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探究——以滁州地方文化遗产传承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各种科技手段不断走向融合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逐渐普及,使得数字媒体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强国,积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路。将数字媒体艺术引入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之中,运用于数字化技术展示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探析

文化遗产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涵盖了有形的历史文物、建筑、文化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又涉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无形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时代的今天,搭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平台和开发数字化展示的方式,是传承文化遗产精髓的有效途径。

(一)搭建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前,数字化的文字记载、摄影录像方式,记录了大量的珍贵文化资料,在文化遗产的展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拓宽展示的媒介和空间,实现多维度、跨平台呈现,实现新颖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效果。要使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展示,必须基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三维仿真等信息技术搭建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集成相关多媒体信息采集设备,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和存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类特色应用系统,用于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二)开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的方式

数字化科技与文化遗产的结合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思维。近年来,数字媒体艺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多媒体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逐渐普及。其交互装置设备与显示器结合使用,大大加强信息的可视化的效果;多媒体技术与触摸设备的交互操作,实现了感官上的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呈现的视觉影像、交互互动、虚拟现实等形式,既能保护文化遗产,又能将其作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源泉,为文化遗产开辟了新的展示方式。

三、浅析滁州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滁州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现状

滁州,拥有名城名村、古城古镇、古关古道、古院古寺、名亭名刻、名村名址等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例醉翁亭、明皇陵、明城遗址、吴敬梓纪念馆、清流古道等,据相关部门调查登记其不可移动文物点1349处。另含有民间舞蹈、美术、技艺、曲艺和消费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凤阳花鼓、凤画、天官画、走太平等。

该作品选取了滁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醉翁亭为题材,运用无人机、摇臂、单反相机拍摄素材,结合数字媒体制作软件,用数字影片的形式全面展示了醉翁亭的特征和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总结目前施工图审核信息管理情况,探索有助于提高施工图审核质量的新模式。目的是为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增强设计、审核双方沟通效果,提高施工图审核效率,促进审核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增强施工图审核工作的整体效果。

有一天我正在图书馆里阅读,一位中国同胞前来找我帮忙填写申请社会保险的表格。他到法国20年了,竟然连姓名性别这样最简单的法文字词都看不懂!他说自己就像瞎子或聋子一样,很不方便。这些远赴异国他乡谋生的华裔们,在生活上遇到多大的困难啊!

(二)滁州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存在的问题

1.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模式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文化遗产展览中,多以实物陈列为主,图片和触摸屏为辅,几乎没有交互媒体和沉浸式体验的展示,仅有少量的网站传播,受众仍是被动的旁观者,无法获得互动体验。

2.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滁州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数字化展示仅为场馆和网页介绍,多以视频和视觉触摸屏控制,无先进的游戏呈现、全景交互、数字幻灯成像、数字虚拟博物馆,展示项目个数也屈指可数。

的确,喇叭作为一种早期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具有接地气等优点,在农村地区曾经起过传达政策、上情下达,帮助村民获知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但是,那是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彼时,农村传播手段有限,喇叭承担了重要使命。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即使在农村地区,信息传播工具也早已多样化,电话、手机等早已基本普及,互联网的触角也已伸至乡村。可以说,传播介质匮乏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在此背景下,如果基层政府部门仍然将喇叭作为农村地区信息传达的主要工具,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可谓脱离了时代的需求。毕竟,无论是固话、手机,还是网络,都比喇叭广播的效率要高。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滁州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

以数字化视觉影像来展示文化遗产,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化遗产的元素转化为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视觉影像,可以更好地调动受众的感官,使受众对该文化遗产产生更大的兴趣。笔者带领着学生,结合醉翁亭的文化遗产制作了一部数字短片《江山留胜迹、丹心谱华章》,获2017大学生计算机图形设计大赛安徽省赛区二等奖(如图1所示)。

3.缺乏文化遗产传承的科创体系。滁州虽然拥有国内和省内一流的文化遗产,但受地方经济的制约,没有组建“纵横交错”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存在“投入少、起点低”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突破关键技术的人才。

交互、互动展示模式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作品”本身的互动,通过技术和艺术手段处理,使得作品呈现情景再现展播;二是借助体感设备,通过手势捕捉等方式,实现人与“作品”交流、互动;三是以“作品”为对象展开的人机交流或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受众的认识度。另外,交互、互动展示,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整合大范围的文化遗产,使其脱离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一)视觉影像(视频、动画)的形式,提升文化遗产的深度

单纯的文字和静态图片展示缺乏视觉冲击力、难以吸引受众。视觉影像,既有视、听结合的特点,又有直观、生动、逼真的效果。将数字媒体艺术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展示中,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还能通过叙事的手段,更好地提升文化遗产展示的深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呈现了更多的方式,如网络展示、AR展示、VR展示、3D打印展陈、数字动画演示、游戏互动展播等。数字化展示应用方式非常多,笔者依据科研的需要,结合部分项目的实现,从以下4个方面浅析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创新应用。

近年来,滁州市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建立了博物馆、文化馆和部分网页,但多以固定场所为主。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方面投入较少,数字化展示多为固定场所的博物馆(展览馆)展示,采用传统的图文、图纸和屏幕的形式,宣传方式比较单一,相对蓬勃发展的数字媒体艺术来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还相对滞后。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发展公路、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公共设施的建设时间长,需要资金投入量大,给国家在公共设施建设的道路上带来了阻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在2014年通过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的发布,使国家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鼓励以PPP模式,大力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鉴于此,本文针对评价得分信息和语言偏好信息并存,且带有多种类型主体期望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双边匹配方法。依据前景理论,以主体期望为参照点,将双边主体的偏好信息转化为前景值,建立双边匹配优化模型,通过求解模型获得双边匹配方案。

(二)以交互、互动的形式,增强受众的互动体验

在卢里来到露西的农场之后,我们看到了父女间因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种种冲突与矛盾。露西的故事文本更能呈现白人阶层的地位遭受颠覆,如果说卢里的故事文本让我们看到白人高阶精英群体沦落为他者的过程,那么露西所代表的普通白人群体在遭受暴力侵略后更为无助与苦涩,这样沦落为他者的过程的揭露更为真实与深刻。

数字媒体艺术用交互、互动的方式展示文化遗产,不仅可以用数字化技术对滁州相关文化遗产重新演绎,还可以将文化遗产的特征、技艺通过捕捉和触摸屏的互动设计展示出来,让受众对文化遗产进行充分的了解,增强受众的互动体验。

(三)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实现情景再现

虚拟现实,运用数字化技术设计出虚拟的逼真“环境”,借助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让受众沉浸到逼真虚拟环境中。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时,运用视觉保真度的VR头盔、支持 VR的软件等设备,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全面、生动、逼真地实现遗产情景再现。

在课题的研究中,笔者所在的团队,对“醉翁亭”景区的场景进行了虚拟现实设计,如图2所示:该场景只是VR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制作时利用Unity开发工具包和视图引擎理论,开发出具有多种交互功能的VR体验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文化遗产相结合,实现了醉翁亭的虚拟展示,重新诠释了醉翁亭的情景再现。

(四)基于移动终端的形式展示,扩大数字化展示广度

移动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包含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展示是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可将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设计制作,转换为浏览、视听和触摸的数据信息,较之其他展示方式有制作方便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移动终端的形式展示,不仅为观展环节的信息传播与互动体验提供了内容与技术上的支持,更扩大了文化遗产展示的广度。在课题研究中,笔者结合滁州的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建站技术设计制作了系列滁州文化遗产项目的微传单和H5互动营销的“作品”,如图3所示:受众可以便捷地用手机欣赏到数字化展示的内容。

五、结语

数字媒体艺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应用,对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其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继续加大研究的力度,促进二者共同进步。我国的文化遗产信息量大,资料的采集和数字化展示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创作出“精品”甚至是“上品”的难度比较大。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要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需要多方努力,共同面对这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周世明, 垟李东 .初探数字媒体艺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J].电脑迷,2017, (2):170.

[2] 李芙蓉.探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J].中国新通信,2017,19(1):141-142.

[3] 许元森.旅游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结合与发展 [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2):185.

[4]陈永维.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评《中国乐平古戏台》 [J].中国高校科技,2017,(11):97-98.

冷荣亮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