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CiteSpace的核心素养知识图谱分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能力多元化的时代趋势下,核心素养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热切追捧,成为我国基础课程深化改革、教学资源深度融合、教学评价深入探讨的重要依据。然而,就目前主要文献而言,核心素养呈现何种研究现状?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热点又集中在哪些方面?其发展方向将会呈现何种趋势?文章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结合文献计量法与文献批判性阅读,描绘与分析了核心素养在时空间的分布图谱,挖掘了核心素养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研究方案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来源类别限定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以“核心素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日期截至2017年3月31日,获得全部文献数量共537篇。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剔除了会议报告等主题内容不相关的文献,精选了其中的284篇。每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存储于txt文件中,共包含14个字段,其中实际用到的字段为:作者、作者单位、文献标题、期刊来源、出版年月以及关键词等6项内容。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实施浅水管理。水稻进入分蘖期后,要实施浅水灌溉,促进秧苗多分裂,争取多穗。田间基本苗过后,要排干田水晒田处理。进入穗期后,要采用干湿交替模式进行灌溉,促进水稻气生根生长。一般情况下,水稻移栽成活到分裂期,潜水层深度维持在2-3 cm,在两次灌溉之间,短期落干水通气,当田间有效分蘖数量达到目标的80%时,实行断水晒田。水稻其它生育时期采用湿润灌溉为主,收获前10天排干田间水晾田处理[2]。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法为主,结合Excel对文献数量进行处理,辅以文献批判性阅读的定性分析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开展时空间分布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发展趋势分析。时空分布图谱分析是对“核心素养”相关主题的期刊在发表数量、作者及其单位分布、发表期刊等层面做定量分析,以呈现该主题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所收集数据的关键词作共现分析,得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从而解读“核心素养”领域过去产生了哪些热点以及当前研究热点[1];关键词时序图谱分析则是对每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关键词所呈现的演化路径进行描绘,以预测“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将大量的文献数据转换成可视化图谱,以便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更为直观,从而发现那些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规律和让人不易察觉的事物,即绘制科学知识图谱。[1]下面仅简单介绍与本研究相关的操作步骤:

(1)CNKI数据转换:主菜单选择Data-Import/Export,选择CNKI数据转换,将从CNKI下载的以“download”开头的文件转换成CiteSpace软件可处理的格式;(2)聚类分析:主窗口右侧的时间范围Time Slicing设置为2009—2017年,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节点类型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修剪算法为寻径Pathfinder,修剪策略为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可视化视图为Cluster View;(3)时序分析:在聚类视图的静止状态下,选择Time Zone View视图即可。

时空知识图谱及分析

(一)核心素养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谱

为描绘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变化趋势,本文对284篇核心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我国核心素养相关主题研究起始于2009年陈征帆于《城市规划》期刊上发表的《论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素养及教学模式的应变》一文,该文主要阐述了“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学、识、才”三个层次的专业素养,并基于此对全新的教学设计流程展开探讨。[2]由于此文仅从具体学科剖析其专业学科素养,所发表的期刊也不是教育类核心期刊,因此未能引起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关注,故核心素养的研究在2010年、2011年、2012年暂停了脚步。

从2013年起,关于核心素养主题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在2015—2016年的两年中,核心论文的发表数量以次方级的趋势扩张。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教育部在2014年3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崭新的概念,增进了教育界对核心素养主题研究的热情。

最后,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既可以再对一次开关组合进行判断,也可以直接根据已有的检测结果计算后进行判断。例如:当开关S5和S6,S3和S4开通和关断时,检测端电压得ΔU2为负且ΔU3为正,即La>Lb且Lc>Lb,这时通过现有的结果直接进行计算即可。通过开关S3和S4开通时C相端电压Uc1与开关S5和S6关断时A相端电压Ua2相减,可得

图1 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

结合图2与图3可知,2013—2014年,研究群体甚是寥寥;而从2015年起,研究群体逐渐增大,作者合作趋势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截至2017年3月,平均每篇期刊参与人数高达1.7人。上述研究表明: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在文献数量、研究群体规模上呈现了“潜伏期—萌芽期—成长期”的趋势,这不仅需要研究群体对该主题研究的敏锐洞察力,更要依靠国家政策文件的积极引导与有力支持。

4.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

图2 作者数量变化趋势图

图3 单篇期刊参与人员比变化趋势图

(二)核心素养研究的空间分布图谱

1.机构分布

为统计核心期刊发文机构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选取了前20位该主题成果数量最多的单位机构,如图4所示。图4表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以明显的优势占据发文量的第一名,表明该机构中的成员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与合作意识,侧面显示了该机构在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9篇期刊数量稳居发文量的第二名,但期刊基本都为独作,表明该机构中的成员具有很强的独创性,甚少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交流;紧随其后的其他机构发文量均较少,数量从3篇至7篇不等,表明了我国核心素养领域的研究虽受到了众多机构的广泛关注,但能对该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研究的却很少。

图4 核心素养研究的高产机构

为探究不同机构间的合作关系,选取了每个时间分区前20%的节点数据进行分析,生成了核心素养领域的机构合作图谱,如图5所示。节点为机构名称,其大小代表发文数量,标签文字大小代表中心性,节点之间的连接线则表示机构合作关系。由图5可知,网络整体密度为0.012 2,部分机构存在合作关系,但主要局限于同一地区内的高校,鲜有跨省的交流合作。

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气象科技服务的方法和方式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在服务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5 机构间合作图谱

为探究不同时间不同机构对核心素养领域的研究情况,故选取了每个时间分区前20%的机构生成了机构时序图谱。由图6可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2009年首次涉足核心素养领域的研究,但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力,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文章并未发表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或针对具体课程的研究并不具有推广性与普适性;随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为机构时序图谱中的核心节点,表明这些机构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2014—2016年,核心素养逐渐受到了各大机构的追捧,可以预测2017年将迎来新一轮的成果发表高潮,各大机构间也会呈现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

图6 机构时序图谱

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学习过程”这5个高频次可以得知,核心素养对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实践、课程改革思路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最终要落实到教学实践层面,才能为其理论建构与教学活动过程提供真实反馈。有研究者提出,相对于“整体支配模式”,核心素养更适合以“部分渗透模式”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将未来世界学生所需掌握的关键素养融合于相应的教学科目中,[8]因此,如何有效地将核心素养分解至学科课程中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也有研究者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中小学数学、中学物理、高中生物、信息技术、英语、校本课程等具体科目进行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对其教学实践过程与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另有研究者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创新路径进行剖析,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系统设计的顶层规划,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实践的行动跟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引导的导向协同是三大主线。[9]由此可见,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创新改革需遵循明确的行动逻辑,以科学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为根本,以课程开发与长期教学实践为抓手,以便获取评价反馈与诊断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改进。

为探究作者发文数量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对发文数量在3次及以上的作者进行分析,如图7所示。从2013—2017年3月,高产作者的发文量为平均每年1篇,表明他们对于核心素养领域的研究相对专一。结合图4表明,个别机构间的作者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以研究团队的形式获得了该领域文章数量的突破。

图7 高产作者发文数量

为探究高产作者间的合作关系,选取了每个时间分区前20%的节点数据进行分析,生成了核心素养研究的作者合作图谱,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图7中显示的部分高产作者,如刘晟、刘坚、魏锐、陈有义、师曼、周平艳、刘霞、辛涛等人存在紧密合作关系,而其余高产作者均为独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点推论:(1)团队合作对期刊发表的数量具有催化作用,能促进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2)团队成员数量过多较难防止作者挂名现象的产生,可能对核心素养真正投入研究就其中几位作者。

图8 作者合作图谱

3.期刊分布

为探究各类期刊的载文量,对所选用的284篇论文刊登的期刊种类进行分类,共涉及44类刊物,将发表10篇及以上核心素养相关主题论文的刊物认定为高频期刊,如图9所示。《课程·教材·教法》以27篇论文载文量位居榜首,《人民教育》与《全球教育展望》分别以25篇、21篇次之,《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学刊》以11篇以上的发文量紧随其后。图9表明,上述期刊大多为基础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偏好于教学理论探讨、一线教学成果展示、基础课程改革等内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核心素养的主要研究方向。

图9 期刊载文量

内容知识图谱及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及分析

现如今,我们谈及基础教育,必谈核心素养,但核心素养教学指向是什么?真正理解其概念本质、内涵特征的人又有多少?谁又为我们认真负责地解读其深层含义?我们不得而知。查阅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对核心素养的解读皆是抱着对教育产生正面积极影响的乐观态度,这固然是好事,但却容易造成对核心素养概念过分夸大甚至捧杀的局面;另有一些学者则会身陷对核心素养管中窥豹的嫌隙,以为抓住核心素养的某一点内容,便可由点及面,描绘出核心素养的整体风貌,这势必造成核心素养的内容被无端窄化。因此,众多学者试图对其概念、内涵、本质特征进行反复思辨与探讨争鸣,溯本清源,以便对“谈及教育必顶核心素养帽子”的种种乱象拨乱反正,使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落地成为可能,为我国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指导方向。

图10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当前研究热点及过去产生过哪些热点研究。[1]本研究将2009—2017年的文献以一年进行时间分割,选择每个时间分区中前20%的数据节点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11所示。图11表明,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包含130条边,网络整体密度为0.005 7,呈现了较为松散的网络结构,因此在追求核心素养研究主题广度的同时,也需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开展深度研究。

图11 关键词共现图谱

结合图10、图11的图谱呈现,本研究将核心素养研究的热点主题分为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与内涵本质、核心素养的功能定位与价值指向、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这四大类。

1.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与内涵本质

目前,互联网企业不重视培训的评估工作,也缺乏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由于其缺乏评价工作的反馈,公司自然也难以从员工培训中获得效益。因此,公司想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就要及时地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反馈,以此保持其人力资源的优势。公司可以根据员工的表现,每月、每季度、每年评选出优秀员工和积极分子,给予相应的奖励。显而易见,员工都愿意得到别人赞许,适当地表扬能够使员工更加热情地投入工作,这也有助于公司业绩的大大提升。而对于那些消极对待培训工作,或是有严重抵触情绪的员工,公司应该及时地予以处罚,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有序地进行。

通过对文献的批判性阅读,结合“核心素养”“三维目标”两个高频词可以得知,核心素养的研究注重于其概念梳理与内涵本质把握,主要包括核心素养的研究历史回溯、概念界定、内涵构建、成分遴选等,其中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是该层面的热点话题。众多学者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追问从未停止过脚步,崔允漷指出,“‘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种概念而是一个类概念,其实质是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界定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形象”[3];张娜在对DeSeCo项目分析时提到,“素养是比知识技能更为宽泛的概念,是覆盖多个生活领域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4];禇宏启则将核心素养界定为“为了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革,人所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即‘21世纪关键素养’”[5]。张华亦将核心素养称为“‘21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6]。辛涛等则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7]虽然许多研究者在对核心素养概念界定时表述各不相同,但均涉及了“核心素养是比三维目标涵盖范围更宽泛、描述内容更聚焦”“促进个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向21世纪更为复杂情境问题”等特征,主要原因是“核心素养”概念本是舶来品,其形成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项目、欧盟理事会研究报告以及美国21世纪素养合作组织发布的《21世纪素养框架》影响,尚未形成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本土化概念,只是对外来概念的翻译陈述或简单解读。因此,研究者需在借鉴国外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我国教育国情,对各学段开设的各类课程内容分析与提炼,明确课程功能定位,从而形成符合中国特色发展的“核心素养”概念。

另外,选取生根情况较好的大蒜瓣,将其种植在小花盆中,然后将小花盆横放,进行一周的培养,用于课堂中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观察。

2.核心素养的功能定位与价值指向

通过对文献的批判性阅读,结合“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学生核心素养”“中国学生”等高频词汇可以看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定位、课改方向的确立以及学校教育功能的明确。从1949年国家为扫除文盲提出“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至本世纪初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到现如今提出的“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确立了 “以知识为本位到以学科为本位再到以学生为本位”的改革思路,教育目标呈现了从“教什么向学什么,学什么向做什么样的人”的明确路线,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知识功利化地灌输”向“学生全面化地发展”逐渐过渡,从而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的转型。

湖北省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征为苔藓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蕴育着丰富的苔藓植物资源。

核心素养的价值主要体现于确定课程内容、有效开展教学、回归教育真正意图这三方面。传统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以学科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与发展逻辑为依据,教学思路虽然相对明晰,但随着知识内容的增多,学生无法对众多知识点进行统一加工与深度融合,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科课程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思路,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以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前提,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与能力为目标,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课程内容中去,此为其价值之一;教师在传统教授课程中反复强调知识点的应试功能,导致学生只学知识却不明白为何要学该知识,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师明白,知识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目标、提升人的素养而存在,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真正意图而扩延,此为其价值之二三。

科层式程度,是垂直性的,与动员主导和交换主导不在一个面向,动员主导和交换主导是平行的、网状的,二者在交往性的关系中会运行良好。 所以说,以说服和劝导为主的动员模式需要政策实行者和被实行者在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往性的行为。 说明科层式程度越接近于原点,动员模式实行的越好。 换句话说,动员式模式需要呈网状的大量基层机构,这些机构是亲民的,而不是垂管民的(科层式),也就是说,政府与民众交往之流越好,横向动员面就越大,更能满足政策实行者的愿望。

3.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

2.作者分布

矿粉由水渣急冷后经过粉磨制备,所以合格的矿粉里面杂质较少,主要呈现出图3中透明的玻璃体形貌,故其在二次水化反应下具有较好的后期活性;而对于图4,掺杂了其他材料的矿粉,并未呈现出较多的透明玻璃体形貌,同时还可发现掺入了少量粉煤灰和煤渣,其后期强度和耐久性均不及合规的矿粉。

从“评价”“教育质量”等关键词可以得知,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法、评测指标体系、针对具体学科的评价均是研究热点。文献表明,评价方法呈现多样化手段,如通过形成性评价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以便及时分析、诊断与反馈,也可通过设置真实情境问题或考试等教育测量手段丰富总结性评价,也可通过获得相应的行业资格证书,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突破核心素养的评价难题。另有研究者在详细分析欧盟与英国对核心素养测评体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构建该类指标体系的借鉴思路。不难发现,评测指标是多维度、多视角、用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展的,指标维度是依据学生自身的需求设定的,其内容是具体的、可测量的,结果是分等级水平的。而针对具体某门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原因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体现,因此,评价方案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确定。

(二)关键词时序图谱及分析

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生成了关键词迁移时序图谱,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知,2009—2012年为潜伏期,尚未出现关键词;2013—2015年为萌芽期,研究热点逐渐聚焦于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核心素养的功能定位、学科核心素养探究等内容;2016—2017年3月为成长期,核心素养的研究点呈现全面开花的怒放景象,“学习过程”“中国学生”“三维目标”“评价”等关键词已经逐步成为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其他热点则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图12 关键词迁移时序图谱

通过对历年所呈现关键词的文献内容分析,将核心素养未来趋势发展分为以下3个方向:核心素养的理论探讨与意义建构,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我国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

1.核心素养的理论探讨与意义建构

4)浙江省观光采摘节庆在市级空间上具有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差异。宁波是各市的典范,金华和台州数量和质量也实现了协调发展,杭州、嘉兴、湖州质量上都要增强从而跟上数量的发展,温州和绍兴应多开发观光采摘节庆,衢州和舟山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提高。

为探究期刊的研究主题分布情况,对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量化统计,如图10所示。从2009—2017年3月,选择了284篇论文中使用频次为5次以上的13个关键词进行分析。由图10可知,核心素养以138次居于首位,其余关键词使用频次在6~27之间,表明核心素养研究者大多围绕核心素养本身展开研究,或是基于核心素养适当拓展和延伸研究主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要依托教师教学力量。但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在进行融入教育工作时力不从心。因此针对此种教育现状,高校应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培养,使其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选取适合大学生学习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进行结合,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并且,教师应严于律己端正教学态度,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染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地位,满足现阶段国家对于高校教育要求。

2.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夯实,需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反复锤打,因此在具体学科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值得我们思考。目前,小部分一线教师已经开始着手设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他们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根本,将学生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重构与整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清晰的教学模式思路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涉及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学科内容的准确解读,更需要教师剖析该门课程所呈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只有教师能够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依据,将内容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深度融合,才能设计合理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3.我国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在评价策略、评价方法上略有提及,研究者们尝试借鉴欧盟、英国的核心素养测评体系,给出核心素养测评体系本土化的策略;此外,研究者也针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课程开展了测评研究工作,提出了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情境、评价等级以及评价内容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上述研究对我国核心素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理论意义,但得出的结论却需投入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随着评价指标体系的日渐丰满,未来的研究不应只简单地局限于评价策略与方法的定性描述,而应利用定量与定性、经验与数据相结合的多元化手段探讨其测评维度,开展基于大调查、大数据的实证研究,创建适应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结论与探讨

综上所述,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听不见动静,但敦礼确切地知道她在,她坐的沙发背靠着他坐的沙发,她的背对着他的背,他们各自吃着自己的午餐。

第一,由时间分布图谱可知,核心素养相关主题的研究呈逐年递增趋势,单篇期刊的参与人员也随之增多,这主要归功于国家政策文件的颁布。说明新兴教育理念的普及需借力政府文件的颁布机制,由权威机构指明其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才能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第二,由机构分布图谱可知,参与核心素养研究的机构众多,存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机构。部分机构中也存在合作关系,但主要集中于同地区、同性质的科研机构合作,高校与一线教学机构的合作相对较少。因此,高校教师应与一线教师展开密切合作,将理论研究落地于教学实践中,实践反思融合于理论研究中,形成机构合作间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机构间合作的研究质量。

第三,由作者分布图谱可知,高产机构中紧密合作的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部分独创作者也产生了较高的影响力,这表明团队协作虽有助于影响力的扩大,但容易导致“挂名、不作为”等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独创作者若想拥有较高影响力,其深厚的学术功底需长期积累。因此,组建人数适宜、分工明确的研究团队是提高核心素养研究质量的主要途径。

第四,由期刊分布图谱可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集中于涉及基础教育类的期刊,因此,为扩大核心素养的主题影响力,建议相关期刊开辟特色专题栏目,专供该主题的探讨与争鸣,从而推动核心素养主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由关键词共现图谱可知,关键词网络结构较为松散,主题间的关联并不密切。目前的研究热点涵盖了理论探讨、教学实践、评价标准这三方面,但在研究深度上有待加强。因此,研究者在发表成果时,应戒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追求成果数量和广度的同时,更注重成果的质量与深度,以保证核心素养的主题研究向高质量、精致化的路线迈进。

通过笔者介绍不难看出,上海作为个税递延保险试点,2018年6月首单保险业务的推进使个税递延保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个税递延保险发展过程中的层层阻力也是非常明显的,结合个税递延保险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个税递延保险在上海乃至我国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并提出了个税递延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个税递延保险作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模式的补充,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公平,使养老保险缺口得到补充,居民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保险业务使自身的老年生活得到保障,而随着个税递延保险发展深化,个税递延保险也将面临其他问题,笔者将对个税递延保险发展保持持续关注。

第六,由关键词迁移图谱可知,核心素养研究前沿主题相对集中,从理论研究到教学实践再到评价标准有序推进,呈现了较为清晰的研究逻辑路线图。由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年限相对较短,研究成果难免蜻蜓点水,深层次的本质探讨犹嫌不足,因此在开展研究工作时,不仅要“向前看”,更要“向后望”,唯有夯实了理论基础,才能构建更高层次的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否则高楼大厦再宏伟,却是空中楼阁。

当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选用文献只局限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并未将博硕士论文库、网络资料、著作等研究成果纳入计量的范围,造成了数据统计上的欠缺;其次,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源,由于中国知网文献在论文下载格式上的限制,不能对其引用文献、主题词进行共现分析,影响了本研究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最后,关键词虽是论文写作意图的凝练,但难免会存在作者的选词主观性和随意性,可能会影响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悦.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陈征帆.论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素养及教学模式的应变[J].城市规划,2009,33(9):82-85.

[3]崔允漷.追问“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5):3-10.

[4]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5]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2-15.

[6]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7]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3-7.

[8]郭晓明.从核心素养到课程的模式探讨: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44-47.

[9]张铭凯,靳玉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创新动因、本质与路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6(5):71-75.

徐梅丹,张杭
《高等理科教育》 2018年第02期
《高等理科教育》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