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途径探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档案文化传播是指对现有的档案信息进行传播的文化能力及其过程。档案文化传播,究其本质是对档案信息的传播,其需要对档案展开开发整理以及编辑研究,是对传统档案开发与利用的进一步拓展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档案文化的需求为目标。档案文化传播主要包括资源与表达两个维度。资源即档案文化的传播内容,主要包括原始档案资料、著作、研究文献、影音文件等;而表达则是指档案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展览、新闻媒体、网络等。资源与表达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档案文化传播。档案文化的有效传播,能够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特殊作用,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档案文化传播途径的演变过程

(一)档案

档案的功能绝不是简单的对文化进行存储与积累,同时档案也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国社会发展至今,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档案始终是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从最开始的甲骨到之后的金石到竹简逐渐发展至后来的纸张、光盘、硬盘等,都是档案文化的表现形式。但是在古代,人们对于档案文化的了解较少,档案文化的受众极少,只有极少数先进人士才能真正领会档案文化的内涵,在很长时间里档案文化的传播速度都极为缓慢。直至今天,虽然出现了各种新兴媒体方式,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但是档案在档案文化传播方面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

(二)报刊

近代社会,各类报刊的出现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报刊逐渐发展成为档案文化传播的大众媒介,然而由于档案文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此类传播方式的受众人群仍然比较少,在档案文化传播方面的成效不是特别明显。

变电站改造期间临时供电模式的风险及预控措施初探…………………………………………… 李世博,赵红星(12-81)

(三)档案馆展览

档案馆是收集、存储档案的主要场所,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的档案都收藏于其中。开办档案馆展览能够促使更多的人们走进档案馆,让人们更加直观感受档案的独特魅力。档案馆所收藏的档案往往都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且内容丰富多彩,人们置身于档案馆的氛围中,能够真切感受到历史长河的不断变迁,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档案馆展览,将历史记忆在大众面前生动呈现,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但是档案馆展览仍有其局限性,比如:宣传力度不够、受众范围小、展览时间短等,所以档案馆展览档案文化的传播方式,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才能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为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渠道。中国网民的数量,正在以直线上升的趋势迅速增长。档案文化的传播,应以此为契机,利用各种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建立完善的档案文化传播体系,将枯燥的档案通过图片、影音视频等各种生动的形式进行传播,使广大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进对档案文化的了解与掌握。另外,还要加强网络宣传力度,推动档案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四)影视媒体

据相关统计,截至2017年8月,活跃的微信用户已达到10.8亿,毫不夸张的说,微信是当前我国使用用户最多的社交媒体软件,且用户年龄、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分布广泛。因此,开通微信公众号是档案文化传播不可错过的一种绝佳方式。在微信公众账号搜索“档案”两字,就会出现大量与“档案”相关的公众号,如历史档案讲读、中国电影资料馆、建筑档案、军人档案馆等。微信用户在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公众账号后,便可以通过公众账号的推送,了解相关档案文化,还可以向他人分享,促进档案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五)互联网

(4)态势预测:根据对环境相关原始信息的理解和分析,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状态和趋势,这是网络态势研究的终极目标。

三、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途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社交媒体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档案文化传播应依托于社交媒体的强大功能,扩宽档案文化传播的渠道,借助于社交媒体数量庞大的用户群,突破传统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实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零距离沟通,使档案文化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与此同时,档案文化传播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所具有的转发、评论等功能,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对于档案文化的认识与反馈。大众也可通过社交媒体,更多的了解档案文化以及档案工作,从而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加便捷的发展平台。因此,档案文化管理部门及档案文化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潮流,依托于网络社交媒体,开创档案文化传播新局面。下面列举三种新媒体环境下,最为普遍的档案文化传播途径。

档案文化的传播,要综合考虑受众群体的具体特性,立足于文化服务以及文化产品,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于各种新媒体平台,只有档案文化服务或者产品符合受众群众的需求时,档案文化传播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新媒体平台虽然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是彼此又相互区别,不同的新媒体平台的受众群体与目标定位也不尽相同。所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档案文化,要明确新媒体平台的定位,对众多的新媒体进行科学考量。另外,绝不能一味的强调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而忽略了传统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应将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平台二者相互融合,实现档案文化传播的全面覆盖,加强传播受众的针对性,提高档案文化传播效率。比如:微博这一媒体平台,它集合了信息的传播、分享以及获取等功能,广大用户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分享功能,建立个人社区,进行信息的实时分享。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也各具特色,新浪微博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明星资源,而腾讯微博的优势在于与大量的QQ用户绑定功能。

(一)微信公众号

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影视媒体逐渐发展成为最普遍的文化传播方式,各类信息都能够通过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介进行传播,这种方式也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受众多的档案文化传播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电视、电影等方式也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像各种历史纪录片、各类历史影视作品都是档案文化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这种档案文化传播形式,人们往往只注重它的娱乐性,却很少有人对其历史背景及真正意义进行深入探究。

(二)微博

档案文化的内容丰富,且覆盖面极其广泛,它涉及到人们的教育、科技、医疗、人文等方面,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枯燥性,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档案文化的研究。因此,作为档案文化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档案进行进一步整理与挖掘,创新工作思路,开发出更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增强档案文化的吸引力,满足不同人群对于档案文化的不同需求,使档案文化的精品内容得到充分传播。

(三)博客

博客性质与微博相同,建立官方博客同样也是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方式。相较于微博,博客可以更加正式的对问题进行阐释,且内容更具可读性与思考性。开通档案官方博客,借助博客传播速度迅速、宣传范围广、及时更新等优势,充分发挥博客在交流方面的功能,使档案文化传播更加快速、广泛。然而现阶段,档案博客的开通者及其关注者主要还是以从事档案工作或者档案专业的人士为主,因此,要加强对档案博客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它,这样档案博客本身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四、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发展策略

(一)利用于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档案文化产品

与微信相同,微博也是当前使用用户众多,且分布广泛的重要网络社交平台。传播档案文化,开通微博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目前,很多地方档案馆开通了官方微博,并通过微博公众平台发布大众感兴趣且具有一定价值的档案信息,微博用户在关注档案微博账号后,便可获取相关档案信息,还可以进行转发、评论或私信等互动,从有效进行档案文化的传播,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力。

(二)依托于新媒体平台,拓宽档案文化传播渠道

通过蓝莓酒16℃预发酵与25℃主发酵前后风味物质成分的种类和构成变化比较,发现低温预发酵有利于蓝莓酒风味酯类物质的富集,同时也可降低蓝莓酒的酸度,赋予蓝莓酒更浓郁的花香风味,预发酵与主发酵风味物质的变化研究可作为工艺改进和工艺控制的基础依据。

(三)强化与用户沟通交流,加强档案文化传播的互动性

新媒体具有浓厚的互动性,这一显著特性是与传统媒体区分的重要特点,档案工作者应根据新媒体这一特性,积极开展与受众的沟通交流工作,通过不断的互动,使传播双方的信息可以达成双向流动。因此,档案文化传播者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对受众信息的搜集工作,第一时间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研判分析,及时响应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提高受众的体验,同时这对提高档案文化的知名度与满意度有帮助作用。

普通人可能不理解这样的发泄方式,但这的确是许多人的真实写照。大家熟知的演员杨幂,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曾经被黑得体无完肤,最终却越挫越勇,稳坐当红花旦的位置。

(四)加强档案文化传播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传播效率

档案文化工作者是一线文化工作的传播者与实践者,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质量。新时代下,新媒体、新科技蓬勃发展,档案文化传播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技能掌握更多的新媒体知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档案文化传播者对新媒体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达不到全面、熟练运用的程度,部分档案文化传播工作者对新媒体没有深入学习了解,甚至不了解新媒体传播特征、应用领域、工作方式等,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在适合的新媒体上发布相关档案信息存在困难。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档案文化传播工作者要提高对新媒体应用及驾驭技能。档案信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结合新媒体特点进行档案信息处理,档案信息处理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档案传播中的问题,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档案文化传播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的迫切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众多的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为档案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档案文化工作者,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增强认识,提升职业素养,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强大的新媒体平台,创新工作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新鲜动力,促进我国档案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贞.第五媒体的档案信息与文化传播 [J].中国档案,2011,(5):30-31.

[2] 陈菲,李灵风.大众化: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利用的发展路向[J].山西档案,2011, (1):31-33.

[3] 钟立扬.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路径 [J].浙江档案,2010, (4):35-36.

[4] 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 [J].国际新闻界,2008, (6):66-69.

[5] 谢兰玉.档案文化传播空间探析 [J].云南档案,2013, (2):53-55.

[6] 卫奕.论网络档案信息的传播效果 [J].图书情报知识,2006,(2):72-76.

[7] 任越.档案文化研究的悖论及其消解之道 [J].档案学研究,2016, (1):4-10.

许德斌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