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及对内地应用型高校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6-07-05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其工作实践积累深厚、特征明显。相比之下,内地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工作理念和模式等尚待成熟和完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客观上需要内地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自身、兼容并包,借鉴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外经验,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

首先,将样品的拉曼光谱图与聚丙烯(PP)的标准拉曼光谱图(见图2)进行比对,PP类塑料材料的拉曼光谱主要有809 cm-1、841 cm-1、971 cm-1、1 149 cm-1、1 166 cm-1、1 322 cm-1和1 451 cm-1几个主要特征峰[7]。选取22#样品,通过对比发现,样品在400 cm-1、811 cm-1、975 cm-1、1 040 cm-1、1 153 cm-1、1 331 cm-1、1 461 cm-1处的特征峰(见图3)符合聚丙烯的标准拉曼光谱图的特征峰,由此可以认定22#样品主要为聚丙烯(PP)。

一、关于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考察

(一)秉持素质教育理念

历经功利性、非功利性、终身学习、多元发展的理念变迁[1],美国大学业已明确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它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进取性,提升学生以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生活和思维方式[2],坚守“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的理念[3]。比如,百森商学院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核心是创造、识别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其创始人蒂蒙斯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麻省理工学院则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推动知识进步,培养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的领军人[4],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尝试、冒险和创新。可见,总体上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着眼学生多元发展,人才培养立足于满足社会对多元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二)统筹规划教育内容

美国大学很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一般都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创业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同时,根据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和需要开设知识、意识、素质和操作类课程。考夫曼基金会(Kauffman Foundation) 认为所有学科领域都存在创业的潜能,受其支持的美国高校,可在工程、农业、艺术等院系依托专业开发创业课程。哈佛大学十分注重积累创业管理经验,其课程内容与商业实践紧密结合,设计和编排均紧密联系商业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麻省理工学院则统筹安排理论、实践和项目类创新创业课程,分阶段向学生实施,使得整个课程的学习具有模拟实训的特征。百森商学院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将课程分为发现、探索、聚焦三阶段安排[6],并注重施行“问题中心”的探究式教学。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美国大学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聘、管、服”等方面。在聘用方面,一般要求创新创业教师具有相关实践经验,并在教师入职培训中开设职业指导、商业计划和市场测试等内容;另一方面注重从相关机构和业界聘请负责人、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比如,斯坦福大学聘请硅谷专业人士授课——YCombinator孵化器总裁山姆·奥特曼就执教过《如何创办初创企业》[7]。在管理和服务上,美国大学也有务实的做法。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将教师创新创业活动作为晋升和获得终身教职的标准[8]。麻省理工学院被认为是“美国最具创业精神的大学”,其就理工科特色推行 “五分之一原则”(即教师可以在一周内任意一天去从事咨询或参与企业活动),并将教师参与企业活动情况作为聘用、考核的重要依据。考夫曼基金会与美国一些大学合作开展“创业教育者终身学习计划”,以之培养师资[9]92-95。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每季度组织商界、学术界知名的企业家、创新创业专家和学者等开展主题研讨, 为教师提供与杰出人士的交流机会[10]

(四)凸显学生创业体验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的鲜明导向要求国内高校抢抓机遇,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但就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在理念、课程、师资、运行等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中,美国大学的实践能够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有限,这说明我国农机技术有相当的发展空间,有众多的前沿发展实例可参考,这有利于我国农机技术的发展和飞跃,也能够辅助我国农机技术在未来追赶国际进度,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份额,为祖国出口创汇。

(五)重视培育教育生态

专业教育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另起炉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联动具有内在逻辑,其现实路径则有课程建设相融、“三个课堂”一体、实践平台相济、教育生态共建,等[14]。深化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学校高站位、统全局,统筹进行顶层设计。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要求融入培养方案,在师资、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实训孵化基地及开发利用外部资源等方面,与专业教育联动实施、同向发力。在课程规划上,要深刻认识和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鲜明实践要求,围绕培养目标,既考虑创新创业课程的系统性、融合性,又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要坚持多学科交融,文理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不同对象优化教育实施,努力因材施教。在照顾全体的前提下,要针对学生年级和创新创业意愿、实际能力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育。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一般知识性、常识性教育;对有创新创业意向者提供实训场地和专业指导,帮助形成创新创业项目计划、进行仿真实训等;对已在进行创新创业者给予场地、经费等重点扶持,为成立法人实体提供“一站式”服务等。

通过对“金口”连头处精确测量、计算、下料等方面考虑,降低连头施工中各因素的不利影响,并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而且责任心强的焊工进行施焊,通过制定科学的“金口”施工人员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并根焊热焊后加密检测等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提升长输管道“金口”连头的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

美国大学的实践对内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启示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如,百森商学院的“管理和创业基础”项目,就把创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同步实施——在传授专业和法律等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参加学习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向每个团队提供至多3000美元的启动资金”,创业团队的最终盈利全部捐给“社区服务计划”[9]92-95。广泛开展创业比赛也是各高校的通行做法。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俱乐部将学生、校友和创业专家聚在一起,设计各种创业大赛,激励学生组建团队,发挥想象、制定方案,亲身体验资本的创造过程[11]。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比赛项目中,就包括分别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约翰·马勒本科生创业计划大赛”、“道格拉斯基金会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9]92-95,同时其项目评审团要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出反馈及建议。提供创业基金和孵化场地也是重要举措之一。斯坦福大学2013年成立的非营利性投资基金(StartX),为在读或已毕业学生创办的初创公司进行种子和A轮投资,数额从5万至360万美元[7]。马里兰大学1987年创立国际创业孵化园,鼓励和扶持师生在其中创新创业,已成功孵化了1000多家企业[12]

(一)着眼主体性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创新创业教育根本上属于素质教育 ,因此不能做成“速成班”,不能仅追求创新业绩、“创业成功率”。我们固然希望一部分学生经过教育和实践成为创业者、企业家,但最根本的是让学生具有开拓、创新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将创新创业作为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能动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我们应有的教育“初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为“教”的主体、受教育者作为“学”的主体,二者要实现互动,才能实现目标。据此,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弃除教育是单向施教甚至是“灌输”的观念,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地位,而将教师的“教”置于指导地位,通过强化实践、扩大学生参与和互动发掘、培养其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根本上说,我们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中,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追求“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二)与专业教育联动,因材设置实施课程

美国大学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与互动,注重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政府层面,一般都有顶层设计和配套支持、服务。比如,奥巴马政府先后三次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推行“创业美国计划”,出台《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案》等政策[2]7-12。业界与高校的合作,体现在产学研合作、场地设施提供、资金支持、业界领袖担任兼职教师等方面。斯坦福大学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特色鲜明,“工程师造就硅谷,斯坦福造就工程师”,就是其教育文化氛围和办学模式的生动说明。考夫曼基金会2012年推出“Innovation Fund America”项目,帮助社区大学寻找有增长潜力的本地初创企业,为其融资并进行指导[13]。在马里兰大学,亨利集团主席及首席执行官丁曼(Michael D. Dingman)资助建立的“丁曼企业家中心”旨在帮助新企业建立战略、促新企业的成长。另外,从业界聘请企业家、高管等为兼职教师也是常见互动形式。

(三)坚持开放理念,拓展师资队伍建设视野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素质不硬的问题,学校需要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统筹推进队伍建设,强调持续性,不能急功近利、不奢望一蹴而就。抓队伍建设的重点,无外乎抓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要制定引导性政策,在待遇和个人发展上进行适当倾斜等,吸引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更多投入,尤其要重视对正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人员的培养和扶持。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励专业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当然,建设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俱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仅靠高校自身“内部挖潜”是不够的,必须坚持开放理念,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有效路径。利用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的资金、场地、推行的培训项目等能有效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如,参加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的创业、就业师资培训等,争取政府及高校合作企业设立专项基金;推行教师到企业“挂职”培养“双能型”师资等。要积极探索高校之间、高校与有关机构之间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抱团发展”于应对眼前困境、可持续推进师资建设更具意义。

设位置a、b、c、d位置的摄像机坐标系分别为Xa,Xb,Xc,Xd,并且假定 a 位置为世界坐标系,根据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8]可知,在图1(a)中,

(四)注重参与、体验,强化教育过程实践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性突出的教育活动,没办法形成“标准答案”,需要因事因地因人灵活实施。但无论实施何种方式,都需要坚持教育过程的实践导向,增强学生参与和体验,努力让学生在近乎“实战”的情境中设定目标、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感知创新创业全过程。一方面,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生动鲜活,贴近实际,吸引学生。比如教学方法上要实施体验式教学,注意案例、讨论、模拟实训、仿真操作等方法手段的利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感知,在实战情境中提升学生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实施“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转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另一方面,要彰显教育效果的实践导向。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能力导向,坚持作品导向,鼓励学生形成创意方案和创新创业成果;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从事发明、申请专利,到企业调研、见习;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秀团队进驻孵化基地,促进学生将计划和创意“生根”“开花”,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

(五)注重资源整合,营造浓郁教育氛围

创新创业意味着更多的时间、精力及财力的投入,同时要承担随之而来的责任和风险,这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加以明确。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是自主创业,需要有良好环境氛围和有效条件支持。无论校内校外,既要鼓励学生“敢为人先”,利用主客观条件大胆尝试和冒险,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市场风险和责任意识。校内要抓好创新创业的“教学”这个中心,也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建设和优化各类实训场地、孵化基地及创业园,保证资金投入,改革相关管理制度(如实行弹性学制,完善学分累积与转换、改革学业评价等),加大舆论引导和典型示范等,营造有利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同时,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与社会、企业、风投等互动,在人力资源、场地及设施、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合作共建、互利共赢,保障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方面,高校要更加积极主动,要推进软硬件条件“用起来”、师资资源“流起来”、成果转化“实起来”,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强起来”。

[ ]

[1] 朱锋.美国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兼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反思与建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43-47.

[2]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3] 徐幼文.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与借鉴[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3):87-91.

[4] 包水梅,杨冬.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6(11):62-69.

[5] 杨静竹.媒体揭秘哈佛大学创新精神:不仅教人开公司[N].第一财经日报,2013-05-02.

[6] Babson College.Undergraduate Curriculum[EB/OL].[2016-12-24].http://www.babson.edu/Academics/undergraduate/Pages/curriculum.aspx.

[7] Nicole Narea.2015美国最具创业精神大学:Yale与MIT为何没有照搬Stanford模式[EB/OL].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508/0044511_all.shtml.

[8] 赵中建,卓泽林.创新创业 美国高校这么做[N].中国教育报,2015-07-08(11).

[9] 梅伟惠.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哲学[J].高等农业教育,2009(02):92-95.

[10] 孙婷,高军.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探析及启示[J].当代职业教育,2018(1):100-105.

[11] 黄亚生,张世伟,余典范,王丹.MIT创新课:麻省理工模式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启迪[M].北京: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98.

[12] University of Maryland.[EB/OL].http://www.umaryland.edu/.

[13] 孙世选.考夫曼基金会与创业教育[J].清华金融评论,2014(11):37-38.

[14] 秦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联动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7(3):106-108.

孔令十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
《滁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