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析论

更新时间:2009-03-28

作为国家思想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是一个国家、政党、阶级所主张的国家发展的价值理想。根据影响力的不同,意识形态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社会信念与信仰的导向功能。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曾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在社会主义改革历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势在必行。

1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既存在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多元思想的入侵、网络技术的发展、理性认知的缺乏等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全球化的日益纵深发展,带来全球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的同时,也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渗透的空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着经济交流的名义,输出和美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力度与日俱增。有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利用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强化其政治地位,促使其意识形态中的核心价值观被更多人认可,从而达到“意识形态霸权”地位[2]。多元社会意识在话语上的多色彩和内容上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作用受到影响,以及“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涌现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挑战,这些都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影响。

1.2 互联网技术的威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成为最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在丰富人类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我国传统意识形态的宣传方式,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新阵地。在互联网大环境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信息强势地位”对信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攻击,也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同时,网络信息的庞杂性,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碎片化和隐蔽性等特征,破除了传统媒体掌握话语权的神话,意识形态管控方式受到挑战,而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极易受到资本主义宣传的自由主义、极端民主主义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宣传的思想相背离,从而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捍卫者的宣传带来了挑战。

1.3 意识形态认同度不高

意识形态认同处于一个变化之中,“它与理性认知和社会心理密切相关,表现为社会心理层面的意识形态认同是弥散的、不稳定的”[3],停留在社会心理层面的意识形态认同的部分群众还要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的意识形态认同,它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确立。这也使得部分群众对国家宣传的政策、方针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望态度,缺乏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成为个别教师的“独角戏”,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被忽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无法满足教育对象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对其它文化的追求,学生政治热情不够浓厚。

2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现状产生的原因

上述现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造成了严重阻碍,对这些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增强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尤为迫切。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灌输原理是列宁基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考虑提出的,并在苏俄革命时期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对列宁“灌输论”的理解偏差,导致灌输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存在“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得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方法强调教育对象对知识的接受与遵从,使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知识的形式填充到大脑中,从而增加了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

2.1 对意识形态内容的误读

2)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误读。20世纪80年代末各种“终结论”再度兴起,一些西方势力通过歪曲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取得的成果,夸大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来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通过宣传西方思想与价值观,论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来贬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声誉。这些都给人们认同和践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挑战,使得一些人产生了虚无主流的情绪。再加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负面功能的过分夸大,对主流意识形态在实践中遭受的挫折的错误宣传,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情绪。

1)对意识形态“绝对化”的片面解读。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这一原理,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成果也表明它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过度夸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使其绝对化,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以至于“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过去的失误与挫折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化的结果,并将‘左’的失误归结为超越现实,从而归结为意识形态的理想主义,因而纠正‘左’的失误就是要取消意识形态,只有这样才能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性。”[4]

对意识形态内容的误读具体表现在:

2.2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高冷

其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存在浓厚的说教成分,宣传思想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命令式的话语,意识形态的灌输性明显。意识形态的灌输是维护国家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内在需要,“‘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5]若灌输只重视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传播,而忽视受教育者接受的主体性,偏重于向人们灌输马克思主义这一现实政治需要,忽视社会个体其他现实生活需要,不能及时回应群众利益诉求,会使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热情大大降低。因此,国家意识形态灌输和个体现实需要这两者能否紧密衔接、互融,直接影响到民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不能脱离人们的实际需求,只有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激发人们创造社会的活力。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体系表达,其理论性较强,使得人们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受到教育对象所受教育层次的限制,意识形态的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与认可。因此,意识形态能否走向大众化、通俗化,能否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认同成为意识形态能否被大众接受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切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际、人们的生活实际,切合中国大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生活,使之在中国普及化、民族化。这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被更多的人理解认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才能受到推崇。

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者掌握信息的权威地位逐渐散失,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能够掌握海量信息。网络虚拟性、隐蔽性等特征使得网络信息传播者被符号化了的身份降低了其对自我行为的约束,推动着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相互渗透,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的一些消极思想文化传入我国,改变着我国的舆论生态,而青少年对网络信息辨别意识不强,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准确、客观地观察、判断、分析问题,极易受到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价值观多元化并存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仅仅运用单一的教育方式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2.3 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上的单一

8月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总结大会,对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进行部署。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要求:着力构建统一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用好储备设施,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提升依法管粮、管储水平。

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都会进行一定的纠错,但是却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究其原因,其实是纠错方法不对,据笔者观察,目前大多数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 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途径

上述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使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削弱以至消除赋予主流意识形态的种种“恶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尤为重要。当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3.1 加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

面对多元思潮的冲击,要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除了防范其它社会思潮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意识形态建设,树立意识形态建设观,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

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产生实效才更具说服力。意识形态是对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的价值构想,但这种价值构想最终是要落实到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取决于意识形态所承诺宣传的内容能否在现实中得到有效兑现。可见,加强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首先就要使国家意识形态传播与个体现实需要保持一致。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应注重个体的现实需求,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人文关怀,要关心个体利益,满足个体正当需求,而个体物质层面的满足,是个体维持基本生活、获取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基本需求。除物质层面的需求外,民众的政治、精神、社会需求能否得到及时的满足都会影响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只有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真正实现国家兴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只有这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实现其对社会价值的认同。

我国油页岩资源储量丰富。油页岩干馏后可得到类似于天然石油的页岩油,被公认为现阶段较为理想的石油替代能源。而油页岩资源不论品位,也不论采用何种干馏技术,最终的炼油产品主要有页岩油、干馏瓦斯尾气、干馏污水、油泥及干馏后的页岩废渣等5种。

目标读者是阅读推广的服务群体,品牌定位首先要确定的是目标服务群体。比如高校馆一般是大学生,当然还可以细分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但其整体素质差别不大,群体需求接近。但公共馆的目标群体则是多样化的,从学龄前儿童到银发老人,各群体服务需求差距比较大。因为品牌定位后的服务基本是为特定群体量身定做的产物,所以需求接近的群体比较适合囊括在一个品牌下,图书馆要对他们的阅读需求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抓住他们的需求来设计推广活动。

其次,要坚持话语表达的通俗化。意识形态部分晦涩难懂的话语很难让群众理解掌握。因此,意识形态要博得人心,就应蜕去“高冷”的外衣。改变意识形态的表述方式,坚持话语体系表达的大众化、通俗化,要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群众只有将意识形态内容理解透彻才有可能相信其科学性。同时,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同时,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结合社会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讲现代话,不断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感,要在不忘记老祖宗的基础上回应现实问题。

3.2 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首先,要坚持理论的彻底性。“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这就要增强马克思主义面向当代中国实践的理论诠释能力,在反思和解答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性、真理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宗教信条,止于空谈,要从理论上加强意识形态建构。要真正理解懂得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意识形态的意义、本质和规律要有理论上的透彻了解和正确的把握,消除对意识形态的误读。

其次,要创新意识形态传播途径。在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就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政治人才的学府,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作为意识形态宣传重要途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避免单向灌输,防止知识化倾向,要实现从灌输式到渗透式,从单向性向双向性的转变。“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7]作为教育者应当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3.3 把握意识形态的适度性

适度性即意识形态在范围与程度上要有一定的尺度,防止意识形态泛化。意识形态泛化即“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解释和践行中,过分强化甚至曲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把社会的一切问题都说成是主流意识形态。”[8]这种片面化、庸俗化的理解也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种种“恶名”。因此,纠正意识形态的泛化的失误则需要“引导受众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国情与世情,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革及其历史性的发展”[9]。转变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旧眼光,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范围,使意识形态在其正确位子上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正确判断和警惕某些利用群众舆论来倾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行为。

由此可以看到,文章中对于语义含义和语用含义的理解冲突加深了文章的内涵,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读者来说,这种语言上的冲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给读者带来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而从语言学的角度上来讲,《傲慢与偏见》中的语言冲突则是研究语义学和语用学意义相关的有效真实的语料,对于文章中的语言特色和文章所著时期的交际风格的研究与深入的理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除以上三方面外,还要加强网络监管。应当从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和增强网络监管技术两方面着手。首先,要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作用,“意见领袖”是指那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传播给受众的个人或群体,这就要求加强对“意见领袖”群体的培育。其次,要提高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正确判断网络信息,加强自律。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职权制度,充分发挥网络在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粘合剂”和“水泥”,也是增强社会成员凝聚力的源泉。因此,不能因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建设中出现的暂时性问题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不能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魅惑”而涨资本主义势焰。综上所述,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理论层面需要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内涵,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实践层面要兑现群众不同层面的正当需求,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准确把握意识形态的适度性。打铁还需自身硬,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防范是手段,关键是要加强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这样,那些试图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合理性的言论都将不攻自破,主流意识形态就越能站得住脚。

图6为主固结时间与围压关系曲线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主固结时间随围压的增大而延长,并且呈非线性关系。主固结完成时间tp与围压P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拟合得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3] 丁忠甫.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6):104-109.

[4] 侯惠勤.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虚假性之判断与当代意识形态之争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1-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 吴恒.牢固树立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权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泛化”、“淡化”、“儒化”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1(5):5-8.

[9] 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3):136-142+16.

 
张月情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