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杨巍诗歌特色及其对陶渊明、王维的接受

更新时间:2016-07-05

杨巍(1516-1608),字伯谦,号梦山,海丰(今山东省无棣县)人,嘉靖丁未进士,历仕三朝,官至吏部尚书。[1]观其一生,少年求学发奋攻读,中年为官清正廉洁,晚年养母孝心拳拳。万历三十六年(1608),神宗皇帝钦赐匾额“天下达尊”[2]34;顺治三年(1646),清世祖钦颁御制祭文,称杨巍“前代功臣,勋劳茂著”[3];代代子孙乡里也称其为“杨天官”“杨太宰”。的确,杨巍为官生涯有着昭著业绩,配得此称赞,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其诗歌成就同样值得关注。

杨巍是明代古淡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既有镇守边塞、勇战敌寇的感怀,亦有对锦绣山河、家国万里的赞咏;既有对友人同僚的赠答唱和,亦有对百姓疾苦生活的真心同情;既有致仕回乡的纪实写真,亦有思念亲人的苦忧缠绵。古人对其作品多有褒扬。

陈田于《明诗纪事》中收录了杨巍32首诗作,并加按语:“《梦山集》(杨巍诗集《梦山存家诗稿》,《四库全书》作《存家诗稿》)五律最胜,直擅右丞、文房胜境,余子不足道也。自书《存稿》(《梦山存家诗稿》)后,乃谓得于曹纪山、吕时臣为多。雅抱冲襟,令人倏然意远。”[4]同时,《明诗纪事》中还提到了其他人对杨巍诗的评价,朱观说:“梦山诗不事雕绘,旨趣天成。”邹观光言:“杨公诗高旷玄远,冲夷澹泊。”朱彝尊云:“梦山与中麓、沧溟同郡,而其诗远法右丞左司,近取苏门,不蹈章丘粗鄙之音,不堕历下叫嚣之习,信豪杰之士也……读梦山诗,如水仙十囊,江梅一萼,嫣然薄冰残雪之外。”

通过以上我们得知,当“过”为动词时“动词+过”的组合是其语法化的关键,所以汉代我们着重的考察动词与“过”的组合情况。如:

公益项目发起人与非政府组织介入乡村,协力促进经济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如河南省信阳市的“郝堂模式”,由中国乡建院院长、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发起,筹集了社会慈善基金和村民资金,成立了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以内置金融作为资本动力,进行了一场村社共同体实验,统一乡村的财权、产权、治权和事权[7]。设计介入、团体组织、村集体出资,充分调动了村民积极性。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难以大规模推广,需要发起人、政府、村民、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而且内置金融也存在着资金管理的风险。

除了淡雅天然的古风,杨巍亦擅长近体诗,其中五律最为突出。其五律格律严谨,气象雄浑,无论大气旷达的山水记游诗,还是粗犷的边塞军旅诗,都令人心生澎湃。这一点与其人生阅历、豁达本性有直接的关系。杨巍生于海丰,县城北端是一望无际的渤海,浩瀚的大海塑造了他豁朗的品性,也为他提供了开阔的创作视野和清新脱俗的创作灵感。下举一例作一赏阅。

一、诗出桃花岭,梦入桃花源

杨巍于《桃花岭诗集》“序”中有言:“岭之南北,余有薄田百亩,性宜植桃、榆、柳、桑、枣。余最爱桃,植之尤多,好事者因呼桃花岭云。”[6]这里所说的“桃花岭”古为一段防洪大堤,因黄河改道入海所遗,高可丈余。杨巍在赋闲期间于此广植桃树,并修建一处田园别墅,他的三部诗稿均在此集成:一部是《桃花岭诗集》,一部是《归桃花岭诗集》(旧题为《疏傅芳躅》),一部是《梦山存家诗稿》。可以说,他的大部分的诗歌创作和诗稿编纂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杨巍曾为其别墅题写对联[2]452

随意而栽花竹,适性而养禽鱼,自是山林经济。

口中不涉雌黄,眉间不挂烦恼,可称烟火神仙。

关于这一点,邹观光在为《存家诗稿》所作序中谈道:“元亮生不逢辰,所脱屣仅一彭泽令与著作郎,抑塞不尽用,而以冲淡潇洒之致,忘其隐约菀结之思,即境而成诣也易;公虽屡予告而位跻师保,禄位名德,子孙寿考,无不冠冕人代,而能于经纶康济之余,不失其冲淡潇洒之致,离境而成诣也难。”[8]序意为陶渊明冲淡潇洒的人生态度及诗风是落魄之命运所迫,是较为容易的,而杨巍的冲淡潇洒是在功名利禄环绕之时所发,实属不易。这些评价虽有褒扬成分,但今天看来还是颇有见地。

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 春蚕取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如果说桃花源是陶渊明的理想所在,那么杨巍与桃花岭之缘则如出一辙。更为巧合的是,两人虽所处时代不同,境遇相异,但诗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渔洋称杨巍的五言简古得陶体,意为其五言诗古朴淡雅,有陶渊明之风。

陶渊明因田园诗名冠古今,其诗风为世代文人仿效,其隐士情怀也被后人尊崇,这正是杨巍与之相仿之处。从《醉卧读高苏门诗》 “世事一无好,犹躭*同“耽”,沉溺,迷恋。陶谢诗”[8]卷三、《为任柏溪题画二首》“陶诗和罢无人见,落日苍松一鹤还”[8]卷七等诗句中,我们足以看出他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和推崇,所以杨巍与陶渊明在诗歌创作风格和为人意趣上的相似绝非巧合,而是他对陶渊明为人的认同和对其创作风格的接受、继承。

众所周知,陶渊明尤善于运用意象描绘其田园生活,欣喜于自然风光也好,忧怨于仕途坎坷也罢,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桑”“竹”“菊”“酒”“鸟”“妻”“儿”。我们在杨巍诗集中发现了诸多书写田园之乐的古体诗,这些作品在意象选择上与陶渊明惊人地相似,如“昼耘桑麻田,夜读蒙庄书”[8]卷一“丝竹列广庭,嬿婉届良夕”[8]卷一“黄菊寒仍在,青山道不孤”[8]卷三“呼酒畅幽怀,烹茶有隐趣”[8]卷一“长空寒鸟没,远岫孤云还”[8]卷一“候门喧稚子,炊饭有山妻”[8]卷二“酒熟灯前留客醉,诗成花下教儿书”[8]卷五。仅以《存家诗稿》为统计样本,就足以证实这一点。《存家诗稿》共8卷,其中“桑”在诗中出现19次,“竹”出现27次,“菊”出现18次,“鸟”出现35次,“酒”出现上百次,“妻”“儿”“母”类似的字眼更是在诗中接连出现。从中选择一首,领略一下杨巍五言古体诗中所反映的风土人情。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

旧游拟作四首·三里村[8]卷一

去城三里遥,亦无客来往。

本是老农家,荷锄非勉强。

既喜儿童愚,又见桑麻长。

早晚酒一壶,自歌还自赏。

从诗的标题不难看出,这是杨巍旧游时的所见所闻:一个距离县城三里远的小村庄,远离了世俗尘嚣,农家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耕耘于田亩之间;垂髫小儿在田边玩耍,真璞无邪惹人爱怜,举目远眺田间桑麻又见长高,老农心中由衷喜乐;霞光辉映间,傍晚来临,放下锄头,去酒家打得一壶小酒,一路上哼唱着自编的小曲儿,笑意挂满眼角眉梢。这样一幅抱朴含真的村间趣图,离不开“儿童”之愚诚带给读者的画面想象,也少不了“桑麻”长势优良带来的老农之乐,老农饮“酒”唱曲儿更是使得农家趣味满溢,加之杨巍驾驭文字的能力不俗,其创作的诗歌妙趣横生、情出自然,深深表达了他对田园农耕生活的歆羡和向往,也逐渐形成了萧疏简远、古淡超逸的诗风。

这首诗显然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诸多相似之处:

目前大部分烟草企业的仓储在卷包车间设有临时中转库,辅料大库到车间中转库属于移库操作,中转库到车间的辅料配送及退料仓储负责管理。而对于制丝车间、咀棒车间不存在仓储管理的中转库,大库出库到车间属于生产出库,车间内物料使用由车间管理。

“去城三里遥,亦无客来往”与陶诗“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7]卷二旗鼓相当;

此外,杨巍的题跋中还提到了曹纪山(曹忭)、吕山人(吕时臣),他们都与杨巍交游甚笃,杨巍也是在其指点下开始习诗,曹忭、吕时臣包括为杨巍《存家诗稿》作序的邹观光都是“宗唐”人士,所以杨巍在起初接触诗歌时就树立了“宗唐”观念,且逐渐具备了体格意识。后经两年谦逊踏实的学习与得天独厚的诗歌天赋,他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选编了一本诗集,名曰《弘正诗抄》,里面收录了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等十位优秀诗人的优秀诗作,每人一卷,共十卷,且十位诗人都是推崇唐诗、实践复古者,表现了杨巍于诗歌方面重唐、宗唐的理念。曹忭为此书作序称:“二山杨君盖工于诗者,与余论作者极致,大都先格调、次声响,体裁不高、声响未及,终归下乘。”由此可见,杨巍对唐诗有自己的认知与审美,其“宗唐”实乃狂热而不失理性,追求却不陷盲从。

“既喜儿童愚,又见桑麻长”与陶诗“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7]卷二异曲同工;

“早晚酒一壶,自歌还自赏”与陶诗“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7]卷二不谋而合。

杨巍并非刻意模仿陶诗,而是天性相近,他对这些意象有独特的体会。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陶渊明有着强烈共鸣。

世人皆知著名的《归去来辞》,文中无处不透露着陶渊明回乡之心切,归心之似箭。然而,谁人知晓,此后一千多年之久,有一位朝廷重臣也多次发出如此呼唤,这个人就是杨巍,巍之言曰:“余家海上,盖有桃花岭之丹葩紫萼,照映于烟窗云岛,此何必减度索之山、武陵之溪哉?而余念之不得归。”[8]序

我们在史书和各类传记资料中得知,杨巍现实生活中亦如此追求。虽历仕三朝,官运亨通,但他屡次向皇帝上书乞休,不仅为了远离政事缠绕、世俗束缚,更是为了回归田亩,贴近家庭,这与他不慕荣利、亲家重孝的品性是分不开的。

杨巍有三子,长子名“尔士”,为其42岁时所生;次子名“尔稼”,乃46岁时所生;季子名“尔陶”,为50岁时所生。在《梦山存家诗稿》八卷诗中有一首为尔陶而作:

这令人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诗》[7]卷五

然而,杨巍本身并未高看自己,他对陶渊明的钦佩和追随有目共睹。其诗作《述怀》中有这样几行:“荣公行带索,陶氏恒苦饥。至性苟无累,贫贱复何辞。归去卧山中,斯人良可师。”[8]卷一

灯桩桩体采用北海航标处研发的玻璃钢聚脲桩体(标准化),与定制基础预埋件相连。桩体由玻璃钢内衬角钢结构骨架,表面喷涂聚脲层而成,桩体呈圆柱形,壁厚约6mm,高度、颜色可定制,桩体由底部、中部段、和上部,通过法兰连接成形,灯桩底部直径现有0.8m和1.8m两种规格,中部段直径0.8m,高1.6米,有若干节组成,上部为工作平台段,直径1.5m,围栏高1.2m,平台设计有电池箱、太阳能板架、灯器柱。桩体设置防盗门、内置玻璃钢爬梯,设有避雷及排水系统。北海航标处标准化灯桩(图1)

五月廿七为诞陶儿日时寓都门

听覆试念之作此[8]卷三

两年诞汝日,皆在客途间。

正属炎蒸候,其如游子颜。

科名是何物,天性自相关。

从此堪偕隐,云深马谷山*马谷山:又名大山、碣石山,位于无棣县城北三十公里的碣石山镇境内,呈圆锥形,海拔六十余米,为华北平原黄河北唯一的一座山丘。

这首诗作于尔陶两岁生辰之日,这一年杨巍52岁,整首诗表达了他对家庭的亏欠,对官场名利的无视,对归隐山林的期盼。

一句“诗句输摩诘”,道尽了杨巍对王维诗的心服与偏爱,一个“输”字,更是言明了他对王维的敬意与追逐。当然,杨巍如此钟爱王维作品也确因王维本身成就之优异。就盛唐当时来讲,王维在诗坛的地位与影响不在李杜之下,唐代宗称王维“天宝中,诗名冠代”[12]3439,又尊之为“天下文宗”[13]1614,且在很多盛唐诗集的选家眼中,王维更有资格充当开元、天宝间的宗师人物,他逐渐成了后人潜意识中“盛唐正音”之代表。所以杨巍对王维的喜爱大概也是源自对王维“盛唐正音”的认定。

总之,杨巍的圆满人生和冲淡潇洒的诗风与其对回归田园、亲近家庭的追求息息相关,而这种追求和人生目标的确立,又与他对陶渊明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的接受及向往密不可分。杨巍以这样的心态和追求果真将他的桃花岭打造成了梦中的桃花源。

Total RNA from microdissected FFPE samples was purified using a miRNAeasy FFPE kit (QIAGEN, Hilden,Germany). Total RNA isolated from cultured cells using TRIzol reagent (Invitrogen) was purified with an RNeasy Mini kit (QIAGEN).

二、古淡深情入律,盛唐王维为宗

可以说,古人对杨巍诗歌多持肯定态度,甚至喻其作品如江梅水仙傲视冰霜,极言杨巍诗作为世俗浊浪中一股清流难能可贵。清代王士祯称“(杨巍诗)萧疏简远,得渊明、摩诘之真品”[5],清代张映蛟于《续存家诗稿》“序”中言“向读梦山《存家诗稿》锓本,古诗全宗渊明,律诗浑厚皆唐音,不涉宋派,服膺久矣”[2]415,为我们揭示了杨巍诗的雅致脱俗很大程度来源于其对陶渊明、王维创作风格的接受和学习。

送汪山人游山海[8]卷三

自是江湖客 ,犹然变姓名。

妻拏贫不问 ,书画老逾精。

云黯秦王岛*秦王岛:李白有诗提及:“秦王扫六合。”故“秦王”指代秦始皇。16世纪以前,秦皇岛地名未见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版《山海关志》最早记有这一地名:“秦皇岛,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稍后,蒋一葵《长安客话》也记述了秦始皇从这里派方士入海求不死药和拜荆的传说。清光绪四年(1878)重修的《临榆县志》载,岛上有“李斯碑”。这些都说明“秦皇岛”的“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后来,秦皇岛曾一度叫“秦王岛”,据说与唐太宗东征高丽有关。其实,唐太宗征高丽在他即皇位以后的贞观十九年(645),人们不会再称他为秦王。由于“秦王岛”一名不合理,就被人们摒弃了。至于秦皇岛的“岛”,指的是现在海港区的东山,200多年以前,“四面皆水”,未与陆地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泥沙堆积,演变成半岛。,山高孤竹城*孤竹城:孤竹城位于今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境内,是商朝孤竹国的中心,因背山面海,既有盐铁之利,又有出海之便,是整个北方和东北地区人们联络中原的咽喉所在。

同谁登碣石 ,醉看海涛生。

游走江湖的侠客,不计家乡与名姓,仗剑直走天涯,一无挂牵,贫富不问。闲适自乐中,书法画艺愈练愈精。偶尔登上碣石山极目远眺,若有所思。想当年,先有秦始皇游碣石、考入海方士,在其上大搞求仙活动,从而留下“秦皇岛(秦王岛)”一名,如今该岛却日渐暗淡;后有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留下一首气魄雄伟、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唱《观沧海》,从而使碣石山以观海胜地盛传于世。此时,杨巍也仿佛亲临碣石山巅,脚下海水波涛汹涌,浩渺接天,远方高天空蒙而浑融,日月都显得那样渺小,似乎都由大海吐纳呼吸。此情此景不得不引人吟诗作赋,思考命运,感悟人生。

这首诗虽是杨巍赠汪山人登游碣石山、观渤海之作,似是表述汪山人境况,但通篇来看,显然带有抒发个人情志的意味!

诗歌是语言艺术,其意境的营造,情感的表达,都在于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陆机于《文赋》中有云:“其为物也多姿,其为文也屡迁。”[9]51说明万物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要求为文要适应事物变化,不可拘泥于条条框框。所以说,杨巍可以创造出这样的精品,除他所处的环境和经历、本身豪迈的性格、超强的感悟力外,其驾驭语言和营造意境的能力更是缺之不可的,而这种能力源于“宗唐”。

对于杨巍的诗,邹观光称“思沉而致远,非唐人不能道”;吕时臣道“实不诡于唐人”[4];四库馆臣言“盖其中岁学诗,与唐高适相类,而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尘埃,独发清声”[10]。今天看来,古人对他作品的评价恰中要害,因为杨巍在诗歌学习和诗歌创作生涯中实以唐人为典范。唐代无疑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格律诗的成熟期,唐诗中精品也多是格律诗,所以,杨巍学诗的起点已然明智,其日后诗歌创作的卓越成就也与“宗唐”密不可分。

明朝文人多推崇复古,尤其是前、后七子,他们着力于复古运动,喊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如此看来,杨巍的“宗唐”似乎并非算得上独特之处,但若仔细对比,其实不然。诗歌史上,对于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有着相对公允的评价,既认可他们充分学习盛唐诗基础上的创作成就,又指出他们拙劣描摹所造成的随波逐流、仿效太甚之积弊。而同样“宗唐”的杨巍则是明代诗坛中不为“后七子”所囿的作家之一,他虽与王世贞、李攀龙同时,但不刻意追求盛唐体调,而是耕耘己壤,诗能发自本情,发挥个性,学到了唐诗的真谛,仿到了盛唐诗人的气韵,实可视为嘉靖后期宗法唐诗而有所建树者之典范。

新形势下的森林保护就是指依靠人工干预的方式,使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减少因病虫害、森林火灾、或者认为滥砍滥伐等行为造成的影响树木生长的因素,增加森林面积,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的一种工作方式。

杨巍中岁学诗,前人多比之为唐之高适。其《梦山存家诗稿跋》云:“余自幼习举子业,不知为诗,至嘉靖乙卯,外补晋臬,时督学使者为曹君纪山,始提挈余为诗,谓以唐人为宗,且辨其体格,余不甚解。及余归田,有四明吕山人者,往来海上,相与唱和,共明此道,听其所谈,亦不甚解……夫唐之诗人,抉胃呕心终身焉,方传于世,余疏散人也,况习禅寂,不好苦思,此物徒资后人谈笑耳。”[10]跋

最小邻近距离法是对研究对象到达最邻近目的地的最小距离进行定量测度,从而实现可达性评价[30].该方法的优势在于不需要设置繁琐的参数,求解过程简单,用其计算结果来分析可达性水平的高低,只是数据的定量反映,很难直观地描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

嘉靖乙卯系嘉靖三十四年(1555),杨巍已年近不惑,他与王世贞同年,与李攀龙、谢榛同乡,但与二人似无交游,诗风亦不受二人影响。但因为他人品清超谦和,胸中无既定理念之芥蒂,诗歌风韵却能出于谢榛、李攀龙之上。[11]197

通过表5,可以看出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这说明合作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本是老农家,荷锄非勉强”与陶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7]卷二如出一辙;

那么,在他心目中,最欣赏哪位唐人的诗歌呢?杨巍曾作五律《秋日饮王计部拟兰亭次韵二首》,其中第一首[8]卷二写道:

发展冰雪旅游需要相关的产业配套,这离不开政府的招商引资和财政投入。据《2016年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报告》统计,2016年全省旅游项目总投资2776.95亿元,在建旅游项目248个,其中温泉养生类和冰雪类项目分别占19个和11个,约占总在建项目的10%,主要是有关滑雪场地、温泉度假和雪乡雪村等项目的筹建。2017年,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省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针对省级项目和主要市县冰雪旅游项目,将会通过贴息、奖励和补助的方式择优支持。由此可见,吉林省十分重视发展冰雪旅游,相关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

访汝亦何暮,凄其池馆秋。

风迴黄叶舞,天净碧云流。

诗句输摩诘,客心忆少游。

相知不痛饮,岁月若为留。

据杨巍后人杨居义所编《杨公年谱》,我们得知他在48岁这一年向皇帝上乞病休书,获准后,“(嘉靖四十三年)三月抵家,祭先祠,墓焚黄,宴戚友邻里,会族人,施贫乏。修补龙溪别业亭、树、池沼,种竹,栽松,植荷,蓄鱼。桃花岭别墅起萱端堂,奉母安太恭人,教子侄耕读,与门人讲学。”[2]13虽后期又奉命还朝效力,但他在完成朝廷使命后又屡次乞归,仅在《明太宰杨巍史料集》中显示,杨巍中年后期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更为加深,甚至为儿子取名“尔稼”“尔陶”以示心向,并且努力争取解甲归田,有生年体验陶渊明的生活,亲身体味归隐之乐。其间,杨巍的母亲得享了安详的晚年,成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寿数逾百之人,且杨巍本身寿数亦非比寻常,高达92岁,晚年身体康健、精神矍铄,91岁时仍可运笔自如,思维敏捷,作《又自叙履历》*杨巍共撰写两份个人履历:88岁时,撰有《自叙履历》;91岁时,撰写《又自叙履历》。回顾自己一生,逻辑顺承精准,文辞谦逊感人,令人赞叹。

(一)科学规划产业开发和布局,选址中欧班列(重庆)起点-沙坪坝区土主、回龙坝等乡镇区域,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从水陆空三大国际枢纽片区来看,江北空港、果园港片区均在两江新区范围内,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国际物流的产业载体带动毗邻村镇融入国际化,唯有中欧班列(重庆)起点片区缺乏相应能级规格的国际合作示范园区。根据错位发展原则,建议在中欧班列(重庆)起点附近的土主、回龙坝等村镇区域选址,集中连片规划发展“‘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

从杨巍这首诗来看,其平缓的语气、首联的句法、颔联的意象结构,都让人想到王维的诗。[11]198如此看来,他对王维的诗歌创作风格不仅是认同与偏爱,甚至有很大程度的接受和承袭。对此,我们将通过王维与杨巍之诗歌创作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证分析。

1.3.2 心血管外科。1)大血管支架:目前进口产品主要是美敦力支架,国产的主要是深圳先建品牌。其材质都是镍钛合金。其说明书对磁共振的检查都有详细的说明,目前主要是适用在1.5T或3.0T设备检查

苏轼评价王维诗是“诗中有画”,所以我们首先从诗词画面感方面考究杨巍对王维的接受。加之王维五律之妙为世代文人称道,杨巍的近体诗亦以五律最胜,遂选取二者的五言律诗进行对比研究。

王维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14]卷七,其中月光、松竹、浣女、渔船,风声、水声、喧闹声,动静相宜,美不胜收;杨巍有“十里松间路,松声杂鸟声。山云多变态,野水自纵横”[8]卷二,松林、幽径、山云、野水,风声、鸟声、流水声,声色相和,妙不可言。王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4]卷九,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将塞外的傍晚描摹得广阔苍凉;杨巍有“雪散遥林色,杯倾大海滨”[8]卷三,飞雪、积雪、山林、海岸,将漫漫飘雪的冬日绘饰得气势磅礴。王维有“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14]卷八,荒草之枯黄衰槁,雄鹰之傲气逼人,雪之泛,马之疾,雄劲之画意满满;杨巍有“正是花开日,香风趁马蹄”[8]卷三,繁花之烂漫芬芳,春风之温暖摇曳,花之荡,马之逸,俊朗之画风昭昭。如此看来,杨巍的作品即使是与久负盛名的王诗相比亦不逊色,诗之画面不论是意象之形态、色彩,还是观感、动态,均是可圈可点、引人入胜。

如果说诗歌“画面感”是在艺术层面的探究,那么,接下来我们再从思想内容层面切入二者的对比。王维被人冠以“诗佛”,许多学者也对其作品做过诸多研究,其中确有不少佛学思想和人生哲理之作。而杨巍恰巧在此方面也甚为突出。

据统计,杨巍诗集中有关“佛”“禅”“寺”“僧”“尼”“上人”的诗句数不胜数,且其经常往来佛寺,多次赠诗于寺庙僧尼,如《诞日寓迴河寺兼赠慧上人》《再过观音堂赠老尼》《闲居赠五台僧》等等。当然,杨巍对佛禅如此敬慕并非偶然,除了受当朝整体环境的影响,还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首先是杨巍4岁时得过一种怪病,各地寻访名医也无济于事,最终病愈缘于偶遇的神僧赠予的红药七丸;再是他21岁时,因其兄杨崇病故,杨巍伤心欲绝,哭成怔忡之疾,遂筑土屋于亦山园,养病于此,其间与僧人得存,共习禅道;接着是杨巍28岁时,自礼闱应试落榜归,为谋幽静求学之所,离家赴楞严寺苦读,就学于海洁上人,也由此学习了程朱王湛之学,苦读三年,最终一举考中进士。种种经历使得杨巍与佛禅结下不解之缘,也难怪诗中多有提及了。

另外,杨巍思想层面也甚有禅道高度。杨巍于《梦山存家诗稿》中曾言:“生、老、病、死,佛家以为‘四苦’,宋人又借此以诮权贵,今反之,为四绝句焉。”[8]卷六

(一)

无虑复何私,人皆孩视之。 一啼并一笑,犹似未生时。

(二)

甫看血气衰,百事一无为。 白发茅檐下,从教日晷移。

(三)

南北罢驱驰,闭门高卧时。 不生又不灭,惟有达摩知。

(四)

归去是便宜,蒙庄愤世词。 人生如昼夜,此理不须推。

四首绝句依次高度概括了人生老病死的一生。在杨巍眼中,出生时,婴孩天真无邪,不知何谓私虑忧烦,遂不知苦;年老后,血气衰微,白发苍颜,卸下烦琐事务,遂不为苦;生病时,舍去奔波辛劳,清净卧居,静候命数安排,遂不觉苦;辞世后,离开尘世凡俗,未尝不是解脱,且人生转瞬即逝,遂不算苦。由此可见,杨巍虽恋佛禅,但不为其所囿,创作中阐发的思想真乃境界之高,他对“四苦”之说的新思考、新感悟也确实令人心服。

在二人的创作思想内容层面,不得不提的还有边塞诗,王维和杨巍都多有作品记录和咏颂塞外军旅。下举一例分析。

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形成从理论宣传和思想疏导,从生活实际到网络环境的全面倡导。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关怀,逐步培养并坚定自身的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和体系。

王维诗: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oisture in Tibet Plateau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precipitation

使至塞上[14]卷九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杨巍诗:

出塞[8]卷三

一望祁连北,沙黄昼不分。

沿山皆汉帜,隔水是尘氛。

风劲霜雕入,碛寒野兕闻。

髑髅啼白日,犹似怨将军。

很显然,两首诗均属于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韵律和谐,起承转合恰到好处。但两诗最精妙的地方不在于此,而在于二者的体验性纪实和思想内涵。杨巍和王维都于诗中表述了出塞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均体现了真实性特点。细读诗文,一边是大漠孤烟,一边是黄沙漫卷;一边是胡天归雁,一边是尸哭兕嚎。当然,如此身临其境的感受,实非想象而得,而是来源于他们对边塞环境的亲身体验。王维有过两次出塞经历,一次是遭朝廷打击被贬凉州,一次是奉命出使榆林。 值得一提的是,杨巍为官期间,升任不断,但在任北京吏科给事中一年后,亦以年例升迁调离京城,镇抚晋、陕二省。凡京官外调者,多郁郁不乐,且众僚对杨巍讲:“迁此处,公之官坏矣。”杨巍却道:“朝廷之官岂可以内外论哉!”毅然而行,绝无怨尤之意。众卿为之赞叹。杨巍到任后,两次代管雁门,三次防秋*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甚惜民膏民脂;驻守平型关期间,临强虏突袭而不乱阵脚,以熟练出奇的用兵之道,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因优异政绩再获升迁,离任之际,千余民众前往为之送行,众送一匾,上书“清廉仁爱”四字,当时衙门中按察司印曹纪山叹道:“吾送十二位,从未有若此者,亦奇矣。”[15]这足以证明杨巍忠君爱民的为官风度,也足以证明驻边期间其为官心态之正,也是因着这样的心态,杨巍方创作出了诸如此类恢宏磅礴的边塞诗。

当然这一点谈不上杨巍对王维的接受,但共同的军旅经历毕竟使他们有了诸多共鸣,他们所见的塞外环境同样是黄沙漫漫、暴雪纷纷,他们听到的同样是狂风呼啸、大雨滂沱,他们感受到的同样是战争残酷、军民苦饥,他们同样期盼着没有纷争的国度和满是生机的田园。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绝非空话,但作品“源于生活”容易,“高于生活”实属不易,凡能达到“高于生活”境界的作品,必定有可圈可点之处,凡能创作出这种作品的人,也必定有过人之功。杨巍的作品之所以得到诸多诗词大家的认可,大概就是他坚持自己古淡风格又推崇复古宗唐所致。

杨巍因读诗结缘陶渊明的田园诗,因其淡泊名利的本性倾慕陶渊明,又因其所精心打造的桃花岭别墅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惊喜邂逅,他甚至为小儿子取名“尔陶”来表达对陶渊明的崇敬,乃至他的诗歌也似陶渊明诗一般古淡天然、不染尘俗,种种迹象证明陶渊明深刻影响了杨巍的诗歌创作风格;杨巍对“以唐人为宗”的强烈认同使之结缘王维之诗,杨巍与王维共同的边塞经历使其结缘王维之创作灵感,加之杨巍生来超卓的感悟力和长期刻苦训练的语言驾驭能力,自然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以王维为代表的唐人诗作创作的恢宏气度和卓越技巧。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任连巨.明太宰杨巍史料集[M].济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

[3]杨氏家乘[M].1991年续修.

[4]陈田.明诗纪事[M].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5]朱彝尊.明诗综[M].清康熙刻本.

[6]杨巍.桃花岭集[M].明万历刻本.

[7]陶潜.陶渊明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杨巍.梦山存家诗稿[M].明万历三十年刻本.

[9]穆克宏.魏晋南北朝文论全编[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

[10]杨巍.存家诗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孙学堂.明代诗学与唐诗[M].济南:齐鲁书社,2012.

[12]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4]王维.王右丞集笺注[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杨宝珩.杨巍传记[J].齐燕纵横,2000(2):144-156.

张洁
《滨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
《滨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