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苏东坡笔下的中医草药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5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这样说过:“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1]2016年8月21日,习近平主席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及其青蒿素,进一步证明中医草药可以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作出巨大贡献。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推出中医草药进万家节目,把中医草药的神奇与影响推到了极致。这无疑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的道路。

目前,一般人只知道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殊不知他涉猎非常广泛,在农业、水利、林业、园林、环保、建筑、军事、宗教、考古、烹饪、酿造、医药、养生、旅游诸多方面,他都有独到的建树。笔者赞颂东坡中医草药情愫是出于民族、国家、人民和时代的需要,是出于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探究苏东坡与中医草药的情缘及其养生治病的文化和科学价值。

一、苏东坡与中医草药结缘

自幼年开始,尤其处于逆境而外知密州以来,东坡就接触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宗教、养生学、医药学,阅读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注别药性论》《千金方》《道德经》《大藏经》《太平经》,结交过著名的方士赵吉,和尚佛印,道士杨世昌、崔成老、徐问真,“善医而聩”[3]的医家庞安常、眼医王彦若,气功师李若之,隐士陈季常;且终身不懈地追求和探索防疫祛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等养生学、医药学,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文章。《苏轼文集》《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中收录“医药、草木饮食、修炼”等文论有170篇;《苏轼诗集》中的药诗(含中药、草药、药膳诗句)300多首,纯本中草药诗近100首。[清]王如锡编《东坡养生集》12卷,计1140余条;与同朝科学家沈括合编的《苏沈良方》,被后人奉为中医药学经典“宋世士大夫类通医理,而轼与括尤博洽多闻。”[4] 这个评价够高度的了。

东坡够得上是一位中草药物学家。他精通医理,洞晓杂科,推出诸多养生论、养生术和中草药。笔者曾和饶晓明合作撰写一篇专论,将它们归纳为两大医药理论和七大医药实践体系:1.行气派方术(内丹术),包含交游、劳作、气功、斋居四个方面,通过调动、开发人体潜能而达到自我调摄、自我保健之目的。2.服食派方术(外丹术),包含服丹、节食、药疗三个方面,通过增强、保护人的机体而达到身心全适、延年益寿之目的[5]

东坡诗文与中草药结下不解之缘。粗略统计,入诗文中的中草药有200种以上,药方不下80种。如,“芎藭生蜀道,白芷来江南。”“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和子由寄咏园中草木》)“茵陈甘菊不负渠”(《春菜》),“试开病眼点黄连”(《寒食答李公择》),“茯苓无消息,双鬓日夜摧。”(《种松》)“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归宜兴留题竹西寺》)“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书艾宣画黄精鹿》)“轻身岂胡麻”(《次韵张朝奉》),“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天竺寺》)“林下寻苗荜拨香”(《桄榔杖》),“远客来寻百结花”(《留题显圣寺》),“鸡壅桔梗一称帝”(《周教授索枸杞》),“淇上白玉延(山药)”(《和陶诗刘柴桑》)。

神宗元丰三年(1080),东坡委托隐居歧亭的友人陈季常采寄草药“覆盆子”。“覆盆子”乃草本花卉,果呈红色、金色和黑色;似莓而可食,又可入药,有补肾、固精、缩尿、明目、乌发之功效;可观赏,富有药性魅力。东坡视为珍品,作帖以谢陈季常。帖释全文如下:

在高校中,校园文化、学习环境、学习氛围都是混合式教学的催化剂。混合式教学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同时教师、学生要目标一致,才能取得成功。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会与原教学大纲有一定的冲突,比如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方式会减少,增加网络学习环节和课堂讨论环节,在学校职能部门在考核中要全面进行,如果只关注课堂部分,则会认为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学校给予教师宽松的教学环境,全面进行教学评估,可以保证教师利用先进技术服务教学。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在校园中全面普及互联网资源,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服务自己的学业。

如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统称“三品一标”)等品牌体系建设已较为成熟。总体来看,“三品一标”发展成效显著,“三品一标”企业总数4.3万家,产品总数12.2万个,消费者对“三品一标”的综合认知度较高,带动“三品一标”销售量、销售额、出口额的全面提升,也让“三品一标”成为食品安全的践行者。

二、记录了东坡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哲宗元祐八年(1093),东坡被贬惠州。出于生存需要,他在罗浮山下的住宅旁辟一药材园,种植人参、地黄、枸杞、甘菊、薏苡,作《小圃五咏》。从一片芳心、一种绿色的角度,赋予它们以人的性格特征。“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赞颂人参牺牲自我,辅助诗人涅槃重生。“我衰正伏枥”,“一洗胸中尘”,以地黄自比受伤的老马,需要重振精神。“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把枸杞比喻成仙人手杖,扶助诗人安度晚年。“孤根荫长松,独秀无众草”,以与青松绿荫为伴的菊,喻品质洁雅出众的诗人。“谗言风雨过,瘴疠久亦亡”,以薏苡自喻,诗人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使谗言消失,病毒灭除。

东坡亦然。他在黄州,先后患过腹泻、臂疾、伤寒、咳嗽、浮肿、痔疮、水疫、疮疖、红眼睛等病症。他认为“病不可不谒医”,但“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即是药不时有,则“以意为医”;“刚强无病者”,也应有预防“不测之患”的药疗意识(《求医诊脉》)。于是,他道法自然,寄情山水,“往村寺沐浴,寻溪傍谷,钓鱼采药”(《与王定国书》)。这样,既经济实惠,又有良好药效的中草药和药膳为东坡的生命健康服务。

东坡对中医草药情有独钟,识得百草即成医家。他爱到处种药、采药、制药、蓄药、施药、咏药。既治己病,又以济人。“入山采药,追随异人。”(《晚香堂苏帖》)“穿林闲觅野芎苗”(《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闻道山中富奇药,往往灵芝杂葵薤。”(《次前韵赠贾耘老》)“闲居蓄百药,救彼跛与盲。”(《次韵定慧钦老见寄》)“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哭干儿》)“故所至,常蓄善药,有求者,则与之。”(《与苏颂书》)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BIM技术模型是一个三维的,数字化的建筑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包含建筑的所有数据信息,包括建筑各个构建的尺寸、位置信息等等。同时,BIM技术模型实现了设计从二维到三维的突破,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以及施工建造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消耗。

东坡以为药物不分贵贱,能治病便是良药。他注意在身边寻采经济实惠的草药和验方,实属一种生存智慧。如,熟地黄、麦门冬、车前子治白内障(《治内障眼》);芡实健脾益肾,老人能延缓衰老(《芡实粥》);松脂汤“能坚牢齿、驻颜、乌髭”(《服松脂法》);茯苓粉、蜂蜜与黑芝麻调和治痔疮(《与程正辅书》);酒浸黄连丸治白发(《服黄连法》);麝香、枳枸能“去酒、果之毒”(《枳枸汤》);酒泡熟地黄、玄参、当归、羌活治脚骨折(《四神丹说》)。

学习单是非常好的载体,既可以解决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也可以作为补充材料,开拓学生视野。课堂的时间往往很宝贵而且很短暂,有些问题没有办法在课内面面俱到,也没有办法拓展开去,那么在学习单上进行课后拓展,显得必要且重要。

东坡视中草药如生命,形影不离。在陈州,自制“胡麻茯苓面”,治疗痔疮,作《服胡麻赋》。在密州,饮酒,喝黄耆粥“拨滞闷”(《立春日病中邀安国》);“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作《后杞菊赋》。在黄州,首次推出“中夜闭息内观法(气功,《养生诀上张安道》)和治伤寒秘方“圣散子”,使众多病人得救,作《圣散子叙》;服食、宣传长生药苍术(《苍术录》)和石菖蒲(《石菖蒲赞》)。在杭州,效神农尝百草,建“安乐坊”(医院),为黎民百姓治病。在定州,寄当地名贵人参给王定国(《紫团参寄王定国》)。在惠州,自种药草,写作《小圃五咏》诗,即咏人参、地黄、枸杞、甘菊、薏苡,传布其来源、形态、功效、药性与人参和地黄移栽之体验;“治瘴止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治瘴法》)。在儋州,酿天门冬药酒“曲米春”(《 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贺新春;推广苍耳长生药,作《苍耳说》;以芦菔、芥等药膳度命(《撷菜》)。海南北归过广州,枸杞相随不离身(《周教授索枸杞》)。简言之,东坡潜心研究的茯苓、胡麻、黄耆、圣散子、苍术、石菖蒲、人参、地黄、枸杞、甘菊、薏苡、天门冬、苍耳、芦菔、石芝、芍药、肉苁蓉、芡实、凌霄花,等等,在祖国中医药宝库中仍极为珍贵。

东坡有诸多中草药医论。如,宋神宗元丰六年十一月,东坡作《圣散子叙》,是他离黄赴汝前的一篇颇有影响的药物学文章。文中提到的“圣散子”这一“济世之具,卫家之宝”,是乡人巢元修的祖传秘方。东坡一反成规,将秘方传给庞安常,广济黎民百姓;还说“使巢君之名,与此方同不朽也”。诚谓悬壶济世,医德高尚。

覆盆子甚烦采寄,感作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当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

北疆某大坝位于额尔齐斯河第二大支流哈巴河,工程所在地多年平均气温为4℃,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40℃。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引水建筑物及地面厂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大坝为砼面板堆石坝,拦河坝为1级建筑物,溢洪洞、深孔泄洪洞为2级建筑物,发电洞及电站厂房为3级建筑物。水库正常蓄水位752m,总库容2.32亿m3,调节库容1.43亿m3。

东坡有中草药传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东坡赦归北上过广州,告知世人言次子苏迨学医,粗晓药理医术。“大儿牧众稚,四岁守孤峤。次子病学医,三折乃粗晓。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我亦困诗酒,去道愈茫渺。”“安居与我游,闭户净洒扫。”(《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三、寄托了东坡苦乐的人生哲理

还是神宗元丰年间又一天,东坡与好友姜至之等人对饮言欢。高兴之时,姜至之提议行酒令,规则是:要说出座客就是一味草药名。姜指向东坡道:“您的名字就是药名‘子(紫)苏子’。”东坡立即应对:“您的名字也是药名‘半夏’,或是‘厚朴’。”姜问其故,东坡答曰:“若不是半夏、厚朴,何以言制之(至之)?”(《苏轼语明》)联语机关之妙在于:紫苏子饮为仁宗钦定的治感冒的王牌饮;半夏或厚朴必须用生姜加工,不能直接食用。两位文友思维如此敏捷,令人叫绝。

丙烷R290在标准大气压力下,沸点-42.07℃、凝固点-187.7℃,临界温度96.8℃,临界压力4.254MPa,潜热值427.8 kJ/kg,属于碳氢化合物的一种,其分子式是C3H8,分子量为44且不含氯原子。丙烷的ODP值为零,且不含氟原子,其GWP潜能值小于0.01,但是丙烷有易燃、易爆炸得性质,并具有麻醉的作用,所以是一种微毒冷媒。丙烷能吸收少量的水蒸汽,因此如果系统中含有水蒸汽,则以自由水分的形式出现并在浓度,控制元件上出现结冰现象。为维持系统正常运行须将系统中的水蒸气除去,系统也不存在水汽腐蚀问题。

东坡的中医草药诗文,将医理药理和人生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袒露了他对于生命的珍爱、自由的渴望之深情,也展现了他洒脱的精神境界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8]的创作才华。

东坡重视人的自然陶冶。放浪山水,“盖往村寺沐浴,及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聊以自娱耳”。天人合一,物我相忘,快乐人生。重视人的心理调节。“碧玉碗盛红玛瑙,青盆水养石菖蒲”(《石菖蒲赞》)这类天然草药盆景,他特别欣赏。一洗胸中尘,静心养性,益寿延年。

东坡重视人的药膳同疗。“水陆之味,贫不能致”(《菜羹赋》),只得“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煮之,保养生命,取得了“甘苦尝从极处回”(《东坡羹颂》)的良好效果。还重视人的综合养生。“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享受“枕清风”、“北窗眠”的东坡,给患“冒热”病的米芾,送上亲手煎的麦门冬饮。语意双关,韵味迷人。草药“开心暖胃”,朋友真情暖人。

吕:这三点忧隐,其实就是战争残酷性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作品就是哲学意义的形象化,你将对战争刻骨铭心的独特感受艺术地描述了出来。

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东坡游兰溪,吟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西江月·野照弥弥浅浪》)的动人诗词。这两首心旷神怡的词,缘于他相田突遭阵头雨清洗、患臂疾经庞安常一针而愈之后的出游神奇疗效。阳光美在风雨后,生命贵在病痛后。东坡用极为平淡的田园、芳草、清风、明月、西流水,烹出一席“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的醉眠大餐,迎来了“杜宇一声春晓”(《西江月·野照弥弥浅浪》)的黎明。苦乐过后的清欢就是最值得品尝的自然的和生命的原始意味。其实早在熙宁八年密州太守任上,东坡就深切地体味过:“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哺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无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超然台记》)

现代学者陈寅恪先生指出:“儒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道教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具有包容性”,道教“在民族文化构成要素上,处于相对的地位。长生不死,精神追求,成就自我,肉身成仙,因而对医药科技有着独特的要求与贡献。”[6]自古以来,医道通仙道,药道通膳道,能使人类身心完善,故民间有“医道同源”“药膳同源”之说;“援医入道”“援药入膳”,能使人类百病消除,故民间有“十道九医”“十膳九药”之说。在生死观上,医道两家是息息相通的,修“仙道”必须通“医道”,养生灭病离不开医道和药膳。

为了使园林景观更具观赏性,详细研究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尤为重要。通过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内涵的表现,阐述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与其他要素的融合,植物文化内涵在建筑中的应用,植物文化内涵在山石中的应用,植物文化内涵在水体中的应用,植物文化内涵在园路中的应用,并分析应用植物配置营造园林景观文化的内涵,植物配置结合观景点,增添诗意,植物配置和环境氛围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意识到植物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从而充分发挥植物文化内涵的作用,以突显园林景观的文化价值。

苏东坡一生大部分时间生存状况不好。政治失意,贫病交加。尤其在黄州,水疫致他红眼睛病,几乎双目失明;在雷州,瘴气致他痔疮,几乎流血不止。然而,不论处于何种艰难境地,生存是唯一的法则。他首要考虑的是,以不花钱的山水、草木、草药去疗政治、肉体、精神上的创伤。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四、饱蘸了东坡的医药文化情趣

苏东坡中医草药诗文,本草飘香,古风洋溢。随物赋形,深系着难以割舍的中医药情结,别有韵味。在东坡眼里,人世间一切穷达、得失、祸福、荣辱都为过客云烟。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应活得快乐一点,艺术一点。

仁宗致和二年(1055),东坡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做客,联语中医草药。刚到黄家,仆人就赶忙请东坡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要处理。黄庭坚有意幽默东坡,忙递一联:“幸早哩,且从容。” 东坡蹬上马鞍,头也不回,边走边大声应对:“奈这事,须当归。”(《东坡杂记》) 出句里含“杏、枣、李”三种果名,“苁蓉”一种药名,本意是“幸好时间还早哩,不要着急”。对句里含“柰(花红)、蔗、柿”三种果名,“当归”一种药名,本意是“怎奈这事,我当回去处理”。对联之妙在于:以草药谐音联对,出口成章。既表达了苏、黄各自联句的原意,又让双方得到了审美愉悦、雅俗共赏的艺术情趣。

神宗元丰年间的某一天,庞安常到东坡寒舍拜访,一眼就看见门上挂了两只红灯笼,不由得诗兴大发,脱口出一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只为防风”。东坡迎上门去,即刻续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两人哈哈大笑。继而他们进入后面庭院,只见院中翠竹郁郁葱葱。庞安常赞叹道:“中暑最宜淡竹叶”;东坡随即对答:“伤寒尤妙小柴胡”。他们又是哈哈大笑。庞安常小坐后起身告辞,便悄悄撂下一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东坡含笑对出下联:“春风来时满山花,但闻藿香木香”(《东坡杂记》)。

对联之妙在于:10味中草药“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生地、熟地、藿香、木香”嵌入对联中。既巧妙地成为家庭保健的小良方,取用便捷,又自然地成为富有清香淡雅的艺术品,乐趣横生。

苏东坡历经坎坷,苦不堪言。除了人格修养,就是寻求快乐,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位瑜珈修行者” [7],他还爱写中医草药诗文。

这些都是东坡对传统的医经、方剂、本草、静功等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发展。对振兴中医药、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仍有现实意义。

4.规定退押时间,界定退押困难。根据当前科技发展的程度,银行转账可以做到实时到账,押金秒退也不应有任何问题,但本着对新型经济包容的态度,考虑到租赁用户众多,个别企业技术升级不够,可适当放宽要求,但当天到账绝对能做到的。因此建议监管当局可规定企业原则上秒退,最慢不得超过24小时,24小时押金不到账,客户可以投诉。有了对退押时间的规定,对退押困难的界定,客户对风险就能做出清晰的判断,监管也有了明确的依据。

 

东坡有诸多中草药良方。主要存在于《苏学士方》、《东坡志林》和《仇池笔记》中。如,《论物理》解析菱、芡虽同为水生,但菱性寒,芡性暖。《论菊》崇尚菊花清心延年的神奇品性。《论雨井水》推荐用雨水煎药煮茶,可益寿延年。《论茶》倡导以茶漱口,有洁齿特效,等等,均成为东坡中医草药方之经典。

《覆盆子帖》,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六行,计44字。27.7厘米×44.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帖的周围密布历代名人题签印章,自然就成为书法稀世珍品。

与此关联有趣的是,东坡是自学成医家,又是大书法家。他的书法系珍品,求之不易。于是有人趁他开处方之机,将早备好了写有自己名字的优质纸张递上,佯装生病请东坡诊治开方,巧得墨迹。东坡明知他们无病求医,却从来不拒绝开方。东坡医德艺德之名,与中医草木同不朽也。

有组织犯罪译自英文“Organized Crime”,原本为犯罪学上的概念,即它是以犯罪活动的组织性特征为主要标准,从犯罪现象中划分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鉴于该种犯罪现象的快速发展和其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危害性,各国纷纷对其进行了法律规制,从而有组织犯罪也上升为一个法律概念。① 如美国制定了《联邦有组织犯罪控制法》、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等。与此不同,其他一些国家的立法则并没有直接使用有组织犯罪的概念,而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规定了不同的有组织犯罪形态,如意大利的黑手党组织犯罪、日本的暴力团犯罪、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

五、余味结语

《小圃五咏》,既在咏草药,也在抒情怀。借草药抒发诗人的天然野性、苦乐人生、济世心愿。朗之有声,思之有味,宛如苦寒之于梅香,磨砺之于剑锋,颇富人性美、哲理美和韵律美。这就铸造成了“东坡惠州药圃文化现象”,极具中医草药学史的时代意义。

(2) 膨润土浸水拆模后回弹率为18.8%,收缩量为21%;掺入6%的纳米氧化硅后回弹率达25.6%,收缩量为21.7%;掺入4%的纳米氧化钙后回弹率只有1.6%,收缩量为0.6%;同时掺入4%纳米氧化钙和6%纳米氧化硅到膨润土中,其回弹率达到18.2%,收缩量为7.2%。说明同时掺入两种物质,其膨胀性能得到保证的同时,其收缩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游宦生涯中,在谪居生活地区,东坡每到一处,喜爱搜集民间验方、草药单方,尤其是祖传秘方,载于笔记杂著之中。“安人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乃凭于药。”[9]东坡深谙儒家“医乃仁术,无德不立”[10]之真理,常存恻隐慈爱之心,首先是悲悯那些“舍外无薪米”(《书雪》)的病患者。

东坡的“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赠张鹗》),东坡的固脾节饮水,游乐多行走,盘腿擦涌泉,闲坐观菖蒲,芡实延衰老,枳犋能解酒,治痔茯苓粉,滋肾数杞菊(《东坡杂记》),东坡的眼恶剔决,齿便漱洁,“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如治军 [黄庭坚语]”(《治眼齿》)等等经典药理、验方,竟然与现代医学科学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苏东坡笔下的中医草药及其治病养生良方,值得我们挖掘研究。处在当今医药极为发达的科技时代,我们要遵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11]

参考文献:

[1][11]习近平.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EB/OL].新华网,2015-12-22.

[2]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 2016-08-20.

[3][宋]苏东坡.游沙湖[Z].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2.

[4][近]纪晓岚,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Z].转自人参研究,1991-04.

(6)生产工艺的调整:由于无基布滤料没有基布作为加强层,在针刺工艺参数设置上,需要适当降低针刺密度,增加针刺深度,增加针刺机工作辊速度,增加梳理机喂入量,以降低对纤维的损伤,同时保障产品克重及纤维之间的抱合力;

[5]饶晓明,饶学刚.东坡养生理论体系及其时代意义——兼谈东坡在黄州的养生实践成就[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6]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C].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81.

[7]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M].上海书店,1989: 5

[8][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8.

[9][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食治论卷)[M].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464

[10][明]王绍隆.医灯续焰(二十一卷)[M].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497.

 
饶学刚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