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适宜施氮量研究[1-2]。进入21世纪以来,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文献大量刊出,但需要明确回答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30年来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是否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哪些区域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业已建立起来,是否还有空白区域;不同区域的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的差异究竟有多大;我国小麦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的分布状况怎么样;学者们采用的丰缺指标分级方案各不相同,如何进行比较;一些研究只是建立了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并未给出适宜施氮量[3-6],如何予以解决;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小麦适宜施氮量范围等等。本研究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开展的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试图解答上述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1.1 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

搜集我国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研究文献,从中提取小麦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氮素含量回归方程,以及小麦缺氮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氮素含量的范围。选用如下土壤氮素丰缺分级方案[7]:第7至1级缺氮处理相对产量范围分别为<50%、50%~60%、60% ~70% 、70% ~80% 、80% ~90% 、90% ~100%和≥100%。将小麦土壤氮素丰缺分级方案中各个级别的缺氮处理相对产量的起讫点数值(50%、60%、70%、80%、90%和100%)分别代入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氮素含量回归方程,计算土壤氮素含量,所得数值即为相应级别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的起讫点。超出试验范围的外推数据,允许在高端和低端各保留1个。

1.2 小麦适宜施氮量

采用如下公式[8-9]计算小麦适宜施氮量。

式中F为小麦适宜施氮量,A为小麦目标产量移出氮量,R为缺氮处理相对产量,E为氮肥当季利用率。选取每个丰缺级别缺氮处理相对产量的下限作为这个级别的缺氮处理相对产量,第7至1级分别为40%、50%、60%、70%、80%、90%和100%。

小麦单位经济产量移出氮量变异范围较大,一般为25~30 kg/t,本研究确定为28 kg/t[10-12]。全国各地小麦产量差异很大,雨养小麦低者不到3 t/hm2,灌溉小麦高者可达12 t/hm2以上,确定如下7个目标产量:3.0,4.5,6.0,7.5,9.0,10.5,12.0 t/hm2。小麦7个目标产量移出氮(N)的数量依次确定为84,126,168,210,252,294,336 kg/hm2。我国小麦氮肥当季利用率变异范围很大,低者小于30%,高者超过50%。本研究设置3个氮肥当季利用率:30%、40%和50%。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氮素含量回归方程

搜集提取出9个省、自治区小麦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回归方程的数量依次为18,3,3个,合计24个(表1)。21个回归方程采用自然对数模型,3个采用反函数模型。样本数量(试验点数)≤14,15~20,21~30,31~80,80~130 个的研究数量分别为7,7,2,4,4个。23个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个达到显著水平(P<0.05)。决定系数≥0.5和<0.5者分别为14和10个。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限≤30,31~40,41~50,51~60,61~70 mg/kg和原文献未注明的研究数量依次为 3,6,1,3,3,2 个;上限≤100,101~150,151~200 mg/kg 和原文献未注明者依次为3,10,3,2个。缺氮处理相对产量的下限为≤49,50%~59%,60%~69%,70%~79%和原文献未注明者分别为 10,5,4,2,3 个;上限为≤79%,80%~89%,90%~99%,≥100%和原文献未注明的研究数量分别为1,3,11,6,3个。关中灌区、河套灌区和河西走廊的小麦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氮素含量回归方程研究较为系统,黄淮海平原、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开展了一些市域和县域研究,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皆为空白。

2.2 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

[10]高祥照,马常宝,杜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32.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脑梗死的发生率在400/10万-700/10万之间[4],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突出,该疾病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因此临床中关注度高,该疾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居高不下[5]。急性脑梗死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因素,急性脑梗死有四分之三的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因此患者的生活受到了威胁,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在研究中,脑梗死患者的抢救几率比较高,但是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了脑组织的损伤,治疗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因此,临床中为了让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下降,让患者能够自理生活,临床中都是往这方面去研究和探讨。

采用外推数据,第1级碱解氮含量下限≤100,101~150,151~200,201~400,401~600 mg/kg 的丰缺指标数量分别为1,10,5,0,2个,第7级碱解氮含量上限≤20,21~30,31~40,41~50,51~60,60~70 mg/kg者分别为 2,4,4,4,2,2 个。第 1 级全氮含量下限1.9~4.8 g/kg,第 7级全氮含量上限 0.4~0.9 g/kg以下。第1级有机质含量下限41~80 g/kg,第7级有机质含量上限14~17 g/kg。不同区域小麦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差异很大。第5级碱解氮含量下限低者仅21 mg/kg,高者达97 mg/kg。安徽蚌埠和陕西旬阳小麦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世纪80—90年代土壤碱解氮第2级下限为113(87~135)mg/kg,21世纪采用和不用外推数据者分别为133(86~325),106(86~143)mg/kg。

表1 中国若干区域小麦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与土壤碱解氮(或全氮、有机质)含量回归方程

注:□表示20世纪80—90年代研究结果;△表示全氮;☆表示有机质。

自然区域黄淮海平原回归方程土壤碱解氮/(mg/kg)[或全氮、有机质/(g/kg)]含量45~170 65~103 55~120相对产量/%40~95 77~93 68~91行政区域河北清苑河北望都河北内丘山东兖州□山东临朐山东郯城河南中部△河南邓州☆安徽蚌埠☆安徽蚌埠△安徽蚌埠安徽小麦-玉米轮作区☆陕西旬阳陕西洛南关中灌区关中灌区咸阳灌区甘肃庆城甘肃庄浪甘肃临洮宁夏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河西走廊□新疆阿克苏y=40.939Lnx-112.97 y=34.74Lnx-69.88 y=31.087Lnx-55.485 y=35.7Lnx-69.11 y=36.808Lnx-77.24 y=x/(0.006 4x+0.542)y=41.896Lnx+70.286 y=49.672Lnx-84.117 y=27.917Lnx-22.089 y=28.805Lnx+55.302 y=27.25Lnx-64.574 y=46.993Lnx+25.102 y=21.599Lnx-34.919 y=26.375Lnx-37.615 y=29.578Lnx-46.557 y=21.462Lnx-13.238 y=24.718Lnx-20.067 y=26.145Lnx-28.781 y=51.335Lnx-149.24 y=52.723Lnx-145.44 y=1 000x/(6.712x+593.5)y=32.791Lnx+80.383 y=1 000x/(5.38x+661.7)y=113.18Lnx-418.87决定系数R2 0.742 1**0.649 9**0.941 9**0.798 2**0.514 1**0.485 8**0.383 5**0.794 7**0.219 7**0.152 6**0.198 2**0.600 5**0.307 1*0.305 7**0.149 0**0.367 9**0.472 3**0.937 7**0.950 0**0.937 7**0.835 4**0.672 2**0.675 0**0.559 5**样本数量n 20 8 10 20 17 9 17 20 128 128 128 27 14 25 72 78 50 10 10 11 16 103 20 31 67~10870~100秦巴山区关中灌区黄土高原河套灌区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0.8~1.4 11~23 9~27 0.5~1.4 35~150 13~27 32~151 53~137 40~110 29~127 30~100 23~99 40~140 52~118 68~188 0.3~1.7 39~125 40~100 51~85 40~80 25~91 25~91 25~91 31~75 35~84 55~99 56~110 60~95 57~100 52~97 38~105 62~105 61~97 30~100 38~95文献[3][13][14][15][4][16][5][17][18][18][18][19][20][21][22][23][24][25][26][6][27][28][2][29]

2.3 不同氮素丰缺级别土壤小麦适宜施氮量

土壤氮素丰缺级别与小麦适宜施氮量线性负相关(表3)。以第2级的适宜施氮量为基数,每降低1个级别,小麦适宜施氮量提高1倍,第3~7级的小麦适宜施氮量分别是第2级的2~6倍。目标产量与小麦适宜施氮量线性正相关。氮肥当季利用率与小麦适宜施氮量线性负相关。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级的小麦适宜施氮量最低,为零。氮肥当季利用率30%、目标产量15 t/hm2、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7级之小麦适宜施氮量最高,≥672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40%、目标产量3~12 t/hm2时,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第1~7级的小麦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21~84,42~168,63~252,84~336,105~420,126~504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30%时,土壤氮素收支平衡点(氮素施入量等于氮素移出量)为土壤氮素丰缺级别之第4级;氮肥当季利用率40%和50%时,土壤氮素收支平衡点依次为第5和6级。

表2 中国若干区域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mg/kg

注:□表示20世纪80—90年代研究结果;◇表示无土壤氮素含量或相对产量范围;△表示全氮;☆表示有机质;带下划线者为外推数据。1)全氮、有机质含量单位为g/kg。

?

3 讨论与结论

3.1 中国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的历史变化、区域差异与空白区域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全国协作组[1]的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小麦缺氮处理相对产量90%的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限为159(48~400)mg/kg。本研究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小麦土壤碱解氮第2级下限(缺氮处理相对产量90%)为113(87~135)mg/kg,21世纪采用和不用外推数据者分别为133(86~325),106(86~143)mg/kg。据此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30年来我国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是否发生变化的结论尚不能得出。本研究表明,不同区域小麦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差异很大。以缺氮处理相对产量60%指标为例,土壤碱解氮含量低者仅21 mg/kg,高者达97 mg/kg。区域差异的成因可能有以下几项,一是土壤类型不同,供肥特点存在差异。二是水稻单产水平不同,养分需求强度存在差异。本研究亦表明,关中灌区、河套灌区和河西走廊的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适宜施肥量研究较为系统,黄淮海平原、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开展了一些市域和县域研究,尚存在很多空白区域。

[2]李增凤,张仁陟,邵煜庭,等.甘肃河西灌漠土有效氮丰缺指标及施氮量的研究[J].土壤通报,1989(3):124-125.

表3 不同丰缺级别土壤小麦适宜施氮量 kg/hm2

目标产量/(t/hm2)氮肥当季利用率/%第7级 第6级 第5级 第4级 第3级 第2级 第1级3.0 4.5 6.0 7.5 9.0 10.5 12.0 50 40 30 50 40 30 50 40 30 50 40 30 50 40 30 50 40 30 50 40 30≥101≥126≥168≥151≥189≥252≥202≥252≥336≥252≥315≥420≥302≥378≥504≥353≥441≥588≥403≥504≥672 84 105 140 126 158 210 168 210 281 210 263 351 252 315 421 294 368 491 336 420 561 67 84 112 101 126 168 134 168 223 168 210 279 202 252 335 235 294 391 269 336 447 50 63 84 76 95 126 101 126 168 126 158 210 151 189 252 176 221 294 202 252 336 34 42 56 50 63 84 67 84 113 84 105 141 101 126 169 118 147 197 134 168 225 17 21 28 25 32 42 34 42 55 42 53 69 50 63 83 59 74 97 67 84 11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2 中国小麦土壤氮素丰缺级别的分布

本研究表明,在注明缺氮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氮素含量范围的21项研究中,不用外推数据,第4和5级很高(91%),第1级划出比例极低(10%),第2,3,6,7级亦较低(40%~70%)。由此可见,我国小麦缺氮处理相对产量大多介于60%~80%;小麦土壤氮素丰缺级别集中在第4~5级,小麦土壤普遍缺氮。

3.3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中试验点数的要求和外推数据的采用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要求试验点数20个以上为学者们较为一致的观点[12,30-31]。若每个级别要求3个以上试验点,则5~7个级别至少需要15~21个试验点。本研究之24个回归方程中,试验点数不足21个者为14个,比例高达58%。外推数据能否采用,学者观点并不一致。本研究允许在高端和低端各保留1个外推数据,结果基本靠谱。由此看来,外推数据可以谨慎采用,但应予以注明。

3.4 中国小麦适宜施氮量

张福锁等[11]针对华北平原、西北旱地、西北内陆灌区和江苏水旱轮作区目标产量3~9 t/hm2小麦的推荐施氮量为0~315 kg/hm2。本研究涉及文献[13-29]的研究表明,全国各地目标产量1.5~9.0 t/hm2小麦的推荐施氮量为0~351 kg/hm2。本研究相应目标产量之小麦适宜施氮量与上述推荐十分接近。

3.5 适宜施肥量影响因子及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点

孙洪仁等[9]的研究表明,土壤养分丰缺级别与适宜施肥量线性负相关,目标产量与适宜施肥量线性正相关,肥料当季利用率与适宜施肥量线性负相关,本研究与其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丰缺级别第4,5,6级分别为肥料当季利用率30%、40%和50%情形下的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点,与孙洪仁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以G2京沪高速公路在镇江市某互通立交为实例工程。首先对实例工程的新建匝道需求进行计算分析。根据本文式(1)可知,实例工程应设置4×3=12条匝道。根据现状统计(图5),实例工程已建有11根转向匝道,因此需要再新建一根匝道,根据现状分析,k=4,n0=11,i=1,j=4,同时对可行方案数进行计算,可知可行方案为:

参考文献:

[1]周鸣铮.中国的测土施肥[J].土壤通报,1987,18(1):7-13.

《协定公约》虽然是多边工具,但其实质是更有效率地推动双边税收协定的多边化。当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不一致的时候,一是遵从税收协定优先的原则,即国内税收法律规定的条款严于税收协定的,按税收协定执行;二是孰优的原则,即国内税收法律规定的条款宽于税收协定的,按国内税法执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任何的语言范畴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语言范畴的形成要受到语言外部和语言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以上促动因素经常可以共同作用于某一范畴的扩展,以达到人们想要的表达效果。

[3]刘辰琛,吉艳芝,张丽娟,等.河北清苑县冬小麦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2010,41(4):911-915.

[4]贺键,郭守平,李燕.县级区域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57-258.

[19]王勇.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及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5]乔勇.豫中平原麦田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的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4):6-7.

[6]宋景东.临洮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1):47-48.

西南限气,鲁冀限电,环保检查,减产停产……于是乎,国内尿素市场全面普涨,你Get到了吗?然而,很多地方需求不旺盛,成交不踊跃,你Get到了吗?氮肥上涨,磷肥上涨,钾肥上涨,于是乎,复肥市场顺理成章全面普涨,你Get到了吗?然而,很多地方,需求很清淡,成交显谨慎,你Get到了吗?

[7]孙洪仁,曹影,刘琳,等.测土施肥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0):1-5.

[8]孙洪仁,曹影,刘琳,等.“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的新应用公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4):1-4.

在矿区内针对性采集了石墨矿、斜长角闪片岩、大理岩、黑云斜长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350件物性标本,进行了电性测定,统计结果见表2。

[9]孙洪仁,曹影,刘琳,等.测土施肥不同丰缺级别土壤的适宜施肥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2):7-11.

建立9个省、自治区小麦土壤氮素丰缺指标24套,其中碱解氮18套、全氮3套、有机质3套(表2)。21项注明了缺氮处理相对产量和土壤氮素含量范围的研究,20项含外推数据,其中两端皆含有者10套,仅一端含有者10套;低端不含者11套,高端不含者 2 套。不用外推数据,分级数量 3,4,5,6,7 个者分别为 4,10,3,3,1 套,第 1~7 级划出比例依次为10%,67%、71%、91%、91%、57%和48%。

[14]张建发.内丘县土壤养分调查分析及小麦玉米推荐施肥量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12]谭金芳,张自立,邱慧珍,等.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55-61.

[13]姜梦辉.小麦-玉米合理施肥技术及区域养分分布规律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11]张福锁,陈新平,陈清.中国主要作物施肥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6-27.

[15]武同华,孟淑华.配方施肥在建设吨粮田中的研究与应用[J].土壤肥料,1995(2):17-20.

[16]李建军,孙传军,杨爱友,等.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施肥技术参数与指标体系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52-54.

[17]张有成.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3):7844-7847.

[21]李存玲,朱德剑.应用“3414”试验建立洛南县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71-74.

对每一个网格节点数i , 对应一个具体的半径R, 纬度角θ都完全遍历积分一次. 从纬度角θ网格节点数等于1处, 即垂直于光学系统镜面处开始积分, 积分到纬度角θ网格节点数等于MK处, 即积分到光学系统镜面处.

[20]梁宏爱,陈和润,鲁拥军.旬阳县小麦田施肥技术研究[J].新农村,2011(14):9-10.

4.全面审视,有效预防化解风险。企业内部不同业务具有不同风险,风险管理审计必须明确纳入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范围,将这些风险组合起来,统筹分析,通盘考虑企业战略风险、财务分险和经营风险,拓展参与风险管理的深度与广度,理清关键风险和关键环节,控制并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影响。同时,内部审计要实现从事后监督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转变,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前瞻预测、纵观全局、有的放矢,不仅仔细审视企业经营过程中每个风险节点,还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预防、化解、管理各种风险,把企业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基层站区长直接面对一线每一位职工,他们最清楚职工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教会站区长运用合适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凸显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8]赵敏.蚌埠市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及稻麦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6.

(1)抗震设计。一般来说,在山区进行公路桥梁架设时,工程师多选择使用T型梁和预制空心板作为桥梁的连续结构或简支结构,这虽然降低了施工难度,但也相应地降低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工程师必须要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建筑物的抗震原理,改进设计方案,如采取提高墩梁交接区域的配筋情况和构造设计情况,或利用缓冲垫块、连杆以及防震锚栓等设备,通过这些措施来合理加强公路桥梁的抗震性。

[22]付莹莹,同延安,李文祥,等.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5):897-900.

[23]刘芬,同延安,王小英,等.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施肥指标研究[J].土壤学报,2013,50(3):556-563.

[24]刘疆.咸阳灌区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5]强世军,翟富民.庆城县冬小麦氮磷钾肥料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J].新农村,2011(15):28-29.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多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6]赵振刚.庄浪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9(7):30-33.

1.2.2 RANK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使用Methyl Primer Express v1.0设计重亚硫酸盐测序引物:上游引物 5′-GGTGCCTTTCTAGAATTTGGTGG-3′;下 游引 物:5′-CCAACCCTAAATTACCCTTCAC-3′,PCR产物长度376 bp,共20个CpG位点。

[27]李文彪,郑海春,李书田,等.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6):1327-1334.

[28]陈文泗,何文寿,李硕.小麦套种玉米高产土壤养分条件及土壤供氮、磷指标的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2,13(4):1-12.

[29]祁永春.阿克苏地区小麦土壤丰缺指标及施肥指标研究[J].新疆农业科技,2016(5):48-50.

[30]金耀青,张中原.配方施肥方法及其应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3-49.

[31]张福锁,江荣风,陈新平,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77-91.

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吕玉才,王应海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2期
《北方农业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