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香港回归以来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存在相关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香港回归前,港英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积极不干预”政策,自以为依靠市场力量完全可以对香港经济和科技发展进行把控,政府采取任何政策干预和政策管制都是不明智的举措。因而在政府架构中,一直以来都不存在与科技发展相关的组织机构,科技政策和创新计划更是无影无形 [1]。1997年香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摧残,在经济衰退的同时,也暴露出香港科学技术发展滞后的弊病。特区政府开始积极地关注本地的科学技术领域,发布了很多相关政策文件,努力让这些政策能够成为在科技发展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助推器。但是时至今日,香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创新环节的相对薄弱给香港经济带来的影响愈加明显化。从2012年起,香港本地生产总值 (GDP)增长速度开始减缓,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在2017年已跌至全国第19位[2]。香港的科技创新问题既与香港自身科学技术发展存在的缺陷与弱点密切相关,也受到了香港宏观科技政策文化的一些消极干扰。本文以促进香港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提升创新科技水平为目的,分析现阶段香港科学技术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路径,希望能为有关部门、为香港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香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存在问题

(一)科技创新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

虽然香港政府在回归之初就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大致规划,香港创新科技政策对新兴科技的发展还是没有十分明显的帮助。例如特区政府斥巨资参与数码港的第一期基础工程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高科技信息服务企业战略集群的“数码港”,港府和外界曾对此项目抱有很大的期许,坚信其落成之后能支撑本地R&D的提升,引领香港由劳动密集型经济体系蜕变为知识密集型经济体系。但几年以后,特区政府的创新科技发展战略成效并不显著。有数据显示,香港2001年的高技术出口额仅有36.9亿美元,到2003年更是下降至18.4亿美元;制造业出口中,高技术出口占比为12.65%,很长一段时间被香港业界称为“地产港” [3]

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公司飞机制造车间和直升机性能演示室;实地查看了北方航空护林总站卫星林火监测、火情会商和指挥调度等情况;现场了解了森林消防局直升机支队队伍管理、装备维护、战术训练等情况;并分别与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二)科技投入强度偏弱,创新能力不足

R&D投入强度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关系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世界各国际组织主要使用R&D/GDP(当年R&D经费投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称为R&D经费投入强度 [4]

数据来源: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深圳统计年鉴;香港创新活动统计(2016年版);联合国数据库

国家/城市 2016年中国 2.118北京 5.94深圳 4.325香港 0.79韩国 4.239日本 3.141中国台湾 3.162美国 2.744

数据来源:香港创新活动统计年鉴

通常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R&D/GDP倘若小于1%,表示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创新能力弱,处于1%-2%时,说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创新能力;大于2%,则表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创新能力强。据统计,1998年至2016年间,香港科技投入强度随着研发经费的迅速提高也在逐步上升,2016年香港的研究和发展支出为197亿港元,占本地GDP的0.79%,但是,香港在科技创新开支方面仍不及科技创新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 [5]。表中显示,香港这些年来总体始终不到1%,经费强度与内地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偏弱,说明香港的科研投入与创新能力还需加强。

数理统计就是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实验或者对随即发生的现象进行一定时期的观察之后,把实验或者观察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据此寻找出数据当中所蕴含的规律,并借由总结得到的结论对整体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学科。

“情境”是我写作每一部剧作都重点强调和重点刻画的地方,同样也是我《茉莉》的着力点。所有写作的意图都必须隐藏在人物的身后,以故事人物的悲欢离合引人入境才是文学的要义。“物境”与“情境”互为因果。在海峡两岸大的历史背景下,爱情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即使是人为的分割,爱也是无法割舍的。爱的执念是我要表达更深层的意蕴,历史和当下两代人,在“花之恋”“花之萼”“花之嫣”“花之殇”“花之语”“花之寄”“花之约”“花之韵”在架构下,交织着浪漫与感伤的爱情故事,但放飞的是美丽的爱情翅膀。爱是这部音乐剧的主旨,爱是我畅怀歌咏的地方。

(三)人才结构不合理,新兴科技产业科技人员流失严重

香港没有权威的专门负责科技创新发展的机构,直到2015年才成立创新科技局。香港回归之初主要的科技宏观管理部门是工商及科技局。2000年港府在前工商局(现为工商及科技局)之下成立创新科技署,旨在引领香港成为以知识为本的世界级经济体系。2002年,特区政府在工商及科技局之下重组了一些与科技活动相关的部门。另外,特区政府架构中还有很多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在行使自己主要职责的同时也在参与科技有关的活动,如教育统筹局、经济发展及劳工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 [12]。虽然这些政策局的设立都有促进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目的,可是这也造成了科技政策分散,各种政策有时未能保持一致的问题,缺乏真正的以科技创新为最主要任务的权威管理局统筹科技政策和引导新兴科技企业,资源错配时有发生。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一个在其他局之下的科技部门,其部门功能难以得到强有力的发挥,必须成立独立的、高等级的管理局才能真正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13]

数据来源:乌镇智库

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库香港统计年鉴2016深圳统计年鉴2016

国家/城市 2016年中国 2.181北京 16.659深圳 10.501日本 9.956美国 8.293(2015)香港 3.95韩国 13.771

统计图表显示,香港回归以年来R&D人员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仅在08年出现了一次下降,但是据统计,2016年香港劳动人口总计734.7万人,每千人中包含的研发人员只有3.95人,只比中国内地稍高一点,与美国、日本、韩国、甚至相邻不远的深圳市相比都存在显著差距。数据显示日本在2016年每1000人R&D研发人员为10.006人,美国则为8.293人(2015年),韩国是13.771人,香港仅为其1/4到1/2左右。

(四)科研产出相对少,成果转化不易

1.科研产出量相对较少。我们直接从两个科研产出相关指标来看香港的科研产出状况:

(1)发明专利授权量。专利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是最有价值的一种 [7]。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城市排名》,从中挑取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的数据绘制成表格。

另外,香港回归后脱离英国政府管辖,作为特区,不实行大陆的科技政策管理,也很难跟大陆对接上,在内地科技创新快速发展时期也没有跟上,香港政府领导人很多时候还是有意无意沿袭港英政府时期的做法,没有切实的创新意识,致使现在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

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发展理念,也是指导未来“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指南。坚持绿色发展要求从根本上优化适宜各类“非遗”项目的总体社会发展环境,不仅要实现对传承人、传承机制、传承内容、传承机理等“非遗”要素的单体保护,而且要增强“非遗”项目的整体传承能力,提高传承层级和传承水平,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按照最重要WFC指数来排名,香港虽进前五,但评分指数也几乎与北京和上海不在一个层次上,只占第二名上海的1/3左右。这表示香港作为一个综合竞争力超强的大城市,在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的总体贡献上却遭遇滑铁卢,完全不符合这座城市应有的科技水平。

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

1999 2004 2011 2015北京 1(573) 1(3216) 1(15800) 1(15880)上海 3(189) 4(1687) 3(9160) 2(17601)深圳 10名以外(0) 7(864) 2(11826) 3(16956)香港 10名以外(18) 10名以外(132) 10名以外(360) 10名以外(621)

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多发于老年群体。患者因为发病突然,病后多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反复折磨患者以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1] 。有关报道指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病理知识,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2-3]。本研究对将规范化健康教育运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究,现作如下报告。

三、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元’千里来相会,无‘元’对面手难牵。既是有‘元’人,自不会为难于你。”老道真心流露,不过不把话写在纸上,胖子也辨不出什么端倪,“不过成灵显圣的器物,也不能就这么贱卖……”

香港本身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香港法律界素来以专业性国际化著称,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为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扫除很多困难 [8]。香港作为全球金融经济自由体,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集资中心之首,是聚拢资金的“圣地”。香港是国际商贸中心,一直实行简单而宽松的税制,服务机构完备、商业网络覆盖全球、竞争环境自由等优势都为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作为国际航运和通讯中心,香港具有领先世界的立体化海陆空交通网和先进的信息通信系统设施。香港背靠祖国,以祖国作为繁荣稳定的重要依托,能与内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9]。高校科研方面,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材料学、金融、法律等专业都处于领先水平。然而,这些优势并没有充分运用在科技创新的发展当中来。

(一)没有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

香港开埠之初,港英当局早已对此地做好了规划,以当时国内的情况以及英国期望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来看,英国人要把它建成一个亚洲的重要转口贸易港,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产业。除此之外,未曾想过发展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20世纪后半叶,香港顺应发达国家调整经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潮流,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此时,本地工业制造业崛起,产业结构中港产品出口占据主要部分。科技政策上亦是遵照以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经济思想,尽量对香港的科技活动事业“无为而治”。除了少数几个官方和半官方的机构涉及工业科技、资助科学学术研究工作外,政府中几乎没有设立专门负责主管科技的部门,更不存在长远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10],因而一开始就缺乏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

分析显示,回归后香港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一直呈现小幅度增长,然而与内地城市相比,香港的表现较差。2015年的授权量仅为1999年的34倍多,而江对岸的深圳却早已从“零基础”猛增到15856项。

(二)科技创新体系不配套,科技法律层面政策缺失

由于香港政府在出台科技政策的内容里还缺少具体的执行政策,所以即使政府确立了大致的科技发展方向,香港科技政策对高科技的发展的帮助还是没有十分明显的功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文鸿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港府官员真正了解高科技的人甚少,也缺乏整体一致的科技政策 [11]。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他们都为科学技术发展制定明确、有长远目标的法律架构,而香港的科技政策多半都没有能够上升到法律层次,这样无法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强效规划,无法对其实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行法律保障。这也间接反映了香港政府官员对本地科技创新发展的了解与重视度不够。

(三)没有权威的创新科技机构把控

科技人才储备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一贯是香港这些年来存在的弊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依靠多种类型人才的共同运作,香港的人才精英大多集中在金融、会计、国际贸易、法律等专业 [6],而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科技研发人员是高科技产业的人才的基点,更是眼下香港最需要的人才。

(2)科研成果指数。2014年英国科学权威杂志《自然》,针对中国做了一个自然指数(科研成果)的数据分析,该杂志公布了中国城市在科研产出数量上的排名情况。

数据来源:香港统计年鉴

(四)工业制造业退出,产业结构失衡带来连锁反应

1979年内地改革开放后,香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开始向内地转移和拓展,这是缓解香港本地不断上升的薪资、地价等生产成本压力的大势所趋,但此举的代价便是香港错过了在本地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机会。在此期间,香港第三产业 (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迅速崛起,并承担起推动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任 [14]。图5-7显示服务业的占GDP比重从1990年的约77%上升到2000年的约88.8%再到2016年93.7%。因此,单一的产业结构、对服务业的过分倚重成为香港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也是主要问题 [15]。迄今为止,香港依然在“老本行”的圈子里徘徊。根据图6-7可看出,建造业、制造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5.3%、5.9%下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5.2%、1.1%),这其中包含的创新科技工业产业相对于总产值而言简直微乎其微。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带来了人才不足、科研成果产出率与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图8显示,就业人口中大部分都在与服务业相关的行业,工业的缺失使得香港科技人才无法在港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即使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培养出再多的新兴科技人才,面对现实问题,很多人只能离开香港发展,导致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在科技成果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困扰香港科技发展的问题,纵观香港回归后科技发展至今,转化应用于香港服务业中的成果相对不多,多数科研成果被卖到国外或内地。搞科研需要科技人才的探索与支撑,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更是需要人才的运筹帷幄。高新科技人才的流失是香港科技成果的产出量少的重要原因,也是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因之一。

2.科研成果转化推广也存在瓶颈。科技成果转化收效甚微一直是困扰香港科技发展的问题,一方面,纵观香港回归以来,科研研究应用于服务业中的成果相对少;另一方面,即使内地已经广泛推广的科技成果在香港竟然也难以顺利推广。手机电子支付、共享单车、打车软件这种在深圳几乎全民普及的科技,在一江之隔的香港这种科技推广却变得尤为困难,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在2017年下半年才开始入驻,打“私家车”更是违法。

四、对策与建议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包括六种要素,其中又分为四种本国的决定要素和两种外部要素。四种本国的决定要素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及竞争,两种外部可变量为机会和政府[16]。从这个角度分析,香港是具备生产要素的,也存在着发展契机,比如一带一路。香港可以有效引进科技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作为科技发展平台。在政府战略的支持下,不断弥补劣势,善用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机遇,展露锋芒。

5.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汇报,引起相关部门对国内成品油市场不规范、不健康现象的重视,加大税收监管力度,核实地炼加工真实情况,持续打击油品走私、调和油生产,争取早日恢复成品油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一)进行立法,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法律对科技活动影响力的广度和深度不容忽视,将切实可行的科技政策升华为法律,更能使得社会对科技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 [17]。香港应进行科技创新立法,把逐步成熟的科技创新政策上升到法律高度,运用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政策上,制定明晰的、具体的、有长远规划的科技政策,不断进行政策需求分析和检查落实,保证各政策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形成统一整体,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优越环境 [18]。政府要明确自己“中间联系人”的定位,直接参与协调好大学、产业部门、创新支持组织之间的关系,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和各种资源要有效把握,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让科技政策与创新政策有效融合,保证其连贯性与协调性,形成有效的政策配套措施,以达到有序互动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投入,提升经费使用效力

加大投入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基础。一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可以建立科研投入逐步增长的机制,保证科技投入持续有力增长,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在GDP中的占比。二要拓宽社会筹资渠道。特区政府部门最好制定专门的关于投资科技产业的激励政策,规范激励措施,充分激发民间投资者和私企的兴趣,让科技投入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三)大力发展,注重高新技术及绿色产业

现如今,发展高新技术及绿色产业,是很多发达国家和各经济体用于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泉。上面曾分析到,香港除了没有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外,工业产业的极度缺乏是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出现的根源。香港若想重塑繁荣的风光,再工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进行传统工业复兴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发展一些不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使用智能生产、数据分析、IT、物联网等技术,发展高新技术及绿色产业成为香港最好的选择。利用这些新兴工业绿色产业来相继解决科技人才不足,吸引各方人才来港就业,改善人才结构,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市场化,从而提升香港新兴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带动集金融、物流和专业服务等多个行业进一步提升,让新兴科技工业成为贡献香港GDP的新“洪流”。

(四)强化合作,扩大与内地、国际间开放度

背靠祖国拥有坚强后盾是香港拥有的独特优势。深圳的迅速崛起离不开香港的影响;近年来香港创新科技的发展也得益于内地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特别行政区,内地自始至终对港澳敞开怀抱,只是港澳的开放度仍需扩大。现阶段,关税、法律体系不同等障碍依然存在粤港澳地区与内地之间,要素的流通不是十分流畅 [19]。香港政府需要通过与内地政府相协调,和内地完成生产要素流通上的突破,再借助科技合作,为香港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开绿灯” [5]

(五)政府驱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科学园的建立将起到孕育新技术企业以及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3]。对香港而言,特区政府在回归之初就意识到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本地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在吸取数码港,科技园计划的经验与教训后,2017年1月,港深双方签订《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香港最大的创科园区——港深创新科技园区开始在落马洲河套地区成立,它将作为国内外优质高科技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聚集地,推动其成为科技创新的高端新引擎、港深合作的战略新支点。在此期间,特区政府要积极扮演园区的“驱动者”和“引领者”角色,兼顾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避免重蹈覆辙。

五、结语

综上所述,香港科技创新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其本身没有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另外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的缺乏也是导致本地科技创新产生其他问题的重要原因,对此,香港政府除了要长善救失、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合理布局进行再工业化、改善创新科技氛围等方式逐渐构建创新体系外,政府官员自身也要深入学习了解科技创新产业部门状况,提升洞察力,以便及时找到行业存在的症结,出台政策和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春景.香港科技政策的演进:一种批判性回顾 [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二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国际学术论坛2006年论文集 [C].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006:10.

[2]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出炉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 [EB/OL].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0/1126196.html.

[3] 李春景.新加坡科学园与香港数码港的比较研究及其政策含义——基于三螺旋视角的考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3):47-50.

[4] 陈丽萍,张欣欣.R&D投入的区域比较研究 [J].会计之友,2012,(06):29-29.

[5] 王丹,赵新力,张振山.从国际社会的评价看香港回归15年来的科技创新发展 [J].中国软科学,2012, (9):106-117.

[6] 熊德义.香港引进人才的若干问题 [J].国际人才交流,2016,(03):50-52.

[7] 孙家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J].家用电器科技,1995, (01):32-32.

[8] 赵新力.从竞争力排名看香港的科技创新 [N].学习时报,2012-06-25(07).

[9] 周媛婷.香港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前景 [J].亚太经济,2001,(03):42-44.

[10] 回归前的香港科技概况 [J].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7, (03):3-6.

[11]香港学者严厉批评港府科技政策含糊不清 [EB/OL].http://news.chinabyte.com/472/1215972.shtml

[12]黄军英.香港科技发展概况 [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05):29-33.

[13]闵洲民.守成有余创新不足香港决议成立创新科技局 [J].沪港经济,2015, (08):48-50.

[14]杜祖基,李春景,曾国屏.基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香港制造业重建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05, (06):783-789.

[15]李昌武,张神勇.CEPA对香港制造业的影响 [J].山东纺织经济,2005, (06):60-62.

[16]刘颖琦,吕文栋,李海升.钻石理论的演变及其应用 [J].中国软科学,2003, (10):139-140.

[17]华锦阳,汤丹.科技投入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建议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05):25-30.

[18]魏芳.关于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运行过程的几点思考 [J].科技管理研究,2004,24(02):24-26.

[19]张儒波.粤港澳政府合作:困境与对策研究 [D].广州:中山大学,2008.

邱爽,周忠,肖志鹏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