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系统论视角下“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系统论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要素、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增强系统功能,使系统达到最优目标。“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正确处理教师培养所涉及的内外关系,努力协调教师培养中各要素的资源整合,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从西方古典修辞学的视角论述了元旦社论修辞劝说功能的构建。为了达到阐明政府及媒体的立场态度、对受众实现修辞劝说的目的,元旦社论运用了丰富的元话语资源,通过元话语资源的使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之以威地实现了其修辞劝说功能的构建。“恰当地使用元话语,作者不仅能够使一篇艰涩的文章变得连贯,而且能够使文章与特定语境相关联,显示出作者的性格、可信赖度、读者意识以及与文章信息内容的关系”[12](P156),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文章修辞劝说功能的构建。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提升媒体话语能力、构建良好舆论生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教师的实践技能总体薄弱

一方面,国家未出台《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没有建立完备的考核标准,有些地方把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纳入地方事业单位招考范围,入职教师要参加统一考试。因为参加考试的绝大多数是高校毕业生,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者实践技能,对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流程、操作技能等不甚了解,甚至有的对本专业的企业情况一无所知。所以入职前在双师素质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大量技术技能骨干或能工巧匠又无法通过这个途径进入高职院校。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入职培训仍然采用普通高校的教师培训方式和内容,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内容。当前,很多学校都在采取措施,鼓励教师通过考证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但由于多种原因,教师实际能力与证书不匹配,加上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目繁多,没有明确的对应性要求,从而影响“双师型”教师工作的评价与考核。而且,在很多学校,教师是否为“双师型”教师,不会影响其工资与福利待遇,教师迫切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培训的实效性不佳

学校出于多重考虑,对于教师培训大多局限于校内,由于受学校培训师资、培训资源条件等限制,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层次不高、培训实效性不佳。而有机会到综合性高校进修的高职教师,很少能得到提升实践能力的岗位培训。课程设置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很难激发职教师资的培训热情,加上受训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派出单位与培训单位对进修生的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培训敷衍,效果不佳。

(三)相关制度缺失,企业背景的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

高职院校原则上应聘请在企业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骨干、资深专家或者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优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但由于这些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时间与上课时间产生冲突,加上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与生产稳定性的考虑,对此事积极性不高。而学校对兼职教师薪酬没有特殊的倾斜政策,实践技能和专业教学能力没有专门的评价体系,兼职教师队伍未能发挥企业骨干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作用。

(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狭窄

第一,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制度。高校在国家和省教育厅规定的职称评审的基本条件之外,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办法,突出企业实践经历和技术技能要求,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朝着“双师型”目标迈进。第二,继续优化教师绩效考核与评优制度。可设立“双师型”教师考核与奖励办法,将其考核结果与教师聘用、岗位津贴、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在评奖评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形成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在激励机制。

国家应制定《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职业教育师资资格认定标准》等制度,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统筹安排。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的作用,积极探讨职教师资培养路径,让高职教师资素质在源头上发育良好。入职培训时,要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设置具有职教特点的培训内容,增加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实践活动。入职后,要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努力开拓具有职教特点的培训路径,实现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双增长,让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与时俱进,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技能,使他们不被社会所淘汰。

“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内涵就是要具备双能力: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将其运用到职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又具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应用能力及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力[1]。教学技能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学校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教学竞赛、教学评议等为抓手,来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学校要把职业技能的提高放在与教学技能提高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是要利用校内实验实训设备,通过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二是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从企业引入业务骨干担任高职兼课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把骨干教师送到企业去,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资源,通过顶岗实习、挂职锻炼、访问工程师等途径,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在获取各种证书的同时,着力提高职业实践技能的含金量,做到实际能力与证书相匹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

二、系统论视角下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

“双师型”教师培养,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终身过程;对于院校而言,是一个全面工程,要制定符合各专业发展要求的师资培养方案;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综合工程,政策、资金、监管方面需要高质高效的整合,目前这几方面的现状都与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应该从整体性和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努力构建“二二三四”一体化、开放型的培养模式。第一个“二”指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同时并举,突出能力本位。第二个“二”强化职称评审与绩效考评两种制度设置的导向作用。“三”指建设职前培养、入职培养和职后培养的三位一体化培训体系。“四”指四个结合: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学科专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理论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此集合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预设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双师型”教师培养“二二三四”一体化、开放型的培养模式

(一)目标链——做到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同时并举

2.半山有巨井、南山可刻石。王罕岭南有一地名高瀑山,其半山腰有被称水龙洞和旱龙洞的两个洞穴。外湾村民说:如遇干旱年庚,用舀粪勺到水龙洞水中翻几下,天就会下大雨。当地村民说:水龙洞内有蛟龙,蛟龙生活环境最洁净,如人用污秽的粪勺去干扰,它就会用大风大雨来报复人类。由此,我们可发现千百年来,“南山之半有巨井,井有蛟”这一记于典籍之事物的传承。在水龙洞和旱龙洞口周围,多处有平滑的大块岩壁适宜刻字,有的岩石上至今尚留有点画的刻痕。

(二)制度链——强化职称评审与绩效考评两种制度设置的导向作用

目前,校企合作表现为学校热、企业冷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校企利益共同体,难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培养教师计划、培养模式和措施等方面的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系统培养教师效果差。

(三)体系链——积极构建职前、入职、职后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

李舍,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一届高研班学员,著有散文集《舍檐低语》,小说集《舍园夜斟》,曾获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孟子文学奖等。

其次是语言的浅易对后世影响极大,语言的通俗易懂为李渔当时打开戏剧正常开辟了捷径,也对同时代小说创作影响极大。语言用词浅显为文化下移提供了可能性,促进了戏剧的兴盛,清代各类戏种的兴旺发展与此不无关系。

(四)方法链——坚持培训形式多样化,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为了提高培训实效,必须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开拓线上网络培训资源,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传统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开出不同的培训菜单,或由教师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此外,可运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VR模拟技术(计算机图形系统),通过企业生产车间实景采集,在用户端生成可交互的三维演播环境,将学校与大中型企业生产一线的场景有效对接,让远程教学培训、视频观摩互动、集团企业现场的视频音频对接互通与点播等现代培训方式成为可能[2]

[参考文献]

[1]潘光照,余克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江淮工业学校为例[J].职业,2017(22):70.

[2]秦芬.高职双师双能师资建设的跨界协同与路径选择[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5.

 
顾馨梅,肖淑梅,王君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