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健康行为监测的目的与建立健康行为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09-03-28

20世纪70年代,针对以前人们习惯于把健康的改进仅归因于卫生服务的狭隘理解,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前部长Marc Lalonde于1974年发表了一篇题为《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的著名报告,把影响健康的众多因素归纳为4大类: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使人们对健康的决定因素的理解得到了很大的扩充[1]。根据Yang等对我国疾病负担归因危险度的分析报告,不良生活方式因素已经占到 58%[2]。鉴于当今重要的人群健康问题多数都与行为有关,研究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及其干预措施并应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学有效的手段营造支持性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以改善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公共卫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对行为进行监测,应作为作为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健康行为监测的目的进行概括,并就建立健康行为监测系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

女儿读硕士班时,也同时走进婚姻。她初为人母,我一手看护新生儿,让她安心完成硕士论文的写作。论文口试时,我推着婴儿车陪考,一路照顾宝宝,论文答辩终于完美过关。她出书,废寝忘食地赶工,受邀到法国各地参加书展,出席各种签书促销活动,我都义不容辞地包揽了照顾幼儿的重任!

1 健康行为监测的定义、目的及意义

对监测的定义,在第五版流行病学词典中总结为: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将结果和评估及时、连贯地传播给有知情权的部门,以便其采取行动。这是流行病学以及公共卫生实践的最基本特征。监测链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将监测信息运用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控制[3-4]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 Related Behavior)是人类个体或者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联的行为。根据行为对实施者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5]。行为监测是以人群作为监测的对象,确定监测指标,对目标人群的行为进行长期地、周期性地观察和记录,描述行为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因素、预测行为发展方向,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开展健康相关行为监测,是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动态分布资料进行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经过常规分析和结果解释,从而掌握行为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以确定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并将健康相关行为监测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健康相关行为监测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的计划、施行以及评估的基本工具,其功能及目的在于:说明行为的流行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帮助人们确定坚持或改变具体行为;发现短期内未发生变化的行为;指导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良好的行为监测信息,可提示行为的变化趋势,用于评估修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和解释与行为相关的健康状况变化[6]

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健康有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1965年,美国学者Lester Breslow等依据对6,928人为期5年半的研究,发现了7项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和良好健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他们分别是: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吃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 2~3 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 7~8 h);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7-8]。近年来已开展了更多持续的大样本随访研究,对运动、饮食、戒烟限酒的健康生活方式与寿命延长、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的关联进行论证[9-13]。水果摄入不足是国人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素是 2016年度国际十大医学科技新闻之一。该报告的研究数据来自于一项包括50万国人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该项研究队列由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创建,在中国10个地区招募调查对象,并采集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大量与健康相关的个体数据,通过与死亡、常见慢性病上报系统和医保系统的链接,获取调查对象在 7年随访期间的发病、死亡等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与很少吃新鲜水果的人相比,经常吃新鲜水果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降低[14]。由此可见,开展行为监测不仅可以了解行为流行情况,而且也能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进行分析、解释。

2 建立健康行为监测系统的必要性

对玉米秸秆淀粉-聚乙烯醇薄膜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用加权法进行综合评分,两组指标各占50分,总分为100分。

公共卫生监测的主要作用有以下5个方面:①系统开发和数据收集;②数据管理和信息整合;③数据分析和解释;④为公共卫生行动提供依据;⑤监测自我评估。保持公共卫生监测的连续性是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任何一个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始终保持恒定的是7个连续系统事件:计划以及系统的设计、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结果传播、数据结果在支持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项目中的应用[4]。以上特点依然适用于健康行为监测。开展健康行为监测,需要明确建立健康行为监测系统的重要性,并着重于监测结果的解释、传播以及结果在人群行为干预中的应用。

美国政府公布的“我的餐盘”计划推荐,每天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不到30 min的成人,每日应摄入1~2杯等量水果和2~3杯等量蔬菜。美国根据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数据,开发了评分算法,计算出不同州居民、青少年水果蔬菜符合推荐水平的占比,据此从果蔬的价格调整、儿童保健及学校、社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水果及蔬菜消费的各项政策建议[17-18]。在太平洋岛国地区,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与城市化进程使得人群的营养和体力活动模式发生转变,传统的蔬菜、水果、鲜鱼和肉类的饮食正被高热量、低营养的进口、加工食品所取代。通过综合分析跨越该区域15个国家、地区的全球学生健康调查(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y,GSHS)和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数据,分析青少年超重肥胖、身体活动和碳酸含糖饮料消费情况。这项工作为制定该区域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和行动计划提供了依据,并对在太平洋地区为阻止肥胖率不断上升这一全球目标而产生的效应进行追踪评估[19]

ISO9001质量体系理念在医院干部保健管理中的应用…………………… 蔡志玲 李冬晶姜鸿 等(4)569

危险因素监测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之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中国陆续建立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BRFSS)。以往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侧重于慢性病、意外伤害和性病艾滋病的预防,针对缺乏定期的体育锻炼、不合理膳食、烟草使用、缺乏意外伤害防护措施(如不佩戴安全带)、酗酒、不安全性行为等危害健康行为而开展[15-16]

我国的 BRFSS由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主持,并依托于中国世界银行第七次卫生贷款项目——健康促进子项目,于1996年建立,覆盖全国的七市一省,主要收集16~69岁人群与疾病发生、发展或死亡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资料。通过定期调查居民对某些健康问题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分析居民健康观念的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预防策略、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但目前,对我国BRFSS的监测资料仍缺乏足够的利用,相关研究报道较少[20-21]。

2016年1月7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和美国农业部联合发布了《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旨在为美国居民提供健康饮食指导,帮助居民改善健康状况,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该版指南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取消了对每日脂肪摄入总量的限制,即不再推荐简单的低脂饮食,认为脂肪的类型比脂肪的总量更重要[22]。2017年8月,《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了PURE(The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研究的最新结论,包括:更高的脂肪摄入(包括饱和脂肪)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更高的饱和脂肪摄入和更低的卒中发生风险相关、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与死亡风险的提高相关[23]。目前学术界对这些结论仍存在争议。在未来,需要对更多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价,不仅仅限于对已有的健康危险行为即危害健康行为的监测,还应不断补充强度的证据支持,以完善对人群健康行为的指导。

3 小结

建立健康行为监测系统,对于指导、制定和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健康行为监测系统应该放在健康促进的模式中[24]。另外,健康行为监测系统不应只局限于健康危险行为监测信息的收集,还应该对促进健康的行为进行收集,从而经过系统地计划与设计,长期、连续地收集、管理、分析、解释人群行为、健康以及社会影响因素资料,将监测分析结果及时向公众传播,并应用到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达到不断改善人群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alonde M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ealth of Canadians. Ottawa: Government of Canada, 1974[R/ OL]. (1974-04). (2018-01-21). http://www.phac-aspc. gc.ca/ph-sp/pdf/ perspect-eng.pdf.

[2]Yang G, Wang Y, Zeng Y, et al. 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 1990-2010: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 2013, 381(9882): 1987-2015

[3]Porta M. Dictionary of epidemiology[M]. 5th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4]Lee L M, Teutsch S M, Thacker S B.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5] 傅华. 健康教育学[M]. 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6]鹿茸. 青少年行为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4.

[7]Belloc N B, Breslow L. 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practices[J]. Prev Med, 1972, 1(13): 1409-1421.

[8]Stafford N. Lester Breslow Proved that seven habits make for a healthier life[J]. BMJ, 2012, 344(7862):38.

[9]Lear S A, Hu W, Rangarajan S, et al.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130 000 people from 17 high-incom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The PURE study[J]. Lancet, 2017, 390(10113):2643-2654.

[10]Miller V, Mente A, Dehghan M, et al. Fruit, vegetable, and legume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s in 18 countrie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Lancet, 2017, 390(10117):2037-2049.

[11]Larsson S C, Kaluza J, Wolk A. Combined impact of healthy lifestyle factors on lifespan: two prospective cohorts[J]. J Inter Med, 2017, 282(3):209-219.

[12]Shi Z, Zhang T, Byles J, et al. Food habits, lifestyle factors and mortality among oldest old Chinese: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 [J]. Nutrients, 2015, 7(9):7562-7579.

[13]Liu K, Daviglus M L, Loria C M, et al. Healthy lifestyle through young adulthood and the presence of low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profile in middle age: 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study[J]. Circulation, 2012, 125(8): 996-1004.

[14]Du H, Li L, Bennett D, et al. Fresh fruit consumption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6, 374(14):1332-1343.

[15]杨功焕. 第一讲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产生及其发展史[J]. 疾病监测, 1996, 11(1):38-39.

[16]刘敏, 胡锦华, 龚幼龙.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的回顾与展望[J]. 上海预防医学, 2000(12):593-595.

[17]Moore L V, Dodd K W, Thompson F E, et al. Using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Data to estimate the percentage of the Population Meeting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od Patterns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Recommendations[J]. Am J Epidemiol, 2015, 181(12):979-988.

[18]Moore L V, Thompson F E, Demissie Z. Percentage of youth meeting federal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recommendations,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 United States and 33 States, 2013[J]. J Acad Nutr Diet, 2017, 117(4):545-553.

[19]Kessaram T, Mckenzie J, Girin N, et al. Overweight, obesity, physical activity and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in adolescents of Pacific islands: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School-Based Student Health Survey and 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J]. BMC Obesity, 2015, 2:34.

[20]杨功焕. 第二讲 中国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J].疾病监测, 1996, 11(2):78-79.

[21]张爱迪, 王潇, 严谨. 国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应用[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5, 24(9):854- 856.

[22]邓宇虹. 《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新观点介绍[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23):2811-2815.

[23]Dehghan M, Mente A, Zhang X, et al. Associations of fats and carbohydrate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18 countries from five continents (PUR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Lancet, 2017, 390(10107):2050-2062.

[24]杨功焕. 第三届全球人群健康行为监测国际会议纪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12):100.

 
王剑,顾沈兵,傅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