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山水以畅游——解读郭熙的《树色平远图》

更新时间:2009-03-28

郭熙是中国11世纪晚期杰出的山水画画家,师法李成,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犹如蟹爪下垂。现在学界对于郭熙画作的研究分析不多,大多着眼于对其画论《林泉高致》及其代表画作《早春图》的研究,而关于郭熙《树色平远图》的研究可以说几乎没有。但其实我们通过仔细观看分析郭熙的这幅《树色平远图》画作,会发现它和北宋那些画高远险峻的大山水画不同,它没有那些宏伟山水画给人的压迫之感,不会让人心生畏惧。郭熙的这幅《树色平远图》以平远构图,所绘也非巨障高壁,而是一河两岸的深秋之景,却给我们带来清远旷达、恬淡缥缈的精神享受。从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我们可看到郭熙对于山水画的要求,他认为山水画要满足人们,特别是士人“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要求,并要获得“快人意”之感,而这种“快人意”之感在这幅画中实际就体现为一种“山水以畅游”的理想,这种理想在画作中则是通过丰富的时空意识来实现。

一、时间的流动

郭熙画作有着明确的时间意识,而他对于时间意识的把握来自于他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和体悟性的认识。在《林泉高致》中,他强调四时之景及朝暮之景的不同,如“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冶,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等等,而他对于时间的这种明确意识也贯穿到这幅《树色平远图》中。

郭熙的这幅名为《树色平远图》的画作,在标题上看不出所绘画的季节,但通过对画中典型形象“树”的分析,可知郭熙所绘是深秋之景。郭熙画树最有特色,这一特色来源于他的蟹爪树画法,树枝向下生发,如蟹爪状,因而得名。这一画法是师承李成,主要用来表现北方地区的枣树、槐树等树木。具体到此画中的树,从数量上看比较稀少,比较明显的就是河岸边的几棵。这几棵树主枝特别明显,枝丫也长短相间、疏密得当,使用“蟹爪”这一技法画树,树枝或向上伸展,或向下低垂,使树枝显得顾盼有态。而树干则虬曲多变,外轮廓线粗壮浓重,用墨较重,这与他画山石的粗壮圆转的轮廓线用笔也是相互协调的。从形态上看,这几棵树相互俯仰,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个体,而有一种相互支撑、依偎之感。对应不同的季节,郭熙的“蟹爪树”给人的感觉也迥然不同,在《早春图》中郭熙也是以“蟹爪”作树,对比两幅画中的“蟹爪树”,就可明显看出季节的差异性,在《早春图》(如图1)中的“蟹爪树”葱郁,给人的感觉是春回大地,树枝马上要吐露新芽的生机之感,树特别的挺拔,耸立。而在《树色平远图》(如图2)中的“蟹爪树”则稀薄,最明显的是画卷后半部分的几棵,树干弯曲但苍劲,树干和树枝上缠绕着长长的藤条,给人以树叶刚刚凋零之感,一派秋意。郭熙此幅画作中的寥寥几棵树就将北方深秋草木的体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一树知秋”。

  

图1

  

图2

我们能够从此画的许多意象中看到郭熙明确的时间意识,但更进一步的是体验到这幅《树色平远图》中时间的变化。总的来看,这幅画以平远构图,没有高山耸立的崇高感。画面上只有远山野水、河上轻舟、几棵秋树,整幅画留有大量的空白。在画作本身的世界中,通过远山野水的映衬,给人一种时间在缓慢地流动的感觉。郭熙这幅画中的“蟹爪树”“烟云”“河流”“小舟”“行人”等意象都不是静止不动的,他不是将它们各自孤立地画于绢上,而是将它们相互联系的置于一个空间之中。在这个空间之中,通过山石之间云烟的流动(如图3),我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缓慢流逝,朱良志在《生命清供》里说过“中国的山水画就是在做一种‘云烟’的游戏”,而这种云烟也赋予山峰流动的生命气息。云烟在山峰间游走,而山脚的河流也在缓缓流淌,点点轻舟在河间任意游走,舟上的渔翁在闲适地垂钓;岸上行人也在向着山间深处走去,虽然行人在画作上是静止的,但通过郭熙对行人身形、步伐的勾画(如图4),我们仿佛可以进入画中跟随他们,步履不停地向前走去,感受到一种时间的缓缓推移。在画卷的后半部分,将观者的视线收拢,向左引至河面的小桥上,桥上的两个老者正向凉亭走去,前面的老者正转过身仿佛在向后面的老者交代什么(如图5);前景中的几棵蟹爪树上枝叶凋零,身形正好对着此路,在这条路上不知目送了多少行人的离去。虽然这些行人、小舟、渔翁在山水画中都是点景,但郭熙却刻画的很细致,让观者在读画之时,更能畅游其间,进入到画作本身的世界,感受到其中的云烟雾缈。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并拍下拔河场面,特别是人物动作以及表情,并让学生观看拔河视频,通过观察能够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采用活动视频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此调动学生内心细腻的情感,使写作更加深刻。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观察能力,这也是语文作文写作重要的素材。

具体到郭熙这幅《树色平远图》的平远布局(如图6),它拉伸了画面空间的纵深感,使空间更具流动性。平远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其视线自近向远推向渺远,层层远去,渐远渐虚。在构图时,画面景物的位置十分重要。这幅图近景是几棵枯树、一处凉亭。中景是大片空空茫茫的河面,随着水面的延伸,远处远山迷中有烟云的明灭,空间的流动特别明显。特别是群山在不断延展、后退、消隐时,空间的这种不著痕迹向后位移的纵深之感,更加深了空间的流动性。郭熙所绘的山峰(图7),使用“卷云皴”的用笔,轮廓线条不是十分明显,它和水墨、皴法晕染融为一体,山石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纹理有圆转、波动的特点,使得整体的山峰有“云动”的效果,而其间笔墨的粗细变换,从透明的青灰到炭黑浓淡交替的皴笔,使不同的墨调彼此间交汇碰撞,营造出一种湿润迷蒙的雾气效果,这种雾气效果正流动在群山向后位移结构的留白之间,加深了群山后退的纵深感,从而也加剧了画面空间的流动感。并且“远”本身就是山水形质的延伸,当我们的视线投向画面虚幻模糊的远方时,自然而然会引发对无限的想象,在这视觉和想象的统一中,有形山水直接通向虚无,而这飘飘渺渺、若即若离的大片茫茫的空虚之处,正是畅游之所。

郭熙《树色平远图》的这种独特的时空意识成就了他的林泉之心,以及对“山水畅游”的审美追求。这种“山水以畅游”的精神实际上就是郭熙“林泉之志”的具体表达,所谓“林泉之志”,也正是人们对丘园养素所常处、泉石啸傲所常乐、渔樵隐逸所常适、猿鹤飞鸣所常亲、烟霞仙圣所常愿的向往和追求,与此相反的则是人们对尘嚣缰锁的厌恶和超脱。山水画的价值就在于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内心追求,在此基础上获得“快人意,实获我心哉”的精神享受。这种“畅游”也是人们纯粹的审美享受,同时作为山水画纯粹的审美价值。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过,“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这种与自然、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的精神在山水画中就是要讲求山水的“畅游”性,而“畅游”得以可能的根基之一就在山水画所表现的时空意识上,画作表现的时空意识越丰富,越能让观者进入作者的画中世界。郭熙的这幅《树色平远图》通过山石的布局、云烟的流动,行人、小舟、渔翁、枯树的点景,将观者带入这一静谧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时间的流逝是缓慢的,大量的留白以及山石间的云烟雾绕,群山的后退,使得整个空间又赋予流动性与想象性,让我们在畅游山水间,感受这一片时空的闲适旷达,体悟郭熙的林泉山水的生命精神。

  

图3

  

图4

  

图5

二、空间的流动

郭熙的这幅《树色平远图》讲求“山水以畅游”,这种丰富的时空意识除了从画作时间的变化流逝中去体味之外,还要从画作带给我们的这种空间的流动感去把握。相较其它以高远构图的北宋大山水画而言,这幅《树色平远图》以平远构图。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曾说“平远较之高远与深远,更能表现山水画得以成立的精神性格。所以到了郭熙的时代,山水画便无形中转向平远这一方面去发展。郭熙对平远的体会是‘冲融’‘冲澹’,这正是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脱时的状态,正是庄子、魏晋玄学所追求的人生状态。而此一状态,恰可于山水画的平远的形相中得之,于是平远较之高远深远,更适合于艺术家的心灵的要求了”。高远通常使观者产生一种崇高感,而平远少了高远的那种压迫感,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平和感。平远之境的山水易于在绢上建立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和谐冲融,使审美主体更容易畅游淡岚轻施的遥山远水。

  

图6

正如郭熙画山水画是希望能够达到“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目的,他在《林泉高致》中这样写道:“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郭熙强调山水画要让人可以居住和悠游,作画人应当以“可居、可游”的宗旨来作画,而赏画者也应该以“可居、可游”的眼光来赏画,这才不会失去山水画本然的趣味。这种“可居、可游”的思想使我们在此画中能体味出时间的流逝,而也正是在这种时间的变化与流逝中引领我们去畅游山水。

从这幅《树色平远图》的整体图式来看,这幅画的构图模式是一个“S”形的翻转。这是从太极图中延伸出来的,主要景物都沿着“S”形来布局,此种构图,使得画面更易于延伸和调节,既可以使景象呈于画内,也可以取之画外,给观者以柔和迂回,蜿蜒起伏的律动感和节奏感。而且这一构图模式,使得“S”形的两边留有大量空盈的空间,这些空盈的空间不是无,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荃》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郭熙的这幅画利用“S”形构图,画作布景很空,每一个景象的位置都安排恰当,以“S”形为脉络贯穿全景,极富流动感,同时又给画作留出充分的空间让观者畅游。宗白华也曾说“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这也是在这幅画中能够山水畅游的原因所在,虽然这是郭熙对自然山水的拟写,但在一笔一墨间内蕴了郭熙对林泉山水的生命体悟,继而据此赋予画作丰富的时空意识,让观者在读画时,能够进入画中世界,在画作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流动中,畅游山水。

  

图7

三、审美追求之山水畅游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中,烟气成分复杂,为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SCR系统通常布置在袋式除尘器后端;为增强SCR系统稳定性,通常将袋式除尘器出口150℃的烟气经过烟气再热系统加热至170℃以上,再进入SCR系统脱硝。SCR系统常用的烟气再热系统是蒸汽-烟气加热器(SGH)与烟气-烟气加热器(GGH)+蒸汽-烟气加热器(SGH) 2种方式,通常采用SGH加热烟气,SCR催化剂运行温度为170~200℃;采用GGH+SGH加热烟气,SCR催化剂运行温度为220~240℃。

①郭熙(约1000——约1090),北宋画院山水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人。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代表作有:《早春图》《幽谷图》《树色平远图》《关山春雪图》等,其子郭思纂集其画论为《林泉高致》。

注释:

②郭熙《树色平远图》绢本32.4cm×104.8cm,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该项改革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基本功和临床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临床科研意识,学生问卷及教师问卷结果显示出科考核采用学术报告形式是可行、有效的。

[2]朱良志.生命清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参考文献:

[1]郭熙.林泉高致[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现场对支撑靴板进行了固定,并模拟了竖井掘进机面临的部分偏斜情况。将模拟偏斜情况输入到偏斜测量系统后,检测和记录支撑油缸的油压变化峰值。为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将控制输出量乘以系数0.2进行输出。部分试验结果见表3。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4]笪重光.画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美白、嫩肤的化妆品,如果效果特别明显,而且见效很快,那么就要多加留心,谨慎使用。保养是好事,但是如今化妆品市场水太深,当心化妆品“四种坑”。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龚婷婷
《美与时代(下)》 2018年第04期
《美与时代(下)》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