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试论动物寓言的艺术特质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中西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寓言作为一种形象化说理的文学方式,很早就展现出了智慧和艺术的光芒,体现了人类童年期认识世界、认知自我的思维方式。与其他文学体裁着重表现“人”的现实生活和内心情感不同,寓言文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在描写对象上就展现出人与动物双峰并置的艺术风貌。各民族在相互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情况下,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动物作为寓言叙事的主体,动物寓言成为了寓言文学的主力军。那么动物寓言的魅力到底缘何?以动物为叙事主体对于寓言在“理”的阐释上有什么独特优势?

一、以动物形象阐释人世道理

寓言,简而言之,就是寄理于言。动物寓言即是借动物形象表达人类经验,以超现实的故事诉说现实的道理。如果说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所讲究的都是过程美学,在文本的展开过程中刻画人物、宣泄情感、化解矛盾,那么寓言则偏向结果美学。寓言的根本指向是寓意,形象是合理解释寓意的工具。如《伊索寓言》第九十九则《小山羊和狼》:

小山羊落在羊群后面,有一只狼追来。小山羊转过身来对狼说:“狼啊,我知道我会成为你的食物,不过为了不使我毫无尊严的死去,请你吹箫,我来跳舞。”于是狼吹起箫来,小山羊起舞。一群狗听见了,便来追捕那只狼。狼回过头来对小山羊说:“我这是活该,我本是个屠夫,就不该扮演乐手。”

2.1.7 锌。2012年全市叶片锌平均含量为32.49 mg/kg(表1),说明锌的含量在较适中的范围。锌在苹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中起到调节激素的作用,同时对花粉管生长起到重要作用,锌也能影响果树的抗冻性和花对霜冻的抵抗力。磷/锌比值应该是100或更低,高 pH、高磷酸盐、高有机质和低温均降低土壤锌的有效性。在缺乏时,叶片喷施螯合态锌最有效 。

有些人也是这样,他们做事违背愿望,错失良机,反而会把到手的东西失掉。[1]109

这则寓言的主要意图是要告诉人们要适时把握机会,否则追悔莫及。但作者却不直接表述道理或采用人物形象表达,而是选择了狼和羊这两个在生存意义天然对立的动物形象。这是因为寓言虽是阐理,但却不是单纯说教,而是启迪教育。如果直接说理,不仅乏味无趣,也无法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思索空间。所以“我们常用的补救方法,就是寻觅一些物体,以其类似的特性来了解新的领域中感觉不明显的方面,以较为熟知的事物来说明相对陌生的事物,借有形的事物来论述无形的事物。”[2]同样,如果将这则寓言换成两个人物形象,也会造成说理的乏力,因为狼吃羊是符合动物本性的,而人吃人则说不通,这不符合世界的基本常识。动物寓言的天然优势即在于他一方面通过动物形象,与人类的经验世界相分离,造成一种隔岸观火的审美距离;另一方面又充分调动人类的联想能力,赋予动物以人的言行,造成一种想象的真实。在自然界中,狼吃羊是动物性的,捕食的过程既激烈又凶残,但在寓言文学中,狼吃羊是故事性的,狼往往通过欺骗或引诱的手段吃羊,不写吃的过程,而写骗的过程,意在借狼说人,指责那些凶残、虚伪、贪婪的人。在这则寓言中,小山羊以退为进,首先利用了狼的自满心理,说“我知道我会成为你的食物”,随后又提出要有尊严的死去,邀请狼吹箫为自己伴舞。这显然是一个完全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对话,语言、尊严、吹箫、跳舞,这些都是人类的思想行为,但在寓言中却结合的十分恰切,使读者在遵循情感逻辑的同时,忽略掉事实逻辑和细节真实。

动物寓言凭借动物形象构成故事,不仅有助于“理”的阐释和认同,也能够明晰寓言的情感色彩。“就形象创造而言,形象生成,特别依赖于‘心象生成’与‘故事生成’”[3]。在寓言中,所谓“心象生成”即是寓言的寓意,往往是有感要发,才有象生成。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4]178

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楚策一》。很难想象,这段对话发生在楚国的朝堂之上,意在探讨北方诸国为何畏惧昭奚恤。在这则寓前有“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然后才有“江一对曰”,以及狐假虎威的例子,以及其后“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狐也”[5]等言。从这则寓言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寓言的说理目的是十分明确,江一之所以谈老虎、狐狸,实则暗指荆宣王和昭奚恤。老虎和狐狸的形象对照折射出荆宣王和昭奚恤实力的悬殊对比。江一以百兽之王代指荆宣王,不尽体现了尊重、敬仰,还彰显了楚王的贵重、威严,以狐狸代指昭奚恤,不尽展现了他的虚假、狡猾,也暗含贬斥和嘲讽,这些都与动物形象在人类精神世界的集体无意识紧密相关,也正因为这种集体无意识,使得楚王和群臣非常容易的理解了江一的观点。这是“心象生成”所产生的形象。同时,这则寓言的“故事生成”也指向老虎和狐狸这两个形象。单单看《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是一个典型的以弱敌强的故事,是一个用聪明智慧弥补了自身实力局限,最终化险为夷的故事。虽然在表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有多种可能,但一个壮硕威武的傻老虎和一个机灵狡猾的奸狐狸自然是非常恰切的。动物寓言凭借对动物的审美想象增加了寓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二、去身体化的符号表达

身体是文学描写的核心。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提出“身体是在世界上存在的媒介物,拥有一个身体,对一个生物来说就是介入一个确定的环境,参与某些计划和继续置身于其中”[6]。所以他进一步强调“我通过我的身体意识世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多通过刻画对象、塑造形象来表现身体,寻求个性特征和个体价值,但寓言文学则不同,他因其说理的精神内核,很少涉及具体的身体感受,多是一种去身体化的符号表征。如《伊索寓言》第二百五十九则《乌龟和老鹰》:

乌龟请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这完全不合他的本性。乌龟再三恳求,老鹰只好同意了。就这样,老鹰用爪子把乌龟抓起,带到空中,然后扔下来。乌龟摔到石头上,被摔的粉碎。

浙江12月初在杭州集中推介40个混改项目,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和地方经济建设。这些项目涉及交通、能源、环保、化工、机械等多个领域,预计全部落地后引入社会资本超400亿元。

这则故事是说,许多人争强好胜,不听聪明人的劝告,结果害了自己。[1]267

这则动物寓言充满了荒诞性和血腥感。乌龟本是两栖类爬行动物,自然不可能飞翔,但却毫无缘由的想要学习飞翔。老鹰无奈,用爪子把乌龟抓起,带到空中。试想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地面的乌龟,被带到天上,他身体的反映应是相当激烈的,文本中既没有表现他离开地面的恐惧,也没有表现他愿望达成的欣喜。而是直接写他被扔了下来,摔在石头上,摔的粉碎。这种场面相当血腥,有无限的阐释空间,但文本却戛然而止,老鹰像悬置在半空中一样,没有下文。从故事的构架上看,这四个事件(一是乌龟请老鹰教他飞翔,二是老鹰劝告乌龟,三是乌龟执意求学,四是老鹰教学,乌龟惨死)成线性排列,但却不是为了故事的延续,而是作为说理的例证。从文本的寓意来看,老鹰是聪明人的化身,早已遇见了乌龟的结局,所以故事按照老鹰的预见叙述完毕,老鹰就在文本中隐退了。乌龟是争强好胜人的代表,由于过分偏执结果害得自己丢了性命。但因为没有具身感的表达,且选择的与人类距离较远的动物形象,读者很难体会到文本所描绘的残忍和血腥,着重突显的还是寓言的寓意。这种去身体化的符号表达十分符合寓言文学的文体特征,即借物说理。目的在说理,而不在绘物。

防浪林是种植于堤防临水侧护堤地内,用于防浪护堤和抢险取材的专用林,是防洪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和抵御洪水的一道有效防线,也是沿河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怀洪新河河道现有的防浪林主要以意大利杨为主,树种十分单一,不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极易造成病虫害的频繁大暴发,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和材质。而且河道绿化建设初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林木栽植的株行距(垂直水流方向为株距、平行水流方向为行距)过密,有的仅为 2 m×2 m,造成林木生长受限,林木产量达不到预期,防浪效果较差。

根据符号学者的观点,“全部人类经验无一例外地都是一种以符号为媒介和支撑的诠释性结构。”[7]6动物寓言则是将这种人类经验,用动物符号的形式进行的文学性表达。例如出自《法言·吾子》的寓言《羊质虎皮》:

它们当中谁对谁错——我们不愿去评说;

羊是一种温顺的动物,食草而生,畏惧豺狼,是弱者的代表,而虎因其庞大的身躯和凶猛的攻击力,可残杀百兽,是强者的代表。所以,一个弱者(虚假)假使伪装成强者(真实),骨子里还是弱者(虚假),可谓“人假伪名,考实则穷”。这则寓言的精妙就在于他充分考虑了动物的天性,“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如果选择人物形象去表达,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在这里动物寓言的符号性便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再生意义。在这里“符号既不是事物,也不是对象,而是事物和对象交织成一幅经验的织品所依照的一个程式,其中一部分代表着其他部分,从而依照不同的时间和语境,把或多或少的‘意义’赋予整体。”[7]80寓言中的动物形象既不是先于或独立于寓意的经验存在,也不是寓言故事的表现主体,而是从寓意中生发的,阐释寓意的最直观、最恰当、最有效的手段。动物寓言用这种去身体化的符号表达方式直指寓意核心,不仅修剪了形象表达上的枝蔓,也剔除了语言表达上的繁冗,利用人类对动物基本认同,达到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

语文阅读不受重视,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小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无论在课上时间还是在课下时间,不仅小学生都缺少有效阅读,教师对阅读也缺乏一定的重视。小学语文课堂一般在40分钟左右,教师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平均只有5—10分钟。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本身正处在词汇积累的时期,想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并理解全文十分困难。学生的课下时间大多数被用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进行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小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家长不严加督促,小学生的阅读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其阅读能力自然无法提升。

三、人类行为的镜像反映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各种艺术之间的差异,如同进行模仿时所使用的媒介的差异。”[8]动物寓言则是人类用话语的方式,借动物的形象做媒介进行相互间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这种方式既具有隐蔽性又具有映射性。他叙述的虽是动物的状貌,反映的却是人类的行为。如《伊索寓言》第十四则寓言《狐狸和猴子》:

从生物学研究划分,猴子属于灵长目猴科动物,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森林中群居。狐狸属于食肉目犬科动物,尽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森林、草原、荒漠、高山以及平原、丘陵都能生存,但我们也很少看见猴子和狐狸会相伴同行。那作者为什么会臆想出猴子和狐狸会同行并拼比家世呢?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但从文化原型的角度看,选择狐狸和猴子进行这番对话是潜隐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的。首先,狐狸和猴子都属于自然界中的二等公民,他们既没有狮子、老虎为王的霸气和凶残,也不似山羊、兔子一般弱小任人欺凌。这种生存状态更易产生吹嘘的心理,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其次,在精神特质上,狐狸和猴子的生活习性在人类眼中往往易幻化出灵活、狡黠、虚伪的色彩,所以作者在表述“那些好说谎的人看到没有人能反驳他们时,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吹嘘自己”[1]21这个寓意时,能够取得一种文化上的共识。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狐狸和猴子总是成为人类调侃的对象,如:听狐狸传教,须把鹅看好、狐狸舔羊羔,不是好征兆、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城狐社鼠、狼顾狐疑、土龙沐猴、尖嘴猴腮……这些谚语、成语都表达了人类对狐狸和猴子这两种动物的基本认识。但读者很容易就能从动物形象的背后读出其中的映射意味,就这则寓言而言,这哪里狐狸和猴子的对话,分明是两个滑稽可笑的人在争论。所以,动物寓言除了是人类行为的镜像反映外,还有一种夸张变形的功能,造成一种哈哈镜的审美效果。正是这种审美效果,充分利用了动物原型的优势,加上艺术的加工,才不断增添着动物寓言的艺术魅力。

(3)晚上睡得特别早的人。我们前面说过,晚饭和睡觉时间最好间隔3小时左右,防止因为太撑而影响睡眠。如果你晚上八九点就睡了,那可以考虑一天吃两顿,把午饭的时间延后一点。只要保证全天能量和营养充足,那晚餐不吃也没问题。

狐狸和猴子同行,为家世问题争论起来。他们各自叙说了自己家世的许多尊贵之初,来到一处墓地。猴子凝视一阵后,不禁长声叹息。狐狸问他为什么这样,猴子为他指着那些墓碑,说道:“我看到我的祖辈的奴隶和获释奴隶的这些墓碑,我能不悲恸吗?”这是狐狸对猴子说:“你想怎么胡诌就怎么胡诌把,反正他们当中不可能有谁能站起来揭露你。”[1]21

孩子患呼吸道疾病期间,拍背可利于痰液排出。拍痰的时间最好在喝奶前半小时到一小时间,或喝奶后2小时,痰多的患儿在雾化治疗后拍,每次拍(手指并拢弯曲成杯状拍宝宝后背)一刻钟左右。小宝宝最好为头低脚高姿势,可以趴在家长腿上或垫高下半身。拍痰时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神态反应。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样本对象关联的标准相似性自动分为多类,同一类中的样本对象有较高的相似度,类间的样本对象相异。聚类的方法主要有:以划分为基础的K-means聚类算法,以层次为基础的聚类算法,以密度为基础的方法等[3],笔者将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成绩定性评价。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阿姨,你为什么不飞的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瞄了他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的高一点呢?”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

由表5给出的节点骨架曲线模型正反向加载各阶段的回归方程,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各组合框架节点试件骨架曲线。图9为各试件骨架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由图9可知,本文所提的节点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与试验骨架曲线整体吻合较好,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该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反映节点试件在整个受力过程中荷载和位移的关系,可作为该组合框架节点恢复力分析的基础。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

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思远将饭端出来,思蓉一边吃一边跟念蓉聊些不咸不淡的话题。思远坐在沙发上翻一本过期的《深爱》杂志,却每隔一会儿就要抬头看一眼思蓉,眸子里似水柔情。

“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啊,我明白了,”云雀眨眨眼睛想,“谁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何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9]

这则动物寓言从小云雀的疑问写起,以飞的高低为评价的源点,简化了不同种类动物的个体特征,共同指向要树立远大理想的深远寓意,鼓励青少年要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寓言中的麻雀、公鸡、鹌鹑、癞蛤蟆都是雄鹰的陪衬,以他们的无知、自满衬托雄鹰的高远、谦虚,作者借小云雀的猜想,表达了对青少年的告诫,不要像麻雀、公鸡、鹌鹑一样,本飞的不高,却不自知,还愚蠢的沉醉在自我构筑的遐想中,以为是个飞天的能手。动物寓言所承担的教育功能往往是作者凭借其借物说理的优势,让儿童能够通过寓言这面镜子反观现实中的自己,从而达到“立象以尽意”的效果。这样既不会因絮絮的说教而引起儿童的反感,也不会因故事的繁复而遮蔽了说理的效果,从而帮助儿童建立一种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以动物经验拓展人类经验

文学是“人学”,是“依靠‘语言’和‘文字’,借助‘想象力’来‘表现’人体验过的‘思想’和‘感情’的‘艺术作品’。”[10]动物寓言是借助对动物形象的想象和塑造表达人类体验过的“思想”和“情感”。虽然描写的对象是动物,但寓意的指向是人类自身,是把动物的生存“经验”转化、整合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如克雷洛夫的寓言诗《天鹅、梭鱼和大虾》:

合伙共事心不齐,

事情一定不顺利,

事情办不成,还要活受罪。

有一回,天鹅、梭鱼和大虾,

针对C语言实践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仅靠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来解决所有问题,要以实践和实用作为指导方针,对整个教学的过程和组织进行深入改革,实现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目标。本研究中主要以团队合作和项目驱动这两种方法进行课程的设计。

合伙去把一辆货车拉,

它们三个一块儿套上车,

丁主任面色凝重地坐在办公桌上的一张椅子上,潘美丽的脸比法官还严肃十倍,紧挨着丁主任坐下。甲洛洛的头埋在胸口,坐在进门左边的一张矮了一截的独凳上。梨花更加战战兢兢,和西西坐在甲洛洛的背面,嘎绒坐在甲洛洛对面,紧紧地盯着甲洛洛埋下去的头。

个个拼命拉,可是车子一步也不往前挪!

本来要拉动这货车并不难,

可是天鹅想往云里飞,

大虾往后退,梭鱼则想往水里拖。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4]227

只是货车至今仍没动窝。[11]

此外,很多动物寓言是面向儿童而创作的,这在对人类行为的镜像反映上,就增添了些许的教育功能。如:凡夫发表在2004年6月2日《少年先锋报》上的寓言《云雀明白了》:

这则寓言意在说明团队中人心不齐,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但却采用了天鹅、梭鱼和大虾三个动物形象来表达,“天鹅想往云里飞,大虾往后退,梭鱼则想往水里拖。”这不仅充分考虑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其言之有理、形象生动,还化解了人类生存经验局限的问题。克雷洛夫充分利用了物理学原理,用一个向上拉的力、一个向下拉的力,和一个向后拖的力相互制衡,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力的相互抵消,货车依然无法前行。故事的精彩即在于他选用了三个非常恰切的动物形象,通俗、直观、又十分的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类虽是动物界的翘楚,甚至从文化意义上区别于动物而独立存在,但人类并非万能,尤其是在生存本能上,存在着先天的局限。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动物的生存“经验”去构架寓言故事,并在虚构中将其转化、整合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指向寓意。货车在这里不仅是具体的实物存在,更是困难、目标、任务等抽象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动物寓言拓展了人类的经验世界,将动物的天性与人类的人性相糅合,使说理形象化的同时,也丰富化。

再如金江的寓言《三只老鼠》: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到了油缸边一看:油缸里的油只有底下一点点,并且缸身太高,谁也喝不到。

于是它们想出办法,一个咬着另一个的尾巴,吊下去喝,第一只喝饱了,上来,再吊第二只下去喝……并且发誓,谁也不许存半点私心。

同时,将各类食材切成大小均匀的丁状。待炒锅中油热,先将腊肉、腊肠入锅,炒出油脂和香味,再放入生抽、蚝油和其他食材一同炒熟。等到米饭沸腾的时候,就把炒熟的什锦丁儿倒入电饭锅中,和米粒拌匀,继续煮饭。如果选用的腊味偏瘦,油脂较少,可以再滴几滴油,使米饭更加饱满莹润。米饭煮好之后,在电饭煲中焖上十几分钟,就可以开锅了。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它在下面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今天总算我幸运,可以喝一个饱。”

第二只老鼠在中间想:“下面的油是有限的,假如让它喝完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喝的呢?还是放了它,自己跳下去喝吧!”

第三只老鼠在上面缸边想:“油很少,等它俩喝饱,还有我的份吗?不如早点放了它们,自己跳下去喝吧!”

于是,第二只放了第一只的尾巴,第三只放了第二只的尾巴,都各自抢先跳下去。

回到病房,老婆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气得歇斯底里地大叫:你是我原配,还给我生了孩子,你怕什么?除了气管镜,我什么也不做。

结果它们都落在油缸里,永远逃不出来了。[12]

这本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更添幽默感和逻辑性。三只老鼠要偷油吃,但却因为油少缸身高而一时无法实现,所以想出一个咬着另一个的尾巴,吊下去喝的办法,这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但却因为小老鼠的私心而成为他们被困缸底的缘由。作者充分利用了老鼠偷食的天性,想象出一幅“猴子捞月”的场面,与其说老鼠的心理活动是动物的心理反映,不如说是人类的心理折射,作者借对动物行为的想象,展现出人类心理的阴暗面,并生发出团结合作、忠诚信任的深刻寓意。

根据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选定的《中国当代寓言》系列丛书(浙江少儿出版社,2014年出版)统计,在所选的903篇寓言中,动物寓言共有536篇,比例高达59.4%.21世纪以来动物寓言佳作频现,不仅充分展现了动物寓言的艺术特质,也不断推进着动物寓言的发展。樊发稼、张鹤鸣、叶澍、凡夫、余途、吴秋林、桂剑雄、少军、晓雷等寓言作家都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挖掘动物寓言的特质,凭借对动物形象的塑造阐释人世道理(如:叶澍《马上小猴》、凡夫《生气的骆驼》等),用去身体化的符号表达直至寓言说理的精神内核(如:肖显志《凤凰歇脚》、吕金华《死在兔岛上的狼》),用动物活动映射人类行为(如:余途《高位老鸡》、少军《猴王分桃》等),用动物的生存经验拓展人类的文化经验(如:邝金鼻《山羊替狐狸送寿礼》、何流《骄傲的老虎》等)。尽管当下寓言创作处于相对意义上的蛰伏期,寓言的影响也大大弱于小说、电影等故事性强、商业价值高的艺术,但动物寓言依然坚守寓言文学的精神内核,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质丰富着文学对生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伊索.伊索寓言[M].王焕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

[3]李咏吟.形象叙述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

[4]袁晖.历代寓言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5]刘向.战国策[M].缪文远,缪伟,罗永莲,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387.

[6]莫里斯·梅洛 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刷馆,2001:116.

[7]约翰·迪利.符号学基础[M].第6版.张组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M].郝久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5.

[9]凡夫.中国当代寓言——生命的真理[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26.

[10]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M].陈秋峰,杨国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9.

[11]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全集[M].屈洪,岳岩,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74.

[12]葛成.百年中国寓言精华[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128-129.

 
韩雄飞
《昆明学院学报》 2018年第02期
《昆明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