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宏观性能与微观性状确定SBR胶乳在SBR改性乳化沥青中的最佳添加量

更新时间:2016-07-05

1 前 言

改性乳化沥青既保留了乳化沥青的优点,又具有改性剂的特性,性能得到良好改善。SBR改性乳化沥青因制作简便,生产成本较低且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修建养护中。因此,确定SBR改性剂的合理添加量对生产性能优良的SBR改性乳化沥青至关重要。

北京广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玉芳,在会上介绍《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筑运维研究》,黄玉芳说:由于运维期BIM 相关的数据和技术标准均不完善,需要继续研究数据存储标准和应用框架的实现,并诉求于进一步的工具整合。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SBR改性乳化沥青的相关研究[1-8]主要集中于其生产制备工艺及对乳化剂、稳定剂等添加剂的性能要求上,而对SBR改性乳化沥青中胶乳的合理添加量主要根据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等来确定,未有系统分析和研究。李自华[9]的研究表明SBR改性乳化沥青比未改性的乳化沥青具有更强的粘结性、抗变形性和抗剪能力。蔺习雄[10]对乳化剂类型及用量、pH值,储存温度对SBR改性乳化沥青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只有同时兼顾这几个因素时乳液的稳定性才能满足规范要求。娄可可[11]通过荧光纤维系统参数化表征SBS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其结果表明最大面积较其他参数更适合表征SBS改性沥青的相态结构。周灿峰[12]对SBR改性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认为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生产方法,SBR更易吸附沥青中的油分,形成连续相。王朝晖[13]通过实验、工厂化生产等环节考察了SBR胶乳、乳化剂及乳化沥青相关助剂对改性乳化沥青乳化效果以及改性乳化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发现:SBR胶乳和相关助剂等分别对改性乳化沥青具有一定的综合效用,其中乳化剂的选型及添加量对乳化沥青指标的影响较明显。冯雷雷[14]通过实验确定乳化溶液pH值为5~6、油温为120℃、水温为60℃的条件下,按SBR胶乳含量为3%、氯化铵为0.2%的组分配比,制备的改性乳化沥青达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质量要求,但对SBR胶乳最佳添加量的确定缺乏系统的实验评价方法。

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缺陷,拟通过对SBR改性乳化沥青粘度、储存稳定性、粘附性实验和微观性状分析,结合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确定SBR最佳用量,以制备出具有较好温度和组成稳定性、较好粘结力和抗水害能力的SBR改性乳化沥青。

柴油机电站在1月的烟气产生量为330 m3/min,日产生量为Ve=475 200 m3/d,烟气经过保温可达Te1=300℃,热量交换后尾气温度取Te2=130℃,烟气所含热值通过公式(5)计算:

2 原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设备

2.1 材料

是不是觉得光阴似箭呢?明明还记得刚上高一时紧张慌乱的心情,那些灯下奋力做题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如今是否觉得恍若时光倒带呢?是啊,老师从来没有骗我们,高中三年过得真的很快。你当然也还记得初踏入一中大门的那个秋天,如今又是一年金秋岁月,不同的是,你已经踏上了高考的战场,正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表1 基质沥青的性质

Table 1 Properties of matrix asphalt

PropertiesTestresultsRequirements(70#)Penetration(25℃,100g,5s)/(0 1mm)68 960~80Softeningpoint(R&B)/℃48 1≥45Ductility(5cm/min,15℃)>115≥100Flashpoint/℃263≥260Density(15℃)/g cm-31 025-Penetrationindex-1 0-1 5-+1Waxcontent/%1 8⫹2 2Solubility(Chlorylene)/%99 8≥99 5

表2 SBR胶乳的性质 Table 2 Properties of SBR latex

Physicalform(25℃)Density(20℃)/g·cm-3Flashpoint/℃pH(15℃waterw/v,25℃)Solidcontent/%Specificgravity(25℃)Viscosity(20℃)/(mPa·s)Surfacetension/mN·m-1Milkyfluid0 9821455 3660 9535~4565~75

2.2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和仪器有:FM300型实验室高剪切分散乳化机、针入度仪、沥青延度试验仪、沥青软化点试验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电子天平、恒温循环水浴箱等。

云南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要依托区位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战略通道作用,把云南建成长江经济带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3 SBR改性乳化沥青性能评价

3.1 粘度和5d储存稳定性

为评价SBR胶乳用量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质的影响,选用2.0、2.5、3.0、3.5及4.0%五种不同胶乳量对改性乳化沥青进行改性和性能分析。

恩格拉粘度是在规定温度下,由恩格拉粘度计的流孔,流出50mL沥青试样所需时间与流出同体积水所需时间的比值,反映乳化沥青黏度的大小。储存稳定性是指在一定尺寸的玻璃管中,装入改性乳化沥青,静置5d后,玻璃管上部和下部乳液固含量的差值。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 粘度与胶乳添加量的关系曲线图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osity and latex content

图2 5d储存稳定性与胶乳添加量的关系曲线图 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5d stability and latex content

3.4.1 微观结构扫描电镜分析 制备不同SBR胶乳含量的改性乳化沥青,各取少量滴于5块载玻片上,并将五种试样依次编号以便区分,然后将乳化沥青密封、晾干,防止试样表面落入灰尘,最后将制备好的试样进行抽真空和镀金处理,在5000倍的放大倍数下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如图8所示。

爱情在统一的目标面前犹如烈火烹油,何况两人同行的酒店折扣优厚。鉴于以上两点,他们的爱情疯得很彻底。工作的间隙,两个人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世界——西藏骑行,攀登珠穆朗玛峰,甚至还去了一趟南极。我正感慨原来搞户外的存款也不少的时候,就收到了他们从美国寄来的照片。果然是高空跳伞。照片中俯拍的尼亚加拉瀑布美极了,近景是两只交缠的手——七哥在给迟羽戴上戒指?闪婚?这也太快了吧!

3.2 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的方法测试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以此三大指标分析评价SBR胶乳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将不同胶乳添加量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如图3~图5所示。

图3 软化点与胶乳添加量的关系曲线图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softening point and latex content

图4 针入度与胶乳添加量的关系曲线图 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penetration and latex content

图5 5℃延度与胶乳添加量的关系曲线图 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ductility and latex content

图3中随SBR胶乳添加量的增加,软化点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乳化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提高;当SBR胶乳添加量在2~3%时,曲线切线斜率逐渐变大,软化点上升速率较快;在3~4%之间曲线切线斜率逐渐变小,软化点在此区间内上升速率变小,转折点在3~3.5%之间。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针入度随SBR胶乳添加量的提高而下降,表明乳化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得到提高。其中针入度在胶乳含量2~3%之间时快速下降,胶乳含量3~4%之间时下降趋势变缓。由图5可看出,胶乳含量≥2%时,SBR改性乳化沥青5℃的延度均为最大值200cm。通过以上试验指标分析,初步认为SBR胶乳添加量控制在3~4%之间较合适。

3.3 粘附性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粘附性实验采用水煮法,以裹附面积为评判标准,对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情况进行定性评价。借鉴王伟明、吴昕怀[11]的粘附实验方法,本文采用如下实验步骤对乳化沥青粘附性进行评价。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学生写作指导期间,常见的是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技能不断提升。基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需要将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对于文章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深度的情节设计,或者与学生分享个人对文章结局的延伸写作。由此学生就能在教师的系统化指导之下,通过读写结合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教师通过合理化的教学内容拓展,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学习的深度体会,能够将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4)将裹覆沥青的集料颗粒悬挂于实验架上,下方垫纸一张,使多余的沥青流掉,并在室温下冷却15min。

(3)先将集料颗粒放入盛蒸馏水中的烧杯中,浸水45s。然后立即提出集料放入到盛有SBR乳化沥青的烧杯中,浸入乳化沥青中45s。

(2)取两个容量为2000mL的大烧杯,分别倒入1000mL的蒸馏水和1000mL经1.18mm滤筛过滤的SBR改性乳化沥青试样。

由图7可知,随着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的增多,试件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先提高后降低,并在60次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处于最高值。原因是侵入混凝土内部的硫酸盐会与混凝土结晶反应生成石膏等。在较少次数的循环作用下,石膏等表现出的填充作用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故增大了动弹性模量;随后由于石膏等含量的增多,其表现出的膨胀作用增强,加快了试件内部裂缝的发展,破坏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故动弹性模量值随之降低[15-17]。

式中:P为集料单位面积粘附的SBR改性乳化沥青质量;S为集料的比表面积,单位为 m2/g,按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定计算得出,集料比表面积为0.39m2/kg;ρ为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相对密度。按此方法分别对不同SBR胶乳添加量的SBR改性乳化沥青进行粘附性实验,实验结果见图6和图7。

(6)浸煮3min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冷却24h后称取剪掉细线后集料的质量M。

以集料单位面积上粘附的沥青量和沥青膜厚度来评价乳化沥青的粘附性,单位面积集料上粘附的沥青量按式(1)计算,沥青膜厚度按式(2)计算。

(1)

(2)

(5)待集料颗粒完全冷却后,逐个浸入盛有煮沸水的大烧杯中央,调整加热炉,使烧杯中的水保持沸腾状态,但不能有沸开的泡沫。

图6 胶乳含量与集料单位面积粘附沥青质量的关系 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bed asphalt on unit area of aggregate and latex content

图7 胶乳含量与沥青膜厚度的关系 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 asphalt film thickness and latex content

由图6和图7可看出,随着SBR胶乳添加量的增加,集料表面单位面积粘附的沥青质量和厚度不断增加,这说明增加SBR胶乳用量可提高乳化沥青的粘附性。在图6中,SBR胶乳添加量在2~3%时曲线快速上升,在3~4%时上升速度减缓。由图7中可以看出SBR胶乳添加量在2.5~3.5%时,沥青膜厚度增加趋势较为明显,在3.5~4%时,增加趋势减缓。集料表面单位面积上吸附的乳化沥青多、沥青膜厚度大,表明其粘附性及抗剥落性越好。

综合评价不同SBR胶乳添加量SBR改性乳化沥青的粘度、5d储存稳定性、粘附性以及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认为SBR胶乳添加量宜在3~3.5%之间。

3.4 微观分析

由图1可知,随着SBR胶乳量的增加,粘度逐渐变大,因此,增加SBR胶乳用量可提高乳化沥青粘度,提高其粘结性。图2中SBR胶乳含量在2~4%之间,SBR改性乳化沥青存储5d后,上下部乳液固含量差值随胶乳含量的增加而变大,其稳定性也逐渐变差。因此,SBR胶乳含量过小会导致乳化沥青粘度不足,胶乳含量过大则乳化沥青稳定性变差。

①基质沥青选用滨化牌70#重交道路沥青,其性质见表1。②改性剂选用SBR胶乳,其性质见表2。③乳化剂选用慢裂型阳离子乳化剂,美德维实伟克生产的MQK-1M。④选用聚乙烯醇和无水氯化铵作为稳定剂。⑤采用外观无色透明、洁净、无杂质,pH值为6~8.5,硬度≯8度的蒸馏水作为溶剂。⑥选用盐酸作为乳液pH值调节剂。

胶乳含量为2%时样品中存在稀疏的胶乳小颗粒,胶乳含量为2.5%的试样中颗粒变多。胶乳含量为3%的样品中胶乳颗粒密度明显增大,颗粒很小。胶乳含量为3.5%的试样与3%的试样相比,胶乳颗粒变少,尺寸稍变大。胶乳含量为4%的试样胶乳颗粒大且稀疏。综上分析可知,胶乳含量在2~3%时,随着胶乳含量的增加,胶乳颗粒的数量不断增加,且颗粒较小。胶乳含量在3~4%时,胶乳颗粒数量减小,半径变大。这说明当SBR胶乳含量为3%时,胶乳以小而密的形式存在于乳化沥青中,与乳化沥青接触面积最大,即溶解度最大。当含量超过3%时,胶乳开始聚集,不能很好地分散在乳化沥青之中。实验结果表明SBR胶乳含量在3~3.5%时分布最佳。

3.4.2 DSC分析 沥青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可以用差示扫描量热试验来测定。DSC谱图吸收峰的位置和吸热量可表征沥青中组分发生聚集态的微观变化,可以此评价沥青的热稳定性。一般地,吸热峰越高,说明沥青在该温度区间发生变化的组分数量越多;吸热峰越宽,表明发生变化的组分种类越多,沥青越不稳定,反映在宏观上是物理性质变化较大,如储存稳定性差、温度稳定性差异大等。五种试样DSC分析曲线如图9所示。

表3是根据DSC分析曲线整理的数据,反映不同胶乳含量时,改性乳化沥青达到吸热峰所需温度和达到峰值所吸收的热量。

(1)将13.2~19mm形状接近立方体的集料烘干,冷却至室温后,称取200g,用细线将集料颗粒逐个系好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图8 不同胶乳含量改性乳化沥青的扫描电镜照片 (a) 2%; (b) 2.5%; (c) 3%; (d) 3.5%; (e) 4% Fig.8 SEM image of different content of latex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

图9 不同胶乳含量改性乳化沥青的DSC分析结果 (a) 2%; (b) 2.5%; (c) 3%; (d) 3.5%; (e) 4% Fig.9 Different content of latex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DSC curves

表3 不同胶乳含量试样达到吸热峰所需温度和达到峰值时所吸收的热量对比

Table 3 Temperature needed and heat absorbed at endothermic peak for samples

SBRcontent/%22 533 54Temperatureatendothermicpeak/℃101 8196 888 4682 07100 39Heatabsorbedatendothermicpeak/J944484 67507 95471 32783 1

分析DSC曲线发现,5种不同含量胶乳的乳化沥青中,3.5%的试样在82.07℃时出现吸热峰值,较其他试样出现吸热峰的温度低,并且吸热曲线峰值也最低,这说明其发生变化的组分数量较少,即这一胶乳含量的SBR改性乳化沥青较为稳定。同时3%的试样在出现峰值处的宽度最窄,表明3%的SBR改性乳化沥青较为稳定。相同实验条件下,吸热量越大,表明物质内能越大,物质越不稳定,以此原理对实验数据和图像进行分析,可认定SBR在3~3.5%之间吸热量较小,乳化沥青较为稳定。

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分析结果,参考施工技术规范对拌和型SBR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因素,最终认为SBR胶乳用量在3~3.5%之间为最佳。

青辰想说些什么安慰,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能够想象到当时的战况有多惨烈,那日在天葬场,他已经见识了唐飞霄的手段。

4 结 论

1.粘度试验和5d储存稳定性试验表明,SBR胶乳添加量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SBR改性乳化沥青的粘度和稳定性。结合不同胶乳含量SBR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三大指标,初步认为SBR胶乳含量在3~4%较为合适,最终结合粘附性试验指标及微观试验结果确定SBR胶乳含量在3~3.5%时为最佳。

指视野中垂直范围内所能清晰观察到的物象界限。当不用微调就能看清楚一个物像的平面及上下结构,这个能够看清的厚度即焦点深度。

2.SBR改性后的乳化沥青延度得到显著提高,粘度也得到相应提高,这说明SBR对乳化沥青的低温性能及粘结性和粘附性都有良好改善效果。

3.扫描电镜观察显示SBR胶乳含量为3.5%时,胶乳以密而小的液滴较均匀地存在于乳化沥青中,说明乳化沥青对于SBR胶乳的最佳溶解度在3.5%左右。

4.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胶乳含量较大或较小时,SBR改性乳化沥青达到吸热峰所需温度值和达到峰值所吸收的热量均较大,说明SBR胶乳掺量存在一个最佳区间,这一区间为3~3.5%,此区间胶乳含量下的SBR改性乳化沥青组分较为稳定,性能也易保持稳定。

参考文献

[1] 黄康旭,梁兴敏,徐波.RAP掺量对泡沫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 34(5):794~797.

[2] 张金才,史景利,郭学民.氟化沥青的制备及其结构转化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4(5):714~717.

[3] 张敬意,高淑美,何宗华.化学改性对SBR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J].石油沥青, 2007, 21(3):24~27.

[4] 陈宪伟,刘杉,孙立夫.纳米二氧化硅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 2007, 54(6):337~340.

[5] 王志祥,何创,李健阁.SBS-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J].石油沥青, 2015, 29(2):19~24.

[6] John E,Parson.Asphaltsand Road Materials[M].New Jersey, USA, 1977:73~132.

[7] Hansen E.C,Johannesen R,et al. Field Effects of Water Pumping Beneath Concrete Pavement Slabs [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1991, 117(6):679~696.

[8] NahasN.C.BardeL J,Eckmann B.Ppolymer Modified Asphalts for High Performance Hot Mix Pavement Binders[J]. AAPT, 1990:509~525.

[9] 李自华.SBR改性乳化沥青做为粘层油在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 2000, 17(3):10~12.

[10] 娄可可,康爱红,寇长江.SBS改性沥青相态结构参数化表征方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 34(4):638~642.

[11] 王明伟,吴旷怀,王凤华.新型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研制与性能分析[J].中外公路, 2014, 34(5):235~240.

[12] 周灿峰,吴伟峰,夏娟,等.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 2012, 26(1):49~52.

[13] 王朝晖,朝中华,周本岳,等.SBR改性乳化沥青的研制[J].石油沥青, 2009, 23(5):40~43.

[14] 冯雷雷.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及性能[D].西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樊君,西安,西北大学, 2009, 6.

张倩,孙好好,温志广,杨永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