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采用施肥技术控制桉树梢枯病的效果

更新时间:2009-03-28

桉树(Eucalyptusspp.)因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而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短轮伐期树种。目前广西桉树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桉树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林业经济产业支柱之一。随着桉林面积的扩大和多代类型林的出现,桉林内病害种类逐渐增多,为害逐渐加重[1-2]。桉树梢(枝)枯病是近年来在广西、广东桉树林中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区发病株率高达92%以上。病害造成被害林木嫩芽、枝条枯死、叶片脱落、树冠平顶,树色枯黄,树势明显衰退,蓄积量年均损失10.4%~14.23%,萌芽林及林龄2年以上发病率高。在广西引起病害的病原主要是3种: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和拟隐孢壳菌(Cryptospotiopsissp.)[3-4]。笔者在总结近年研究桉树营养与病害发生关系的基础上[5],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于发病林区的发病高峰前期,开展施用不同配方肥料处理对病害的防控效果试验。

妊娠期是否规律补铁对母婴血红蛋白水平和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 ………………………………………… 谭晓青等(12):168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当年病害局势比较严重的位于广西东南部的桂平市金田镇罗蛟分场(110.109°E,23.66°N)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种植的桉树林,年均气温21.4℃,年均降水量1 731.8 mm。桉树品种为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属第2代萌芽林,树龄3年,种植规格1 m×6 m,树龄2年时已发病,试验时也已开始显病。林地经人工化学除草,杂草较少,土壤为片页岩风化物发育的赤红壤,海拔120~138 m,坡向东南或西南向,分属相邻的3个山头的中下坡。林地土壤基本养分状况见表1。试验设在病害发病高峰初期至发病末期的期间进行,时间为2016年5月26日至2016年11月26日,共180 d。

 

表1 参试区土壤养分状况Tab.1 Nutrient condition of soil in experimental areas

  

pH 5.3有机质/(g/kg)16.14速效/(mg/kg)N 38.96 P K B 1.6339.56 Ca 6.35 Mg 0.560.23 Cu 0.49 Zn 1.53 Fe 17.93 Mn 0.83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地设置

试验分在3个山头进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山头划出约3.3 hm2的区域并从上到下作5等份垂直划分,安排4个配方肥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表2),处理间各处理随机排列。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不仅仅是监管,更应该是服务”。本着这一理念,工作中全科上下拧成一股劲,以“监管+服务”为原则,以“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商标名牌战略,进一步鼓励、支持、培育一批具备市场竞争力和静海特色的“新生代品牌”,促进食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培育发展,“陈官屯冬菜”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静海区炒货行业已拥有“岳城”等市级著名商标5件。同时,通过实施“明厨亮灶”,让“舌尖上的安全”看得见,“量化分级”使“笑脸”走上百姓餐桌,“严格评创”完善餐饮监管长效治理机制,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餐饮消费环境。

 

表2 各处理肥料养分状况Tab.2 Nutrient status of fertilizers in each treatment

  

处理号1N+P2O5+2N 3N 4 N菌CK不肥分组合基本状况K2O 32%,有机质6%,有效B、Zn、Cu的含量1 102 mg/kg+P2O5+K2O 32%,有机质12%,有效B、Zn、Cu、的含量3 062 mg/kg+P2O5+K2O 32%,有机质6%,有效B、Zn、Cu的含量2 602 mg/kg,含1.3‰复合杀菌剂+P2O5+K2O 32%,有机质12%,有效B、Zn、Cu的含量2 602 mg/kg,含生防菌、氨基酸、1‰复合杀剂作任何处理施肥量/(kg/株)0.75 0.75 0.75 0.75

1.2.2 施肥方式

从表4可以看出,施肥后,不同处理的林木胸径、树高、树冠高、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增长幅度不尽相同,从胸径的增长率看,处理4>处理3>处理1>对照>处理2,处理4胸径的增长率为5.73%;从树高的增长率看,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1>对照,处理4树高的增长幅度为10.1%,其次是处理2为4.5%;处理1和对照树高出现下降情况,是病害造成树木主梢枯死的缘故。从树冠绿叶层的增长率看,处理3>处理4>处理1>对照>处理2,处理3、处理4的树冠高分别由试验时的3.11、3.24 m增加到试验后的4.89、4.75 m,增长率分别达57.23%、46.60%。树冠绿叶层数可反映病害造成顶芽枯死的状况得到抑制,表明树体顶端优势保持良好,树木具有较好的生长潜力。

1.2.3 病情指数分级及测定

单位面积蓄积量V=1 665×单株材积平均值

 

表3 病情等级分级标准Tab.3 Grading standards of disease

  

发病等级病级代表值0ⅠⅡⅢⅣ分级标准无病,植株生长正常树端叶色异常,枝梢嫩芽枯死率≦10%,嫩叶脱落枝梢嫩芽枯死率≦30%,主梢枯死10 cm以下,初显秃顶,叶片损失1/3以下枝梢嫩芽枯死率≦70%,主梢枯死50 cm以下,叶片损失2/3以下枝梢嫩芽枯死率>70%,主梢枯死50 cm以上,叶片损失2/3以上,树冠光秃,或濒于枯死0 1 2 3 4

单株材积采用广西林业勘查设计院制定的速生桉单株材积计算公式[4]

防治效果=(对照试验后病情指数-处理试验后病情指数)/对照试验后病情指数×100%。

国家局提出数据中心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为行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支撑,因此,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保证信息数据源头的质量,即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是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采集的,是依法、依规、依标准的可加工和交换的数据;二是要建立数据质量的控制体系,数据的加工、存储、交换的过程严谨有序,不出差错,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数据质量;三是要按照“授权访问,各取所需”的规则发布数据,避免信息发布的失控,做到“数入一库,数出一门”;四是要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技术,对数据中心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将数据资源提炼为决策资源,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试验时在每个处理区按五点取样法随机抽取50株作为观察样株,于施肥当日和试验结束日分别测量样株的高度、胸径和具绿叶树冠高度,测定病情指数(表3),比较各处理区的病情控制效果。

蓄积量增加率=试验结束日单位面积蓄积量-试验当日单位面积蓄积量/试验当日单位面积蓄积量×100%。

V=0.000 109 154 150 ×D[1.87892370-0.00569185503×(D+H)]×H[0.652 598 05+0.007 847 535 07×(D+H)]V为材积;D为胸径;H为树高。

1.2.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方差分析处理间多重比较采用q测验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区域林木生长量及蓄积量

施肥方式为穴施,即在2株桉树中间挖深25 cm,长50 cm,宽30 cm的长形坑,用量器按用量将肥料均匀撒入坑内,先与坑内少量土拌匀,再回填表土压实,后于其上盖些松土。

 

表4 不同处理区域林木的胸径、树高、树冠高Tab.4 DBH,tree height,and crown height of trees in different regions

  

以上数据为各处理的3个区域平均,小写字母为(P<0.05)差异显著水平;大写字母为(P<0.01)差异极显著水平。下同。

 

处理号 试验前 试验后1 2 3 4 C K胸径/cm 10.25 12.86 11.31 12.05 10.85树高/m 14.97 17.47 16.48 15.89 16.39树冠高/m 3.32 4.62 3.11 3.24 3.12单位面积蓄积量/m3 41.56 62.40 50.90 52.35 48.29胸径/cm 10.52 13.10 11.81 12.74 11.09树高/m 14.86 18.26 16.49 17.50 15.35树冠高/m 3.49 4.66 4.89 4.75 3.23单位面积蓄积量/m3 42.34 66.29 53.38 62.14 46.39增长率(%)胸径/cm 2.63 1.87 4.42 5.73 2.21树高/m-0.73 4.52 0.06 10.13-6.34树冠高/m 5.12 0.87 57.23 46.60 3.50蓄积量增加率(%)1.88 BC bc 6.23 B b 4.87 BC b 18.70 A a-3.93 C c

2.2 不同处理区域病情指数的变化状况

从表5可以看出,处理1和处理2的病情指数下降率均为负数,表明二者处理区域的病害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对照相比,二者对病害的发展亦表现出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在5个处理中,处理3和处理4的病情指数下降率较大,分别达67.7%、73.8%,防治效果分别达77.2%、80.3%,表现出对桉树枝枯病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表5 不同处理区域试验前后病情指数测定结果Tab.5 Results of disease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areas

  

处理号1 2 3 4 C K试验时病情指数30.5 25.2 29.7 31.7 25.6试验后病情指数33.8 26.7 09.6 08.3 42.1病情指数下降率(%)-10.8-6.0 67.7 73.8-64.5防治效果19.7 Cc 36.6 Bb 77.2 Aa 80.3 Aa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在广西桉树林中发现桉树枯梢病,且连片发生,是对林木的蓄积量影响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害由病原真菌引起,土壤营养缺乏值大病害加重[4]。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可有效提高桉树林木生长,增加蓄积量,同时能有效抑制桉树梢枯病的发生。处理4(N+P2O5+K2O 32%,有机质12%,有效B、Zn、Cu含量2 602 mg/kg)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率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8.7%、80.3%,表明该处理在促进林木生长和抑制病害发展两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此外,从试验前后的整体林相上看,该处理区域的林木树冠亦是树叶茂盛、浓绿、顶端优势明显。

2.2.3 提取时间对综合评分的影响 在60%乙醇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15∶1(V/m,mL/g)、提取2次的条件下,分别设置提取时间为1.5、2、2.5、3、4 h。取处方配比药材样品(均粉碎,过4号筛)适量,分别进行加热回流提取,按“2.1.6”项下方法进行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并计算综合评分,结果见图2C。由图2C可知,综合评分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先增加后降低,当提取时间为3 h时综合评分最高,故最终选择3 h为提取时间。

本试验仅是在一个区域一次林间的试验结果,其技术方案和生产应用尚待今后多点多面积加以论证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奚福生,罗基同,李贵玉,等.中国桉树病虫害及害虫天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罗基同,薛振南,廖旺姣,等.广西速生丰产桉树病害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4):21-24.

[3]廖旺姣,邹东霞,黄乃秀,等.广西桉树梢枯病病原菌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239-15242.

[4]吴道念,龙波,施福军,等.广西桉树梢枯病发病规律初步调查[J].中国森林病虫,2017,36(3):13-18.

[5]薛振南,李贵玉,黄乃秀,等.桉树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7,26(2):1-4.

 
黄乃秀,黄玲玲,吴道念,江舜宇,何进华,邹东霞
《广西林业科学》 2018年第01期
《广西林业科学》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