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谈“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思想工作,对当代青年寄予了殷切的希望。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故事折射了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的自尊、自强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更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取得了一系列让世界为之侧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与中国硬实力发展所表现出的勃勃生机相比,中国的话语体系尚未形成。中国的发展常常引来西方媒体的歪曲不实的报道,仍然可以在国内掀起不小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学习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贯彻思想政治工作中讲好中国故事,掌握思想教育话语权,传承爱国精神,激发大学生爱国、报国的热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当然,杂文创作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不是来自于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作者对社会的洞察力,需要作者选准所要批评的某种现象,然后做出深刻的剖析。也就是说,杂文创作同样是需要沉下心来的个体劳动。

3.4 嫁接砧木:接穗苗均长到5~6片真叶时进行嫁接。具体方法是保留砧木苗下部2片真叶,用刀片平切砧木茎,去掉上部,再从切口中央下劈1~1.5厘米。取接穗苗保留上部2~3片真叶,用刀片从两侧削成1~1.5厘米长的楔形切面,接穗削面与砧木长短相符,削面要求平滑一次削成。将削好的接穗嵌入砧木切口,一定要保证砧木和接穗一边形成层互相对准,最后用专用嫁接夹固定。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契机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国家持久发展的需要

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忠孝礼义、爱人亲善影响着国人,也影响着世界。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颠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击碎了一个个迷梦和阴谋,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大步前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有为,在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逐步实现现代化。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的复习之路——中国梦,广大青年学生学习中国故事,从中国故事中汲取民族发展的养分,做到爱国、忠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二)讲好中国故事是大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窗口

中国故事多来自民间,立足民间,这是中国故事的魂,这种植跟民间的亲民性便于故事的传承。改革开放后,中国故事的选取则更多关注的上层精英,叙事繁杂。这两种情况都给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阻力。首先,中国故事的民间特点,表达方式的夸张手法与当前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思维特点相悖,造成讲述者兴高采烈,接受者感受一般的结果。其次,改革开放后中国故事更多层面关注的是精英社会,故事没有描绘出改革后基层生活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较大的影响。

(三)讲好中国故事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

当今,国家之间的较量不仅仅是硬实力的比拼,更是话语地位的较量。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仅仅说给人家听,更是在于故事的吸引力和认同感,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参照指标,是重要的软实力。“精彩的故事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生动描写,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象征。今天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是要以多种方式、多重渠道来塑造正面国家形象,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民主、法治、繁荣、进步的现代国家形象,展示充满自信、雍容大度、以平等态度对待其他民族的中华民族形象,展示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同时又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中华文明形象。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刻把握国家软实力和国家重大战略利益间的紧密关系,超越简单的经济价值至上观,形成可以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的具有中国品格、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

信息轰炸是当前信息化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信息化时代,中国故事传播受到巨大挑战。中国故事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关键还在于中国故事中的灵魂——中华文化精神。除了繁杂的各种信息干扰中国故事的传播和大学生接收外,中国故事品牌少,含金量不足外,中国故事尚未形成文化产业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各种文化比较中,中国故事中文化张力不够,承载的文化思考、价值和人文关怀有限,甚至放弃了传统文化的部分精髓。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在信息选择和比较中更容易被外来文化打动,韩国文化热、好莱坞电影走红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故事在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困境

(一)“故事”的选取和传播图式

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面临的困难是“故事”的选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故事题材、内容和真伪都需要考证和甄选,有的故事虽然符合中国民族爱国主义的要义,但其存在封建愚忠、轻视人民群众的表现形式;有的故事具有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但故事展开体裁受限,没能够与时俱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选择典型性、有影响力的中国故事进行讲述,如经典的中国故事《花木兰》就极具代表性。花木兰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女性视角分析国家与个人的利害关系,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然而,这类中国故事虽然很多,搜罗和甄选起来并不容易。其次,故事传播是个复杂的问题,“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实是‘讲述者’和‘听讲者’共同‘完成’的。这其中包括两个系统:一是‘讲述者’或称施为者系统,二是听讲者或称接受者系统。讲述者的信息发出后,接受者系统需要‘获取或接收→ 过滤→整合→重构→认同或接纳’五个环节才能实现完整的传播过程”。在给大学生讲中国故事,信息的发出者和大学生的信息接收、过滤、吸收和重构都会对故事本事产生认同或排斥,故事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也会有千差万别。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针对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微观政策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英媒的“喊口号”架构在阐述其对“供给侧改革”的态度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的判断,该架构能够使读者激活只喊口号而没有真正实施的观念,这体现了报道中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偏见。

现代科技的创新,虽然不排除单打独斗的成功,但更多的是来自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集智攻关。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同学科领域甚至不同单位的高效协作,既对科技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也对管理模式,诸如学术民主、大协作、保护知识产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国际化水平,解决好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国故事的传统特点与当代大学生思维多元化直接的矛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继续发展的基点,也是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基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0美元。同时,中国经济总量虽大,但除以13多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中国城乡低保人口有7400多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有1000多万人,几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这是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的国情基础。近年来,西方部分国家先后陷入发展困境,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和中国崛起成为国际发展主态势。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地缘政治布局和西方联盟对中国的看法,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西方敌对中国的联盟有了局部松动,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之相伴的是中国快速发展刺激了“中国威胁论”无限放大,敌视中国,丑化中国的言行也会越演越烈。当代大学生只有立根中国,热爱祖国,放眼寰球,用开放的眼光看中国,才能更加自信、自强,中国的发展才愈加稳固。

(三)中国故事传播乏力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的传承者,是中国故事传播者,能不能讲好中国故事,能不能创新中国好故事,大学生扮演着重要角色。讲好中国故事,事关中国发展的大局,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赋予大学生的重大使命,也是爱国主义在当前的表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外友好发展的桥梁,传递中华民族睦邻友好、热爱和平的正能量,是时代赋予当今大学生的新要求和新使命。

三、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路径

(一)取材广泛,立足民间

目前,中国的故事收集、宣传以官方为主,带有较浓厚的官方色彩,其不足之处在于民众对官方宣传的心理暗示,容易产生排斥。大学生思想活跃,不愿意接受一成不变的说教。故此,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首先“中国故事”取材要多样化,生动化和民间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民间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经典故事,如文天祥宁死不屈、屈原投江报国等。大学生在听这些经典故事时,潜移默化受到爱国主义的影响和熏陶。

(二)“足够自信”,“微描”故事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诸多领域里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制度上、道路上实现了自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展现这些自信,自信地讲述中国发展历史,自信地讲述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在各行业的英雄典范。如航天英雄杨利伟、爱岗敬业郭明义等都是中国好故事。在给学生讲述过程中,要进行“微描”,细致刻画故事主人公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权衡与取舍,把一个个丰富的故事活生生地展现给大学生,使故事充满感情和细腻感,赋予故事更多的灵性,让大学生们体会出国家对个人的意义,在新时期努力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贡献。

(三)政治话语为主动,大众话语为辅助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政治话语的使用是内在要求,其离不开政治话语体系环境。这种环境客观上要求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要注意政治话语的导向性。“面对互联网给我们提供的多种多样的‘话语’叙事,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政治话语为主导,大众话语为辅助,实现二者的有效互动。以政治话语为主导,就是要尽量使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12个词语等。一方面我们要在中国故事的讲述过程中,用这类词语对西方话语叙事中的常用术语进行‘中国式’阐述;另一方面我们要重点解读:由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走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理论和道路自信。”大众话语为辅助,要求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话语要尽量“接地气”,话语的内容和形式是大学生能接触到的,甚至是大学生中广为传播的,如“洪荒之力”,使政治话语有了更好的传播形式,增强话语的力度。

(四)形式多样,产生共鸣

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对大学生讲中国故事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从单一的政治说教、就故事讲故事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应采取多种形式,借助各种载体再现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宣传制高点。讲中国故事要突破单一的“口、手、笔”模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展现中国故事,对大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共鸣中体会中国故事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田畅,王维芳,王寰.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9(1):36-39.

[2]陈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5):109-111.

[3]严炜,肖坤.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湖 北社会科学,2008,(5):180-182.

[4]程丽丽,曲一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与途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6):122-123.

[5]吴海江,包炜杰.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创 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7,(2):53-57.

[6]李红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J].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16,(6):112-114.

 
马仁峰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