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术语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科技的日新月异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同语言使用者间交流的复杂程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工业化4.0时代的开启,知识在各领域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作为知识表征的术语成为不同语言使用者交流的主要障碍,因为只有术语才能实现由其搭建起来的知识体系的交融与迁移,才能促进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创新与进步。“术语工作的首要功能是专业知识的迁移以及相关术语用法的验证”[1]8,因此,术语工作者必须熟悉相关领域中诸如百科全书、学术手册、专业期刊等具有代表性的文档并能做出相应评价。使用不同语言者之间的沟通需要术语翻译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但术语翻译这一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术语翻译质量评价方面,目前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快语速常常伴随着激情,激情富有感染力,感染力更能打动和吸引学习者,让其更加专注。另外语速加快,不机械重复“嗯”、“啊”等口头语废话,讲授同样内容所需时间就会缩短,让内容更紧凑,节奏更快,也会使学生更为专注,学习效率提高,真正将线上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最高点。

目前国内对术语翻译的研究多集中于术语翻译原则或标准的探讨[2-7],或者具体方法及运用[8-11],缺乏术语翻译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而国内现有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评价的对象是语篇或文本[12-13],虽然其中有些参数是基于词汇层面设定,但并不适用于术语翻译质量评价,因为研究术语与普通词汇的角度分属于规范性和描写性。综上,术语翻译质量评价是目前术语研究及翻译研究中亟待探究的领域,建立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术语翻译质量评价模式对译者及术语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对提升翻译质量和改进术语管理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术语是“专业领域中概念的语言指称”,术语翻译是指对术语进行双语或多语的转换,通常情况下包括术语管理和术语编纂中的双语或多语术语转换以及翻译项目中术语的采集、统一及修订。有效的术语翻译质量评估可以提高术语工作效率和术语翻译质量。实际工作中“把术语划分为‘已规范术语’与‘未规范术语’两类,这对实际操作更有意义”[11]103。“已规范术语”随着时代变化相应指涉的概念及相应的定义会发生变动,同时部分“已规范术语”因约定俗成等原因存在名实不符的情况,这都需要术语工作者做出相应的修订和思考;“未规范术语”需要术语标准化的过程以进入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以及相应的翻译都需要相应的评价模式予以规范。本研究拟从术语的三个基本维度出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术语的相关国家标准,构建出术语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从而为术语工作者、翻译从业人员、行业专家及相关术语使用者提供可操作化的评估模式。

术语的三个维度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

与术语息息相关的是术语指称的概念、描述概念的定义。具体言之,概念是指人们对客体特性的抽象概括,与相关专业领域研究的客体相对应,概念彼此之间构建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术语是用以指称概念的词汇或符号;定义是用语言描述概念,界定其在概念体系中的位置,三者在术语翻译过程中密不可分。“本质上看术语学是一种语言和认知的活动”[14]11,Sager基于语义分析的三个视角,即所指、名称及二者的关系识别出术语学理论的三个维度,即认知维、语言维及传播维[15]

认知维“将语言形式与概念内容即现实世界中的所指相联系”[15]13,即术语与客观实体间的关联,具体来说是人类如何认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并使用语言表达以建立起联系。“定名与人们对客体特征观察有着密切的关系”[2]6,术语在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对客体的认识,再将这种认识抽象形成概念,进而与现有的语言形式相关联或者赋予新的语言形式以形成术语。术语翻译可以看成是术语再语境化,就是将这种认知层面的关联移植到另一个语境之中,但由于不同语境中人们的认知能力不尽相同,因而给术语翻译造成一定的困难。“术语翻译结果有时以普通词汇体现,即‘初译术语’,只有经过‘术语化’过程,术语翻译才真正结束。”[16]125可见,再语境化体现的是术语翻译的术语化过程,这一过程首先要实现源语与译语在认知层面的等值,才能寻求译语中语言形式与概念内容的贴合度。在认知层面考察等值即衡量认知和谐度,认知和谐度是指特定时空条件下主体对客体认知的一致性,通常情况下不同主体对某一客体的认知和谐度越高则越能达成共识。因此,在术语翻译过程中,可通过考察源语主体与译语主体间的认知和谐度来评估术语翻译质量。

基于以上的分析,术语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可以简化为如图2所示。术语翻译的过程首先应考察源语术语在源语语境中表征的概念,试图在译语中找到与源语概念具有高认知和谐度的译语概念,再用形式贴合度较高的语言形式表达为译语术语,最后在译语语境中检验译语术语流通的效度。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以及时空的延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会发生变化,此时源语术语即术语的初始生成和译语术语即术语的二次生成也会发生变动。已经规范的术语或约定俗成的术语均在各自的语境中流通的效度较高,因此被赋予的新概念或概念中产生的一些变动可以被使用者在无须改变语言形式的情况下接受。未规范的术语或流通效度不高的术语会被重新命名,并在语境中重新接受检验。在该模式中,认知和谐度是术语翻译质量评估的核心所在,形式贴合度是概念抽象化用语言表征的关键,流通的效度是在语境中检验认知和形式的指标。

()认知维及再现

“在国内,已经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制订一份计划,在未来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保持一种长久的经营模式。”黄连光感叹道,过去,企业经营者只要辛勤工作就能得到回报,现在,由于网络时代的开放,藩篱已经打开,竞争对手可能来自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企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成为展现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语言维及再现

综上,术语翻译质量基于Sager提出术语的三个维度即认知维、语言维和传播维,可设定三个用于评估的参数,即认知和谐度、形式贴合度及传播的效度。这三个参数与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形成一定的参照关系,从而形成术语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现实中并不存在概念。人类生活在独立于思考之外的由客体构成的世界中。每个客体均是不会重复出现的个体。”[17]12概念应属于心理层,是对客体的概念化;术语或指称及定义属于语言层;客体或指称物属于客体层;在语言维度考察术语翻译最重要的是考察术语与概念的形式贴合度。具体言之,如果译语术语在语言形式上与概念反映的客体间的相关性较高,那么无论其与源语术语在语言形式上有何种程度的差异,均具有较高的翻译质量。

()传播维及再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0112-199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中规定:“术语选择和术语构成的基本要求是:单名单义性、顾名思义性、简明性、派生性、稳定性及合乎本族语言习惯。”术语翻译是术语的二次构成,因此术语翻译也应遵循上述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与术语的三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的。单名单义性主要针对未规范的术语或者新术语,指尽量避免同义词等现象,使一个术语指涉一个概念;顾名思义性即透明性,指术语的命名应准确地反应定义的要旨;简明性指术语表达形式的经济简明性,以在术语流通的过程中提高效率;派生性即能产性,指的是术语形式应有利于构词,以便在同一知识体系内派生出系列词;稳定性主要针对已经规范或已经约定俗成的术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宜变化;合乎本族语言习惯指术语的表达应减少歧义,符合本族的语言表达习惯。由此可见,单名单义性对应的是术语与概念的指涉关系;顾名思义性对应的是术语与解释概念的定义之间的关系;简明性、派生性、稳定性及合乎本族语言习惯四个原则对应的则是术语本身的形式。基于语义三角模型和术语的三个维度,经整合使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为如图1所示。其中,S和T分别代表源语和译语。术语翻译过程中应从概念出发考察源语术语表达的概念与译语语境中的概念是否一致,再从译语概念出发找寻或者创造译语术语,在这两个过程中分别体现了上述六个原则。

语言维“考察现存及可能表征术语的方式”[15]13,术语是概念的语言表征,因此语言维主要考察用以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问题。术语的形成通常是有意识的,即对现有的客体抽象形成概念;概念包含了客体的一些共性特征,指称或符号或术语代表了概念即术语是概念的语言化形式;定义用以解释概念。由此看出,术语学是从概念出发形成命名即术语,因此具有较强的规约性。术语形成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方式定名:使用现存语言资源;对现存语言资源进行修改;创造新的语言资源。相应的,术语翻译也是从考察源语术语所表征的概念开始寻求译语中相应的概念,然后找寻现存的或是使用新的语言资源进行表达。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词语翻译方法完全不同,词汇学的方法通常考察形式与意义,而术语学关注的是客体特别是经由概念化对客体形成的概念。

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

术语翻译首先是一个从概念到概念的转换过程,这属于认知和心理层面。唯有在源语概念和译语概念间达成了认知共通性,即实现了高度的认知和谐性,才能在译入语中找寻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一个译名只有能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才是好译名。”[3]80其中准确性是指语言形式能够准确地体现概念的意义,即实现形式与概念的贴合度,基于此才有可能对术语在译语环境中的流通效度进行检验。由是观之,术语翻译应是从认知到语言再到传播的过程。流通的效度会随客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其间人类的认知能力和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可见术语翻译虽要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但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

传播维主要是指术语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对术语本身性质及用法的影响,良好的交际效果应是“接受方在接受文本之后的知识状态与发出方生成信息时的目的一致”[15]100。Sager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信息发出方的三个选择,即对目的的选择、对知识的筛选和对语言的选择[15]。对目的的选择主要是指发出方的目的与接受方的期待值一致;对知识的筛选是指发出方对接受方已有的知识状态了解或形成正确的假设;对语言的选择是指发出方应选择接受方已知并能理解的语言形式。以上三点可以使用传播的效度进行统合。在术语翻译的过程中,传播的效度即是考察译语术语在译语语境中流通的效果,这取决于翻译中术语译者对源语术语形成的目的、知识范围和语言的掌握,以及译语术语语境中对术语的期待、知识影响力和语言的可接受形式,这也涉及到了认知维和语言维方面,因此从本质上看,传播维是基于认知和语言。在术语翻译质量评估中,传播的效度应主要考察译语术语的接受程度,这与传播的语境有很大关系,因为“面向翻译的术语编纂工作要处理的不仅有术语、名称和某些符号,还包括熟语、语境和标准文本”

  

图1 术语三维度及翻译原则

术语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以往对术语翻译基本原则的探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提出总的原则并辅之以实例证明。姜望琪呼吁术语翻译要讲求准确性、可读性和透明性[3];林予婷、张政主张“重要的术语翻译,一定要遵循‘准确性’‘单义性’的原则”[6]72;侯国金则基于语言学术语的翻译认为,术语翻译方法论的根本在于系统性及可辩性[4];胡叶等人也尝试建立术语翻译的系统经济律[7];也有学者针对特定类型的术语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如冯志杰提出政治术语翻译的三条标准是内涵再现、逻辑严密和哲学风范[5]。二是探讨术语翻译的具体方法或步骤。徐嵩龄基于对概念性和非概念性术语的区分提出了确保术语翻译准确性的相应方法[8];石春让等人认为归化是翻译科技术语的正途[9];郑述谱基于对已规范和未规范术语的区分提出了针对“未规范术语”的不同处理方法[11];吴志杰总结出术语译名的五步骤,包括厘清术语的概念、评估术语使用价值、分析理据性、调查使用状况及预测能产性等[10]。由此可见,现有对术语原则的研究大都只停留在语言学的层面,未从术语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虽然对术语标准化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不具备学理性;对术语翻译的方法和步骤的操作虽然实操性较强,但未将术语评估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或形成模式化。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的各地下矿,当矿体埋深超过700 m时,在灰岩、大理岩、片麻岩、花岗岩等岩爆倾向性岩体中掘进、采矿时,都会发生剥落或飞石等岩爆现象。为了控制岩爆伤人,可以应用急倾斜矿体开采的采空区处理与卸压开采方法既处理上部采空区并回收残矿,又实施深部采场的卸压开采,从而消除岩爆发生的应力条件[5,7]。对于缓倾斜至水平的埋深较大的矿体开采,可以先在矿体走向的两端根据计算的压力拱的宽度布置巷道似采场,分别将这两个巷道似采场的岩爆控制问题变成巷道的岩爆控制问题,等这两个巷道似采场开采完毕并形成了压力拱后,再回采其之间的压力拱下的其它采场,因而实现了其卸压开采[1,6]。

  

图2 术语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结语

术语翻译质量评估是通往术语标准化的必经之路,建立评估模式有利于搭建起术语翻译实际工作及术语标准化和理论化之间的桥梁。术语工作者和译者在实际的术语翻译、术语编纂及术语管理中均会面临术语质量的问题,如何评估应当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经过翻译的术语质量的评估。本文整合了术语的三个维度及术语翻译基本原则,形成了术语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旨在提高术语翻译质量,为术语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分析框架。虽然该模式从术语学的角度为术语翻译提供了新模式,但该模式有值得深入研究、完善的空间,特别是在如何协调认知和谐度与形式贴合度,以达到最佳的流通效度以及各参数可细化为更具体的操作指标,应是未来研究的切入点。

①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 10112—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2月30日发布,2000年8月1日实施。

“节俭成本不能违背质量安全底线,抓住质量安全必须顾及成本可支撑的实际。”从质量安全与成本管理的精细化规律再认识入手,以“质量-安全-成本-消耗一体化”为指导,成研中心先后提出了八项创新理论,形成了一套经典的成本管理体系,如同一根线贯穿连接了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

②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面向翻译的术语编纂》(GB/T 1889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12月4日发布,2003年5月1日实施。

11月15日,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江苏南京开幕。开幕当天举办了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论坛,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双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发挥好新农民新技术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打造农村“双创”升级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博览会为期4天,期间将举办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等10多场活动。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1] Silvia Pavel & Diane Nolet,(tr.) by Christie Leonhardt.Handbook of Terminology[M].Quebec:Public Works and Government Services Canada,2001.

[2] 范守义.定名的理据与名词术语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3(2):6-16.

[3] 姜望琪.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上海翻译,2005(S1):80-84.

[4] 侯国金.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系统——可辨性原则——兼评姜望琪(2005)[J].上海翻译,2009(2):69-73.

[5] 冯志杰.“科学发展观”英译商榷——兼论重大政治理论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标准[J].上海翻译,2010(2):70-72.

[6] 林予婷,张政.再议术语翻译的规范性问题——以“discourse”译名为例[J].外语研究,2013(3):69-72.

[7] 胡叶,魏向清.语言学术语翻译标准新探——兼谈术语翻译的系统经济律[J].中国翻译,2014(4):16-20.

[8] 徐嵩龄.如何提高我国术语翻译的准确性[J].中国科技术语,2010(2):36-42.

[9] 石春让,赵巍.科技术语翻译:归化是正途[J].山东外语教学,2010(1):82-87.

[10] 吴志杰,柯平.术语翻译的五步曲——从“黑客”“骇客”“怪客”与“红客”说起[J].外语研究,2011(3): 85-92.

[11] 郑述谱.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2012(5):102-105.

[12] 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3] 何三宁.再探翻译质量评估参数 [J].中国翻译, 2012(2):27-31

[14] Pamela Faber.A Cognitive Linguistics View of Terminology and Specialized Language[M].Berlin:De Gruyter Mouton,2012.

[15] Sager,Juan C.A practical course in terminology process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0.

[16] 信娜.术语翻译的术语化探究[J].外语学刊,2012(1):125-127.

[17] Helmut Felber.Terminology Manual 1984[M].Paris:Unesco:Infoterm,1984.

 
邵春美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