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校校、校企、学校和科研机构间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及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机制。[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协同创新,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启动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2]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重要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思想和观念。

以前,我的眼睛是蓝色的,那是一种呆滞、灰暗的蓝,然而眼线让它们变得生动犀利0在头发的修饰下,五官显得更加柔和圆润。我不算漂亮——眼睛太大,鼻子太长——但现在我明白克里斯蒂娜是对的,这张脸现在变得引人注目了。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协同育人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有助于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3]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加强高校拔尖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3]2当今,科技发展深刻改变了教育思想和理念,重塑了教学环境和学习生态,我们要把握机会,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使之更好地促进因材施教、共享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3]4因此,协同育人符合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要求。

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对我国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在关注企业需求端和用人端的同时,尤其要关注学校供给端和培养端,协同育人有助于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开放、实践等办学优势,通过对接企业的职业岗位进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重构等,主动改革、创新发展,逐步调整人才供给侧结构,最终实现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

(二)协同育人能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在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仍任重道远。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我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维度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未来需要更多拥有卓越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今后一段时期内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下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多元化,但又不同于以往的校企简单合作,它通过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能形成一定的合力,为高职院校培养一线基层人才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变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还应重视创业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创造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形态等融入校园文化,将创新创业教育文件与专业文化、制度文化一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努力将其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逐步形成高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实现“文化育人”。同时,学校还应不断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校园创业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例如,开展创新创业策划竞赛、创业论坛、创业总结表彰大会、创业校友座谈会及建立各大高校创业联盟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创业实践机会。此外,学校教务处等相关部门还应专门出台或修订完善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制度,例如,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配套制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替代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一个有机的创新创业文化体系,充分释放体系的协同效应和文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三)协同育人有助于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不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4]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人才的过程中,需依托合适的实践平台,才能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实践空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从高职院校实践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都只是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客空间或者科技产业园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5]9然而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资源有效融合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以资源共享的方式,促使相关部门和院校等主体共同参与、不断优化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资源建设,才能实现协同育人。

基于协同育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协同育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运行有待理顺

在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行业、企业迫切需要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之一,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密切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实现“产销对路”。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但从教育现状情况来看,大部分仍是以学校为主,严重缺乏与企业等外部主体的联合互动,尚未形成校、政、企、行等多元主体之间协同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从而导致出现“闭门造车”等现象,高校提供的人才无法真正符合行业发展需要。此外,由于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利益诉求不同,甚至会产生矛盾,因此,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去引导、协助和规范校企协同育人,解决校企双方零和博弈的尴尬局面,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得到顺畅运行。

(二)协同育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结构有待完善

本文主要选取2008年、2011年(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这两个标志性年份北部湾经济区四座主要城市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处理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得到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如下(若是计算过程中出现负值、零则代表无相关性,则全部以0来表示):

(三)协同育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资源有待优化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基于互联网等方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日益增加,国务院发布的《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提到要加快发展众创、众筹、众扶、众包等支撑平台的发展。基于协同育人,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开放平台和资源, 通过与企业或行业协会成立联盟组织等方式,共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在优势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协同培养,使企业文化相融相通到高职专业教育中,既注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质量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人才竞争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产销对路的“产品”,才能被社会认可,受报考学生的欢迎,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构建普及化、融合化和专业化“三化同步”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在保证创新创业教育高覆盖率的同时,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较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协同育人三化同步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诗的字里行间清晰地表明,乡愁在诗人的不同人生阶段是具有不同涵义的,分别体现在诗的4小节中:诗人对辛劳母亲的绵绵牵挂(第1节)、诗人对新婚妻子的深深思念(第2节)、诗人对已逝母亲的无限哀思(第3节)以及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无比向往(第4节)。而这4层不同的涵义又是通过诗中所使用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4个不同的喻体来传递的,如图1所示。

(一)开展“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

构建“教企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开展“融合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双创型高技能人才。许多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都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实践表明,大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未能实现有效融合与衔接。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各专业性质和特点,以专业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业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主渠道,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为课程开发设置的指导思想,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抓手,推动不同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校企协同开发相关的创业课程、收集典型的创业案例库,将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并渗透到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建设中。

25层酒店客房低区生活水箱有2种作用,供水至酒店低区用水点兼酒店高区中途转输水箱。根据水规的要求:由水泵联动提升进水的水箱的生活用水调节容积,不宜小于最大用水时水量的50%,生活用水中途转输水箱的转输调节容积宜取转输水泵5~10min的流量等规定,该水箱容积需按酒店客房低区最大时用水量的50%和酒店高区水泵10min转输用水量之和确定。

(二)开展“融合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双创型高技能人才

构建“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开展“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根据教育部有关通知文件要求,我国所有高校自2016年起,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普及层次偏低、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以课程为核心,以文化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意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构建基于知识、实训、实战、评估“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例如,在全校范围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等公共必修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向专业教育逐步渗透。同时,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深化校企合作方式,由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编写以创业实务流程为主线的项目化创业课程教材。

随着社会近年来对创新创业关注度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也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来看,尽管学校很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深度、广度、侧重点等方面仍做得不够,未形成或建立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例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且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系统性;在实践教学方面,因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再加上有些教师本身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所以造成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相脱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欠佳。高职院校应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设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加强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高职院校可搭建“系部+工场”“专业+公司”的“双创”教学实践平台,构建“教企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可根据不同专业成立师生公司,通过承接市场上的合同订单,将真实产品作为教学载体,结合真实流程改革教学模式,根据真实项目组织教学内容,[5]11使工场成为课堂,学业结合创业。通过创业项目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目的,并由此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推动各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全部埋入型孤石的受力情况如图10所示,计算基本假定与部分出露孤石相同,仅多假设了边坡整体失稳前,孤石B在周围土体内部无旋转性。

(三)开展“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创办者

打造三方联动、四方驱动、内外协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创办者。高职院校应以实践育人为理念,以创业过程为主线,针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特定学生群体,还可以专门开设创业专业,将人才培养定位在为我国小微企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领域窄、不系统等困境,进一步强化对创业文化体系、创业能力训练、创业素质培养和管理保障支撑体系的建设。通过校、政、企三方协同、联动,进一步完善创业信息,构建以创业实践、创业信息、创业孵化和创业制度“四方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平台。

通过充分整合“校、政、企”三方的优质资源,以创业过程为主线,以协同实践育人为理念,合理推动专业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探索符合我国高职教育规律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成立由政府官员、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优秀校友和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教师等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导向,为创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通过校、政、企三方协同打造的创业实践和孵化等资源平台,合力推动专业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实现创业与学业的互动、互助、互融与互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战略的迫切要求,是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不断实践,构建并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出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创造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祺午,孟凡华,陈衍,刘娇,郭丹,程宇,周晶. 创建“校-企-校”师资培养新体系 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联盟[J]. 职业技术教育,2016(6): 40-41.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8-07-12].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3] 刘延东.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J].中国校外教育,2018(3).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8-07-12].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505/187212.html.

[5] 万伟平. 公办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当代职业教育,2012(3).

 
王慧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