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为社会输送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第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这种应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技术技能,还需要较强的职业素养和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1]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学习上自卑、就业上焦虑、自我认知上悲观、人际关系上紧张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成长和成才。[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方面:自卑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生源较为复杂,他们中一部分是通过高考但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一部分是对口升学的职高、职专和技校毕业生。这类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能力欠佳。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经常会遇到学习难度高与自身学习能力低、学习能动性缺乏的心理矛盾。加之,对于刚迈入大学的学生来讲,他们往往不能做到快速地调整适应,也难以全身心地融入到实践学习之中,进而造成学习动力和目标的迷失。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成绩落后,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二)人际关系方面:孤僻、自我、敏感、被动

一方面,由于高考失利、学习成绩低下,大部分高职生入校后具有天然的挫败感,他们自认低人一等,没有资格与之前的好友平等正常地交往,有的甚至中断了与好友的联系,在社交场合,也总是试图逃避,内心变得较为封闭;另一方面,很多高职生是1998年以后出生,他们往往集父母、亲戚宠爱于一身,比较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部分学生还表现为“眼中无他,只有自我”的个人主义。同时,他们中部分来自农村的孩子,长期的农村生活,使得他们极少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多表现为拘谨、被动、自信心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也在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多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方式结合,是一种信息技术,目前主要包括计算机和视频技术两部分。而小学古诗词课堂,尤其需要强调诗词的情感和意境,诗词的画面感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具有加强记忆和理解的效果。多媒体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诗人和创作背景,利用多种感官吸纳,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古诗词的学习氛围中。

(三)就业择业方面:焦虑

首先,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总量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压力较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尽管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是,与本科生、研究生相比,仍然处于就业劣势地位。其次,由于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很多单位、企业缩减劳动力数量,加大了高职生找工作的难度系数,加剧了高职生择业的焦虑心理;最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健全,就业指导不够科学。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大一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缺乏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大纲,呈现碎片化特点,不能给高职生就业择业以科学指导,这也一定程度造成毕业生就业焦虑。

(四)自我意识:悲观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对高职生来说,高考的失利,让他们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到职业院校就读并非本愿,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3]部分学生在相当长时间里仍沉迷于高考失败的阴影中无法走出来,不能正确地判断自我的价值,也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从而使得他们缺少拼搏的动力和学习的目标,对生活和未来感到悲观失望。

慕课于2011年在美国正式兴起,并取得了迅猛发展,现包含有Udacity、Coursera、edX等创新项目。中国高校也相继参与其中,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2]。而慕课对于中国医学生而言还是较新颖的词汇,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在课堂上,因此还尚处于起始阶段。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新时代的高职生虽然在生理方面已经渐趋成熟,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困惑的高发期。他们渴望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但学习理解能力差;他们试图融入大学生活但因受挫折失败而悲观失望;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却又无法正确客观地进行自我定位;他们希望结交朋友,但又缺乏自信不敢主动,所以,经常会出现诸如自卑、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

(一)学生自我意识强但自我定位不客观

高职院校学生出现学习上的自卑,人际关系上的孤僻、自我、敏感、被动,就业择业上的焦虑以及自我意识上的悲观等心理原因是多层次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4]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的认可度也是影响高职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学术型”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采用的主要培养方式,所以,相比较来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人们更看重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的入学低门槛、学生素质不高等特点,给社会一种职业院校就是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的集聚地的错误观念。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高职生就极易容易出现自卑、悲观等消极心理。[6]

(三)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认可度不高

虽然我国高职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高职院校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通过团课、讲座等形式随机开展,且重心理健康知识传授,轻心理调节技巧实践;二是师资力量不足。[5]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多数为辅导员或者兼职教师,专职心理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欠佳;三是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不合理。多数高职院校将此课程设置为网络课程,缺乏有效监控,理论讲解多,学生参与度低。

(四)家庭期望和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缺失

21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心理健康。高职院校不仅要向社会培养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其健康的心灵。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除了要培养一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还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等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得他们能够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效地为学生解疑答惑,进而形成一支以专职心理教育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二是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要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提高学分比例,同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顶岗实习、调查调研等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三是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到各科教育教学之中。各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中蕴含的丰富心理教育因素,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8]

应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家长的文化教育程度、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同样也会给高职生带来心理烦恼。一般来说,高职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习成绩基本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关注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职生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同时,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也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从而使得高职生出现了一些诸如孤僻、悲观等心理健康问题。[7]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恰恰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劳动下,工人都只按照他作为工人的那种尺度去观察自然,自然只是劳动手段,它的美的尺度被忽视了。“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1]87,他没有这种美学感是因为他的感觉完全变成了对象化的,也就是独立于自身之外的异化的东西。在这种异化中自然的报复比起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更加残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又进一步将环境问题向全球扩散,人类的自然史也变成了世界性的了。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良好文化氛围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促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善、向上的健康心态。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比如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为高职生搭建一个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平台,切实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组织开展募捐、义务献血、大学生三下乡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友爱互助意识。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强化自我教育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心病还得心药医”。要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自身,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一是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当心情郁闷或悲伤时,要学会通过听音乐、会倾诉、善运动等方式合理发泄情绪;二是要磨炼意志,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当遭遇困难、失败、挫折时不要一味抱怨,也不要沉溺迷失,而是要认真冷静分析个中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三是要不断地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赏识社会,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四)改变家庭教育方法,增强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无声的老师,他们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作为高职生家长,要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一是要给予高职生贴合实际的期望与要求,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更加自信;二是要加强与高职生沟通,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等,只有这样,高职生才能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处理和对待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心理健康问题也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次研究3眼患者眼前节都没有发现有异常,通过FFA检查发现视盘小凹处高荧光,与此同时进行OCT检查,保证病情的确诊。

[参考文献]

[1] 王铭柳.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举措的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景滨杰,李健,温星,杜琴珍.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131-134.

[3] 解建强.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3): 16-17.

[4] 李保娜. 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 林崇德,李虹,冯瑞琴.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110-116.

[6] 张晓荒.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广西社会科学,2010(1): 157-160.

[7] 殷颢文,顾友梅. “90后”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1610名新生SCL-90分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 4-6.

[8] 秦喆.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87-92.

 
杜防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