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从招生视角看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更新时间:2016-07-05

2017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已经结束,在当前全国生源总量严重下降的大形势下,高职(专科)招生毫无意外地持续遇冷,从各省在高职录取后期公布的征集志愿计划可以看出,计划完成率很不乐观,几乎所有省份高职计划完成缺口都较大。陕西省2017年征集计划文史类达到15 609人,理工类为14 849人,文理合计空余计划为30 458人;河南省2017公布的高职(专科)征集志愿学校有834所之多。这是非常触目惊心的数字,意味着保守估计,当前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约有80%以上无法完成年度招生计划,招生困难成为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

在高等教育资源最为充足的北京地区,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也是如此,年计划完成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全市高职(专科)计划共计23 810人,录取人数为18 100人,计划完成率约为76%。其中,自主招生计划11 145人,录取10 346人,计划完成率93%;统考招生计划11 358人,录取6 899人,计划完成率为61%。2016年高职专科计划为25 094人,实际录取14 848人,计划完成率下降到59%。其中,自主招生计划12 505人,录取9 722人,计划完成率78%;统考计划11 669人,录取4 827人,计划完成率仅为41%。刚刚过去的2017年,高职招生总计划23 710人,其中自主招生计划12 892人,实际录取9 000余人,计划完成率持续下降,约为70%;统考计划9 600人,据录取期间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职专科普通批征集志愿计划共计5 340人,其中文史类2 634人,理工类2 706人,实际计划完成率约为44%,持续在低位徘徊。2017年在京招收高职专科学生的院校共计52所,北京地区高校32所,其中本科院校7所。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为40所,其中在京院校除4所本科院校全部完成招生计划外,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仅3所完成本年度招生计划,参加征集志愿学校22所,即有88%的在京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完不成年度招生计划。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进入了完不成年度招生计划的圈子,甚至包括部分办学历史长、社会较为认可的示范院校、骨干院校。

对于高职招生难的原因已多有论述,从客观上来说主要原因无非两个,一是适龄人口总量的减少导致的整体生源不足,二是学生选择渠道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剧了招生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的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更是迫在眉睫。高职院校的特色在于专业的特色,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愈发显得紧迫而重要。

产业间分工是世界上最传统的贸易分工形式,它产生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较低分工程度的背景下,理论上主要是用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来解释的,而产业内分工则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分工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而出现的贸易分工形式,理论上主要是用规模经济等理论来解释的,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考虑贸易产生的源泉。[2]由此可见,这两种贸易分工形式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在理论解释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但二者依然是在标准贸易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为最终产品,并不考虑产品生产过程发生工序和区段国际分工的可能性。

一、特色专业的定义

(一)特色专业的概念

汉语中对于特色本身的定义是指事物本身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即与众不同。顾名思义,特色专业也就是与其他同类型院校相比,该专业具有唯一性或绝对优势性,这类专业往往办学历史较长,积淀深厚,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上享有较好口碑,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知名度较高,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和代表学校的属性。

(二)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由来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产生的渠道一般是两个:一是从高职院校的历史由来来说,相当部分专业是来源于行业办学的职业学校为满足所在行业的市场需求而开设的一些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因而成为了这些学校的特色专业;二是在办学过程中,部分专业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在学校开设较早,且投入较大人力物力重点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积淀,拥有了一定办学基础并蓄积了一定的师资力量,培养的学生被人才市场接纳,从而具有了口碑和认可度,在同类学校开设的相同专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所在学校的特色专业。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特色专业往往也就是常说的优势专业、好专业,在每年的招生录取中,往往被考生大力追逐,报考人数较多,生源形势较好,也就是所谓热门专业;而对学校来说,这些生源形势较好的特色专业也必然成为了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点专业。

二、特色专业在招生中的表现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从起步到大发展的时期,截至2016年底,高职在校生可以说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专业设置上,高职院校经历了由简单模仿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模式,到今天更加面向市场、面向岗位的百花齐放阶段,近十年来各高职院校开设新专业进入快车道,专业总量不断增长,据统计高职专业总数曾高达1 170个。2015年10月26日,教育部在对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修订的基础上,印发了新修订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经过调整和规范,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为:专业大类19个,专业类99个,专业总数减少到747个。

纵观北京地区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除极个别学校如卫生职业学院、体育职业学院、戏曲职业学院等几所学校特色突出、开设专业较为单一外,绝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专业都涉及多个专业大类,招生的专业类别少则四五个,多则十几个。至于参加招生的专业数目,最少的十余个,一般为二三十个,最高的达到五十余个。

在当今生源锐减的大形势下,如此之多的专业在招生中的表现如何呢?据北京市教委统计,2016年北京市高职招生以专业大类来分,财经商贸、医药卫生、电子信息位列生源最好的前三名,其次依次为教育与体育、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从专业门类来看,生源最好的专业类别分别为计算机类、财会会计类、护理类、教育学类、轨道交通类,保守估计,这五个大类的招生总量约占了年度高职全部招生总量的1/3。

从2017年的招生数据统计看,各高职院校招生数量较多、招生形势较好的全部为该校特色专业,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几个特色专业支撑了整个学校的招生,即使是部分完成年度招生计划较好的院校也是如此。笔者对北京市属部分高职院校2017年的录取统计进行了分析,发现各校生源最好的前三个专业录取新生总量最少的占全校年度招生总量的20.5%,最多的高达87.1%,而三个专业一般仅占各校招生专业数的比例不足10%,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的汇聚生源能力可见一斑。毋庸质疑,这些特色专业即是当今学生和家长追逐的热门专业,即使在生源不足的形势下仍然有着不错的生源市场。

表1 2017年部分在京高职院校录取人数前三名专业统计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146 110 1244 26.5工程造价 91 114计算机网络技术 86 106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59 100软件技术(测试技术方向) 45 76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所定向) 36 74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46 46 1219 20.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80 80电气自动化技术 80 80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 87 177 794 25.9会计 74 64学前教育 139 181首钢工学院 学前教育 200 207 640 65.9影视动画(虚拟现实) 80 84机电一体化技术 80 70农业职业学院 动物医学 156 192 1028 35.1园艺技术 70 80园林技术 70 69政法职业学院 司法助理(检察官助理) 80 103 1059 32.2法律事务(律师事务) 65 73法律文秘(法院书记员) 101 92财贸职业学院 金融管理(银行) 150 108 954 28.1空中乘务(航空服务与管理) 110 109会计 150 146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846 42.9护理705 659软件技术 222 126民航运输 120 82培黎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影音) 46 61 995 87.1学前教育(双语教育) 100 67会计(ERP软件实施与服务) 86 92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92 59 687 3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124 115工程造价 78 65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会计 71 111 502 47.6工商企业管理 52 79金融管理 56 44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财务管理 53 80 635 36.9人力资源管理 185 238劳动与社会保障 128 128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北京地铁订单班) 98 107 863 51.7汽车运营与维修技术(奔驰汽车服务与管理) 46 5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北京地铁订单) 141 138 764 38.7

三、特色专业建设

(一)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结合城市布局和现状邕江、在建的老口、邕宁梯级以及18条内河水系分布,从宏观拟定南宁市城区水系总体布局方案为“一江、两库、六环十八河”。“一江”即以邕江水系为主轴和核心,形成以邕江为主的防洪、生态、景观、旅游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区域,同时达到邕江与各内河水系相互连通;建设两岸防洪排涝体系、开展邕江两岸岸线整治,营造城市滨水景观。“两库”以老口梯级水库和邕宁梯级。规划利用邕江上游老口水利枢纽补水和下游邕宁梯级壅水改善市中心城区水系和景观环境。

特色专业的建设,从短期说有利于高职院校吸引生源,稳定办学规模。从长期说,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促进特色专业做大做强;有利于高职院校树立品牌形象,突出办学特色,保持与其他同类型高校错位发展,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运行。此外,从高职院校的定位说,特色专业建设有助于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履行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生源形势,既是前所未有的困境,也是促进内涵建设的机遇,因而特色专业的建设也愈发变得紧迫而重要。

(二)特色专业的选择

建设特色专业首先要选择特色专业。选择特色专业,高职院校首先要为自己定位,即明确本校的优势有哪些,学校想以什么样的特色呈现在市场和考生面前。明确办学特色定位后,高职院校具体选择特色专业时可从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重要表面形式包括服装面料的拼接和组合,如果服装面料比较紧密、厚重,因此通常都会选择拼接和组合的表现形式,利用独特的设计思想组合不同材质和不同风格等元素,使服装面料更具层次感,服装设计也会显得更加独特。

高职院校在选择特色专业时,首先应考虑本校办学优势,选取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相一致的专业。如有行业办学背景的高职院校,那些与学校属性一脉相承的专业,往往办学历史较长,有着丰厚的办学积淀,可以代表学校属性或特色,具有着其他同类型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甚至部分具有唯一性。最典型的例子是涉农类高职院校的涉农专业,尽管按照社会的普遍认识,农业是一个比较辛苦、见效比较慢的行业,但因其在同类型院校中开设较少,特质突出,且有着长时间的办学基础和传统,从而获得未来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考生的认可,生源市场良好。因此,类似这样的专业无疑应选择为特色专业。

1.专业的办学背景和传统

2.专业的市场需求和生命力

知识的螺旋上升理论,促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知识的资产价值,知识管理概念应运而生。这个时代,企业及各类组织机构均开始重视组织内员工间知识经验的学习、共享、传播过程,从而构建起各类适于员工间共同学习、共享知识经验的各类组织与管理平台,如各类学习小组,创新团队,项目小组,以及专门的机构知识管理系统等。

2.传统特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自我是人性的必然组成部分,但是,这一代小孩为什么会唯我独尊到目空一切的程度呢?我想,很大原因就是,我们大部分家庭中,孩子的情绪、利益和需要都受到了父母的空前尊重。从小孩出生开始,就营造了一种氛围——孩子,你是家庭的核心,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为了更客观地反映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从而识别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构建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照以下原则:

实际做法:按照两人一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组合锻炼,先让两个学生之间进行背靠背的方式夹球尝试移动,然后再用头靠头的方式夹球尝试移动。移动的距离均控制为30 m。

近几年来,北京地区学前教育、护理、轨道交通等几类专业大热,与北京社会市场需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随着政府、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加上计划生育政策放开,幼教机构的增长速度与之难以匹配,现有的幼儿园难以满足需求,大批公办、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幼儿教师出现供不应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十大专业之一,而且在未来可预见的二十年内,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面对的都将是一个就业黄金期。面对这个相对充沛的市场需求,较早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通过几年的积淀,就占领了特色优势。2017年北京地区已有11所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参与招生,总计划共计1 176人,其中2~3家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同类型院校中脱颖而出,拥有了很好的市场口碑和知名度,从而成为了学校的特色专业,生源非常旺盛。

3.专业的师资、设施等办学实力

从MODIS数据产品中提取多波段反射率、植被指数,计算湿度指数、亮度指数,提取纹理特征,并从SRTM3数据中提取坡度和地面曲率等地形特征。

雄厚的师资力量、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优越的实验实训设施是打造专业的基础,也是使专业能够较快发展、形成特色的支撑条件。在选择特色专业时,应优先选择软硬件条件较为突出的专业,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同类型院校中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专业,更应慎重考虑专业的师资和设备条件,有利于专业的做大做强,同比具有较强优势,从而形成特色。

(三)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原则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挖掘和深入培育,打造若干独具特色且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好发展前景的龙头专业,并逐步形成强势专业群,从而树立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吸引稳定的生源群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期、稳定、良性、可持续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原则。

1.科学性

在高等教育迅速扩张时期,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追求的是大而全的发展,追求专业多元化的综合型高校之路,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在示范校骨干校等一些评选中,也把综合化多元化作为了评判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因素,提倡高校专业类别丰富化,因而促使多数高职院校增加一些非传统的新兴专业。但是,在适龄人口大幅减少、学生选择渠道不断增加和老百姓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知不足等多种因素累加作用下,高职院校生源市场严重萎缩,高职院校之间生源竞争十分激烈,相当多的普通专业因办学历史短,或缺少特色和口碑,或与其他同类型学校的专业同质性过强,缺少绝对的竞争力,招生数量每况愈下,甚至常常达不到维持基本运转的生源规模,影响了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因此,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色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应是一个尊重市场、尊重科学的过程。科学的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中也不例外,但事实上,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左右,忽视科学性的原则。不可否认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源市场形势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功利色彩,为了稳定办学规模,抢占生源市场,过分迎合考生和家长的心理。例如在开设新专业时,往往会过分重视考生的关注热点,缺少对于市场份额、办学基础等条件的综合考量,导致一窝蜂现象出现,热门专业同质化严重。以目前非常热门的几个专业为例,2017年北京市有高职招生计划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计25家,其中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共计9家,占比超过1/3;开设有会计专业的11家,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10家。同质专业过多,难以彰显高职院校各自的办学特色,市场份额过小,不利于专业的做大做强,进而很难发展建设为特色专业。

在老专业的调整和改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忽视科学性的问题。旧的传统专业因市场发展需要做出调整和改造,调整的科学、合理,会使老专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涉农类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在传统的动物养殖行业逐步转移出北京的大形势下,经过深入市场调研,切实认清和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开发建设的动物医学、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等专业,契合北京的现代都市发展现状,受到了市场和广大考生的热烈欢迎,招生形势喜人,就业市场和前景也非常广阔。但也有部分专业在转型甚至撤并的过程中,过分局限于现有师资的消化和安置而忽视了科学性的原则,导致新瓶装旧酒,老专业换汤不换药,专业的内涵没有改进提升,从而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招生形势惨淡。

特色专业建设的科学性要贯穿始终。一旦做好特色专业定位后,除了要按专业建设规律扎扎实实做好专业内涵建设,还要避免专业调整过快,特别是面对招生形势不好时,要适度保持稳定,给予特色专业一定的涵养期,避免重专业申报、轻专业建设,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2.市场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着重满足的是区域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社会职业岗位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市场规律,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选择的特色专业应与时俱进,不但要具有时代特色,还要具有区域特色;要关注特色专业的就业市场,包括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切实保证为区域发展培养用得上的人才。作为北京地区的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和领会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道路,充分了解北京的人才市场需求,在城市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保障,优化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等领域内结合自身特色,发掘和发展特色专业。

3.特殊性

1.普通专业与特色专业的关系

海外投资者通过强化自身风险管理以应对东道国安全风险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安全风险难以预测、难以防范,通过保险法律制度转移安全风险损失是基本的法律防范措施。国家需通过宣传和制度导向作用,促使中国投资者提高通过保险法律制度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使投资者不仅具有寻求中国商业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的意识,还要树立充分利用MIGA担保的意识。

4.引领性

1.投资公司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决策层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工作中拥有极高的警惕性,能够准确分析企业当前的经济增长点和的存在风险的部分。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建设不应是孤立的单个专业的挖掘和建设。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应以发展的眼光、全局的眼光将特色专业打造成龙头专业,打造核心课程,培养师资队伍,从而在特色专业的引领下,带动建立起相关专业群,实现更加强大的特色专业群落,吸引更广泛的生源群体,打造更为坚固的行业培养基地。

(四)特色专业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特色专业的建设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特”。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必须要突出特色原则,即凸显学校特色,凸显地方特色。唯有特殊,方能全方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所需的各种人才;唯有特殊,方能彰显专业在同类型院校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也唯有特殊,方能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中,应尽力依托院校的历史,坚持自身的特色,首先要将依然拥有一定传统市场的传统专业做大做强,保持特色;第二要面向部分由传统市场转型而形成的新兴市场,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赋予新的内涵,重塑新的特色专业;第三要依托特色专业,发展新的外延,寻找与市场有需求的其他专业的契合点、结合点,打造形成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新的特色专业。

经历过专业数量高速扩张的快速发展期,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都较多,且涉及类别较广。限于生源的现实压力,也限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力,大多数学校不可能把所有专业全都办成特色专业,因此必须强调比较优势,努力发展部分特色专业,并以之为核心构建专业群,从而打造学校的品牌优势。特色专业之外的普通专业可依托特色专业进行改造,或与特色专业交叉整合,或痛下决心坚决放弃。

回归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3,27)的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F0.05=53.94,表明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高等院校学生数量、西藏高等学校教职工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t=1.88>α(0.5)临界值,因此,X1通过显著性检验,X1与生产总值成正比,有显著性影响,即西藏自治区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t=2.06>α(0.5)临界值,因此,X2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X2(西藏高等学校教职工人数)和生产总值成正比。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办学也必然离不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市场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出口通畅的专业必然会牵动招生市场的走向,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特色专业时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寻找与市场需求匹配度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紧缺的专业,或者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朝阳型新兴专业,要用发展的眼光找准市场空白,争取保持与同地区同类型高职院校的错位发展。

特色专业既要保持传统,也应与时俱进。在高职院校中也存在着一些传统的特色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和行业的优势不再,专业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和市场。高职院校应处理好这类专业的转型和发展,尽量在保持传统特色的情况下,挖掘与时代和市场新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其长期积累的办学基础和师资力量,为传统专业注入新的内涵,打造新的特色。至于极个别完全与时代发展脱节,或产业发展已无需求的专业则必须有勇气予以解决。

3.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在转型的过程中,势必存在许多矛盾和阵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经历了粗放的大发展时期后,注重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的新时期已经到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严峻的生源形势,已经给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存带来了压力。以特色求生存,集中优势资源,结合办学优势重点发展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相一致的专业,保持与其他学校的错位发展是一种必然。但是也应看到,特色专业和品牌营造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对于部分有潜力、有市场但暂时面临困境的专业,也需要给予一定的保护和涵养时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做好储备。

【参考文献】

[1]段小莉.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教育研究,2016(11):62-63.

[2]倪永宏,张宏彬,王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文献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09-112.

[3]曹洋,基于《新目录》、《新办法》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6(1):41-45.

[4]贾章权,关于行业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3(9):32-33.

基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盲目跟风申报建设自由贸易港,而是以南宁、柳州、钦州、北海、防城港东兴和崇左凭祥为主区,每地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科学论证,谨慎规划,划出约20平方公里的特定区域,纳入自贸区的红线范围,申报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整个试验区约120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之上,逐步有序地在试验区内培育建设北部湾自由贸易港。

[5]张灵,禹奇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9):28-30.

[6]马文姝,白凤臣.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4):265-266.

[7]李翠莲,喻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16-117.

张棋,王立咏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