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电网保护方案

更新时间:2016-07-05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1-2]作为实现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化的电压源统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的结构和输出特性优势,而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方便地扩展到很高的电压等级和功率水平。与晶闸管的传统直流输电技术相比,MMC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等可关断器件,没有换相失败问题,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和灵活性[3-6],已经成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的首选拓扑。

相比于交流系统,直流系统的阻尼相对较小,系统故障传播速度更快,系统控制响应时间要求更短,继电保护方法设计难度更大;直流系统中发生故障以后,故障电流快速上升,将严重危及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安全,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快速切除故障线路[7],因此直流侧故障控制保护问题是目前MMC工程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当MMC直流侧发生故障时,系统近似发生三相短路,短路电流不能被阻断,二极管很容易会因长时间承受大电流而损坏。因此一定要在二极管不被损坏的前提下将故障清除[8]。然而,直流电流没有自然过零点,灭弧困难得多。目前可以商业应用的直流断路器容量有限且价格昂贵[9]。因此目前工程实际中直流故障隔离一般是通过跳开交流断路器来实现的。但由于交流断路器的跳闸动作时间一般2~3个周波,这个时间极有可能造成二极管的损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MC向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和应用[10-11],所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针对二极管的脆弱性对MMC直流侧的故障保护进行了全方面的探索,形成了多种保护方案,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对比。

本文首先分析了MMC直流侧故障特征,阐述直流侧故障机理,详细介绍了半桥MMC直流侧发生双极短路故障时,从故障发生到故障切除的整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比总结了分流、限流、电容电压箝位和快速切除故障保护二极管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介绍了3种不同的分流技术,以及常见的直流限流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限流技术,对基于电容电压箝位技术的各种不同子模块结构进行了对比总结,得出了采用增强自阻型和半桥子模块串联或者单用开关电容子模块结构是目前最佳选择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自阻子模块,最后改进了典型的基于握手原理的保护方案,为MMC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工程指导。

1 直流系统故障特征分析

半桥MMC直流侧故障一般分为单极接地故障、断线故障以及双极短路故障,其中双极短路故障最为严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直流侧双极短路故障。当直流侧发生双极短路故障时,直流侧电流和桥臂电流都会上升,换流器经过5~10 ms闭锁,以保护换流器内部各元件。根据换流器闭锁时刻,将短路故障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故障发生到IGBT闭锁。第2阶段:IGBT闭锁后到故障切除。

在第1阶段,桥臂电流主要由电容放电电流和交流电流馈流两部分组成,其中电容放电电流是主要部分;由于控制系统的存在,交流电流的大小在这一阶段与正常情况下基本相同。放电回路是一个典型的LCR振荡放电过程,等值电感是阀电抗器电感值的2倍,用2L表示,故障回路电阻统一用Rstray表示。

对于等效电容,每个时刻上、下桥臂一共有N个子模块导通,文献[12]将电容等效为C=C0/n;文献[13]将其等效为C=2C0/n。为了弄清究竟哪一种电容等效方式更接近实际,下面对两种情况做了对比验证。

假设电容为C,等效回路如图1所示。

图1 电容放电等效回路 Fig.1 Equivalent circuit of capacitor discharging

故障瞬间直流电压Udc和桥臂电感电流IL均不为0,R小于因此IGBT闭锁前的放电过程是一个已知电路初始条件的振荡放电过程。

电容电压计算公式为

式中:τ1为放电电流衰减时间常数;ω0为放电电路固有角频率;ω为振荡放电电流角频率;α为由初始电流引起的放电电流的初相角。

回路电流计算公式为

(1)当电容等效为C=2C0/n

(2)当电容等效为C=C0/n

分别将电容等效为C=C0/nC=2C0/n代入式(5),得到放电电流波形,与实际仿真的放电电流波形进行对比,结果见图2。

图2 放电电流对比 Fig.2 Comparison of discharging current

图中最高点为电容放电最大值,由图2可知等效为2C0/n时,波形更加接近实际仿真,在放电达到最大值之前可以达到很好的契合度,而实际在电容放电未达到最大值时IGBT就已经闭锁了,所以半桥MMC故障第1阶段的电容等效为2C0/n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是由于虽然每个时刻一共有N个子模块导通,但是这些时刻都是瞬时的,2N个子模块都参与放电,所以等效为上下桥臂并联即等效电容为2C0/n时更准确。

故障第2阶段也分为两个过程,闭锁后的暂态过程和稳态过程。闭锁后的暂态过程指的是闭锁后桥臂电流减小到稳态前的过程,文献[13]指出,在此阶段,桥臂电流均大于0,因此暂态过程6个桥臂均有电流,此阶段桥臂电流由电感续流和交流馈入电流两部分组成,所以故障电流数学公式由两部分叠加组成[13]。电流衰减到0以前桥臂的二极管一直导通,可不考虑二极管的非线性,按线性一阶电路求解。

在各种媒体相互交融的今天,相较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体来获取信息,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来自新媒体的重大冲击。

闭锁后的稳态过程中,桥臂电流可能出现过0的情况,可以等效为由6个二极管构成的不控整流回路,但桥臂有电感,故障回路也有电阻,所以和不控整流回路还有区别,可能会有3个、4个、5个或6个桥臂有电流,如图3所示。具体的情况主要和桥臂电感与等效电感的比值k和故障回路电阻RSC大小有关[14]。把上下桥臂同时导通的时间定义为换相角2γ,γ ∈ [ ]0,π/2,稳态后主要会存在以下7种等效路径[14]

(1)γ =0,有3个桥臂导通,如图3(a)所示。

(2)存在着γ=0和两种路径,即图3(a)和图3(b)。

(3)有4个桥臂导通,如图3(b)所示。

许晴呢,天生有种瘫在蓝丝绒大床上的贵族娇病气质。她像殷桃演的莫莉,同性对她千般不悦目,异性为她颠三倒四。她却对谁都仿佛,“哼,管他的。”

(5)有5个桥臂导通,如图3(c)所示。

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体验到真挚的情怀,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到将文中集中表现出某类情感的部分设计成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习热情,进一步解读整篇文章。例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地震视频资料,然后引出文中的“父子”,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与其他人的对话以及与儿子的对话,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儿子对同学的爱,懂得这令人敬佩的勇敢的父子不为困难所打倒的品质,从中受到启发。

(6)存在着两种路径,即图3(c)和图3(d)。

(7)有6个桥臂导通,如图3(d)所示。

图3 闭锁后桥臂通路 Fig.3 Bridge arm pathway after blocking

可以求出当γ为上述不同值时等效回路的等效阻抗Zeq,如表1所示。

从前文可以看出,传统的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DEA模型虽然可以对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测算,但是并不能对所有单元按照效率值大小进行测算,原因就是在效率测算结果中出现了20个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这些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均为1,虽然其他的9个决策单元可以按效率值的大小进行排序,但是对于这20个效率值为1的决策单元不能进行效率排序。而政府通常是根据机构排名对其进行补贴或奖励,养老机构的管理者也更加关注其他养老机构的排名问题,而且通过排序,管理者可以借鉴排名靠前的机构来改善其服务绩效。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超效率CCR模型测算,以便获取排名,进一步确认标杆企业。

表1 不同通路的等效阻抗 Tab.1 Equivalent impedances of different paths

γ Zeq γZeq π 2ωL π 6(2-k)ωLπ 33(2-k)ωL1+2(2-k)20 2+(2-k)2(2-k)ωL

通过等效阻抗可求得稳态后的电流大小,此外γ的大小和k与RSC有关,γ随k与RSC增大而减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MMC发生双极短路故障时,子模块所有电容均会放电,桥臂电流可以达正常10倍以上,所以必须闭锁IGBT,故障电流在闭锁结束会达到最大,随后会减小至稳态的不控整流阶段,二极管一直承受较大的电流,必须对其进行保护或快速将故障切断。

2 故障分流技术

由于故障后桥臂电流迅速上升,闭锁后仍有较大电流通过二极管续流,而MMC中所采用的二极管,由于其表面是硅材料,所以其承受冲击电流的能力有限,因此考虑用耐压能力更强的晶闸管与其并联分流,减小流过二极管的电流。

1)并联单晶闸管

(4)存在着两种路径,即图3(b)和图3(c)。

吸取上述化学镀镍溶液1 mL,置于300 mL烧杯中之后加水至100 mL,接着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试液的pH至11.5,再加30%的双氧水1 mL,试液中未出现氢氧化镍沉淀。放置24 h使双氧水分解后再加入30%的双氧水1 mL,也没有沉淀生成,24 h后再加30%的双氧水1 mL,仍未见沉淀生成。可见用双氧水氧化柠檬酸,需要一次性加入一定的量之后才能使柠檬酸失去配位能力。

选择紧压包装的晶闸管与二极管并联分流,即图4(a)中的K2,该晶闸管耐冲击电流能力较强,当系统正常运行时不给K2控制信号,发生故障以后触发K2,大部分的故障电流将会从K2流过[15]

图4 并联晶闸管 Fig.4 Parallel thyristor

并联单晶闸管结构不能减小故障电流也不能阻断故障后交流电流的馈流,需要与其他保护措施结合,切断故障电流,不过因为脆弱元件得到了保护,因此可以为保护赢得时间。

2)反并联双晶闸管

在柔性直流电网中,当网络比较复杂的时候,需要进行保护的配合,切除故障的时间就会比较长,而二极管无法承受长时间大的故障电流,上面提到的分流技术虽然可以为保护赢得时间,但是还是需要晶闸管承受大的电流,且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故障后的限流技术,通过在故障后回路中串入电阻等减小故障后的电流,为保护赢得足够的时间。

并联单晶闸管结构不能清除故障电流,仅能保护脆弱元件二极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并联双晶闸管结构[16],反并联双晶闸管结构如图4(b)所示。

老鳜鱼说罢,一个闪身,抢在四细狗眼前,刀子划了个弧形,直逼四细狗的咽喉。不过,老鳜鱼还算江湖,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老鳜鱼并没有抹四细狗的脖子。他吓得脸色惨白,丢了铁锨。四细狗开始跪下求饶。

正常情况下T1、T2均不给触发信号,故障以后同时导通两个晶闸管,故障电流大部分从两个晶闸管流过,由于同时并联两个方向的晶闸管,相当于发生了交流侧三相短路,经过分析可知直流量在此过程中会逐渐衰减至0,在直流侧故障电流衰减至0后撤掉T1、T2的控制信号,就可以隔离掉交流侧故障电流,交流电压通过二极管D1对子模块电容电压充电,恢复正常工作。

反并联双晶闸管结构首先保护了脆弱元件,同时分离交直流侧,并使直流侧电流自动衰减至0,但是正常情况下这两个晶闸管要承受较大的电压变化率,另外封装在几百个子模块中也比较复杂。

3)在交流侧与换流装置间加分流装置

在上述直接在二极管两端并联晶闸管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换流器入口处加分流装置[17],类似于故障后在换流器入口处将交流侧短路,分流装置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分流装置 Fig.5 Shunt device

在正常情况下不给分流装置晶闸管触发信号,故障后触发晶闸管,相当于交流侧发生三相短路,几乎没有故障电流流入子模块,实现交直流侧分离,直流侧故障电流自动衰减至0,当直流侧故障电流衰减至0并清除故障后,撤掉分流装置的触发信号,系统能够自动恢复正常。

分流装置相比于前两种结构分流得更加彻底,流入换流器的交流电流基本可以忽略,晶闸管正常情况下承受的电压变化率较低,控制简单,在分流策略中是最好的。

另外一种比较新颖的限流方式是超导限流[19],所谓超导限流器就是正常情况下工作在超导态,没有电阻,基本没有损耗,故障后失超,有电阻接入故障回路限制电流的上升。超导限流器是由超导电缆和分流电阻组成,等效模型如图10所示。

3 故障限流技术

3.5.2 局部麻药和放射线的应用 口腔治疗采用的麻醉一般都是局部麻醉,使用的麻药是利多卡因或阿替卡因,且用量较小,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孕妇可以放心使用。研究表明,电离辐射剂量<5 mrad时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拍摄一张普通牙片的辐射剂量仅为0.1 mrad,所以为了协助诊断,必要时孕妇佩戴颈围和铅放射服可以拍摄牙片。

1)MMC桥臂加限流模块

约94%的学生对文化导入给予认可;课堂观察也发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热情高涨,出勤率和作业上交率都能保持在99%左右。

利用MMC的特殊结构在每个桥臂串入限流子模块[18],正常情况下,开关一直导通,限流电阻不接入,不会产生功率损耗,故障后立即关闭,限流电阻接入,故障电流被降到比较低的水平,因此不要求直流断路器很快动作,对断路器要求降低,可以降低成本。但是正常情况下开关管T一直导通,开关损耗比较大,另外关闭开关管T的时候也会产生过电压,需要进行缓冲处理,防止损坏开关管。

2)直流线路加限流模块

作为一门学习课程,最终要以学习成绩来体现学习效果。完善课程的考核体系,既是教师维护课堂纪律、进行课堂管理之需,同时也是衡量各团队、各成员学习效果的一个标准。

因为只要在故障后的回路中接入限流电阻都会起到限制故障电流的作用,所以采用直接在换流器出口的直流线路上加限流模块,结构如图6所示。

最典型的一种保护原理就是基于握手原理的直流网络保护[28-30],直流网络结构如图19所示。

图6 限流新方案 Fig.6 New scheme of current-limiting

图7 直流电流波形对比 Fig.7 Comparison of DC current waveform

图8 交流电流波形对比 Fig.8 Comparison of AC current waveform

图9 桥臂电流波形对比 Fig.9 Comparison of current waveform on bridge arm

3)直流线路加超导限流器

分流技术是最直观的保护二极管策略,并联单晶闸管结构不能切除故障,反并联双晶闸管和分流装置可以使直流故障自行衰减,故障清除后恢复时间短,故适合应用在需要自动重合闸的场合或是背靠背结构中,并可以省去直流断路器,节约成本,但是在比较复杂的多端直流网中要求快速准确的切除故障,就需要和其他保护措施配合使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建筑节能和被动房激励推广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对被动房在我国的激励推广方面的研究甚少。被动房已呈现区域性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亟须有针对性和地区适应性的激励对策支持。本文基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第一个被动房项目——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中节能·美景家园1#楼的现状,综合考量气候条件、适应于夏热冬暖地区的被动房技术的成熟度等关键因素,以地方政府为视角,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政府与开发商、政府与购房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给出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主要激励对策和激励建议。

由一个可变的电阻和分流电阻并联组成,其中分流电阻用来减小可变电阻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超导限流器在发生故障后可以很快进入超导态,即可变电阻很快由0变为比较大的值,使故障电流得到限制。

图10 超导限流等效模型 Fig.10 Equivalent model of superconducting current-limiting

超导限流器正常情况下没有损耗,故障后反应迅速,但是超导限流器恢复比较慢而且目前超导技术还不成熟,成本也比较高。

基于限流技术保护二极管一般和直流断路器配合使用,应用于比较复杂的网络,一般保护原理比较复杂,动作时间较长,因此可使用较小容量的直流断路器。限流电阻的选择应适当,若电阻太小限流效果不好,若电阻太大则电流过低,不利于保护的配置以及断路器的动作,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合适的值。

4 电容电压箝位技术

直流侧发生故障后,交流侧对直流侧的馈流是导致直流侧故障无法清除的主要原因,MMC桥臂子模块中都含有电容,因此提出了很多关于MMC子模块拓扑的创新,利用故障后创造回路对电容充电来箝位交流侧电压,使得故障电流迅速下降,清除故障。

直流侧发生故障后,换流器经过10 ms左右的延时闭锁子模块,在故障发生到子模块闭锁期间,桥臂电流为电容放电电流和交流馈流的叠加,因为放电电流比交流电流大得多,此阶段电容电流放电未充分便闭锁,所以此阶段不会有图11(a)所示的充电电流;一旦子模块闭锁,直流侧电压会迅速下降,电容电压因闭锁较快,下降不多,所以子模块两端的电压一直处于低于电容电压的状态,故并不会有图11(a)所示的充电电流,只存在图11(b)所示的放电电流。故障后的整个过程中并不会对电容进行充电。

基于电容电压箝位保护原理的子模块结构整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单电容两电平结构和双电容三电平结构。

1)单电容两电平子模块结构

图11 工作状态 Fig.11 Working condition

所谓快速保护就是不加前文所述措施,直接应用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清除故障。

图12 全桥子模块 Fig.12 Full-bridge sub-module

图13 单向电压全桥子模块 Fig.13 Full-bridge sub-module under single-direction voltage

图14 增强自阻子模块 Fig.14 Enhanced self-blocking sub-module

增强自阻型子模块结构是最精简的,正常工作时,T3一直导通,二极管D4被箝位,结构和半桥结构相同,故障后所有IGBT均闭锁,此时存在着通过D4对电容充电的回路,交流电压被箝位。而全桥子模块就是相当于多了一个控制开关管,所以正常时候可以输出负压,在需要功率反转的场合可以应用,但是全桥控制复杂,器件比增强自阻型多。

在提出增强自阻型子模块方案之前,提出过自阻型子模块方案[22],自阻型子模块方案结构如图15(a)所示,在正常时T3一直导通,故障后闭锁所有开关管。

图15 子模块的创新 Fig.15 Innovation of sub-module

改进的自阻子模块如图15(b)所示,正常时T3一直导通,故障后所有开关也均闭锁,无论是正常工作还是故障,两种子模块电流通路是一样的,而改进自阻型子模块可以省去两个二极管,节省大量器件。

还有一种是二极管箝位式单子模块DCSM(di⁃ode clamp sub-modules)结构[23],它比增强自阻型子模块多用了一个电容,没有功能优势。

增强自阻型子模块控制简单,结构精简,同时具有故障阻断能力,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采取每个桥臂增强自阻型子模块与半桥子模块串联的方式,在保证具有故障阻断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用增强自阻型子模块,这样可以实现所用的器件最少,又能保证故障后阻断电流[21]

2.降低区域检修费用。经综合测算,成立检修公司后,较部分外委、部分自主维护的现行模式,检修人工费用大幅降低。

另外上述提出的改进自阻型子模块,如果能够解决同时闭锁的问题,那么可以实现用最少的器件且具有故障阻断能力,十分经济。

当下,主打食材安全、健康,提倡本源味道的有机餐厅已成为餐饮界的一股清流,部分高档酒店的中、西式餐厅也逐渐将有机食材视为餐厅标配,以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对于“吃”的品质追求。

2)双电容三电平子模块

最早出现的双电容三电平子模块结构就是箝位型双子模块[24]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特点就是正常情况下可以输出0、uC、2uC3种电平,在此基础上出现的是串联双子模块结构[25],是从两个子模块串联的角度考虑,两者的结构如图16和图17所示。

其次,优化数学史渗透方法。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史时,要注意方法的选择,从而提升渗透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数学史的读物,这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数学史的有关内容并让其感受到数学史的博大精深;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对数学家华罗庚进行说明时,可以选它的画像、故事、传记以及他的名言“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等内容来有机渗透教学,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史的思想情操。

箝位串联双子模块比双箝位型子模块少用一个二极管,并且故障后不同方向的电流阻断能力相同,可以更快地清除故障电流,但是两者都有两个电容均压的问题。

图16 箝位型双子模块 Fig.16 Clamp double sub-modules

图17 串联双子模块 Fig.17 Series-connected double sub-modules

之后ABB公司提出了一种交叉连接子模块结构[26],其实是对串联子模块的改进,就是在图17中串联双子模块的D6两端并联开关管T6,这样,正常情况下可以输出负压,在需要功率反转的场合有优势。

而双电容三电平子模块中最有优势的就是新型的开关电容子模块[27]结构,结构如图18所示。

图18 开关电容子模块 Fig.18 Switched capacitor sub-module

这种结构的优势就是可以解决两个电容的均压问题,在输出电平uC的时候(T1、T3、T4、T5和T6导通),是将两个电容并联输出的,所以强行使两个电容的电压相等,这样,在进行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的时候,可以只取一个电容的电压,节省一半的互感器,节约成本。

电容电压箝位技术不需要额外的直流断路器,子模块电容一直串联在故障回路充电,所以系统恢复快,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增强自阻型和半桥子模块串联或者单用开关电容子模块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后者可以大大节约互感器的使用,但是控制比前者复杂。

5 快速保护技术

单电容两电平子模块结构最早的是全桥子模块[20],最近提出的单向电压全桥子模块结构[21]是在全桥子模块结构上的修整,但是却和之前提出的增强自阻型子模块[22]结构是一样的,三者具体的结构如图12~图14所示。

图7~图9为接入限流电阻限流能力的仿真验证。可以看出这种限流结构可以达到较好的限流效果,限流的大小取决于故障后接入的电阻的大小。这种结构与在桥臂加限流模块比,更加简单,不必封装在很多个模块中,而且只多加一个IGBT,正常情况下的损耗小,限流效果只取决于电阻的大小,不过这种结构在故障后关闭T的时候会产生比在桥臂加限流模块更大的过电压,需要在T的两端并联缓冲装置和避雷器。

图19 直流网络 Fig.19 DC network

这个原理对于MMC直流网络来说,不加任何其他措施,100 ms用交流断路器切断故障是不安全的,不过可略做改进。

握手原理的改进:在MMC入口处加装分流装置,故障发生启动所有的分流装置,大概需20 ms分断直流故障,这样MMC中的二极管就不会被损坏,其他的操作不变,线路上仍然选用隔离开关,节约成本。具体时序如图20所示。

图20 新握手原理时序 Fig.20 Timing sequence of the new Handshake principle

将分流技术应用到快速保护技术中,与原来用交流断路器切断故障比,时间更快,而且此过程中交流断路器不会跳开,系统恢复供电较之前快,大概不到50 ms就可以重新形成线路电压,既能保证二极管不损坏,又能加快系统切除故障和恢复的时间,同时也没有加直流断路器,成本低廉。

6 结论

(1)本文针对故障闭锁前的等效回路中电容的等值问题,给出了分析和验证,证明采用电容并联方式更接近系统实际,并对整个故障阶段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概括。

(2)分流技术保护二极管是最直观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切除故障,而是让直流故障电流自行衰减,但故障后恢复较快,可用于比较简单的背靠背系统或是需要自动重合闸的场合。

(3)在分析现有限流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限流方案。限流方案可以与直流断路器配合使用,应用于复杂的直流网中,为断路器动作赢得时间,这样可以降低直流断路器的容量要求,节约成本,有利于直流电网的建设。

(4)电容电压箝位技术充分利用了MMC子模块结构上的优势,拓扑灵活多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阻型子模块拓扑。鉴于直流侧故障清除困难,直流断路器技术尚不成熟,而电容电压箝位技术直流故障阻断能力强,系统恢复时间短,可增加换流器及直流电网运行和控制保护的灵活性,因此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5)本文改进了握手原理,将分流装置应用到快速保护技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直流电网的工程实践中,应充分衡量各种因素,针对多变的网络结构以及实际的用户需求,充分结合以上几种保护方案,形成经济可靠的保护方案。

参考文献:

[1]Lesnicar A,Marquardt R.An innovativ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topology suitable for a wide power range[C]//IEEE Power Tech.Bologna,Italy,2003.

[2]Aziz J A,Salam Z.A new pulse-width modulation(PWM)scheme for modular structured multilevel voltage source invert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04,91(4):211-226.

[3]Zuniga-Garcia L,Zaragoza-Hernandez A,Nadal-Martinez J M,et al.MMC technology and 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gration of variable renewable energi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DC grids[C]//IEEE International Autumn Meeting on Power,Electronics and Computing.Ixtapa,Mexico,2015.

[4]Alexander A,Thathan M.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for sola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to improve power quality[J].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2015,9(1):78-88.

[5]Wang Jun,Burgos Rolando,Boroyevich Dushan.A survey on the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modeling,modula⁃tion and controls[C]//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Denver,USA,2013:3984-3991.

[6]Nami A,Jiaqi Liang,Dijkhuizen F,et al.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for HVDC applications:review on converter cells and functionalities[J].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5,30(1):18-36.

[7]刘剑,邰能灵,范春菊,等(Liu Jian,Tai Nengling,Fan Chunju,et al).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处理与保护技术评述(Comments on fault handling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 for VSC-HVDC transmission lines)[J].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5,39(20):158-167.

[8]Li Xiaoqian,Song Qiang,Liu Wenhua,et al.Protection of nonpermanent faults on DC overhead lines in MMC-based HVDC systems[J].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2013,28(1):483-490.

[9]Cuzner R M,Venkataramanan G.The status of DC micro-Grid protection[C]//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Meeting.Edmonton,Canada,2008.

[10]Candelaria J,Jae-Do Park.VSC-HVDC system protection:a review of current methods[C]//IEEE/PES Power System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Phoenix,USA,2011.

[11]Schmitt D,Wang Y,Weyh T,et al.DC-side fault current management in extended multiterminal-HVDC-grids[C]//9th International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s,Signals and Devices.Chemnitz,Germany,2012.

[12]杨海倩,王玮,荆龙,等(Yang Haiqian,Wang Wei,Jing Long,et al).MMC-HVDC系统直流侧故障暂态特性分析(Analysis on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 of DC transmis⁃sion line fault in MMC base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电网技术(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6,40(1):40-46.

[13]王姗姗,周孝信,汤广福,等(Wang Shanshan,Zhou Xia⁃oxin,Tang Guangfu,et al).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HVDC直流双极短路子模块过电流分析(Analysis of submod⁃ule overcurrent caused by DC pole-to-pole fault i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HVDC system)[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1,31(1):1-7.

[14]Zhang Guoju,Chen Yao,Yue Chengyan,et al.DC pole-topole short-circuit behavior analysis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C]//IEEE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Pittsburgh,USA,2014:5698-5702.

[15]Gemmell B,Dorn J,Retzmann D,et al.Prospects of multi⁃level VSC technologies for power transmission[C]//IEEE/PES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Chicago,USA,2008:993-1008.

[16]李斌,李晔,何佳伟(Li Bin,Li Ye,He Jiawei).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系统故障处理方案(DC fault handling scheme for the MMC-based DC system)[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6,36(7):1944-1950.

[17]Elserougi A A,Abdel-Khalik A S,Massoud A M,et al.A new protection scheme for HVDC converters against DCSide faults with current suppression capability[J].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2014,29(4):1569-1577.

[18]李斌,何佳伟(Li Bin,He Jiawei).多端柔性直流电网故障隔离技术研究(Research on the DC fault isolating technique in multi-terminal DC system)[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6,36(1):87-95.

[19]Xue Shimin,Gao Feng,Sun Wenpeng,et al.Protection principle for a DC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a resistive su⁃perconductive fault current limiter[J].Energies,2015,8(6):4839-4852.

[20]赵成勇,许建中,李探(Zhao Chengyong,Xu Jianzhong,Li Tan).全桥型MMC-MTDC直流故障穿越能力分析(DC faults ride-through capability analysis of full-bridge MMC-MTDC system)[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Scientia Sinica:Technologica),2013,43(1):106-114.

[21]王一,刘建政(Wang Yi,Liu Jianzheng).用于 MMCHVDC直流故障保护的新型拓扑及重合闸控制策略(An enhanced MMC-HVDC topology and system recovery strategy for DC fault protection)[J].电网技术(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5,39(8):2312-2319.

[22]向往,林卫星,文劲宇,等(Xiang Wang,Lin Weixing,Wen Jinyu,et al).一种能够阻断直流故障电流的新型子模块拓扑及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A new to⁃pology of sub-modules with DC fault current blocking ca⁃pability and a new type of hybrid MMC converter)[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4,34(29):5171-5179.

[23]Li Xiaoqiang,Liu Wenhua,Song Qiang,et al.An en⁃hanced MMC topology with DC fault ride-through capabili⁃ty[C]//3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Vienna,Austria,2013:6182-6188.

[24]Marquardt R.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topologies with DC-short circuit current limitation[C]//IEE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Jeju,South Ko⁃rea,2011:1425-1431.

[25]张建坡,赵成勇,孙海峰,等(Zhang Jianpo,Zhao Chengyong,Sun Haifeng,et al).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改进拓扑结构及其应用(Improved topology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and application)[J].电工技术学报(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4,29(8):173-179.

[26]Nami A,Liwei Wang,Dijkhuizen F,et al.Five level cross connected cell for cascaded converters[C]//15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Lille,France,2013.

[27]董京,刘兆辉,蒋超(Dong Jing,Liu Zhaohui,Jiang Chao).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新型控制策略(Novel MMC-HVDC control strategy)[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2017,29(2):129-134.

[28]Tang Lianxiang,Ooi Boon-Tech.Locating and isolating DC faults in multi-terminal DC systems[J].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2007,22(3):1877-1884.

[29]和敬涵,黄威博,李海英,等(He Jinghan,Huang Weibo,Li Haiying,et al).FBMMC直流故障穿越机理及故障清除策略(FBMMC DC fault ride-through mechanism and fault clearing strategy)[J].电力自动化设备(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17,37(10):1-7.

[30]吴亚楠,孔明,汤广福,等(Wu Yanan,Kong Ming,Tang Guangfu,et al).直流电网的暂态特性和保护策略研究(Research on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DC power grid)[J].智能电网(Smart Grid),2016,4(10):993-1002.

薛士敏,张超,高博,陆俊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