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连字句中“还”与“都”的差异及中和①

更新时间:2009-03-28

1.引言

现代汉语中,副词“还”与“都”的基本语义虽不同,但在使用中有时二者却可以互换,并不影响句子的真值语义,实现语义中和。吕叔湘(1999)认为例(1)中的“还”可以用“都”:

(1)小车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吕叔湘1999用例)

(1’)小车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传统高校图书馆资源形式大多为纸质书籍、报刊、文献等。但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这种传统高校图书馆资源形式被完全打破,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使用大数据技术后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具备馆藏纸质文献等传统资源,还在此基础上增设了云上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形式不再局限于纸质化。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在使用大数据技术之后,用户在浏览高校图书馆网站之后产生的信息也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大数据资源的组成部分。

“还”与“都”都是对“小车通不过,大车更通不过”这一相同情景的描述。前贤学者对“还”与“都”的单独研究不胜枚举,如对“还”“都”的语义分类、语法化及主观化、语用功能的研究等(王还,1988;高增霞,2002;张谊生,2005;袁毓林,2005、2007;沈家煊,2001;蒋静忠、潘海华,2013等)。“连”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句式,众多学者也作了深入的探讨(崔希亮,1990;刘丹青、徐烈炯,1998;徐烈炯,2002;刘丹青,2005等)并且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连”字句包含了说话人的主观预设,“连X”中“X”处于可能性尺度的最低端,比起该尺度中的其它成员是最不可能有VP的行为或AP的属性,而“连”字句所强调的事实是这种“最不可能”反倒为真,那么言外之意,就是在可能性尺度中高于“X”成员更会有VP的行为或AP的属性了。“连”字句的这种句式义对副词的准入有严格的选择限制,“都”和“也”是连字句中最常用的副词,学者从两者的语义、互换条件及互换后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对比考察(Paris,1979;袁毓林,2004;巴丹,2012等),但经调查就会发现,除了“都、也”外,“还”也经常出现在连字句中,而其它常用的单音节副词例如“才、又、更”等不能出现在“连”字句里,“连”字句为“还、都、也”实现中和提供了基础。

语言学中的中和现象是指原本对立或具有差异的语言单位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对立与差异暂时消失,中和是相对的,被中和的语言单位由于基本语义的不同也必然表现出某种细微的差异。本文在前贤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究连字句中“还”与“都”语义中和的参差局面及背后的影响制约因素本文暂不考虑“连”与“还/都”分处不同分句的情况以及“还/都”与“也”的差异及中和的问题。

2.句法选择与限制

2.1 可以互换中和的情况

在句法层面上,连字句中“还”与“都”经常可以互换,“还”“都”后面是谓语部分。“连”与“还/都”中间的部分可为主语、谓语、前置宾语及状语,例如:

The Belt and Road Self-driving Tour Encounters Exotic Food Culture——A Case Study of Turkey and Indi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ANG Kai 50

(2)连还(都)知道保自己性命,人谁不愿意趋吉避凶?(姚雪垠《李自成》)

(3)他有了马士英那样的阔亲戚,经过弘光一局,许多老朋友连还(都)躲不迭哪里还肯记,恐怕连过去写下的诗文也都赶紧删去了。(当代报刊《读书》)

(4)他看了一阵,把报告轻轻地往旁边一堆,说:“毫无头绪,简直连还(都)没闹清!”(杜鹏程《保卫延安》)

(5)为练好在高台倒放的八仙桌的四根桌腿上转动的硬功夫,队员们连时还(都)做“金鸡独立”动作。(1994年报刊精选)

随着创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物的形式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例如,随着增强现实技术(AR)的逐渐成熟,增强现实技术(AR)的图书出版也正在飞速发展。增强现实技术(AR)图书将单调的平面图像、人物角色变为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形象,给予读者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在国内外大型图书博览会上,这种增强现实技术(AR)图书已经出现,并且吸引了相当的读者群体,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以上例句中的“还”都可以用“都”,“都”的具体用例不再赘述。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以下简称“北大语料库”)中,我们随机各抽取200条可以互换的“还”式连字句和“都”式连字句,“连”与“还/都”中间部分所充当的句法成分统计结果如表1:

  

句法成分类型“还”式“都”式主语前置宾语谓语状语38 73 154 104 6 22 2 1

语言事实告诉我们,在“还”“都”的前面前置宾语占绝对优势,从语义上讲前置宾语往往是受事成分,在连字句中宾语提前作为焦点,对受事成分加以强调以增强表达效果。

2.2 互换中和受限的情况

在连字句中“还”与“都”的互换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经过对语料的对比考察,两者互换使用的限制条件归纳如下。

总体来说,“还”在连字句中的使用受到种种限制,“都”相对自由得多,能用“都”的地方,不一定能用“还”,用“还”的地方,大都可以用“都”来替换。

(6)3个月后,连我自己(*还)意识到,我的确在音乐方面有些天赋。(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还”与“都”在连字句有[+增量]的语义共性。状态的延续及范围的总括往往会伴随着数量或程度的增加,“延续”与“总括”必然意味着量的增加,例如:

2)否定词“没”“不”与“还”“都”的共现倾向。同样用在否定式中,“还”倾向于与“没”搭配使用,“都”既可以和“没”搭配,也可以和“不”搭配,不受限制,例如:

(8)叶楠好像怕别人误会似的,连招呼(都)没打,就先说:“我是来给你还书的。你出院时走得匆忙,没来及还给你,几个月了一直也抽不出时间过来”(节延华《绿颜色》)

问卷共包含4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是由被测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组成,主要包括测试者所在的学校、性别、年龄、年级、月消费水平和专业类型;第2部分主要是被测试者使用校园绿地的特征,主要包括使用在校园绿地中活动的频次,是否以结伴方式去绿地,每次在校园绿地中大约持续的时间,去校园绿地主要的目的;第3部分是不同被测试者对学校的偏好及地方依恋感;第4部分是经过翻译的自我恢复量表,分4个维度8个项目,问卷的指标量测采用李克特9分制量表法。

(9)左等右等的,秀英就很恼火地说,这个刘氓,怎么说请人家吃饭,却连招呼(*还)不打就走了呢!他这是什么意思吗?

4) 传统的梗预处理采用喂料机3+计量管5+电子皮带秤6组合方式的恒流量控制系统进行流量控制。如图2所示,采用此种流量控制方法存在以下缺点:①喂料机漏料较为严重,成本增加;② 喂料机后提升机4较为复杂,高度较高,扬尘较大,环境恶劣。其附属的诸如底带、链条不方便维修。此外,提升机也不方便清洁保养。

(胡玥《世纪毒枭刘招华的生死谜途》)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一些固定用法如“没门”“没意思”等用于连字句时,不用“还”,一般不说“连门还没有”“连半点意思还没有”。虽然否定句中“还”与“没”搭配使用属常态,但当谓语是“知道”“清楚”等心理感知动词或“会”“能”等能愿动词时,也可以用“不”,我们可以说“连他的名字还不知道”“连这个字还不会写”。

3)句尾“了”与“还”“都”的共现倾向。连字句中“还”一般不能与句尾表示新情况出现的“了”搭配使用,例如:

(10)但要满足每一个球迷签名合影要求的话,我会连打一场比赛的时间精力(*还)没有了。(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11)她连坐花车(*还)忘了,婚礼时一边日落黄昏,一边电闪雷鸣,有10个朋友做见证。(电视访谈《鲁豫有约》)

4)语句的自足性对使用“还”与“都”的影响。“还”式连字句经常要有后续小句加以补充,后续小句往往是疑问形式,如例(12);或者用“就(是)”“只(是)”“却”等副词强调说明,如例(13)。“都”式连字句对后续成分没有限制要求,如例(14)后续成分并未出现,这时用“都”不用“还”。

(12)连我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怎么上报呢?(1994年报刊精选)

(13)年轻的S先生被吓破了胆,连秘书的椅子(都)没坐热,就连滚带爬地逃离了杜伊勒利宫。(《读者》(合订本)1993)。

(14)这个政策是积极进取的,不过也很危险。假使打了败仗,连退路(*还)没有。(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肯定式与否定式对“还”与“都”的选择倾向。在我们随机各抽取200例含“还”与“都”的连字句语料中,“还”式只有11条肯定用例,占5.5%,“都”式有67条肯定用例,占33.5%,可见“还”更倾向于用在否定式连字句中,如肯定式例(6)中的“都”不能用“还”替换。“还”如用于肯定式中一般要与“是”“能”“会”“要”等连用,如例(7)。

2.3 两者连用共现的情况

连字句中“还”与“都”经常连用共现,例如:

调查发现“也”“都”“还”在连字句中连用共现的使用频率为:也都>都还>也还>还都>也都还(“>”表示高于),在北大语料库的连字句中没有发现如“都也还”等其它组合连用的用例。

(16)我连一般针线活做不好,缝皮袄就更难了。(权延赤《红墙内外》)

但是两者的前后顺序有频率高低之分,在北大语料库中,“还都”8例;“都还”161例,“还”与“都”的共现顺序跟两者的语义有关。“还”的主观用法是由其“延续”义发展而来,它的作用范围是其后面的事件或状态,说明后面的事件或状态仍在延续。“都”的主观用法是由其“总括”义发展而来的,它与前面“连”强调的焦点成分联系紧密,语气副词的共现顺序受到语义接近原则的制约(史金生,2003),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都还”的用法远远高于“还都”的用法。“还都”连用更多是语用上的用法,说话者需要强调某种语气,通常把表这类语气的语气词前置,如例(15)主要强调“没见过”这种状态的持续。

相关分析显示,民族关系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7,表明民族同胞的支持越多,创业能力越强。访谈发现,有亲友建议其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接受创业失败的承受力要比没有亲友支持或建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强。

此外,有时“还”“都”还可以与另一个常用副词“也”三者在一起连用,例如:

(17)是啊,连我不能相信哪!可是,你想想看,先寇布中将在你这种年纪的时候就在那方面屡建奇功了。(翻译作品《银河英雄传说07》)

(15)我是建交后的第二年回中国探亲跟她订的婚。那以前她连济南还都没到过。(邓友梅《兰英》)

3.“还”与“都”的表达共性

“还”与“都”的语义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还”的分类主要有:《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1999)列了“还”的四大类用法;《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2001)将“还”的用法分为五类;郭锐(2008)用框架语义法分析了“还”的16种用法。关于“都”的性质之争主要有三种观点:存在三个“都”(吕叔湘,1999);存在两个“都”(蒋静,2003、张谊生,2005);只有一个“都”(蒋严,1998)。,其中高增霞(2002)和张谊生(2005)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启发性。高增霞(2002)把“还”的基本义概括为“延续”,张谊生(2005)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两个“都”,一个是表总括的范围副词,一个是表强调的语气副词,语气副词用法是总括用法主观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副词“都”的基本义表“总括”。“还”与“都”的基本义不同却可以互换使用,说明了两者可以出现在相似的句法语用环境中。结合副词“还”与“都”的基本义,对大量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者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还”与“都”的用法以比较为基础

高增霞(2002)认为“还”的延续义可以激活时间序列、等级序列和预期序列。其实这些序列都隐含比较,例如:

在3%接种量、72 h培养条件下,研究培养温度的影响,在37℃、42℃、47℃、52℃ 4个培养温度下测定酯化力的大小,培养结束后取出,40℃烘干,保持水分在14%左右,取出粉碎测酯化力,测定方法见1.2.1。每个温度做3个平行,重复3组实验。

(18)虽然交了秋,天气是不肯冷下来。(吕叔湘1999用例)

含“还”“都”的小句(主表小句“主表小句”(Text Proposition)与“语境小句(Context Proposition)”是我们采用沈家煊(2001)的提法,他认为主表小句可以脱离语境单独说出,而语境小句表达的意思隐藏在上下文或语境中。)表达命题的信息度要高于语境中已经存在的一个命题(语境小句),如果把主表小句记为“p”,把语境小句记为“q”,p可以衍推q,而从q不能推知p,那么,p的信息度相对高于q(沈家煊,2001)。也就是说例(27)(28)中“演员连台词都记不住”“有的人连电影都不看”的信息度要高于“更别说注意到细微的表情了”“更别说读书了”,“还”与“都”增加了命题的信息度,它们是元语元语是指称或描述语言的语言,如果一个语词传递的信息是关于语言本身传递信息的情况的,那么这个语词的用法就是它的元语用法。(沈家煊,2001)(metalanguage)增量的用法。例句中“还”与“都”传递的是关于语境小句传递信息的情况,并认为语境小句提供的信息量不足,用“还”与“都”的主表小句来提供足量的信息。沈家煊(2001)把“还”“又”“更”“也”视为增量副词,其实“都”也可归为增量副词。

(20)亏你是哥哥呢,也不让着妹妹。(沈家煊2001用例)

例(18)“还”激活的是一种时间序列,是“立秋”前后天气之间的比较,比较结果是“热”的情状仍在延续,不符合常理。例(19)“还”用在比字句中,比较意味更明显,正如高增霞(2002)所说,“还”使所陈述的对象在程度的等级向度上进一步延伸。例(20)是现实情况“哥哥不让着妹妹”与说话者预期“哥哥应该让着妹妹”的比较。

副词“都”基本义是表示总括,主观化的“都”表示“已经”“甚至”义只不过是在比较基础上的一种评价与强调,例如:

(21)这大晚上了,到处都收摊了,我到哪给你变菜去?(六六《蜗居》)

(22)中核太白股价不到一美元?!此时不买更待何时。(网络语料)

例(21)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要是白天的话可以买到菜,大晚上的肯定没有卖菜的了。例(22)是一般所认为的“甚至”义的“都”,其实“都”在这里隐含了与说话者主观预期的比较,起到了强调的语用功能。“还”与“都”都含有比较义,这种比较义在连字句中更为凸显,例如:

(23)有些蠢笨的人,连哈叭狗不如呢。(苏雪林《棘心》)

(24)对他那陈旧的住房,不少人迷惑不解:“人是万物之灵,住的连都不如,这全国劳模对自己要求岂不太苛刻了。”(1994年报刊精选)

在连字句中,这种比较更突出地体现一种级差序列(scale)。级差序列包括一组语言交替形式或对比性表达形式,它们属于同一语法范畴,并且能够按照信息量或语义强度的等级排成序列(左思明,2008),例如:

(2)由于采用高能喷射矿化器代替搅拌叶轮矿化,具有强烈溶气析出,提高了矿化效率和选择性,并采用多种矿化方式,照顾了粗粒和细粒矿化的条件;

(25)抓了整体,而忽视了个别,这么多户连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怎称得上全县进入小康呢?(1994年报刊精选)

(26)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可我的家乡现在还有好多老百姓连温饱问题没解决,更谈不上达到小康水平了。(2003年解放军报)

说话者认为解决温饱问题是达到小康的基本标准,从温饱问题到小康水平,说话者预设了一个量级维度,这个维度一般符合社会常理,是说话双方的共识。我们可以把例句所预设的量级维度简单概括为{温饱 住房…生活质量 生活小康…},说话者对处于这一维度最低端的“温饱问题”进行否定,也就否定了该维度上的其它问题,要是温饱解决不了更别提奔小康了。

3.2 “还”与“都”同为增量副词

(7)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喝四两呢。(老舍《骆驼祥子》)

(27)嘉莉意识到剧团的各个演员连台词不一定记住了,更别说注意到细微的表情了。(翻译作品《嘉莉妹妹》)

(28)国内的生活压力太大,大家都筋疲力尽,有的人连电影不看,更别说读书了。

对有机硅褐煤SHY-2改造过的钾钙基钻井液和聚束钻井液进行了流变性、高温稳定性以及抑制性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聚束钻井液优势比较明显,流变性、滤失量和抑制性都要优于SHY-2,特别是流变性上优势较明显。

(严歌苓《寄居者》)

式(5)说明,损失规避性购电商的期望效用是(风险中性时的)期望利润和损失规避特性带来的期望效用损失的和。购电商的目标是给定批发价格下,确定最优购电量使其期望效用最大。

(19)今天比昨天冷。(同上)

②编程和安装时定制安全策略、访问控制、页面的静态处理。操作系统采用相对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充分发挥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与保护机制功能。数据库利用大型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保护机制,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

3.3 “还”与“都”同为反预期标记

武果(2009)认为反预期是“还”主观性意义的核心,并进一步指出反预期的语用推理来源于“还”出现在说话人不期待某情状仍在持续的语境中。反预期的发生是因为语境中隐含说话人或听话人主观预期,也可能是一种客观事实或谈话双方共同认可的言语社会的一般认识或常理,而现实中存在与预期信息相反或不一致的情形。一般认为,反预期有三种,即与听话人预期相反、与说话人预期相反、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预期相反(吴福祥,2004),例如:

(29)朱品在马海西的鼻子前面扇了扇:“闻到香味儿了吧,和这样的女人谈情说爱还有点意味,失魂落魄地去追什么罗莉,势利!”马海西叹了口气:“连个罗莉还追不着呢,更何况柳梅!我和大哥不能比。”(陆文夫《人之窝》)

(30)镂空凤纹瓶是以镂空手法为主要特征的瓷器,镂空技术相当细腻,就连凤足上还镂着八个小孔。(《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31)就连星期天还要有半天进行训练,付出的比一般的孩子要多得多。(1994年报刊精选)

例(29)和听话人预期相反,听话人朱品认为马海西应该去追柳梅,不应该去追罗莉,但马海西则认为如果罗莉追不到,更别提柳梅了。例(30)和说话人预期相反,说话人自认为在凤足上镂小孔难度极大甚至是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实际上出乎说话者预料,凤足上镂着八个小孔。例(31)和特定言语社会共享信息也就是社会预期相反,星期天训练违反了人们普遍接受或认可的先设或常规。

与“还”一样,“都”在连字句中也表达了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上文提到两者都表示的是在比较基础上的增量,当这种增量不是说话者想看到的,或者不在预期之内,很自然的就会表现一种反预期的语用效果。同样按反预期的指向性“都”的用法也可以分为反说话人预期,如例(32);反听话人预期,如例(33)及反社会常理预期,如例(34)。

(32)连个电话没打,还说回来接我呢,没良心的!(电影《冬至》)

(33)可是我们房价就是330元,您这个连房价不够,就更别说长途电话押金了。(网络语料)

(34)今年4月我回去探亲,若不是遇到熟人,连家门找不到了。(1993年人民日报)

“还”与“都”作为反预期标记,不是连字句的专属,在其它话语场景中,它们依然可以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例如武果(2009)认为例(36)中的“还”表示的是反听话人的预期,与“偏”不同,杜道流(2014)认为“还”是违逆听话人的预期。此外,关于“还X呢”“都X了”可参看宗守云(2016),李文浩(2014)的相关论述。

(35)“西餐呢,给你煮碗鸡蛋面就算不错了!”(迟子建《晚安玫瑰》)

事实上,如果仅从面积、人口、GDP总量等方面对标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已可等量齐观,初具成为世界级湾区的潜力。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前途光明,而道路坎坷,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将面对以下两大挑战。

(36)周瑾蓦地转身站起,举着拢子打我,我骂道:“我明天就偏跟你去,想不让我去都不成了。”(王朔《给我顶住》)

2016年8月,山东女孩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筹措的9000多元学费,悲愤和重压之下不幸猝死,当时引发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虽然被告人已被法律制裁,但类似“徐玉玉案“的受害者在现实生活中不计其数,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目前,网络诈骗案已经引起我国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公安部等的高度重视。2018年全国两会“徐玉玉“名字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上,五年来审结徐玉玉被诈骗等案件1.1万件,出台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司法解释,严惩泄露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信息等犯罪行为。

(37)小王又落榜了,都考了三回了!(李文浩2010用例)

(38)我养了很多狗,但没到一年就死掉了,现在我不敢养了。(网络语料)

3.4 “还”与“都”具有元语否定的功能

连字句中含“还”“都”的主表小句是一种对预期的间接否定,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吕先生的一个例子“(连)小车还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说话者并没有直接否定听话者的预期“大车通得过”,而是否定通过可能性大的“小车”,来间接否定通过可能性较小的“大车”,“还”“都”是对预期信息的一种元语否定Horn(1989)最早提出元语否定,即否定算子的非真值函数用法(non-truth-functional use),可以简单理解为“我反对U”(Iobject to U),其中U是一则话语。(转引自刘乃实,2004)。再如:

(39)不少农村都被泡在洪水里,农民连饭吃不上,还搞什么税费统筹呢?(《中国农民调查》)

(40)中国人可有把一屋子古玩送给博物院的?连窝窝头还吃不上,还买古玩,笑话!

(老舍《二马》)

例句中“吃不上饭”“吃不上窝窝头”传递的是“搞税费统筹”“卖古玩”这种行为的不适宜的信息,属于主观性的元语否定。在例(39)(40)中后一分句也出现了“还”,并使用在问句和叹句中,增强了否定功能,宗守云(2016)认为这种用法表“行域贬抑”,也就是说话人认为不该有的一种行为。

“还”与“都”的主观用法是以比较为基础,同为增量副词,表达一种反预期和元语否定的语用功能,这些共性为“还”与“都”的互换中和提供了基础。此外,对于“还”与“都”而言,比较、增量、反预期以及元语否定这些共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种诱发与被诱发的关系,如图1:

  

图1:“还/都”各共性特征的内在联系

4.“还”与“都”的凸显差异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认为语义结构并非直接等同于客观世界结构,而是对应于概念结构。后者与人在和客观现实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等密切相关,依赖于人的一般的认知和经验处理机制,该机制将有关联的经验组织成意向图式(李文浩,2016)。“还”与“都”的表达差异可以从意象图式入手,我们将“还”与“都”的意象图式直观地描述为图2与图3:

  

图2:“还”的意象图式

  

图3:“都”的意象图式

根据“还”与“都”的意象图式,两者的凸显差异可以归纳如下。

4.1 聚焦情状的延续与凸显范围中的特例

当说话者的视角聚焦于情状的延续用“还”,当说话者意欲凸显范围中的特例用“都”“都”凸显范围中的特例不是否定“都”表总括的基本义,例如“连老王都来了”,说话者认为“老王”很特殊,他是最不能来的,既然老王来了,那么说话者预设范围中的老李、老张、老赵都应该来。,如上图中的加粗部分。下面我们用具体的用例加以说明。

(41)你看,从早上6点钟拍到现在一直没休息,大伙儿到现在连午饭没吃呢。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

(42)为了不让患者长时间候诊,她连中午饭没吃,直到晚上8点多钟,才脱下白大褂。(1993年人民日报)

例(41)说话者用“还”强调“没吃午饭”这种情状一直延续到现在,是延续状态P,预期的终点B是“吃午饭的时间”。例(42)是说话者预设了一个范围,这个范围的维度包括医生会诊开始到结束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比如:没吃午饭、没喝水、没休息、没接电话等。说话者认为没吃中午饭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所以要强调,在预期范围中“都”选择“没吃中午饭”这个更加凸显的事件作为指向目标F1,它是最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它为真,范围内的其它事件自然也为真。

这里要说明的是,“都”作为总括范围副词,它所量化的对象不止一个,只不过通常情况下说话者只指出了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对象而已,例如:

(43)老实说,这剧本只是一个故事提纲,连分幕、分场、动作、对白都还没有的。(欧阳山《三家巷》)

这个句子中“都”量化的范围包括“分幕、分场、动作、对白”,这些是剧本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如果连这些基本要素都没有就不可能称之为剧本。“还”强调的是“没有”这种情状的延续。

4.2 时体的限制与要求

“还”聚焦情状的延续,“都”凸显范围中的特例,“延续”必须要有时间上的参照,范围中特例的凸显则没有时体要求,就是说“还”受到时体的限制,而“都”相对自由得多。上文提到“还”一般与“没”搭配使用,是因为“没”是对过程时状的否定,否定活动的实现或变化,“不”是对非过程时状的否定,否定非活动、意愿、事物的性状(郭锐,1997;聂仁发,2001)。“过程”是在时间轴上的延伸与“还”的“延续”义相吻合,这就是例(8)可以用“还”,而例(9)不能用“还”的原因。“还”在连字句中不能与完成体标记“了”共现使用“还”在连字句中不能与“了”共现,但在其他句法环境中两者可共现。比如在违逆句中“我打你又怎么样?我还就打了!”这里的“还”主观化程度比连字句中的“还”高,主要以表达语气为主。,因为“延续”与“完成”相矛盾,所以例(10)、例(11)中的“都”不能用“还”替换。

4.3 现实情态与非现实情态

情态在话语参与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时起着重要作用,一般可分为现实情态和非现实情态,现实情态表达的是一个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非现实情态的表达不介意事件的真实性,即是否发生或将要发生(曹秀玲,2012)。经对语料调查发现,不管是“还”式连字句还是“都”式连字句,都倾向于用在否定句中,尤其是“还”极少用例是出现在肯定句中的。肯定与否定的对立跟现实与非现实的对立相关,否定行为的实质是假设与现实事件相反,否定辖域内的行为是非现实的(张伯江,2000:129)。比如“连饭还(都)没吃”,否定辖域内“吃”这种行为是非真实、非现实事件,说话者正是通过这种非现实情态表达来实现反预期的表达效果,因为说话者期待“吃”这种行为是现实的,与非现实形成了反差。上文中提到连字句中虽然“还”与“都”倾向于用在否定句中但“都”在肯定句中的使用频率高于“还”,这种差异还要结合“还”延续义解释,“延续”具有未实现、非现实性特征与肯定句表达一种已实现、现实的事件行为相矛盾,而“都”是一种表总括的静态表达,不受现实情态与非现实情态的约束。

5.结语

许多语言现象在很多情况下既是中和又是对立的,孤立的考察显然难以揭示其本质特点(曹秀玲,2012)。中和需要语义及语用的共性为基础,同为增量副词的“还”与“都”隐含比较义并且具有反预期和元语否定的语用功能,连字句为两者提供了中和的土壤。对立是因为两者的基本义不同必然体现某种差异,连字句中“还”聚焦于情状的延续,“都”聚焦于范围中特例的凸显,“延续”是过程性的,必然要有时体参照,并且是非现实的,“范围中特例的凸显”不受时体约束,这就造成了“还”与“都”在连字句中中和的参差局面。除连字句外,“还”与“都”在比字句中也可以实现中和,如“小王比小李还(都)高”,在比字句中两者互换中和也是讲条件,有程度的。此外,“还NP呢”与“都NP了”,在某种话语场景中都可以表达反预期,如“都大学生了(还大学生呢),连一点创新意识都没有。”但是由于“还”与“都”的语义不同两者也定会有所差异。本文对相关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巴 丹 2013“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微殊与中和[J]. 汉语学报(3).//Ba Dan 2013 On the differ⁃ence and neutralization between“dou(都)”and“ye(也)”used in some related constructions[J].Chinese Linguistics(3).

曹秀玲 2012“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浅谈[J].中国语文(5).//Cao Xiuling 2012 On the co-occur⁃rence of shuo(说)/shi(是)with correlative words[J].Studiesof the Chinese Language(5).

崔希亮 1990 试论关联形式“连……也/都”的多重语言 信 息[J]. 世 界 汉 语 教 学(3).//Cui Xiliang 1990 On the multilayered information of the correla⁃tive form“lian…ye/dou”[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3).

杜道流 2014 拂逆句中的语气副词“还”[J].汉语学习(3).//Du Daoliu 2014 “Hai”as a modal adverb in antagonistic sentences[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3).

高增霞 2002 副词“还”的基本义[J].世界汉语教学(2).//Gao Zengxia 2002 The basic semantics of the adverb“hai”[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2).

郭 锐 1997 过程和非过程——汉语谓词性成分的两种外在时间类型[J]. 中国语文(3).//Guo Rui 1997 Process and non-process as two extrinsic tem⁃poral features of predicative constituents in Chinese[J].Studiesof the Chinese Language(3).

—— 2008 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4).//Guo Rui 2008 Seman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Chinese form words[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4).

蒋 静 2003“都”总括全量手段的演变及其分类[J].汉 语 学 习(4).//Jiang Jing 2003 Evolution of“dou”as a means of generalizing universal quantifica⁃tion and its category[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4).

蒋静忠,潘海华 2013“都”的语义分合及解释规则[J]. 中国语文(1).//Jiang Jingzhong&Pan Haihua 2013 How many“dou”s do we really need[J].Stud⁃iesof the Chinese Language(1).

蒋 严 1998 语用推理与“都”的句法语义特征[J].现代外语(1).//Jiang Yan 1998 Pragmatic reasoning and syntactic/semantic characterization of“dou”[J].Modern Foreign Language(1).

李文浩 2010 作为构式的“都XP了”及其形成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5).//Li Wenhao 2010 On the construction of“dou XP le(都XP了)”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5).

—— 2016 凸显观参照下“每”和“各”的语义差别及其 句 法 验 证[J]. 汉 语 学 习(2).//Li Wenhao 2016 A cognitive prominence approach to the seman⁃tic differences of“mei/ge”and the syntactic check[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2).

刘丹青 2005 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4).//Liu Danqing 2005 The typ⁃ical lian clause as a typical construction[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4).

刘丹青,徐烈炯 1998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5).//Liu Danqing&Xu Liejiong 1998 Focus,background,topic and Chinese“lian”clauses[J].Studiesof the Chinese Language(5).

刘乃实 2004 先设与元语否定[J].外语学刊(3).//Liu Naishi 2004 Presupposition and metalinguistic negation[J].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3).

吕叔湘(主编)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Z].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Lü Shuxiang(ed.) 1999 Eight Hundred Words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Extended Version)[Z].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聂仁发 2001 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1).//Nie Renfa 2001 The semantic features and meanings of time on two nega⁃tives“bu”and“meiyou”[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1).

沈家煊 2001 与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6).//Shen Jiaxuan 2001 Two constructions with“hai”in Mandarin Chinese[J].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6).

史金生 2003 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1).//Shi Jinsheng 2003 On the scope,types and order of sequential use of modal adverbs[J].Studiesof the Chinese Language(1).

王 还 1988 再谈谈“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Wang Huan 1988 Revisiting“dou”[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2).

吴福祥 2004 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3).//Wu Fuxiang 2004 On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X bu-bi Y·Z”[J].Stud⁃iesof the Chinese Language(3).

武 果 2009 副词“还”的主观性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3).//Wu Guo 2009 The Subjective use of the adverbial“hai”[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3).

徐烈炯 2002 汉语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吗[J].中国语文(5).//Xu Liejiong 2002 Whether Chinese is a discourse configurational language[J].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5).

袁毓林 2005“都”的语义功能和关联方向新解[J].中国语文(2).//Yuan Yulin 2005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semantic function and association direction of“dou”(都)[J].Studiesof the Chinese Language(2).

—— 2007 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J].中国语文(4).//Yuan Yulin 2007 On the implicit negation and NPI licensing of“dou”[J].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4).

张 斌(主编) 2001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Zhang Bin(ed.) 2001 Dictionary of M odern Chinese Function Words[Z].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

张伯江 2000 连动式的及物性解释[A].载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九)[C].北京:商务印书馆:129-141.//Zhang Bojiang 2000 An explana⁃tion on the V-V series based on the transitivity hypoth⁃esis[A].In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ed),Studies of Chinese Grammar(Vol.9)[C].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29-141.

张谊生 2005 副词“都”的语法化与主观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Zhang Yish⁃eng 2005 O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subjectivi⁃sation of the adverb“dou”(都)[J].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1).

宗守云 2016“还X呢”构式: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J]. 语言教学与研究(4).//Zong Shouyun 2016 The construction“hai+X+ne”in three con⁃ceptual domains:Acting,knowing,and uttering[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4).

左思民 2008 级差序列及其分类和语用价值[J].长江学 术(4).//Zuo Simin 2008 Classification and pragmatic value of scales[J].Yangtze River Academic(4).

Paris,M.-C. 1979 Some aspects of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the“lian…ye/dou”construction in Manda⁃rin[J].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5):47-70.

 
武钦青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01期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