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CiteSpace的移动学习文献计量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0引言

移动学习的概念起源于1972年,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研究生Alan Kay提出了创造一本可以带着跑的电脑构想[1-2](即Xerox Dynabook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移动设备得以进一步普及,这为移动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在移动学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移动学习应用程序和系统[3]、移动学习教学框架[4]、移动学习策略[5]和移动学习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6].文献[7-10]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十多年来的移动学习研究进行了综述,这为理解学习环境下移动设备的使用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移动学习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综合资料.但鲜有借助大数据思维挖掘文献潜在价值的综述研究.

为了更好把握近17年来国际移动学习研究发展动态,从海量文献中挖掘出该领域的普遍特征,本文借助大数据思维,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尝试从学科分布、论文数量、国家或地区分布、核心期刊、主要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等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时通过论文关键词和突变词挖掘并追踪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可视化地呈现移动学习国际研究发展趋势,并与中国大陆地区移动学习研究进行比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以“mobile learning or mobile education or mobile technology or mobile device”为检索主题词进行基本检索,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 or review”,语言为English.鉴于WOS核心合集中移动学习相关文献最早出现在2000年[11](WOS所有数据库中移动学习相关文献最早出现在1984年[12]),特设时间跨度为2000-2016年.经过仔细筛选,人工剔除不相关文献(文献题目、摘要、作者关键词和WOS关键词中不包含与检索主题相关的内容),共得到1185篇文献记录,文献数据包含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摘要与引用的参考文献等全记录(数据最后更新于2017年5月28日).

全部数据的定量分析借助CiteSpace5.0可视化软件,这是一款分析和可视共引网络的Java应用程序,具有多元、分时、动态可视化等特点,广泛用于分析海量文献、期刊和作者等之间的共被引关系,识别学术共同体、研究趋势、前沿和热点,绘制科学知识图谱[13].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是分析数据的新型方式,主要基于大数据思维,其核心内容有两点:第一,需要的不是抽样数据,而是全部样本;第二,关注的不是精确度和因果关系,而是效率和相关性[14-15].

2 主要结果与讨论

2.1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学科分布特征

  

图1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学科分布图谱

图1呈现了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主要学科分布,图中最大的五个节点分别是教育与教育研究(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跨学科应用(Computer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教育科学学科(Education, Scientific Disciplines)和工程学(Engineering),这是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分布最多的五大主要学科.其中教育类研究载文883篇,计算机科学类485篇,工程学82篇.其他相关学科还包括语言与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图书馆科学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跨学科特点,即以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主导,工程学、语言学、心理学和信息学及图书馆学共同参与的学科交叉态势.

1)低温313 K超声酸化主要定向增加了微孔(0.4~0.6 nm)的数量,微孔容增加15%;升温到343 K,通过短时间25 min的活化,微孔和中孔(2~10 nm)都得到发展;但时间增加到75 min时,主要定向发展中孔结构,中孔孔容增加了45%。

  

图2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时间分布

2.2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论文数量特征

某研究领域一定时期的文献发表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过去的17年见证了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图2显示,相关研究在2000-2006年之间相对较少,其中2000-2004年呈现个位数变动,说明该领域研究刚刚起步,处于萌芽阶段;从2007年开始文献数量逐步增加,2014年出现发展的拐点,文献数量迅猛增加,至2016年已有293篇.可以看出,国际移动学习研究17年间从起步期的萌芽阶段到现在的飞跃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3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核心期刊分布特征

 

1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高刊载核心期刊(载文量≥25)

  

排名期刊名称载文数量创刊时间出版频次被引频次JIF1Computers&Education1101976每年10期6572.8812EducationalTechnology&Society801998季刊3411.1043ComputersinHumanBehavior491985每年10期2472.884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461970双月刊3711.6335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earning431985双月刊4521.6796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Distance/DistributedLearning352000双月刊1781.244

 

续表1

  

排名期刊名称载文数量创刊时间出版频次被引频次JIF7JournalofUniversalComputerScience301992月刊330.4668International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291991双月刊40-9IEEETransactionsonLearningTechnologies262008季刊721.12910Inter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s251990每年8期991.175

经过学习数学相关知识,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思想,发挥出数学知识在学生品质、能力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新课标中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内容,其中包含:数学抽象、建模、运算以及逻辑推理、分析数据和直观想象.其关乎数学知识的思维方式、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结合,具备可塑性、全面性、基础性、持久性、发展性的特性.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相关知识内容之后产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科学精神、解题能力,这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2.4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地区分布情况

作为文章的核心与精华,关键词高度浓缩和凝练了文章的主题内容,高频出现的关键词通常能表征某领域聚焦的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及其演变,而突变词(指那些引用频次在时间维度出现突增的关键词,包含两个维度:突变值和突变时间)能更准确地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为廓清研究热点和前沿,我们对17年来移动学习研究国际权威期刊文献之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从中找出高频关键词(表5)和突变词(表6).

  

图3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高产地区

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合作共包含5个大的聚类,分别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中心形成的聚类2,聚焦的主题主要有技术接受模型、移动技术和数字图书馆;以中国台湾地区-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大陆-新加坡形成的聚类0,聚焦的主题主要有文化遗产、教/学策略和数字图书馆等;以西班牙-土耳其为中心形成的聚类1,聚焦的主题主要有虚拟课堂、学习小组的形成和移动辅助语言学习;以韩国为中心形成的聚类4,聚焦的主题主要有机构伙伴关系、信息通信技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以马来西亚为中心形成的聚类3,聚焦的主题主要有教育、混合学习和个体差异.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合作进行移动学习研究,有望形成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学术共同体,在国际上发挥大国影响力.

被引频次是同行认可的重要标志,说明学术群体对学者的信赖,同时也反映学者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和影响.表4列出了17年来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高被引学者分布情况,其中美国学者5位,英国学者4位,中国台湾地区3位,新加坡2位,日本1位.国际移动学习领域的著名学者迈克·沙普尔斯(Mike Sharples)以被引频次277次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国际移动学习协会主席、英国开放大学的阿格尼斯·库库尔思卡-休谟(Agnes Kukulska-Hulme)和台湾科技大学的黄国帧(Hwang Gwo-Jen),被引频次分别是246次和140次.来自台湾科技大学的黄国帧教授同时出现在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名单里,其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名列前茅,是一位杰出学者.同时出现在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名单中的杰出学者还有台湾成功大学的黄悦民(Huang Yueh-Mi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吕赐杰(Looi Chee-Kit)、黄龙翔(Wong Lung-Hsiang)和台湾政治大学的陈志铭(Chen Chih-Ming).说明近17年来,以上学者在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和影响力,是移动学习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核心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研究大多从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对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民工失业保险问题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保险现状出发,借助2015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保险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2.5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高产科研机构分布情况

为揭示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中所属地区的高产科研机构及科研实力分布情况,我们提取了文献第一作者所属单位.表2和图4显示,发文量最多的前10所科研机构全部是高校,仅中国台湾地区的科研机构就有5所,再次显示出中国台湾地区移动学习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强势学术地位.

 

2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高产科研机构

  

排名科研机构地区发文量/篇1NationalTaiw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中国台湾362NationalTaiwanNormalUniversity中国台湾353NanyangTechnologyUniversity新加坡334NationalUniversityofTainan中国台湾325NationalCentralUniversity中国台湾306NationalChengKungUniversity中国台湾297AthabascanUniversity加拿大228OpenUniversity英国169UniversityofSalamanca西班牙1210UniversityofHongKong中国香港10

  

图4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高产机构分布图谱

肋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胸部骨性创伤,对肋骨骨折早期进行诊断,明确骨折部位、数量是临床治疗的关键[1]。由于肋骨的位置特殊,肋骨骨折较为隐匿,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主要手段,随着CT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肋骨骨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为进一步探讨该诊断技术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为进一步探究科研机构间的合作情况,揭示国际移动学习研究力量布局及聚焦的主题,我们进行了科研机构合作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图4),机构合作图谱共包含5个大的聚类,分别是:以台湾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中心的聚类0,聚焦的研究主题有学习策略、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注意;以台湾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为中心的聚类1,聚焦的研究主题有学习策略、泛在学习和移动公博客(mobimooc);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中心的聚类2,聚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终生学习、儿童教育和移动游戏;以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为中心的聚类3,聚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虚拟课堂、个人学习环境和移动学习;以香港大学为中心的聚类4,聚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智能手机和移动图书馆.新加坡、加拿大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之间合作研究学习策略,共同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移动学习研究.

为揭示17年来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分布特征, 给相关学者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线索和方向,我们统计了文献来源期刊,其中最早创刊的是《英国教育技术学刊》(1970年),最晚的是《IEEE学习技术汇刊》(2008年).结果表明(见表1),1185篇移动学习文献来自332种核心期刊,其中前20种占期刊总量的6.04%,但载文量达620篇,占总载文量的52.32%.这些高刊载期刊均为教育技术与计算机类跨学科期刊,其中三种分别横跨了工程学和心理学学科,反映了移动学习研究的跨学科特点及移动教育技术研究的专业化,代表了教育技术研究的新方向.

2.6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核心作者分析

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的骨干力量是核心作者,挖掘和分析其学术活动可有效识别不同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脉络[16],有利于把握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和最新趋势,进而促进我国移动学习领域的研究.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从数量和质量层面反映了作者的科研生产力和学术影响力,因此,我们将从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两方面分析核心作者.统计显示,17年来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高产作者共有11位(见表3),仅中国台湾地区的高产作者就有6位,又一次突显出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在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活跃度和国际影响力.此外,其他较为活跃的高产学者来自新加坡、以色列、韩国和瑞士.

而当存在主瓣干扰,即基本满足条件时,若目标和干扰位置以及频率增量满足式就会使得目标与干扰导向矢量相关性大大增强,输出SINR会急剧下降,并形成凹陷。

 

3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高产作者分布(发文量≥5)

  

排名作者姓名所属机构及地区发文量/篇1WongLung⁃Hsiang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Singapore122HwangGwo⁃JenNationalTaiw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83HuangYueh⁃Min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Singapore73LiuTzu⁃ChienNationalChengKungUniversity,Taiwan73LooiChee⁃KitNationalCentralUniversity,Taiwan76ReychavIrisArielUniversity,Israel67ChenChih⁃MingNationalTaiwanNormalUniversity57KimPaulH.SeoulNationalUniversity,SouthKorea57LanYu⁃JuNationalChengchiUniversity,Taiwan57PimmerChristoph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sNorthwesternSwitzerland57SungYao⁃TingNationalTaiwanNormalUniversity,Taiwan5

生产中常用1∶30公鸡与母鸡比例开展蛋种鸡人工授精。本实验拟探讨经对种公鸡优种培育,提升优质种公鸡质量后,公鸡与母鸡比例达到1∶80时的种蛋受精率情况。

 

4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高被引作者分布(被引频次≥65)

  

排名学者姓名所属机构及地区被引频次1MikeSharplesUniversityofBirmingham,UK2772AgnesKukulska⁃HulmeTheOpenUniversity,UK2463HwangGwo⁃JenNationalTaiw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1404JohnTraxlerUniversityofWolverhampton,UK1145FredD.DavisUniversityofArkansas,USA926HuangYueh⁃MinNationalChengKungUniversity,Tainan907LooiChee⁃Kit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Singapore86

 

续表4

  

排名学者姓名所属机构及地区被引频次8ChenChih⁃MingNationalChengchiUniversity,Taiwan829PatriciaThorntonKinjoGakuinUniversity,Japan7910LauraNaismithUniversityofBirmingham,UK77JeremyM.RoschelleCenterforTechnologyinLearningatSRIInternational,USA7712MarcPrenskyGlobalFutureEducationFoundationandInstitute,USA7513LarryJohnsonAmer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7214ViswanathVenkateshUniversityofArkansas,USA7015WongLung⁃Hsiang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Singapore65

以“移动学习”为主题词,结果在CNKI的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中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结果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中,共计717篇,具体涉及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517篇)、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25篇)、外国语言文字(59篇)、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38篇)、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32篇)和高等教育(26篇)等学科,其中教育类研究载文603篇,计算机科学类234篇,语言文字类65篇(以上学科分类有交叉).最早文献出现在2002年[17-18](也有学者认为,大陆地区最早的移动学习研究始于2000年的报告[19-20]),到2006年之前呈现个位数增长;2007-2010年进入起步期,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有所下降(见表7).

2.7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分析

图3汇总了17年来国际移动学习研究的10个高产地区(占总量的68.61%).位居前三的美国、中国台湾和英国发文量为563篇,占总量的39.99%,形成国际上关于移动学习研究的“鼎足三分”之势,显示出这些地区移动学习研究学者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潜力,彰显了其在全球显著的优势学术地位.此外,西班牙、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加拿大、韩国、土耳其和新加坡均榜上有名,表明这些地区移动学习研究国际化的实力与水平.中国大陆排名第六,发文量为59篇,仅占4.19%,显示出一定的发展潜力,但与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5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高频关键词

  

序号关键词频率序号关键词频率1mobilelearning49911informationtechnology552education18112performance523technology17413device504student13814elearning485design10015model466system9816mobile467environment9117classroom388mobiletechnology8518smartphone369highereducation6719information3610mobiledevice5720framework35

表5显示,频率最高的20个关键词依次为:移动学习、教育、技术、学生、设计、系统、环境、移动技术、高等教育、移动设备、信息技术、成绩、设备、电子学习、模型、移动、教室、智能手机、信息和框架.可以看出,17年来国际移动学习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研究,特别关注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关注学生的移动学习环境、移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及其移动设备对学生移动学习的影响.另外,作为电子学习的新型研究领域,移动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尚未发展成熟,学者们尝试为其提供理论模型或框架,以多元方式评估学生课堂环境外的移动学习成效.

 

6 国际移动学习研究引用突变值最高的16个关键词

  

序号关键词突变值开始年份结束年份持续时间1wireless8.21742003201082collaboration3.3692003201083handheld3.3472003200424e-learning3.81442005201065PDA5.64792006200836handhelddevice2.9482006200947ubiquitouslearning5.03672008201038personaldigitalassistant4.55392008201149instruction4.628120102013410teaching/learningstrategy3.670220102014511strategy3.670220102014512English4.711820122014313engagement3.895920132014214mobilelearning3.556120132014215learner3.407420132014216satisfaction4.1981201420163

高突变词意味着这些词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受到了格外关注,表6列出了引用突变值最高的16个关键词,依次是无线、合作、手持、电子学习、PDA、手持设备、泛在学习、个人数字助理、教学、教/学策略、策略、英语、参与、移动学习、学习者和满意度.这些突变词,特别是近3-4年来出现的教/学策略、英语、参与、学习者和满意度等突变词,说明移动学习研究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学策略、英语语言学习、学生参与度及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移动学习领域近年来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3 中国大陆地区移动学习研究

为挖掘并分析核心作者在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和学术共同体及其演变,我们进行了作者合作聚类和共被引聚类.结果显示,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目前大致形成四个主要学术共同体派系,分别是:以英国伯明翰大学迈克·沙普尔斯、台湾科技大学黄国帧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吕赐杰为中心的学者派系,聚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基于位置的学习、概念图方法和泛在学习;以英国开放大学阿格尼斯·库库尔思卡-休谟和台湾政治大学陈志铭为中心的学者派系,聚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体系结构、英语词汇学习和项目反应理论;以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约翰·特拉克斯勒(John Traxler)和台湾成功大学黄悦民为中心的学者派系,聚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基于位置的学习、移动学习和高等教育;以美国阿肯色大学弗莱德·戴维斯为中心的学者派系,聚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学习策略、信息技术、技术接受模型和自我效能.

 

7 大陆地区移动学习研究热点关键词

  

关键词频数出现时间关键词频数出现时间关键词频数出现时间移动学习4452002大学生92014移动学习平台62014泛在学习202007教学模式92013移动终端62004微型学习192009学习模式92004自主学习62013云计算162009移动学习资源92007flash动画52007远程教育152003电子学习82003个性化学习52010安卓系统122012成人教育82007情境感知52007翻转课堂122014智能手机82007手机图书馆52010教学设计122008WAP72007外语教学52007

 

续表7

  

关键词频数出现时间关键词频数出现时间关键词频数出现时间学习资源122007大学英语72011微视频52014微课程112013移动图书馆72012微信公众平台52016移动技术112002信息技术62010学习环境52008数字化学习102004虚拟学习环境62002研究现状52004影响因素102010移动教育62004在线学习52014

排名前10的期刊载文量高达482篇,占总载文量的67.22%,这些期刊均为教育技术类期刊,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和《中国远程教育》.文献作者多来自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中有8家为师范院校,发文量占总科研机构的23.71%),高产作者包括李浩君(12篇)、方海光(11篇)、余胜泉(11篇)和王敏娟(9篇)等,他们与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作者合作,形成国际学术共同体.研究热点包括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型学习、云计算、远程教育、安卓系统、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习资源、微课程、移动技术、数字化学习、影响因素、大学生、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移动学习资源、电子学习、成人教育和智能手机等等(见表7),其中大学生、智能手机和云计算为突变词.

4 研究结论

以上讨论与分析除了中国大陆地区移动学习研究采用CNKI的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文献数据之外,其他国际移动学习研究仅采用 “WOS核心合集”中的数据。由此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出现较为明显的跨学科特点,论文数量从萌芽期的个位数增加到飞跃期的三位数,十七年来得到长足发展.《计算机与教育》等期刊载文数量和质量在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均有极大影响力,主要聚焦于移动环境、范在教育、增强学习、混合方法评估、学习进度管理和移动语言学习成就等主题.

酰胺键可以有效且牢固的将羧基与氨基化合物连接。因此以二氯亚砜处理含羧基结构的双硫酯,可以将双硫酯中的羧基转化为活性更高的酰氯,由于酰氯类化合物不稳定,因此不经过分离提纯直接应用于下一步的酰胺化反应,合成相应的纳米粒子4、5,其合成路线如图3所示。在双硫酯的酰氯化反应中,化合物1的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了几乎无色,化合物2的溶液颜色则由黄色变成橙红色。反应液的红外光谱显示化合物1和2原有的羰基吸收峰消失,而在1 782 cm-1(1)和1 698 cm-1(2)处出现新的羰基吸收峰,这正是酰氯中的羰基特征吸收峰。最终产物的颜色与原料明显不同,纳米粒子4为粉红色,纳米粒子5为淡棕色。

第二,美国和英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作者的发文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形成国际上移动学习研究的“鼎足三分”之势.地区合作与科研机构合作大致形成五类凝聚群体.中国大陆地区发文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差距,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地位有待加强.迈克·沙普尔斯、阿哥尼斯·库库尔思卡-休谟和黄国帧等学者及其经典文献在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影响较大,共形成了四个较大的学术共同体派系.

第三,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高等教育、移动学习系统设计、学生移动学习环境、移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及其移动设备对学生移动学习的影响.作为电子学习的新型研究领域,移动学习研究的理论基础尚未发展成熟,学者们尝试为其提供理论模型或框架,以多元方式评估学生课堂环境外的移动学习成效.近三到四年来出现的教/学策略、英语、参与、学习者和满意度等突变词,说明移动学习研究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学策略、英语语言学习、学生参与度及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移动学习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第四,与其他地区研究相比,中国大陆地区移动学习研究在学科分布特征、论文增长趋势、期刊分布特征等方面大体一致,核心作者与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作者合作,形成国际学术共同体.虽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高产机构均为高校,但中国大陆地区以师范院校为主;研究热点包括泛在学习、微型学习、云计算、远程教育、安卓系统、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习资源、微课程、移动技术、数字化学习、影响因素、大学生、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移动学习资源、电子学习、成人教育和智能手机等等,其中大学生、智能手机和云计算为突变词.

参考文献:

[1]KAY AC. A personal computer for children of all ages[C]//Proceedings of the ACM annual conference-Volume 1. ACM, 1972: 1.

[2]黄龙翔,陈之权.语言学习,动起来!——无缝与移动语言学习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HWANG GJ, WU PH. Applications, impacts and trends of mobile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A review of 2008-2012 publications in selected SSCI journal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 2014, 8 (2): 83-95.

[4]LAURILLARD D, PACHLER N. Pedagogical forms of mobile learning: framing research questions [C] //PACHLER N. Mobile learning: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Newcastle: Elanders Hindson Ltd, North Tyneside, 2007: 153-175.

[5]RALSTON A. Intera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mobile learning[C]//ALLY M, TSINAKOS A.Increasing access through mobile learning. Canada: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and Athabasca University, 2014: 73-83.

[6]AUBUSSON P, SCHUCK S, BURDEN K. Mobile learning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Benefits, obstacles and issues [J].Research in Learning Technology, 2009, 17(3):233-247.

[7]CROMPTON H, BURKE D, GREGORY KH, et al. The use of mobile learning in Sci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 Technology, 2016, 25(2):149-160.

[8] WU WH, JIM WU YC, CHEN CY,et al. Review of trends from mobile learning studies: A meta-analysis [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59(2):817-827.

[9]华燕燕,李浩君.移动学习外文期刊文献统计与定量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13(2):42-47.

[10]刘敏娜,张倩苇.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 2016, 22(6):81-92.

[11]SHARPLES M. The design of personal mobile technologies for lifelong learning[J].Computers & Education, 2000,34(3/4):177-193.

[12]DEBACA V. Mobile learning center—A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1984, 15(4):139.

[13]CHEN CM.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7(3):359-377.

[14]杨冬玲,陈坚林.国外学术英语写作研究与教学(1990-2014)——基于SSCI和知识图谱的演化趋势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5(6):9-16.

[15]MAYER-SCHÖNBERGER V, KENNETH C. 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M].London:John Murray, 2013.

[16]郝若扬.如何测度学科核心作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9-20(001).

[17]桂清扬.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 2002, 31(12):49-51.

[18]郑明秀.移动学习中的复制服务器的动态选择方案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700-704.

[19]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 2009(7):36-41.

[20]王佑镁,王娟,杨晓兰,等.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1):49-55.

 
付玉萍,张宗杰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