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标本范畴与中医标本治疗策略思维

更新时间:2016-07-05

标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被广泛地用于分析社会各类事物,为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提供指导。《黄帝内经》首先将标本范畴运用于分析医学问题,并形成了根据疾病的标本关系以指导治疗的策略思维。后世医家又将其广泛用于分析疾病中的多种相对关系,以指导复杂疾病时治疗策略的选择。但是,由于标本范畴在不同情况下可代表多种相对概念,因而在包括教材的诸多中医文献中,其具体含义常常混淆,或语焉不详。探讨标本范畴及其在中医治疗学中的源流,对于正确应用中医标本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将2017年1—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年龄为32~55岁,平均年龄为(40.9±2.6)岁;参照组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为(41.9±2.1)岁。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积极配合者。排除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合并其它重大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标本的概念

标,《说文》:“木杪末也。”即树梢的枝条,与“末”字义近,引申为事物的枝节或表面。本,《说文》:“木下曰本。”即草木的根或近根的茎干,与“根”义近,引申为事物的根本、本源或主体。后来“标本”逐渐发展成一对范畴,用以抽象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或影响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等。如《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淮南子·天文训》:“物类相动,本标相应。”由于“本”与“标”相互依存,无“本”即无“标”,无“标”也无“本”,因而有时仅用“标”或“本”,而省略对方。又由于“本”乃根本,一般均重于标,故以省略“标”者为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又如明代李中梓之语“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1]

“标本”范畴是以类似于二分法的认识方法,从某种角度将复杂的事物或现象,或影响事物发展的多种因素分为标本两方面,以利于理清其发展源流及多种影响因素的不同作用,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2 《内经的标本治疗策略

《内经》首先将“标本”范畴用于分析医学问题,以其代表多种相对的概念。其中,与治疗直接相关者主要有三方面。其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此是以疾病表现为“标”,以阴阳失调的总病机为“本”,强调治疗疾病必须针对阴阳失调这一根本。其二,《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是论医患关系,以患者为本而医者为标,强调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三,《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标。……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此论一般被认为是治则的内容[2],但实际是运用标本范畴分析病情,并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一种策略思维,当属治疗策略而非治疗原则[3]408

具体而言,《素问·标本病传论》是运用标本范畴分析具有先后发生特点的复杂疾病,以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并根据标本的缓急情况,在标本兼顾(“并行”)和标本分治(“独行”,包括先治本后治标、先治标后治本)两类三种治疗方案中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应先治其先发属本的方面,或采用标本兼顾的策略,而在后发的标病紧急(如二便不通)时,则须先治其标。《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之论,虽未使用“标本”之词,但其精神与《内经》的标本先后治疗策略相同,是运用先治标后治本策略的例证。金·张子和将《内经》之论总结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4],以病症的缓急性质作为治疗先后的依据,成为后世临床标本先后治疗策略选择的规范。如明·王纶认为:先喘而后肿胀者,“喘为本而胀为标,治当清金降火为主,而行水次之”;若先肿胀而后喘者,则“胀为本,而喘为标,治当实脾行水为主,而清金次之”[5]。即是据喘息与肿胀先后发生的标本关系,运用“先治其本”的策略。

3.4 以表里病位的相对关系为标本 对于表里同病,《伤寒论》提出了先治表后治里(如106条、164条)、先治里后治表(如91条、92条)以及表里同治(如163条、301条)等不同的方案,成为表里同病时治疗方案选择的标准。这3种方案,与《内经》依据标本范畴认识发病先后、进行策略选择的精神相一致,显然是在其影响下发展而来的。在借用标本范畴说明表里同病时的治疗策略时,当以“表属标,里属本”[16],因此先治表、后治里者属于先治标后治本,先治里、后治表者属于先治本后治标,而表里同治者则属标本兼顾。

3 标本治疗策略的发展

5.1 注意标本范畴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标本范畴的具体含义因不同情况而异,即使是针对同一病情,认识角度不同,标本含义也可不同。与之相应,标本治疗策略在表达上也常有不同,甚至相反。例如,对于《伤寒论》91条伤寒表证误下,表未解而又现虚寒下利,急当以四逆汤救里者,若以表里为标本,属先治其本的策略运用;若以发病先后为标本,则属先治其标的策略。

3.1 以病机先后演变关系为标本的治疗策略 无论何种病症,其发生都有内在的机制,即病因病机。因此,《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论疾病或症状的先后发生,其本质是疾病的病因病机在不同阶段的先后变化过程。这种先后关系可表现为不同的病因先后作用于人体,也可以是在原来的病因病机基础上发生变化,从而表现为不同疾病的先后发生或同一疾病先后出现不同的症状。因此,《内经》以先后发生的病症为标本的认识方法,很容易引申为以先后演变的病因病机为标本,且能更准确地反映疾病的本质,更好地指导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之论,是以阴阳失调的根本病机为本,以其所致疾病为标。由此引申,可以标本范畴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与症状的关系,即病因病机为本,症状为标。如清·冯兆张论头晕头痛时说:“夫头痛、头眩者,乃病之标,必治其病之本而痛方已。如产后眩晕,只补其血;脾虚眩晕,只补其气,即所谓治其病之本也。”[17]明·张介宾:“痰厥之证,凡一时痰涎壅塞,气闭昏愦,药食俱不能通,必先宜或吐或开以治其标,此不得不先救其急也。但觉痰气稍开,便当治其病本。如因火生痰者,宜清之降之;因风寒生痰者,宜散之温之;因湿生痰者,宜燥之利之;因脾虚生痰者,自宜补脾;因肾虚生痰者,自宜补肾,此痰之不必治也,但治其所以痰而痰自清矣。”[8]203-20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表达某个医生或某种医学主要从症状,而非从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时,常称之为“治标不治本”。这一说法也常用以描述处理社会事物时的类似情况,即未从产生问题的原因着手,而仅采取抑制、掩盖问题表象的方法。此种标本概念的运用属于处理事物基本思路方面的内容,而非解决问题、治疗疾病的策略存在不当,不属于本文讨论的治疗策略的范畴。

3.3 以脏腑之间相对的生理病理关系为标本 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是脏腑,而脏腑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当这些关系表现为相对双方的特点时,即可用标本范畴来认识。例如,肾、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从先天的角度,以肾为本,其他脏腑为标;从后天的角度,以脾胃为本,其他脏腑为标。又如在脏腑关系中,可以五脏为本、六腑为标。在某些生理功能方面,可根据脏腑所处的不同地位划分标本,如在水液代谢与呼吸功能方面,以肾为本、肺为标。同理,可以利用标本范畴认识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并据此选择治疗策略。

从临床实际来看,这种以正邪为标本认识疾病的病机特点并决定治疗方案,是最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例如,明·缪希雍:“(中风)法当清热、顺气、开痰以救其标;次当治本,阴虚则益血,阳虚则补气,气血两虚则气血兼补,久之自瘳。”[9]清·李用粹引《三锡》之语云:“(黄疸)是脾虚为本,湿热为标,当于标本缓急审之。”[10]以《中医内科学》[11]教材所论为例,如咳嗽的治疗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哮证当“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其他如痰饮、胸痹、噎膈、鼓胀、眩晕、淋证、腰痛、消渴,都以正邪关系为标本,指导临床治疗。可以说,只要存在虚实错杂的病机,就可据此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3.2 以正邪的相对关系为标本 正邪相争是存在于所有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病机[3]239。正与邪相对,与标本关系相似,因而可以运用标本范畴来认识,并将《内经》所论标本先后治疗策略,运用于正邪关系方面,以正邪为标本讨论治疗策略的选择。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即正虚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因素,且正气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所以当以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如明·张介宾所说:“盖标以邪气言,本以正气言也。”[8]243

由于标本范畴在中医治疗学中的应用广泛,且病情往往复杂多变,为了避免误解误用,有三方面问题需要注意。

患病时的脏腑标本关系,应根据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的具体方向和过程而定。例如,当疾病延及多个脏腑时,多以肾为本,其他脏腑为标。又如,在脾肺同病时,脾为本、肺为标;在肝脾(胃)、肝肺同病时,因常由肝气(火)犯脾(胃)、肺,故多以肝为本,以脾(胃)、肺为标。此时,可根据《内经》标本治疗策略的基本精神,选择治疗方案。比如,肝火犯肺之咳血,当以肝病为本、肺病为标。若咳血势猛而量多,当以止血为急,重在治肺,咳血之势得以控制后,再行治肝之法,此为急则治标的策略;相反,若咳血较缓,则治疗当以肝为主,配合治肺,此为标本兼顾;或将治肝与治肺分为两个阶段,先清肝泻火,再肃肺止咳,此为先治本后治标。上述3种方案中,临床以肝肺同治、标本兼顾者多用。

宝宝看到新奇事物,总想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所以就会去动动摸摸、敲敲打打。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才能满足他的学习需要,因此,不堵塞宝宝进行自主学习的路是原则。

4 关于病机与症状的标本关系

例如,金·刘完素云:“凡病肝木风疾者,以热为本,以风为标。”[6]热极而生风者,热先而风后,热为本而风为标。因此,对于热极生风者,清热为治本,熄风乃为治标之法。又如,清·汪绮石指出:“阳虚之久者阴亦虚,终是阳虚为本;阴虚之久者阳亦虚,终是阴虚为本。”[7]其认为阳虚及阴、阴虚及阳而致阴阳两虚者,当以先发之阳虚或阴虚为本,后生之阴虚或阳虚为标。在确定病机之间的标本关系之后,即可按《内经》所论标本先后治疗策略的精神,根据具体病情,在先治本、先治标或标本兼顾的不同方案中做出选择。一般情况下,多取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案。

5 运用标本治疗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

《内经》最早以肺、肾两脏为标本,分析水肿病发生喘息时的病机关系。《素问·水热穴论》云:“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张介宾注:“水之本在肾,标在肺,标本俱病,故在下则为跗肿、大腹,在上则为喘呼、不得卧。”[12]虽此处未涉治疗,但这种以脏腑关系为标本认识病机的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如明·周子干说:“喘证虽有寒热之不同,要旨其本在肾,其标在肺。”[13]清·王九峰论怔忡:“心为致病之标,肾为致病之本。不必治心,当专补肾。”[14]再如,清·林珮琴:“今痰哮不利,呼吸颇促,病本在脾肾,而肺胃其标也。”[15]

《内经》运用标本范畴来认识具有先后发生特点的疾病,进而决定先后治疗不同方案的策略思维,被后世医家加以引申,分别用以分析病因病机的先后演变关系、疾病的正邪关系、表里关系以及脏腑关系等方面,从而使标本范畴所代表的疾病关系不断扩展,标本治疗策略的内容也不断丰富。

5.2 注意灵活运用标本策略 标本兼顾与标本分治等不同策略之间,可根据病情相互结合应用。例如,可以是“先治其本”,而后改为“标本兼顾”,或在“本”得到控制时,“标”可能不治而愈,也就勿需“后治其标”了,并非在“先治其本”之后必定是“后治其标”。“先治其标”的情况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在“供应链竞争”的形势下,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也要与时俱进,在日常管理中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创新管理形式和方法,真正实现整合管理供应链的效果。在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中,要注意缩短供应链的周期,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构建信息化协同服务平台,从而显著提高资金流转速度,提升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的效率。

5.3 注意标本两方面的相互转化 疾病的标本关系并非固定不移,而是存在着如《内经》所说的“标本相移”,即随着疾病发展,原来的标本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或者标变为本、本变为标,或者原来标或本消除,又产生新的本或标,形成新的标本关系。临床必须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标本范畴分析疾病和运用标本治疗策略。随着治疗的开展,当标、本的某一方面被消除之后,标本相对的情况不复存在,也就不再需要标本治疗策略。

校本培训,是学校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基本做法。被誉为“加油站”。立足岗位,适当培训,为教师搭建自我成长的平台,构建校本培训新模式,唤醒教师发展需要,激发内生力、内驱力、内动力,实现教师素养的提高。例如我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搭建了“云顶讲堂”等校内学习平台建设,先后组织学习了《新基础教育论》《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回归突破》《教育常识》《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等书籍,洗涤更新了观念,开卷有益,每一次拥抱书籍,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6 结语

《黄帝内经》将标本哲学范畴引入中医学领域,以分析医学问题。特别是《内经》以标本范畴分析先后发病的复杂病情,并据此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的策略运用,为解决复杂疾病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后世医家从不同角度,将《内经》提出的标本治疗策略加以引申、发挥,大大丰富了中医治疗策略的内容,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

通过对以上国内外研究的调查发现,现在Milkrun系统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在入场物流上,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应用比较少。本文在Milk-run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厂内车间物流配送上,讨论其运行模式及实施方法,找出一条适用于装配线车间的新配送模式,从而优化生产物流。

宽甸县年最低气温整体呈周期性变化,如图3所示。2000、2001年为偏冷期;最高值出现在1995年,为-21.7℃,最低值出现在2001年,为-33.5℃,两者相差11.8℃。2014—2017年为偏暖期。

参考文献:

[1] 李中梓.医宗必读[M].徐荣斋,范永升,点校.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

[2]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3.

[3] 金光亮.黄帝医道:中医基本原理解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4] 张从正.儒门事亲[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

[5] 王纶.明医杂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7.

[6]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孙洽熙,李世华,张西静,等.河间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79.

[7] 汪绮石.理虚元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1.

[8] 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9]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郑金生,校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31.

[10] 李用粹.证治汇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37.

[1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2]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729.

[13] 周子干.慎斋遗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94.

[14] 王九峰.王九峰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20.

[15] 林珮琴.类证治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4.

[16] 姜春华,沈自尹.中医治则研究[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6.

[17] 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7.

金光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