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探寻知识本源 促进思维发展——以“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教师如何理性对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起点?笔者认为,应当“以学论教、顺学而导”,使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笔者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如何研读教材,研究学情,找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对接点,帮助学生厘清乘除之间联系,探寻知识本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把握教材,深研学情

1.深入解读文本,厘清知识联系

整体把握教材与深入解读文本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读懂教材,真正领会编写意图,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整体性地寻找不同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明确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和初步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研读教材自我追问:本节课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和乘法有什么联系?除法还和谁有联系?通过梳理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逻辑框架,厘清了知识之间的本质关系。

应该多开通去这里的航班。美国北加利福尼亚沿海紫海胆泛滥成灾,摧毁了那里的巨藻林,而巨藻林的消失则意味着生态系统的崩溃,许多人的生计因此受到威胁。看来中国游客还不够多,才有了这后果。

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很好地改善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能够提高写作的能力,将阅读的成果和自我情感更好地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准确了解学情,直面学生现实

准确了解学情,是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数学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握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同时把握新知是以哪些旧知为基础,是哪些旧知的拓展和延伸。那么,对于用口诀求商,学生已经会了什么?他们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吗?他们对求商有哪些自己的表征形式?学习困难在哪里?为摸清学情,弄清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选取了二年级上学期的50人进行了课前测试。

测试题:

考察组一行详细了解了十三师工会网上服务职工的现状和需求,先后前往黄田农场、火箭农场,实地考察了哈密喜折惠干鲜果销售有限公司、哈密果然良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电商平台的运行情况,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体验探究的乐趣。

(2)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用乘法口诀求商。

有8个苹果,平均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3.关注学习起点,把握教学重心

(4)施工装配化。按图组装,进度快,1名安装工人每天可安装15~20 m2墙体,比湿法作业提高效率3倍多,且不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劳动强度较小,交叉作业方便有序,精细化组装的施工噪声小,散装物料少,废水废物排放量少。

基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认识,为避免学生在未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基础上,硬塞给学生用口诀求商的心理暗示,教学引入时,我们没有设计用乘法口诀计算的复习题,而是创设帮助猴妈妈分桃的情境直入主题,让学生明确数学信息和问题,并利用前面学习的除法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2÷3。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图形表征是学生采用最多的方法,超过了60%,因为图形表征很直观,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特点;算式表征超过40%,算式表征中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用连减的方法算出了结果;也有少数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还有极少数同学列出乘法算式算出了结果。体现一部分孩子思维由直观向半抽象发展。少部分学生用文字表征,除法是乘法倒过来。极少数学生是已有知识的正迁移,他认为加减法之间有关系,本能的认为乘除法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还有的同学既利用了乘法口诀直接求出结果,也用了乘法算式。算后问学生为什么用乘法算除法,他们说是家人教他的,但不知为什么。

8÷2=□ 你是怎么想的呢?

通过课前测试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为什么用乘法算除法,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基于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认识,我们认为口诀求商应该反映两点:一是弄清乘除法间的联系,知道为什么用乘法算除法。二是理解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调查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把教学重心从强调求商操作转移到沟通乘除法联系上来,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助学生自主感悟

(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求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已经知道学生具有用图形和算式来表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求商的过程,并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思路不同,呈现出了多样算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不同算式中的相同点,让他们明白其实都是在思考“12里有几个3”。在思维的碰撞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而且使学生探究了问题的本源,帮助学生从意义上沟通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

1.找准认知起点,满足学习需求,促进数学深刻理解

合适的认知起点决定一节课的学习效率。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起点定的过高或过低,都是不适宜学生发展的。通过课前教材研读和学情研究,我们知道,对于平均分,学生已有前面5课时的直观操作经验,60%的学生会用图形表征的形式来解释自己的思维过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已不在停留于操作,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各种各样的分的过程,要求学生把分的过程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在多种算法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对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2.引导经历过程,探寻知识本源,促进思维不断深入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现成的数学”以演绎的面目出现,给予学生的是思维的结果,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复制。而学生经过“再创造”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深刻、更牢靠。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基于教材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要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透过问题的现象抓住本质,把握可挖掘的因素,在问题的关键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例题12÷3=□,教师让学生帮猴妈妈想办法,怎样分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并用数学算式把分的过程表示出来。学生大胆表述各种各样的分的过程,有的用减一减得方法,有的用加一加的方法,有的用乘一乘的方法,有的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停留于此,而是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沟联4种算法间的联系,减法是怎样转化成加法的,加法怎样转化成乘法的,乘法又是怎样解决除法问题的。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理清乘法和除法之间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有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又有教师的巧妙引领,既不会出现学生已经会做而不理解算法算理而硬套口诀,也不会出现教师百启而学生不发的尴尬教学场景,达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只有从数学的本源出发,才能引领学生经历数学思维之旅,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1.3.1 病情观察及急救护理。加强患者呼吸循环监护[3],给予患者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给予鼻导管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每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计算教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抽象、枯燥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通过有趣的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做有趣的闯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课,创设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情境,将学生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猴妈妈分桃子,12个桃,每只猴子分三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请你画一画、分一分,把你分的过程用数学算式表征出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乐于助人,个个兴趣高涨地帮忙解决问题,大家交流不同的求商方法,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师追问,这些求商方法,你喜欢那种?如果猴妈妈有90个桃子,让你再次帮忙分,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你喜欢那种方法?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思考,感觉减一减、加一加的方法太麻烦了,还是觉得想乘法用口诀求商便捷。创设贴近生活情境的生活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学习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本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频芳
《成才》 2018年第5期
《成才》2018年第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