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缺失与拜物教的批判

更新时间:2016-07-05

不难发现,在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研究文献中,分工、比较优势、成本和效率等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范畴,而生产关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了生产关系,就无法解释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贫富分化现象。同时,原本最核心的“价值”问题也早已被束之高阁,似乎“价值”除了作为一种市场价格的含义,没有其他意义。为掩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就必须回避“价值”,这是西方正统经济学的一贯作风。马克思早已对这种庸俗的学术作风开展了深刻的批判。本文主要以马克思的分析视角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通过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措施,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表明了我国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

一、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缺失与拜物教的谜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二重性作为出发点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1]48“有用性”实质上将使用价值归结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劳动产品作为自然物质与劳动相结合的产物,其有用性或使用价值并非唯一由劳动来决定。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说:“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剩下的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就是价值——商品价值。”[1]51由商品的价值二重性,我们也看到了劳动的二重性,即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和创造价值(实体)的“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1]60分别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白+黑”的工作模式让他和同事们出师大捷—11月1日当天就查处了天通苑某超市擅自改动散装食品有效期的案件,还连夜端掉某山区内一个无证加工酱鸭的黑窝点。郑全意带着队员们次日凌晨三点赶在回城区的路上,“拼命三郎”的“美誉”已被大家叫响了。

价值与劳动二重性的提出,不仅标志着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确立,也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55即庸俗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道扬镳。庸俗经济学只看到具有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未能看到价值和抽象劳动。这造成了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缺失,致使其难以触碰生产关系的实质,只能停留于人与自然或物之关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看到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而且看到了价值和抽象劳动,从而为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为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可以被看到和感触到,因而可以直接从自然形态入手开展研究。但作为社会属性的价值和抽象劳动“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只能通过不同商品间的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1]61商品交换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复杂化的过程,交换价值的形态也随之发生演变。马克思将其划分为四种形态,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在对这四种价值形态的分析过程中,马克思揭示出不同类商品之间得以实现交换的同质性,即一般人类劳动,同时揭示了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价值,因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马克思指出:“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1]93

基于这一洞见,马克思也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分析过程中存在的根本缺陷,“它从来没有从商品的分析,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1]98由于缺少这一分析过程,资产阶级经济学只看到作为价值形态演变过程之结果的货币形式,而“中介运动在它本身的结果中消失了,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痕迹”。[1]112换言之,缺少了上述前三种价值形式的“中介运动”,资产阶级经济学只注意到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当交换价值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是价格。因此,交换价值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而言就是指价格。这种肤浅而庸俗的认识导致资产阶级经济学无法透过事物表象揭示其本质,最终完全陷入“货币拜物教的谜”无法自拔。

马克思说:“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1]113这个“谜”实际上就是被遮蔽了的社会关系。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在劳动中的社会关系始终表现为他们本身之间的个人的关系,而没有披上物之间即劳动产品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衣。”[1]95没有劳动产品这个外衣,我们可以直接看到赤裸裸的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1]90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劳动产品这个外衣遮盖了,表面上只能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商品拜物教的谜。

马克思揭穿了这个谜底,即庸俗经济学所缺失的商品的价值(实体)。价值本质上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用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这一本质属性在上述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中被物质属性或自然属性掩盖,形成了带有迷惑性的假象。尤其是“当一般等价形式同一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结合在了一起,即结晶为货币形式的时候,这种假象就完全形成了。” [1]112货币形式作为价值形态演变的完成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1]93这就是货币拜物教之谜的成因。换言之,庸俗经济学只看到作为价值表现形态的货币形式时,实质上停留在人与物或物与物的虚幻关系中,以自然属性或物质属性取代了社会属性。

二、庸俗经济学拜物教的形成与发展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无比重要且意义重大,班主任的工作用心与否关系到初中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并且班主任也是整个教学环境中的协调者,多方面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因此,班主任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管理方式,从而提高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从亚当·斯密的价值迷失谈起

在正统经济学看来,边际效用分析不仅解决了“价值悖论”,而且“创造了一种适用于所有经济问题的分析工具”。[8]242可以说,边际分析方法贯穿在正统经济学之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尤其是均衡价格理论。均衡价格的求解是通过供求分析实现的,而供应分析和需求分析都主要采用了边际分析法,前者属于人对物的开发和控制,强调投入产出效率,后者属于人对物的使用,强调主观效用。换言之,供求分析实质上只是人对物的关系的分析,本质上具有拜物教性质。此外,“均衡”直接来自物理学,导致均衡价格成为一个物理学后(Metaphysics)的拜物教概念。总之,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导致正统经济学走上拜物教的不归路。这条不归路必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的泛滥和价值观层面的精神缺失。

4)影像组文件的属性中已包含相机型号、焦距等信息。但该软件可以使用影像组和位置信息解出相机参数。所以,当相机的内方位元素及镜头畸变数据不够精确时,设置相机的步骤通常可以省略,由软件在空三加密过程中自动计算。

斯密的循环论证在他讨论商品价值与工资、利润、地租之关系时得到具体体现。在马克思看来,若沿着“正确的价值规定”,斯密或许能够揭示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甚至建立起一般剩余价值理论的雏形。但后来,“他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又想倒过来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价格的相加数来推出商品价值”。[2]78也就是说,斯密陷入了价值决定工资、利润和地租,而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价格又决定价值的循环论证。

究其原因,如上文所述,斯密没有发现“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1]98在马克思所揭示的交换价值的四种演变形态中,斯密只是停留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上,未能透过这种最具迷惑性的价值形态的表象去揭示其本质,“把作为内在尺度同时又构成价值实体的那个价值尺度,同货币称为价值尺度那种意义上的价值尺度混淆起来”。[2]140斯密无法摆脱表面现象的迷惑,最终将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之间划上等号。这也是斯密之后所有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共同缺陷,在价格问题的表象上兜圈子的同时,价值(实体)却无形中丢失了。正如马克思所言:“他们都是粗略地抓住现成的经验材料,只对这些材料感兴趣。……在问题纯粹涉及在价值量不变的条件下交换价值形式的各种变化的地方,他们也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货币的本质。”[2]72

可见,斯密在对价值的反复思考和循环论证中迷失了。除了马克思,还有一些学者发现斯密似乎提出了多种价值理论,例如熊彼特说:“亚当·斯密可以说是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价值理论”。[4]336一定意义上,正是在对价值的迷失中,斯密为庸俗经济学播下了拜物教的种子。

2.从价值的迷失滑向拜物教

这可以从斯密最为重视的分工理论说起。从《国富论》前三章可以看出,斯密讨论分工时,实际上在强调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人对物质世界的征服,具体表现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质财富或使用价值的增加。也就是说,斯密的着眼点在使用价值。与此同时,斯密又强调分工受市场的限制,即商品交换是分工经济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因而生产的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交换价值,所以,“斯密认为生产的劳动是以交换价值的形式来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5]222

然而,在价值的迷失中,斯密只是将商品交换理解为互通有无的本能或天性,[3]17且这种天性似乎受到“看不见的手”的引导。由此,斯密虚构了一种平等交换的美好图景,进而将交换价值视为平等交换的结果,即人们在商品交换关系中不会产生任何冲突。这种幻象阻碍了斯密对生产关系的考察,尤其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劳资关系。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似乎是“看不见的手”神话般地解决了劳资矛盾问题。因此,交换价值作为一个概念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只能服务于他的分工理论或生产效率的提高。正如康芒斯所指出的,斯密的交换价值“除了作为一种形式用来增加使用价值而外,没有重要意义”。[5]222

钟情日本清酒而又修毕“清酒侍酒师协会”(SSA)一、二级的同学敬请留意,由“亚洲侍酒及教育中心”(AWSEC)举办的“清酒高级侍酒师课程”将于2019年1月21日(星期一)至26日(星期六)与参加者走访日本各大种植稻米及酿造清酒重镇,包括新舄、长野、山梨、神奈川及东京,身体力行深度认识酿造清酒的各种细节及过程,而AWSEC导师更会带领同学们参观数家精挑细选的清酒酒造,行程丰富。

不难发现,斯密经济理论的拜物教倾向也正好迎合了他的哲学观。一方面,生产关系问题被斯密假想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了。在上帝这只无形之手的引导下,市场参与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增进了他人或整个社会的福利。也就是说,市场交换活动中不会出现分配不公等利益冲突问题。这种幻象与上述的循环论证遥相呼应,即“看不见的手”引导的市场交换必然是价值与价值、劳动与劳动之间的平等交换。这被马克思称为“前定和谐”的虚幻,即“在全能的上帝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1]205这种虚幻导致斯密忽视了现实社会中交换价值对价值的偏离,进而成为一个“庸俗自由贸易论者”。最终,在分工与专业化的虚幻图景中,斯密的研究重心逐渐远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转向了人对物的关系。

马克思则从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中(即上述交换价值的四种形态)发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马克思说:“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1]171以工场手工业为例,斯密看到的是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想当然地认为“看不见的手”会使效率提高带来的好处惠及所有人。马克思不仅看到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揭示出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即“工场手工业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只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靠牺牲工人来加强资本自行增值的一种方法。”[1]422正是因为资本的本性致使劳动工人遭受压迫,不仅劳动力的价值被贬低,而且身心和精神上都受到伤害,导致“工人畸形化”。[1]422斯密未能揭示这些问题,是因为他的交换价值被物化为一种使用价值的概念。这说明,斯密的理论体系出现了拜物教的倾向。

可以说,拜物教最为彻底地体现了正统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庸俗性。今日流行的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依然停留在这种庸俗的水平上,不断以拜物教的方式模仿着自然科学,但无法取得类似自然科学的成就,看似充斥着复杂的公式和模型,实际上只能“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1]99当然,这种庸俗性也完全符合资产阶级的自身利益。在价值与价值或劳动与劳动之间实行等价交换的循环论证过程中,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交换价值仅仅被视为等价交换的结果,价值占有问题被抹杀了。也就是说,在价值的循环论证或均衡价格的求解过程中,价值的源泉和价值的分配或占有被混淆是非。这造成一种假象,资本家的财富看似都是由自己亲手创造的。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价值的分配,或者说,价值的占有,决不是被占有的价值的源泉”。[2]74总之 ,庸俗经济学的拜物教导致价值占有问题被遮蔽起来,进而导致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被隐藏起来,成为一块正统经济学永不触及的黑暗大陆。

2.2.5 MTX输卵管注射术:于腹腔镜下把甲氨蝶呤注入输卵管孕卵着床处,以破坏绒毛组织。适合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直径小,输卵管浆膜完整且未出血,血G—HCG<5000~6 000IU/L者。成功率达95%910]。运用改良式腹腔镜下输卵管内注射甲氨蝶呤,即用9号长针头取代腹腔镜第三穿刺针,操作简单,损伤轻微,出血少,减少了器械操作,减少了手术瘢痕[11]。

完成了12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安全鉴定报告的复核工作,组织专家对27处泵站项目的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效益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3.正统经济学的拜物教本性

斯密的后继者,乃至整个正统经济学都继承并强化了斯密价值理论的这一庸俗性,他们在强调交换价值或价格时,“实际地运用了使用价值的概念……一种使用价值的理论”。[5]209难怪康芒斯称正统经济学家为“物质经济学家”,[5]275、421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潜藏着拜物教的本性。李嘉图尽管支持劳动价值论,但他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实质上是斯密交换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按照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进行分工和生产,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效率。这实质上强调的是人对物的关系,尤其是人对自然界的征服。这种理论走向极端就是把效率视为唯一的原则,不仅忽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问题,也导致资本家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当今世界的贫富分化和生态破坏等尖锐问题都与此息息相关。这可谓效率极端化的拜物教。

图库一体化能在一个软件平台上,以一套数据完成建库和出图2种成果的更新生产,直接对库体数据进行基于范围的更新,通过一些显示技术实现,做到建库和出图的高度统一,实现数据的联动更新和快速成图。图库一体化模式用同一个软件操作,大大提高了更新效率,缩短了更新周期,能更好地满足对地理信息现势性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特点是产品内国际分工,即一件产品在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由不同的国家来完成,形成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一直是国内外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多数文献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且存在价值缺失和拜物教的问题。一个最为普遍的研究取向是,价值被庸俗化为价格或增加值。全球价值链中“价值”是什么?多数研究不能揭示其深刻内涵,而是不假思索地将其视为市场价格或交换价值的同义表述。这显然是受到了庸俗经济学价值缺失的影响。

马克思在批判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时就已经揭示了庸俗经济学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对斯密的价值理论做了最为深入的剖析和最富有洞见的评论。马克思指出,斯密对价值有两种不同的规定,“一方面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必要的劳动量,另一方面又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可以买到一定量活劳动的商品量”。[2]47第一种规定被马克思称为“正确的价值规定”。[2]77第二种规定就是斯密所谓的“购买其他货物的力量”,[3]34即交换价值。可见,斯密一方面认为价值决定于劳动,同时又认为价值决定于交换价值。同时,斯密又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3]41这里不难看出,斯密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未能揭示价值(实体)与价值形态之间的区别。这导致斯密陷入了循环论证而不能自拔。对此,马克思指出:“把价值本身当作价值标准和说明价值存在的理由,因而成了循环论证”。[2]48

另一方面,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符合机械唯物主义的拜物教哲学。[6]作为自然科学尤其是机械力学发展的产物,机械唯物主义适用于物质世界。然而,自然科学的成功使这种哲学观渗透到人文社会的研究领域中,导致了社会科学在哲学上的拜物教倾向。庸俗经济学吸收这种哲学观后,以自然秩序的规律性为模仿对象,将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虚构为一种物与物之间的力学关系,即社会关系也成了一种物质属性,像物质世界一样遵循着某种万有引力规律。由此,“看不见的手”被视为如同万有引力一般影响着经济活动,为以后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被扭曲为一门自然科学做了哲学上的准备。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原本作为政治经济学核心的价值理论为什么在正统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日渐式微,因为价值的讨论容易暴露正统经济学的致命缺陷。价值理论被马克思发展为科学劳动价值论之后,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昭然若揭,这对庸俗经济学和西方资本主义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学或所谓的正统经济学,试图凭借边际主义的思想洪流推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但由于科学论证的成效甚微,正统经济学只能回避深入的价值争论,将价值彻底庸俗化为市场价格,进而将经济学的争论焦点由价值转向价格,其意识形态本性昭昭在目。

三、破除经济学拜物教并实现价值回归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席卷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不可否认,这是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全社会生产力的大势所趋。但令经济学家费解的是,经济全球化并未带来普遍的富裕,结果往往是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分化。庸俗经济学所幻想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和“前定和谐”的美好经济图景在现实中化为泡影。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从根本上破除经济学拜物教的影响。

如上所述,价值缺失使庸俗经济学陷入了货币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的谜。这个谜不仅仅是遮蔽了的社会关系,而且导致庸俗经济学将商品交换关系中的社会属性拜物教化了。为了对这一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本文将以马克思的分析视角揭示庸俗经济学拜物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揭露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认识误区

李嘉图之后的正统经济学逐渐远离了劳动价值论,尤其边际主义兴起以后,其彻底陷入了效用价值论和价格问题的泛泛之谈。如上所言,斯密和李嘉图在论述交换价值时,尽管实际上采用了使用价值,但他们却回避了这一概念,因为他们无法解决“价值悖论”难题,即使用价值不能用来解释交换价值。[7]462边际效用分析则似乎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正统经济学可以堂而皇之的宣布效用价值论的建立,使用价值也可以正大光明的作为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出现。显然,效用是一个反映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概念,描述物对人的有用性,属于使用价值的变种,因此,效用价值论实质也是庸俗经济学拜物教的产物。正统经济学彻底抛弃了劳动价值论,完全倒向以生产使用价值为中心的价值拜物教。

近几年国内外学界兴起了“增加值”或“附加值”的研究。“增加值”分析尽管清晰展示了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市场价格占比,但依然未能透过价格表象揭示价值的本质含义。以一部市场价格500美元左右的苹果手机为例,负责低端组装加工的劳动力似乎仅仅贡献了6.5美元左右,其它绝大部分归功于品牌营销、产品流通和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等环节。这种错觉根源于将增加值或价值与市场价格等同视之,并将劳动力的市场价格误以为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进一步而言,增加值的分析同样避开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然在价格的表面现象里兜圈子。正是在高增加值与低增加值的悬殊差别中隐藏着资本主义贫富分化的秘密。实际上,在选择学术用语时,主流文献采用“value added”(价值增加)而非“value captured”(价值占有),正好有助于隐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9]

此外,多数研究将分工和比较优势的观点作为全球价值链研究的理论基础,支持落后国家以其自身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其基本逻辑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进行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各个国家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进而通过国际贸易都增加了各自的财富。因此,唯一重要的问题就是国际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如何将整个蛋糕做大或实现“世界财富的整体增长”。[10]显然,这种分析逻辑回避了财富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等残酷现实。同时,它强调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自然界的征服,但无法应对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行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问题。由此,全球价值链被物化为交换价值和效率的问题,体现了庸俗经济学的拜物教特征。

2.正确认识“一带一路”

习近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指出:“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11]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难以应对这三大“赤字”的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挑战已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反抗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运动。[12]

若按照庸俗经济学拜物教的思路,我们很难充分认识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更难领会“一带一路”所主张的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区别。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看,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具有掠夺剩余价值的资本本性,除了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无偿占有外,还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剩余劳动及其资源环境的剥削。显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已经帮助我们诊断出了当前全球化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的症结所在。“一带一路”所主张的全球化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具有本质的不同,它不仅摈弃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而且为应对当前全球化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指明了新思路。

“一带一路”承载着中华民族两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11]充分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精神不带有任何资本主义的因素,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的提出者,也将成为贯彻这一新发展思路的引领者,为克服当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三大“赤字”,并实现和平、共享、绿色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的全球价值链和新型国际关系。一言蔽之,“一带一路”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原来罗漠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他的独特,他的深情,都只为一人而已。他的爱那么忠诚,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她其实是满意的,可是她忍不住流了一路的眼泪。

四、小 结

马克思从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二重性揭示了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缺失。庸俗经济学只看到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未能揭示出价值(实体)和抽象劳动,因而不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展深入研究。价值的缺失使庸俗经济学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只能停留于交换价值和价格的表面现象,进而陷入了货币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的谜。

马克思在解析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时就揭示了庸俗经济学的拜物教性质。由于停留于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没有揭示其本质,斯密未能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根本区别,进而陷入了对价值的迷失中,并最终滑向了拜物教。李嘉图尽管支持劳动价值论,但他最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却继承并发展了斯密交换价值理论的庸俗性。李嘉图之后的正统经济学渐渐远离劳动价值论,尤其边际主义兴起以后,完全倒向了以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格为主要表征的拜物教。

庸俗经济学的拜物教特征也体现着其始终遵循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机械唯物主义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是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哲学世界观。庸俗经济学吸收这种哲学观后,将商品交换关系虚构为物质原子间的力学关系,如同物质世界一样遵循着某种万有引力规律。当然,庸俗经济学的拜物教也完全符合资本家自身的利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揭露是资本家的最大威胁,因此,庸俗经济学以拜物教的方式规避了价值问题的争论,进而隐藏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缺失和拜物教的揭示和深刻批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克服当前对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认识误区。只有重新重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贡献,并破除经济学的拜物教倾向,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正确认识“一带一路”。作为顺应全球化大趋势的新发展思路,“一带一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系列主张存在根本性区别,尤其不能以庸俗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4]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M].杨敬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丁涛.“看不见的手”与“资本家的手”: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新视界[J].上海:海派经济学,2015(1):60-74.

[7]熊彼特. 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熊彼特. 经济分析史:第三卷[M].朱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9]Smith J. Imperial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Monthly Review, 2015, 67(3).http://monthlyreview.org/2015/07/01/imperialism-in-the-twenty-first-century/

[10]迈克尔·赫德森.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学:国际经济中有关分化与趋同问题的理论史[M].丁为民,张同龙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93.

[11]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网,(2017-5-14)[2017-7-7].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n100/2017/0514/c24-407.html.

[12]威廉·L.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M].高明秀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丁涛
《当代经济研究》 2018年第04期
《当代经济研究》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