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由于其宽口径、涉及面广,在国内各大高校涌现,并成为其他专业的孵化器。截至目前,国内有数百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除了少部分知名高校可以通过读研和出国留学解决学生出路问题,绝大部分高校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相同的困扰——学生出路。专业名称是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的高度浓缩,但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名称并未体现其专业对口的部门与行业。如公共事业管理的英文名称,学术界争议不断,莫衷一是,主要的翻译有“public concern”“public Enterprise”“public utilities”“public causes”“public institution”“Public Undertakings”[1]“public affairs”“public service”[2]。由于专业定位不够清晰,从而导致培养方案不够精准,就业去向不够明确,进而导致招生基本靠调剂,学生专业认同感低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部分高校在专业调整时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动手,最后产生学生、老师、学校三输的局面。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的主要原因和首要目的,21世纪的大学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新时代高校面临的挑战。以“211”“985”“双一流”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在学生培养层次上不断向研究生倾斜,本科生所占比重越来越低,而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地方高校成为本科人才培养的主力,特色化办学已成为本科层次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需要确定其研究对象及范围,并厘清它与类似专业的关系,才能构建起独立的学科体系[3]。本文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探讨地方财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目标,并就重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比较

(一)中国大陆

公共事业管理在大陆地区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为引导和鼓励各高校特色化办学,2011年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学位点设置中只设置一级学科,不再设置二级学科。其中,公共管理是管理学下面的一级学科。大陆地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排名居前的高校相关院系设置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学院名称比较普遍使用的有: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和公共事务学院三种。(1)使用公共管理学院名称的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Policy)、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School of Public Policy & Management)、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使用政府管理学院的主要有: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School of Government)、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School of Government)、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School of Government)、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School of Government)。(3)使用公共事务学院的有: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Public Affairs)。由于部分高校相关学院还涵盖了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等一、二级学科,学院名称还包含多个关键词,如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Public Affairs)、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Government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School of Public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on)。从以上不规范、不统一的中英文名称即可窥见各高校的纠结与矛盾。

表1 中国大陆主要高校公共管理类院系设置情况

高校学院英文名称学科专业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dPublicAdministration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硕士点,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5个本科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务学院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PolicySchoolofPublicPolicy&Management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SchoolofPublicAffairs7个博士点,9个学术型硕士点,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不招本科生,主要招生公共管理类博士生和硕士生8个博士点和硕士点,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9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专业,2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2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信息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方向、劳动人事管理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城市与房地产管理方向)等9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4个本科专业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PublicAffairs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点,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ofInternationalandPublicAffairs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府管理学院SchoolofGovernment拥有政治学和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3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点,政治学与行政学、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学3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国际政治4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4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城市管理7个本科专业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在专业设置上,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公共管理类学院本科专业普遍设置较少,往往只有1~3个,且主要设置行政管理等老牌专业,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除去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等类专业,真正属于公共管理类的本科专业只设置1~2个,甚至部分一流大学不招本科生,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只培养硕士和博士层次。越是高水平大学,其培养的重点越是向博士、硕士倾斜;本科教育已成为博士、硕士点输送生源的基地。这可以从高水平大学的本科生深造率可知,如2016年985高校中,本科生深造率最高的是清华大学,比例高达81.6%,最低是湖南大学,深造率也达39%,共有22所高校的本科生深造率过半。因此,就业率也就不成为高水平大学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摆脱了棘手的就业问题。

(二)美国

美国高校中尚未发现“公共事业学院”或“公共事业专业”这一称呼,接近“公共事业”这一术语的有“公共事务” “公共卫生”和“公共管理”等专业。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就设置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开设了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城市事务(Urban Affairs)等专业。 哈佛大学、卡内基· 梅隆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设置了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城市事务(Urban Affairs)等专业。按照美国权威教育排名网站USNEWS的排名,美国公共事务管理学科专业排名如表2。其中,全美排名靠前的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的公共事务类专业设置在公共和环境事务学院(School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该学院创建于1972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将公共问题、环境科学和政策进行交叉探讨的大学,目前其MPA项目在美国排名第一,共分了8个专业方向,分别为:环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和公共政策、管理学、政策分析、公共财政和管理、非盈利组织和领导力、公共管理和领导力。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公共事务专业(Public Affairs)设置在麦克斯维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Maxwell School of Citizenship and Public Affairs),这所学院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公共事务的学院之一,其MPA项目在美国排名第二。该专业分为4个大的方向,分别为:环境保护、政府和商业、健康教育公民服务、社会和法律体系。 以上均体现了其学科交叉与特色办学的方向。

表2 2017年美国高校公共事务学科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所在学院研究方向1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SchoolofPublicandEnvironmentalAf-fairs公共事务、环境科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健康管理和政策、艺术管理1雪城大学SchoolofCitizenshipandPublicAffairs国际关系、政治科学、公共行政与国际事务、公共事务3哈佛大学SchoolofGovernment公共政策、公共行政4普林斯顿大学SchoolofPublic&InternationalAf-fairs公共事务、公共政策4佐治亚大学SchoolofPublic&InternationalAf-fairs公共行政与政策、政治科学、国际事务4南加州大学SchoolofPublicPolicy城市规划、房地产发展、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健康政策与管理、非盈利组织与慈善事业4华盛顿大学SchoolofPublicPolicy&Government公共政策与管理、公共行政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choolofPublicPolicy公共政策、公共事务8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SchoolofPublicPolicy公共政策8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SchoolofPublic&Affairs公共事务、公共政策、科技与环境政策、城市与区域规划

资料来源:U.S. NEWS & World Report.

(三)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高校比较接近公共事业的概念是公共事务,并设置了相关院系所(表3)。如中山大学在管理学院下设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只招生硕士和博士阶段学生。台湾大学公共事务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目前只招生硕士生。玄奘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系(Department of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招收本科生。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招收本科生。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Department of Public Affairs),招收本科生。从台湾高校的机构设置情况可以看出:(1)招收本科生的一般称之为系,不招本科生、只招硕士博士的一般为研究所,系所分明,这种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内地高校借鉴的;(2)研究型大学一般培养硕士和博士,普通高校专注于本科教育,这符合公共事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3)专业以培养公共事务规划及经营管理人才为宗旨。

叶总店里已经先来了一位访客,来人王祥也认得。这位访客就是之前老道提到过的百万富翁钱总,主要经营的是古钱币生意。

表3 台湾地区公共事务类院系设置情况

大学系所英文名称招生情况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InstituteofPublicAffairsManagement只招硕士和博士阶段学生台湾大学公共事务研究所GraduateInstituteofPublicAffairs只招硕士生玄奘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系DepartmentofPublicAffairsManagement招收本科生中兴大学国家政策与公共事务研究所GraduateInstituteofNationalPolicyandPublicAffairs只招硕士生东海大学公共事务硕士在职专班ExecutiveMasterofPublicAffairs在职硕士台北市立大学社会暨公共事务学系—招收本科生和在职硕士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招收本科生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DepartmentofPublicAffairs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生开南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系—招收本科生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台湾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系所联合会相关资料整理。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定位

与公共事业比较接近的概念有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公用事业(Public Utilities)等,通过辨析各概念的异同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定位。在国外,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让他们共同受益的事务,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以及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公共事务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城市规划、医疗领域、社会政策(老龄化、社会福利)、公共财政、非营利组织。美国大学的公共事务专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均会设立一些分支去研究,如城市规划、非营利组织管理、财政学、环境保护政策、当地政府管理、可持续发展度、社会和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科技管理等。在国内,公共事业则指体现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的需要,关系到他们的共同利益的那类社会公共事业,本质上属于公益性事业,与社会公共事务可以等同。因此,公共事务与公共事业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同心圆关系[4]

中华文化典籍翻译中话题链的解构与重构机制研究——中华文化典籍英译探微之四 …钟书能 肖倩玉(1.75)

小伙子家很穷。姑娘的父母当时特别反对这门婚事,但姑娘看上了小伙子的人,执意要嫁,便在家人的反对中,毅然嫁给了小伙子。

公共事业管理的事业主要是指“公共”方面的事业,通常不涉及私人方面或私人性企业方面的事业。因此,就公共性而言,“public affairs”似乎更接近“公共事业”一词的本意。但从理论上讲,公共事业与“public affairs”并非同一概念。根据崔运武等人的见解,公共事务可划分为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1],其中社会性公共事务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概念类似于公共事务中的社会性公共事务。由此可知,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尽管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二者并非等同,公共事务的概念外延要大于公共事业。也就是说,公共事业是特定类型的公共事务,亦即是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共事业”这一概念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特有的现象,其内涵与国外的“公共事务” “公共卫生”“公共管理”等专业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也并非等同。2000年后,世界银行曾将我国事业单位英文表述为Public Service Unit[6],也有学者和官方将事业单位翻译为Public Institutions[7-8],我国宪法英文版将公共事业翻译为Public Service。本文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及官方的用法,将公共事业管理表述为“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在研究范畴上超越事业单位的边界而逐步与国际接轨,教学内容侧重于但也不限于社会性公共事务部分。

公共事业和公用事业又是什么关系,二者是否等同?有学者将“public utilities”理解为公共事业,将公共事业和公用事业二者等同起来,其实二者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根据《英汉大词典》和《新汉英词典》的解释,“public utilities”应理解为“公用事业”而不是“公共事业” ,公用事业包括水、电、煤气、电话、铁路等,而公共事业的范围更广。 公共事业除了包括公用事业的范围外,还包括更广泛的范围,如文教、体育、卫生等。通过列举,公共事业概念范畴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铁路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用事业等[5]

4.2 降低融资难度,增加经营主体融资可能 贷款利率方面,在商业银行与业主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允许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贴息仍按基准利率补贴,超出部分由业主自行承担。

图1 公共事务体系及其范畴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培养目标

国内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有数百所,广东省内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有20多所,其中特色比较明显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见表4)。从上述高校可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般依托现有优势学科和学校特色进行方向设置,如中国人民大学依托人口学和环境科学优势,设置了公共政策和人口管理、环境与资源管理两个方向;中山大学在院系调整的基础上,开设了体育管理方向;暨南大学建立在应急管理学院的基础上;医科类高校主要设置卫生管理和医院管理方向;师范类高校主要设置教育管理方向;体育类院校主要设置体育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作为一门本科专业,需要联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力量进行培养。例如Indiana University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了大量自然科学课程:生态学、水资源介绍、昆虫和环境、湖沼学、地下水水文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远程环境遥感、水资源供给和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和有害废弃物管理、湖泊和流域管理、生态保护、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这些课程不只由一个学院提供,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学院、多个专业。广东财经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高校,致力于打造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目前形成了以经、管、法为主的学科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在公共管理学院,同时还有行政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学院和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多学科交叉(经、管、法、工)融合的特征。学校地处广佛、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既不能缺乏具体行业目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结合学校类别、专业特色、地域优势和差异化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表4 ()内主要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方向

高校学院专业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环境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环境与资源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三、结论与建议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Derek Bok)在对美国本科教育的反思中,指出本科教育的目标包括:“准确而优雅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逻辑和数理推理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学术兴趣;提升就业能力等”[9]。对于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专业认识不要局限于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名称,大学虽有专业划分,但无明确界限,且越来越需要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2)本科学习不要仅局限于本专业的课程,需主动扩展知识面,博览群书,发现和培养兴趣,以博雅教育为基础。(3)虽然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很重要,但用人单位对雇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而言,也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Career Education)。由于国情和翻译的原因,导致内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以及台湾地区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显著差异。境外与大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近的是公共事务,因此大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定位应跳出我国特有的事业单位的行业范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有扎实经济学与管理学功底,有法学素养,胜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工作的综合人才培养迫在眉睫[10]。基于我校学科特色和地域优势,笔者建议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城市事务管理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城市发展这样的大背景,重点突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努力培养能够胜任城市发改、规划、经贸、国土、城管、人口、环保等部门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内容从狭义的城市管理转到广义的城市管理,培养目标从城市职能管理者转到城市综合管理者——市长。未来争取将专业转设为城市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点突出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基础课程,加强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城市人口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卫生管理、城市住房管理、城市教育管理等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在培养方法上,突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安排适当的课时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实践教学,因此需要加强与广州市、佛山市、海珠区、三水区等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沟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

从专业对口的角度来看,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是主要的就业去向,但现有的公务员招考模式对公共管理类学生来说并不具有优势,这就需要争取在部分地区改革专业性强的公务员招考模式,特别是尝试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另外,随着对卓越行政人才需求的日益扩大,本科层次的公务人才培养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公务体系对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考研升学成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但作为地方普通高校,考公务员和考研都不可能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流方向,这就注定了企事业单位仍为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去向,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11]。由此可知,厚基础、宽口径、强特色、重实践将是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未来修订的要旨。

参 考 文 献

[1] 崔运武. 论当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价值[J]. 思想战线,2002(1):39-42.

[2] 詹国彬. 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的认识误区及观念重构[J]. 公共管理学报,2009(1):115-128.

[3] 陈华平. 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难题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06(1):113-117.

[4] 周义程. 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概念界说[J]. 南京社会科学,2007(1):77-82.

[5] 孙学玉,周义程. 关于公共事业范围与类别的界定问题[J]. 南京社会科学,2008(1):79-86.

[6] 世界银行. 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J]. 经济研究,2005(8):4-17.

[7] 金志峰. 事业单位职员制:问题、思考与对策[J]. 中国行政管理,2014(8):45-48.

[8]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3rd plenum issues communiqué[R]. Xinhua, 2018-03-01.

[9] 德雷克·博克. 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 [M]. 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 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 饶会林. 加快城市管理人才的培养[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3):3-4.

[11] 邓俊英.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64-67.

尹来盛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