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退役士兵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0 引 言

近年来,退役士兵已成为部分高职院校生源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退役士兵生源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方面,为加强和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国务院、中央军委于2001年9月修改公布的《征兵工作条例》规定“自愿入伍的全日制高校学生可以保留学籍至退伍复学”[1],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入伍和退役复学;另一方面,国办发[2013]78号文件关于深入贯彻《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鼓励“高等职业学校及专升本培养院校采取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对口招生等措施,引导更多退役士兵继续深造……”[2]许多省份已经试点若干所特色院校对接中央政策,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不少退役士兵的学习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与机会。

为深化退役士兵的安置改革,帮助退役士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浙江省于2011年开始在多所高职院校,以单考单招的形式、每年约400人的规模大力招收退役士兵[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浙江省首批招收退役士兵的院校,6年里累积招收退役升学士兵及保留学籍退伍后复学的士兵近500人。高职退役士兵在招得进来的同时,如何培养、培养的效果如何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问题之一。

1 退役士兵学业成绩统计分析

此次研究的17名退役士兵,分别归属于2013―2016届共4个年级。其中,15人为退役后通过单考单招升学,2人为入伍保留学籍退役后复学,4个年级总体有效学生样本约1 500人,课程成绩数据来源于我校教务系统,样本量约7万条记录(每个学生一门课为一条记录);抛开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整体样本的数量、真实性和科学性有一定的泛化参考价值。

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气象需求,要求地方政府和气象部门必须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力度。高度重视与监管气象服务程序,布设乡镇气象服务站,切实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变化的工作,维护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性。把农村防雷工作纳入到管理体系内,针对农村住房建设过程中合理把控防雷设计、防雷施工水平,执行农村建设工程的防雷设计评估制度与施工管理制度。此外,定期检查农村地区防雷建设情况,整理并全网公布调查结果,特别是公共建筑、农村学校以及农村企业的防雷隐患,应该分别给予指导和帮助,督促其防雷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①奶牛的呼吸和排汗增加,会引起矿物质的不足,应在日粮干物质中添加1.2%~1.5%的钾、0.6%的钠和0.3%的镁。②补充碳酸氢钠,调节体内酸碱平衡,防止失水过多和代谢产酸造成的酸中毒。③在日粮中添加某些复合酶制剂、瘤胃素、酵母培养物等,对奶牛热应激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④一些清热解暑、凉血解毒作用的中草药,兼有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双重作用,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反应。如采用石膏、板蓝根、黄芩、苍术、白芍、黄芪、党参、淡竹叶、甘草按一定比例配制粉碎后拌入日粮中,可起到很好的作用[4]。

1.1 基本学情与学习态度分析

从补考率可以发现,退役复学的学生成绩明显好于退役升学的学生成绩,这是第一层次的两极分化;退役士兵3年加权成绩班级排名分布如图2所示,退役升学的学生内部出现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有7位学生的成绩名列班级前20名,而有4名学生的成绩基本垫底,这是第二层次的两极分化。

  

图1 退役士兵与全系学生基本学情数据对比分析

1.2 核心专业课与课程补考率统计

1.3.2 退役升学士兵是补考重灾区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15名退役考学士兵的47门次的补考中,必修课44门,限定选修课3门。其中,有37门专业课,近一半(15门)是编程课,平均每3.13门补考课程中就有一门编程课,几乎高达平均值的一倍;而在全系3 297门补考课程中,有623门编程类课程补考,相当于平均5.29门补考课程中就有一门编程课。

虽然退役士兵通过单考单招时是分专业招生的,但是由于对专业前景、核心课程等了解不多,许多学生进校后明显感觉“水土不服”。虽然许多学校提供了完善的转专业制度,但是要么门槛较高,要么为时已晚,这就需要学校在招生或者学生入校学习的前几个月,针对退役士兵制订更加科学、灵活的专业定位机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选择专业时不能做到全面了解,以及对专业学习难易程度、就业前景等方面的评估,那么肯定会直接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兴趣缺失、自信心丧失、成绩不理想甚至退学等。

教学政策上,我校对所有退役士兵实行英语免修,其他课程也有1.2的系数加分,即卷面50分则等同于60分。即便在这样的优惠条件下,退役升学士兵的补考率仍然远高于全系平均补考率。对比退役复学士兵,由于退役复学的学生已经在学校就读过1~2年,他们对于学习的延续性、学校环境、教学模式可能更为适应,因此补考率非常低。不可否认的是,退役升学士兵从军几年,久离课堂疏于专业课程学习,但经过短时间的复习能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而实现继续深造,说明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错的,但是两极分化如此明显却值得深思。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他们不适应专业学习,还是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自律、管理等其他因素,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改革点。

1.3 学业数据统计问题反映

1.3.1 退役士兵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退役士兵与全系学生基本学情数据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退役士兵相较同系同届学生,平均年龄约大2.8岁,再加上在部队的2~3年历练,无论是心智上还是态度上都应更为成熟,但令人意外的是,退役士兵最大的优势——纪律性与体能(体育),数据却达不到全系平均。晨跑成绩,即早上第一节课之前的全校性操场跑操活动的签到率,全系平均分为82.54分,而退役士兵为80.25分;同时,退役士兵的体育课平均分为67.1分,而全系平均分“高达”74分。晨跑最大的难度在于晨间冬冷夏热和晨起的难度。不考虑退役军人的体能优势、年龄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课和晨跑的分数基本上能反映出学生的自律性,如迟到、早退、旷课、逃课等问题。最后毕业设计的成绩即使剔除未能正常毕业的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也处于系部平均左右,没有太过突出的成绩。

分析统计数据发现,全系3届约1 076名学生共有3 297门课程补考,平均每人补考3.06门课;高职退役士兵享受外语免修待遇,剔除其他学生外语课的补考数据后,全系学生平均补考门数为2.87。2名退役复学士兵无一门补考;15名退役考学士兵平均补考门数为3.13,共有47门课补考(外语已经免修,文化课有1.2左右系数的加分),高于平均补考率。

11位有补考经历的退役士兵中,近一半达到5门以上(含5门)的补考,补考门数分别是11门、8门、7门、5门和5门。累计5门补考是我校划定留级的硬标准,如果毕业前补考不能通过,那么只能延期毕业,毕业2年内补考不能通过,则意味着不能拿到毕业证。

1.3.3 专业课是重中之重

虽然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microRNA、外泌体等新兴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因其无创性和低风险性逐渐兴起,但其临床应用仍然相对较少[10],而血清肿瘤标志物仍然是胰腺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标志物[11]。

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基本去掉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等基础、核心理论专业课。我们认为程序类系列课程基本能反映我校学生的专业课水平,以专业基础编程课为例,编程课之所以成为专业课,是因为该课程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二字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专业基础课是退役士兵补考的重灾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专业选择是否科学(感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是否具有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素养。

  

图2 退役士兵3年加权成绩班级排名分布

2 高职退役士兵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灵活科学的专业选择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科专业是要陪伴学生一辈子的“第二次生命”,专业选择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面临的一大难题。遗憾的是,家长和学生在升学时过多地关注于分数和学校,而不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专业),导致一大部分学生可能学习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更确切地说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因此也就失去了选择。与普通高考招生中学生有众多选择所不同的是,高职招收退役士兵时基本上都是拿出特色、王牌或就业率高的专业,这就导致退役士兵所能选择的专业受限。

钉钉软件由阿里巴巴公司开发,是被广大企业应用于人事管理、流程管理的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大学生管理,其本质即人力资源管理,因此通过创新性融合,该软件能够满足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大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通过钉钉软件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质量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上海光谱722E型可见—分光光度计、A-531型破壁养生机、电子分析天平、美国热电冷冻离心机等、MERCK Limited超纯水系统。

2.2 与时俱进的课程衔接

泛IT专业有很明显的时代性,计算机技术通常以3~5年作为一个周期更新换代。加上课程改革的建设需要,许多平台课程或者方向性较强的课程,也是随着行业理论和技术的革新而换代。例如,某退役士兵大一入伍保留学籍前所学专业的基础编程语言是C语言,而2~3年退役后复学进入大二的学习,同级学生学习的平台语言则是Java,那么紧接着的Java Web开发、Android开发等课程且不说能否及格,能否达到入门水平都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目前我们能想到的就是不仅让学生个人入伍,专业学习也要入伍,如学生在部队时利用业余时间与学校保持畅通密切的沟通,对自己复学后所需要的前导课程等进行预习,避免复学后跟不上学习进度,或者在复学时,让他们能更加灵活地选择专业或方向,如调整到不改变原平台语言的专业等。

2.3 弹性的学制与学分制

近年来,教育领域中外合作的机会比较多,以高职学生出国读书为例,抛开专业知识,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当然,雅思、托福也只是一个考试手段,平时的课堂、考试、沟通和日常交流仍然需要应用英语,这样就可能导致原本既定的1年或2年的国外合作院校学制显得捉襟见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很多学校都采取了弹性学制,即如果学生觉得在既定的2年时间内无法取得足够的学分,那么可以考虑延长半年或1年,用以加强基础的外语听、说、读、写等能力。我们认为退役士兵的学习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尝试实行弹性学制,不用考虑退役后一定跟着这一届学生或者一定要在规定年限毕业,而是可以用1个学期适应校园生活,加强基础平台课、外语、数学等基础课程,以便更加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后续的专业学习,从长远来看,这样也可以适当减小学生的毕业压力。此外,学分方面也可以考虑弹性机制[4],如采用课程互换等,让学生修一些相关难度低的课程或者用多门选修课抵一门必修、多门实践课抵一门理论课,采取多样的形式获取学分,以适应高职退役士兵动手能力高于理论学习能力的特点。

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也具有专业性特征,语文科目也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但受到思维上的局限。[1]当前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的国家企业要求和职教形势。现如今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妨碍其履行教育职责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2.4 以生为本的导师制

现阶段高职教学管理模式是以班建制为基础的学分制模式,由于教育资源紧张、非小班化教学、师生比高等现实因素,很难实现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导师制,但是考虑到大部分退役士兵经过全军事化强化管理,突然进入到一种充分自由的环境和状态,难免有松懈的心态;又考虑到分摊到各系各级的退役士兵人数并不多,可以尝试以核心专业课教师为主的导师制,一名教师3年结对1名学生,从退役士兵的校园环境熟悉、生活安排、专业学习与补差、毕业实习、论文与就业等方面,进行一站式的跟踪帮扶。这样能在不同的阶段,对退役士兵的学习、生活状态有一个动态的了解,不至于出现多门补考留级、退学,甚至不能毕业的极端问题。

2.5 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

由于退役升学和退役复学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且退役升学这个集合里也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入伍升学和直接高考升学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对于课堂、知识的热情和学习状态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同理,退伍复学的大二新生与直接大一升大二的新生相比,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实行一定的差异化教学[5]和预热。我省某些院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如将同一专业的退役升学士兵编排在同一班级,设置不超过30名学生的小班,为他们设定专门的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这样不仅协调差异性,还更适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3 结 语

高职退役士兵的教育建设是一个广且重的话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如何,让退役士兵能走的进来,学得所需,走的出去,是我们接受和培养高职退役士兵的初衷。当然,针对退役考学、复学等多种情况,还需要结合各院校自身的管理、建设问题,以及具体专业、具体学生的学情等各种细节,通过不断的试错、摸索、改革,才可能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兼容性强的退役士兵培养之路。这样一个特殊而又不可忽视的群体值得今后持续不断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征兵命令和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S]. [2002]参联字1号.

[2] 国务院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民政部 总参谋部等部门关于深入贯彻《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S]. 国办发[2013]78号.

[3] 余靖静. 浙江: 退役士兵可免费读高职[EB/OL]. (2011-03-23)[2017-11-01]. http://news.163.com/11/0323/11/6VQVHKIA00014JB5.html.

[4] 朱振岳. 浙江扩大高职招收退役士兵试点今年6所试点院校招生400人[N]. 中国教育报, 2012-01-18(1).

[5] 朱小峰. 高职院校退役士兵学生教育体系建构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6(2): 80-81.

 
邹会来,张宪乐
《计算机教育》 2018年第05期
《计算机教育》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