谨工作态度,不仅体现在工艺生产过程之中,同时更是一种基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古代匠人们讲究精雕细琢,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工匠鲁班的创新发明,他们不仅自身的技艺极为精湛,而且还以这样的工匠精神影响着他人。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工匠精神,实质上是对于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体现,因为热爱所以认真投入,因为责任所以全神贯注。在漫长历史时光里,工匠精神以不同的方式,相通的内涵得以长久传承和发展。

二、高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正如前文所提及,优秀工匠们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更是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人。现代学徒制相较于传统学徒制而言,实现了优化和创新,可以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现代学徒制是以培养学生建立职业素养,提升岗位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新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在于将传统学徒制中的“师傅带徒弟”和现代学校教育中的“老师教学生”实现了有机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技术型人才队伍。

余洋通过模拟仿真得出了运动间隙对动态特性的影响[3];张春、黄华军等人建立了刚柔耦合仿真模型,对转子系统轴承进行了力学分析[4];邵兵通过对涡旋压缩机整机的仿真分析,得出了气体力对整机泄漏的影响[5]。彭斌等对无油涡旋压缩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6],王志军利用三维软件对实际运动进行了仿真,并对实际运动与理论运动进行了比对分析[7]。

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扩大物流外包改善物流管理,外资物流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带来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和模式。同时民营物流企业开始大量地涌现并加速地成长,国有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国有、民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传统学徒制主要通过师傅和徒弟的手口相传得以传承高超技艺,而现代学徒制不仅需要向师傅学习核心实践技术,更需要了解行业最新讯息,具备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现代化的“工匠”,前沿阵地在学校,而实践平台则在企业。因此加强校企之间的协作势在必行,这是实施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但就当前而言,高职院校传统教学实践主要集中于和企业对接所开展的实习项目,缺乏深入性和可持续性,为了更好地贯彻现代学徒制的培育理念,这需要进一步增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协同教育。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方面,校企之间需要实现深度共担;在学生管理方面,校企之间需要实现深度合作;在成果转化方面,校企之间则需要实现深度共享。为了更好地保证现代学徒制培育效果,这需要针对企业的性质和实力进行判别和选择,增大现代学徒人才的留任率,提升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完成学校和企业环境的无缝对接。

三、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人力资本存量、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劳动力数量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消费、出口还未形成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因此,最终消费率、对外依存度并未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四、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现代学徒制培育路径

(一)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协同教育

就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体系而言,将逐渐向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方向实现转变。高职教育作为应用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主要集中于为社会和市场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但需要明确的是,培养技术人才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陷入重实践轻理论,重技术轻素养的培养误区。运用现代学徒制,其本质在于需要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其与思想素养、专业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等多重方面进行融合,同时落实到教学实处之中,从而能够在人才数量和质量层面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践行“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召唤,这同时也对职业从业者的能力和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纲领精神引领下,优化高职现代学徒制培育机制也成为了亟待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但就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现状而言,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校企融合层面存在不深入的问题。在高职教育培养体系中,校企协作是实现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但这往往集中于学生开展实习活动层面,缺乏更为深入的协同发展;其次在人才培养层面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略了职业道德素养、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及职业心理素质等方面内容的教育,这也容易导致“工匠精神”的传承浮于表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并未能真正实现学校和社会的良好衔接;另外,“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创新,现代学徒制在学习时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掌握显性知识和技术,但对于那些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去思考和总结的隐性经验和态度则很难实现有效传承,而这往往也是高职教育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工匠精神的引领,实现更为优化的高职现代学徒制教育,这需要基于当前的现状问题不断探索优化路径,以期实现更为长效的发展。

(二)增强“匠心”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前文提及,为了更好地建设制造强国,不仅需要“Made in China”,更需要“Designed in China”,这对于传统工匠精神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掌握纯熟技艺和严谨态度的基础上,更需要具备自主创新的研究精神。因此在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现代学徒制培育便需要不断改革教育思路和教学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向多维度多方向进行发展。例如在开展校企协作模式的过程中,由企业为高职学徒提供畅通的人才晋升职业成长平台,同时在高校和企业之间也可以设置相关的物质激励机制,如高职院校可设置研发项目奖学金,企业则可设置对应的岗位薪酬激励机制,这样能够有效激发现代学徒制培育模式下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有热情去投入到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职业工作之中,秉持着更加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将匠心精神内化到实际的工作之中。

(三)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推动创新精神的培育

对于“工匠精神”而言,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冷静的头脑,对设计独具匠心;同时更需要极富责任感的精益求精理念和精神,对质量和技术不断追求,勇于创新。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也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但当前社会环境对于高职教育的认知依然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还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存在歧视问题。但实质上为了更好地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国,必须重视高职教育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只有当学生愿意来到高职院校接受“匠心”教育,社会未来才能拥有更多的工匠人才储备力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和教师需不断帮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提高自我层面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秉持着质量意识和质量价值理念,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技能认真负责,这便是匠心教育的基础所在。

五、结语

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为了更好地培育高职现代学徒制,这需要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实处,通过校企深度协作等模式贯彻培育机制,同时增强匠心教育的力度,让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发展情况,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成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的改善,建设语言实验中心、自主学习课堂、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在线系统等,又如为学生和教师开设计算机课程及相关软件使用培训,都为混合式学习的构建提供了支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认识还不到位,更不了解如何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有效使用英语学习策略。

[1]李细香.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5-8.

[2]严世成.“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山东化工,2016,45(19):95-96.

 
黎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