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谈影视剧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播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药文化,越来越多地融入影视剧之中。从现象级电视剧《甄嬛传》《芈月传》到以女医成长历程为主线的《女医明妃传》,影视剧中的中医药文化成为辅助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故事必须承载着本民族传统的文化理想、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而这些传统的文化价值却有可能在当代面临接受上的挑战。[1]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创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纲要》的要求不仅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拓宽了影视剧的创作空间。

我们一般采用中英两本教材进行教学,中文版本的教材偏重专业知识点的讲解,很适合学生的预习和课后的知识巩固。英文版本的教材一般比较容易,偏重于口语化,里面的专业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本教材加强英语的学习。

影视剧中的中医药文化元素

(一)影视剧中的中医形象

2016年江苏广电制作播出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讲述明代正统和景泰二帝两度皇权交替的背景下,女医谈允贤悬壶济世,克服重重困难,突破禁忌公开行医,建立医女制度,最终成为一代女国医的成长故事。剧中谈允贤忧国忧民,无论是官宦还是平民,甚至敌对方,都秉承医者仁心。影视剧中的中医形象为角色增添魅力,无论是以配角出现的《琅琊榜》中的蔺晨、《甄嬛传》中的太医温实初,还是以主角出现的《女医明妃传》中的女医师谈允贤、《第七种味道》中的老蒙医,都展现出济世救人的医者形象。同样,为了推动剧情发展,增强戏剧冲突,也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医者形象。例如《女医明妃传》中的反派太医程十三,参与后宫与前朝的利益争斗,罔顾他人性命;又如《老中医》中崇尚金钱利益、善于投机取巧,虽然医术精湛但头脑精明、心高气傲的上海名医赵闵堂。这类反面角色有助于激化戏剧冲突,增强观看趣味。但是两极分化的医者形象塑造,容易导致中医形象脸谱化,反而不利于中医药文化传播。2017年韩国电视剧《名不虚传》讲述17世纪朝鲜王朝最好的针灸师许任,机缘巧合下来到21世纪的首尔,与信奉现代医学的医生崔延京之间发生的奇幻医学故事。剧中不仅有贯穿剧情的针灸术展现,还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碰撞,主角性格从以往脸谱化医生形象中抽离出来,头脑灵活,自由不羁,性格饱满,更具人情味。

(二)影视剧中的中医药文化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将古典意境和中医文化结合,铁皮石斛的出现是女主角感情线索的铺垫,剧中还将植物、草药摆放于明代特征建筑中,相映成辉。剧中谈允贤在救治疯狗病患时参考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也在演讲中提到:“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2]可见流传千年的中国古代医术,给面对世界性疟疾难题的科研人员带来关键性启示。

电影《刮痧》中的刮痧是中国古老的治疗方法,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3]在这部电影中,刮痧疗法成为戏剧冲突的逻辑起点。如今中医药独特的优势早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外对中医、针灸、刮痧、推拿领域的关注持续升温。电影《推拿》则不仅展示盲人按摩师的生活,更集中体现了推拿作为中医中的非药物自然疗法,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经出现了按摩,《史记》曾记载秦代名医扁鹊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可见其历史极其悠久。《黄帝按摩经》虽然早已消失,却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有关按摩的书籍。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中,多处谈及按摩。《推拿》这部电影曾入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并获得杰出艺术成就金熊奖,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影片。

影视剧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利弊

(一)影视剧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优势

目前国内影视剧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大多是浅尝辄止,没有触及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创作主体更乐于展现政治变革、权谋斗争、情感纠葛等。即便是口碑和收视率都较好的作品,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也难免情节设计的硬伤。

一部成功的中医药文化题材影视剧应该讲究真善美。真,即故事内核和人物刻画要真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能过分歪曲,并且要真实反映中医药文化内涵,倡导中医药的核心价值观。善,即主角的医德要善,传播效果和目的要善,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养生、治疗知识。美,即表达形式、拍摄效果要精益求精,把美的意境与中医药文化结合起来。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医药文化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可以借鉴《本草中国》《千年国医》等中医药文化纪录片的创作思路,加快中医药文化回归民间、走向世界的步伐。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怨情仇,贯穿中华百年老字号药铺的兴衰荣辱。该剧展现了同仁堂的百年历史,但导演更擅长对封建家族文化的描写,如果抛开中医药的外壳,换成其他商贾传奇也一样可行。《神医喜来乐》以戊戌变法为背景,展示神医喜来乐跌宕起伏的人生。剧中更注重情感纠葛和生存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意义。2018年暑期现象级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出现诸多与中医药相关的片段,并且和剧情发展紧密联系。如魏璎珞帮助愉贵人找到欲陷害其流产的元凶是枇杷新叶,称枇杷新叶有毒而老叶无毒。但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记载枇杷新叶有毒无毒,新叶上有一层毛容易引发咳嗽,一般都会祛除。又如魏璎珞因为失眠,太医叶天士给她开了曼陀罗叶子治疗失眠,而事实是曼陀罗叶子毒性很大,并不能治疗失眠。2015年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有用土茯苓解毒的情节,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可清热祛湿,治疗拉肚子,但是对于剧中的食物中毒疗效微乎其微。这些不够严谨的情节处理会导致观众对中医药文化的错误认知。

(二)影视剧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误区

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当代使命是回归民间和走向世界。回归民间究其实质而言,是强化中医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特色,当前要着力培植其保持本土生命力的条件,让中医文化存在于民众的生活里,大家认同,大家实践。[4]走向世界则强调中药医文化中对世界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部分。中医药文化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一种文化样式,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任务。例如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栏目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播,在国内国外都有一定影响力。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介绍中国美食,更集中展现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传统美食的完美融合,在戛纳电视节上大放异彩,播映权已经出售到20多个国家。首部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深入解读中医药文化的奥秘,国际版已经陆续在东南亚、澳洲等地作为国家名片传播。

影视剧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时,首先要树立责任担当。如果说中医药题材影视剧的首要责任是普及中医药知识,那么在剧本创作之初就应侧重将相关知识融入剧情之中。在美国,《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蕾》等专业医疗剧持续热播,观众从中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急救方法,医学素养相应得到提升。同理,我国的中医药文化题材影视剧创作也应注重中医药知识与剧情的自然融合。当下,不少观众也希望通过影视剧了解更多的中医药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影视剧是传播中医药文化一种有效的载体,在对内对外传播中都能起到强有力的作用。影视剧的故事性更有利于在剧情发展中渗透中医药文化,融入观众生活。例如夺得包括印尼雅格达电影人电影节金奖、罗马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的电影《第七种味道》讲述蒙医药文化与传承。电影《刮痧》讲述以刮痧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在美国的遭遇,为中医药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带来启示。中医药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医理论的根基是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很多中医典籍保留下来。《女医明妃传》中女医谈允贤的著作《女医杂言》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个人医案著作,也是古代唯一的女医著作。该剧的播出让观众认识了中国古代女名医代表谈允贤,虽然其中的情感故事纯属杜撰,但展现出谈允贤对中医事业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突破,她致力于悬壶济世、弘扬医学文化,最终成为名扬天下的女国医。

影视剧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建议

(3)与草地面积相关性最为显著的因素是人口密度(X2)、第二产业总产值(X8),呈负相关。说明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其他产业的收益高于农业直接影响草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一)中医药知识与剧情自然融合

站内20 m3的地下废油池采用现场预制的方式,基坑开挖后即可吊至规定位置,并快速地进行基坑回填,避免了较深的基坑开挖对周围的主变基础与35 kV的E-HOUSE集装箱基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中医推崇治未病和食疗的养生方式。在这方面,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创作思路值得借鉴。这部电视剧把宫女的个人成长与中医药文化巧妙结合,中医药文化源于日常生活,药食同源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日常养生就在人们的一餐一饭之间,从大众餐食到贵族珍馐,《大长今》中的膳食与人物命运、道德观念紧密结合。用白菜做成馒头,用清甜泉水做成冷面,在牛骨汤中加入牛奶增加营养,健康饮食传递中医养生观,这是对自然传统的价值回归。中医药文化蕴涵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全球化时代,养生、治未病、治本、整体调理的思维方式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重视。因此,影视剧创作者要打开思路,巧妙将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医药知识“植入”剧中,注重中医药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无缝对接,不能执着于人物关系的矛盾纠葛,而忽略观众对于中医药文化题材影视剧的心理诉求。

[10]新华社:《从数量激增到质量飞跃 中国立法进入转型新阶段》,2014年10月17日,http://www.ccdi.gov.cn/special/18jszqh/jjqh_sizqh/201410/t20141017_28892.html,2018年3月5日。

(二)树立影视剧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明确要求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完善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体的优势,构建新技术背景下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现代传播体系,创新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载体,通过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等新形式,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影视剧中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要借政策的东风,按照精品化标准要求,树立品牌竞争意识。从近两年的形势来看,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或历史背景的经典作品,与现代文化娱乐产品深度结合后经久不衰,可见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药文化题材影视剧,从创作到营销都应该注重品牌的延伸。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可以延伸多个文化产品类型。近些年,文化产品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文化承担的“国家使命”也越来越重。以中国著名医派之一孟河医派为例,其历史可追溯到东汉三国时期,孟河地区聚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就曾制作播出《孟河医派》专题片,电视剧《老中医》则讲述孟河医派传人的故事,还可以继续创作电影等相关文化产品,推动孟河医派品牌的持久性传播,形成中医药文化品牌传播的合力。

(三)密切中医药理论和传统文化的联系

随着创意产业链的完善,影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容急剧增加,这促使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可利用的创意资源显得更为急迫。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在影视剧中的运用,能帮助影视剧找准文化价值的正确定位。影视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二次加工,对观众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生追求有重要影响,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资源的影视改编形成热潮,中医药文化题材影视剧应该加强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设计。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与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命脉所在,其精神内核渗透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中医与易学思想交织,吸收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养生观结合了道家的“重人贵生”,中医又借鉴了佛家修身养性生活方式。[5]因此中医融合了易家、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的精华,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6]中医药文化题材影视剧创作可集中展现其与易家、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中国的历史、文化,使世界对中国有更深入的认知,助力中医药跨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 江逐浪.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英雄原型在当代影视剧中的转化[J]. 现代传播,2016(8): 91.

[2] 启发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葛洪《肘后备急方》,竟然还有这些作用[EB/OL].[2018-09-30]. https://www.sohu.com/a/110819967_213685.

[3] 百度百科·刮痧[EB/OL].[2018-09-3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AE%E7%97%A7/5731?fr=aladdin.

[4] 许嘉璐. 中华文化要走向民间走向世界[N]. 中国青年报,2011-11-2(2).

[5] 刘国伟. 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5): 107.

[6] 谭巍,耿冬梅. 亟需重视大众传播对中医文化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2010(26): 333-335.

 
韩海青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