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VR技术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以鄂东南地区中小学生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1]。研学旅行,就是以接受教育、研习知识、拓展视野为目的的旅行。作为一种开放式教育形式,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更换了传统的学习场所,是一门崭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2]。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则成为研学旅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传承红色精神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鄂东南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各地中小学在推进研学旅行时,选择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将势在必行;但考虑到鄂东南地区红色资源分布分散、保存不尽完好、红色精神体现方式相对抽象等特点,加上中小学生自身存在的性格特点,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那么,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技术”)的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必将为鄂东南地区中小学生的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带来创新。

鄂东南地区红色资源分布现状

鄂东南地区即现在的湖北省东南部,包括湖北省的鄂州、黄石、咸宁、黄冈南部、武汉南部等五市辖区。追根溯源,现在的鄂东南与革命时期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关系甚为紧密。

近一个世纪前,正值国民革命失败,湘鄂赣边区人民坚强地从血泊中爬起来,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最终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就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之日起,先后建立了通山县、鄂城县、咸宁县、大冶县、阳新县等17个县政权,这里也是红军的重要诞生地。现在的鄂东南地区由于其丰厚的历史积淀,为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鄂东南地区红色资源分布

  

城市或地区主要红色文化资源黄石市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红三军团建军旧址、阳新龙港革命旧址、大冶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大冶兵暴旧址鄂州市湘鄂赣军区司令部旧址黄冈南部三角山红色旅游景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红军和新四军会议旧址、紫云寺咸宁市咸宁北伐汀泗桥遗址、何功伟烈士故居、三一八惨案丛葬坑、金峰山革命遗址、赤壁市鄂南烈士陵园、王明璠大夫第通山秋收暴动指挥部旧址、圣庙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谭家祠堂通山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武汉南部武昌起义旧址、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起义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首义碑林

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双及物构式是汉英语言中一种常用构式,作为一种构式,它对构式内成分具有较强的压制作用。具体表现在:在构式的压制下,原来没有方向义的动词现在有了方向性;原来只能带一个或两个名词性成分的动词现能带三个名词性成分;原来动词没有“致使”义,现在变成拥有“致使”义。原来没有“生命”义的名词现拥有了“生命”义。对双及物构式压制的研究有助于解释构式和构式内成分间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揭示特殊双及物构式产生的动因。

对于组织研学旅行的学校而言,可以与研学目的地共同设计多样性的研学课程,利用VR技术,将不同的课程分别展示给中小学生,让学生经过体验,在一定范围内做自主选择,然后学校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分别做出相应的安排。这种基于兴趣爱好的自主选择,必将大大提高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教育、研习效果。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设立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乡镇四级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在自治区、市、县(区)设置社会保险事业局,在乡镇设置劳动保障事务所或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帮助职工群众通过正常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劳动群众心坎上,不断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要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时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3)研学目的地选择的局限性,影响了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中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有限,这就要求研学目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应比较集中、不能过于分散,更要避免在一次研学旅行中出现多个目的地的现象;研学目的地选择的局限性,直接导致中小学生只能接触到碎片式的红色教育。

2)中小学生的行为可控性有限,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出挑战。中小学生年龄小,活跃好动,行为无常。他们在红色文化博物馆、文化古迹遗址等地参观时,或蹦蹦跳跳,或游玩打闹,行走路线转变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肆意穿行。由于带队老师的数量有限,因而对中小学生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控制,这种现象对研学目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提出了巨大挑战。

4)中小学生的安全性要求高给研学课程设置带来了局限性。中小学生是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安全意识差,安全防范能力弱[4],这就给中小学选择红色旅游研学目的地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给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VR技术在中小学红色旅游研学旅行领域的应用

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硬件设备生成的一种可通过视、听、触、嗅等多感通道达成的高逼真的模拟环境,这种模拟可给用户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5]。虚拟现实中最重要的是人可以在随意变化的交互控制下感受到场景的动态特性,也就是虚拟现实系统要求随着人的活动即时生成相应的图形画面。虚拟现实得以实现,不可或缺的是动态建模技术、实时动态绘制技术、人机自然交互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技术、三维虚拟声音技术。

2)树形优点。主干低(30 cm),树形结构层级简单,枝条利用率高,树成形快,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成花容易结果早,丰产高产;树体小,修剪量小,树形容易控制;棚架遮阴,减少阳光直射土壤水分蒸发,行间地面生草覆盖,增肥保墒效果好;棚下人工作业方便,劳动强度低;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管理效率高,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佳禾农资不管发展到多大规模,永远不离开农业,离不开农村。我们种地就是为农民打工。”他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化肥贸易商、生产商,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各要素,输出种植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农业服务,使自身的经营工作更接地气、更加稳健,从而才能把佳禾打造成一个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这门课程的时间、内容、形式等等都是由学校决定,中小学生没有任何的选择空间,只能全盘被动接受。

2)有效地保证了中小学生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由于中小学生长时间的集中、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接受能力有限等特点,如何保证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效果是全国中小学在推进研学旅行时所关注的重点。应用了VR技术的虚拟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利用其奇幻的体验、丰富的内容、有趣的方式等特点,很好地弥补了中小学生的不足,有效地保证了中小学生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

、VR技术在鄂东南地区中小学生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

()利用VR技术为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提供选择空间

1)有效解决了中小学生红色旅游研学内容难以抉择的问题。应用了VR技术的虚拟红色研学旅行,通过“一个展览馆、一位讲解员”+“一间体验室、一套设备、一副眼镜”+“一次体验”,不仅可以满足中小学生对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内容、安全等方面的高要求,而且基于虚拟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无限容量和奇幻体验,可以将难以面面俱到的红色研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变成轻松的、丰富的、智能的、生动有趣的红色旅游研学旅行。

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是一门崭新的实践课程,全国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有效开展这门课程的方式。VR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为VR技术和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相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VR技术的呈现方式和良好效果与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正好互相补充,因此,二者的融合应运而生,对中小学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开展作用巨大。

以鄂东南地区的黄石市团城山实验小学为例,全校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时,学校经过缜密的考虑,结合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做出如下时间安排:一二年级0.5天,三四年级1天,五六年级3天,都安排在黄石附近的大冶龙凤山庄。学校考虑得非常周全,全体小学生也都安全完成了此次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但是事后,笔者就此次研学旅行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只是一次集体出游,对此次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则不甚明了。

1)中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影响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效果。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培养阶段,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同时,中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非常有限,加之,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载体多为静态红色历史物件的展示、历史悠久的遗址、革命事件的文字或语言表达等,这无疑大大影响了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效果。

2008年,广东省把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生必修课,列入教学大纲;2016年11月18日,全国首趟红色研学旅行高铁专列从西安出发,开启了同学们两天一夜的研学之旅[3];2017年5月17日,湖北省黄石市团城山实验小学开展全校性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目前,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但是,通过对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部分鄂东南地区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小学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应用VR技术丰富红色研学课程的呈现形式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一切产品都是由产品的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组成。红色旅游研学课程是在红色文化资源基础上,根据研学受众特点与需求开发与设计出的研学旅行课程,以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产品的形式而存在,由课程核心内容、课程形式内容和课程延伸内容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VR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丰富了红色旅游研学课程的第二层——课程形式内容层,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中小学生在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开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图1 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结构图

以黄石市中小学赴大冶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为例,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传统的开展形式为:基于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的核心内容,采取逛逛纪念馆、看看历史照片、听听导游解说三者相结合的方法。通常在参观大冶工农委员会旧址时,同学们一拥而上、在嘈杂声中若有若无地听着导游的讲解,走马观花、速战速决完成2分钟左右的参观。以这种传统形式开展研学旅行,效果可想而知。

应用VR技术的虚拟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设置,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故事的形式,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让中小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历史事件的整个过程,感受那段历史,加深中小学生对历史的记忆;再结合中小学生实地探访革命历史亲历者来共同实现“亲身感受+真实交流”的多维呈现形式,这种丰富的呈现形式正好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将大大增强中小学生对于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课程的兴趣,提高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实效。

回波信号的波形与发射信号相同,二者只是在包络幅度和产生时刻上不同,故结合式(5)可知,多相位分段调制干扰信号在时域可以表示为

()利用VR技术整合鄂东南红色长带

利用VR技术整合鄂东南地区所有红色资源,形成“鄂东南红色长带”,系统地、全面地还原发生在鄂东南地区的红色历史事件,有效地避开碎片式的接收,让中小学生全面地、形象生动地了解鄂东南的红色历史。

鄂东南地区的现存红色文化资源,其中一部分与红三师有关。红三师是鄂东南苏区的一支主力红军,它不仅为开辟、巩固和发展鄂东南苏区建立了不朽功勋,而且为保卫湘鄂赣苏区作出了卓越贡献。红三师不仅经历了1929年10月、1930年7月和1931年2月的三次整军,而且经历了五次“围剿”斗争,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抗击数倍于我之敌。红三师的作战足迹遍及鄂东南地区的每个角落。鄂东南地区的黄石、咸宁等县市都遗留下来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传统的研学旅行方式无法系统地呈现红三师在鄂东南地区活动的历史事件全貌。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往往仅仅被对上述各归属县市的中小学开展红色研学旅行而利用。

现在,我们将红三师在鄂东南地区活动的经历进行系统地整合,再利用VR技术处理和制作实现情景再现,让中小学生得以真实、系统地感受当年红军红三师在整个鄂东南地区的征战历史。这种利用VR技术,故事性地再现当年战争全貌,巧妙地规避了中小学生精力集中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大大加深了中小学生对中国红色历史的了解,进而提升中小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的效果和作用。

()利用VR技术有效利用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旅游研学旅行赖以实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蹉跎后,再加之参观游览者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多已惨遭毁坏濒临消失。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VR虚拟现实技术为这对矛盾的有效解决提供了良方。

交易费用的分析思路是通过科斯定理而清晰的,地方政府相当于“中间组织”,地方政府的存在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模型可以论证,一个能够作出“有约束力合约承诺”的地方政府,即中间组织,能够使买方和卖方的交易更有效率。[12]

[1] 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9):12-14.

[2] 陆庆祥,杨秀珍.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EB/OL].(2016-12-23)[2017-03-25].中国旅游新闻网.

[3] 罗罡.全国首趟红色研学旅行专列西安发[EB/OL](2016-11-20)[2017-06-10].http:∥www.sxdaily.com.cn/n/2016/1120/c266-6049370.html.

[4] 余闯.“研学旅行”该如何“学”如何“行”?[EB/OL](2017-04-04)[2017-06-1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04/17/179462_642813652.shtml.

[5] 蔡蔡,宋双双.虚拟现实技术在敦煌壁画保护中应用研究[J]. 科技与创新,2015(11):78-81.

 
孙茜,周国春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